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 60Co源辐射事故对受照者眼晶状体的远后效应。方法 对河南省1986年至2000年期间发生的4起60Co源辐射事故共10例受照者进行眼晶状体远期医学观察。用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瞳后在裂隙灯下检查眼晶状体,记录病变特征。结果 开封事故中"亮"、新乡事故中"梅"分别于照后2、3年出现典型放射性白内障;许昌事故中"许",照后6年出现典型放射性白内障;开封事故中"燕"、郑州事故中"杰"、新乡事故中"天"、"勇"、"义"照后随访观察仅出现双眼晶状体后囊下少量点状、颗粒状浑浊等放射性白内障的初期改变,未观察到典型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新乡事故中"旺"、"民"则未观察到晶状体后囊下的浑浊。结论 眼晶状体是辐射事故受照者远期随访观察应重点关注的靶器官。电离辐射致眼晶状体浑浊的发展程度与照射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开展2014年南京"5.7"192Ir放射源事故患者受照后持续医学随访,探讨放射损伤的中远期效应,为电离辐射损伤的效应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面访调查,询问受照患者康复治疗后至医学随访期间的新发疾病病史,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依据相关标准,系统评价其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眼科、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骨密度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患者无新发疾病,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出现退行性改变;眼科检查出现视力持续下降;骨密度检查提示骨量低下。结论 患者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未出现明显的放射性损伤症状,后续的医学随访观察仍需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PET)质量控制检测时,检测操作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方法 对山东省5台PET质量控制检测时,在分装前、制作点源、制作线源1和制作线源2时分别在2名检测操作人员的左眼部左侧、左眼部前方,左右眼中间、右眼部前方、右眼部右侧各佩戴1个热释光眼晶状体个人剂量计。对检测操作人员眼晶状体受照辐射剂量进行测量和分析,计算其最大年受照剂量。结果 检测5台PET,检测时操作人员的眼晶状体最大剂量是2 439.80 μSv,第一和第二检测操作人员左右眼晶状体剂量呈现相同趋势(χ2=15.629~16.155,P<0.05),第一检测操作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高于第二检测操作人员(Z=2.611,P<0.05)。结论 单台PET检测所致检测操作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南京"5.7"192Ir源事故患者外周血及组织进行照后第2 047天(5年7个月零7天)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电离辐射引起的体细胞变异情况,为明确电离辐射引起的远后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南京"5.7"192Ir源事故患者王某照后第2 047天的背部正常皮肤组织、受照射范围内的骨及软组织、外周血3种样本,分别提取DNA后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原始测序数据进行分析。以背部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开展受照射范围内的骨及软组织、外周血的基因变异检测分析。结果 与背部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受照射范围内的骨及软组织和外周血的基因组出现了多种基因变异,包括碱基置换(碱基转换、碱基颠换)、小片段插入、小片段缺失、拷贝数变异(拷贝数增加、拷贝数减少)以及结构变异(大片段缺失、大片段重复、倒位、染色体内易位以及染色体间易位),受照射范围内的骨及软组织出现10 666个基因变异,外周血出现11 233个基因变异,变异DNA涉及上万个基因。这些基因变异存在于外显子、内含子、3''UTR(3''untranslated region,3''端非编码区)、5''UTR(5''untranslated region,5''端非编码区)、剪切位点附近、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 kb区域以内、转录终止位点下游5 kb区域以内、非编码RNA以及基因间隔区域,且所有染色体都存在基因变异。结论 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照后第2 047天受照射范围内的骨及软组织和外周血中存在大量的基因变异,可能影响机体的功能及电离辐射诱发的远后效应。  相似文献   

5.
山西忻州事故中孕妇受照后第16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在山西忻州60Co 源放射事故中受到意外照射而罹患外照射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孕妇"芳"(孕19周)进行照后第16年的随访观察,以期了解辐射对育龄妇女的远后影响。方法 采用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相关专业科室会诊,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芳"病愈后常感到乏力,易患感冒;照后9年(32岁)头发全部变白,但无脱发;16年来月经量明显减少;31岁(受照后8年)在怀孕6个月时胎儿宫内死亡。体检仅发现双侧甲状腺I度肿大,腋毛稀疏,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仅显示T3、T4增高,TSH减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MAb)增高。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用剩余染色体畸变估算的剂量为0.76 Gy。 其他指标的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甲状腺超声检查见双甲状腺实质弥漫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多发囊性结节。骨密度检查结果发现2~4腰椎骨质疏松。结论 受照后8年,妊娠6个月时,胎儿宫内死亡与其既往受照有关;非癌症疾病表现明显;未发现罹患癌症证据。  相似文献   

6.
受照脑胶质瘤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受照脑胶质瘤细胞U251是否可通过在未受照神经干细胞(NSCs)中产生旁效应从而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干性及分化等特性。方法 将细胞分为NSCs组、NSCs+U251组(与U251共培养的NSCs)和NSCs+受照U251组(与10 Gy X射线照射后的U251共培养的NSCs)。采用插入式小室共培养U251和NSCs。通过细胞计数、测量神经球直径等方法评估NSCs增殖、成球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Nestin蛋白的表达评估NSCs干性维持能力的变化;检测Tuj1、GFAP蛋白的表达、测量分化后神经元细胞的树突数目、轴突长度以及胶质细胞突起终端数、突起长度等评估神经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NSCs+受照U251组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NSCs+U251组(t=2.52,P<0.05);NSCs+受照U251组的Nestin阳性率和成球能力明显低于NSCs+U251组(t=-3.50,P<0.05);NSCs+受照U251组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t=6.09,P<0.05)分化的比例和程度也明显低于NSCs+U251组。结论 受照胶质瘤细胞可通过电离辐射旁效应显著抑制未受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干性和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降低介入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的方法,为介入职业人员放射防护措施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1台配备常规辅助防护设施的介入设备和两种常见的神经介入手术类型,在辅助防护设施改造前和改造后分别测量46例和35例手术,用直读式电子剂量计读取各例介入手术中职业人员的眼晶状体受照剂量,并分析剂量变化趋势。结果 辅助防护设施改造后,全脑血管造影术、脑部栓塞术中第1术者和第2术者的左眼晶状体平均剂量分别由(9.71±10.86)和(9.51±12.34)μSv降低为(3.23±5.59)和(0.68±0.78)μSv、(14.83±19.13)和(14.12±21.76)μSv降低为(4.17±4.59)和(1.23±1.57)μSv;辅助防护设施改造前后测得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760和-2.467、-1.967和-2.655,P<0.05)。结论 改进介入手术中使用的辅助防护设施可以有效降低介入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该方法可行性的验证为介入职业人员辐射防护效果的改善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一起192Ir源辐射事故中一例过量照射合并右手指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观察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同类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2016年11月15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一名放射损伤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受照者"任"的受照经过,并系统地观察其临床表现;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全身生物剂量;通过蒙特卡罗计算估算物理剂量;进行系统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结果 "任"在受照后3 d感右手食指皮肤发红,轻度疼痛不适。受照后21 d右手食指远端指节及第2指节掌面、桡侧面及背面均被水疱覆盖。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0.43 Gy (95%CI:0.31~0.58 Gy);物理剂量估算右手手指各部位剂量36~164 Gy。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生殖系统均正常;肝功能指标值一过性升高,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入院检查结果,考虑为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一过性药物性肝损伤,予停用相关抗生素及保肝治疗后好转。于受照射后22 d行右手指切开减压术,并取其大腹部脂肪,提取干细胞植入其右手食指损伤处。经过59 d住院治疗,"任"全身无明显不适,右手食指恢复状况良好,疼痛较前明显减轻,指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 成功地处置了一名192Ir过量外照射合并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局部应用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1999年河南省发生的“4.26”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的4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后12年医学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远后效应,为核事故医学应急的救治和随访提供临床资料和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采集病史,观察和记录“梅”、“旺”、“天”、“民”4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包括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体液免疫、性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及眼科检查、甲状腺彩超、腹部B超、心电图及胸部X片检查,评价其全身情况.辐射遗传学分析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周血GADD45和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较.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名患者实施心理测评.结果 4名患者受照后12年造血免疫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天”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中,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乙肝病毒复制转为慢性期,传染性弱.4人眼晶状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混浊性改变,“梅”受照后3年即发生放射性白内障.“梅”、“天”、“民”性激素水平仍有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可见少许断片和双着丝粒,但易位率仍较高.分子生物标志物外周血GADD45和nm23-H1基因mRNA定量分析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测评发现,“梅”重度抑郁、焦虑,其余3人存在紧张、焦虑、恐慌情绪.结论 对4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医学随访观察和心理测评,为类似病例的临床救治和随访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对眼晶状体混浊的影响.方法 在广东省辐射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随机整群抽取2个村和3个村的年龄≥4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裂隙灯眼晶状体混浊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眼晶状体混浊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之后,与对照地区居民相比,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患眼晶状体混浊、皮质性混浊、核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OR值分别为0.99(95%CI:0.72~1.37)、1.45(95%CI:0.99~2.11)、0.82(95%CI:0.60~1.14)、4.05(95%CI:1.56~10.46),提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危险性增高.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可能是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合分析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影响。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辅以查阅文献,查找1990—2013年发表的关于职业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影响的文献。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中外文文献28篇,总研究对象数17 608人。用Stata 12.0软件做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用Q检验和I2统计量,发表偏倚识别用漏斗图、Begg秩相关法和Egger线性回归法。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和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合并比值比及其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2.51(2.01,3.13)和4.03(2.77,5.85)。结论 在目前的职业防护状况下,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可造成不良影响,且晶状体后囊下混浊所占比重上升,应加强眼晶状体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介入手术中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测量方法,调查介入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为降低介入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热释光剂量计(TLD)和光激发光剂量计(OSLD),以眼晶状体个人剂量当量Hp(3)刻度;选择包括单X射线管和双X射线管在内的5种型号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选择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等不同介入手术,开展介入职业人员的眼晶状体剂量水平测量。结果 调查的5种不同介入手术类型职业人员眼晶状体的个人剂量当量Hp(3)之间差别较大,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剂量最低,脑部支架植入术剂量最高;同一介入手术类型,第一术者剂量最高,第三术者剂量最低;同一术者的左眼剂量明显高于右眼剂量。此外OSLD测量结果明显高于TLD测量结果。结论 建立的个人剂量当量Hp(3)刻度方法可靠,使用TLD和OSLD两种剂量计用于介入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剂量测量可行,TLD和OSLD两种剂量计现场测量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1名工业探伤过量受照人员物理剂量进行估算。方法 获取了主要照射参数,照射时间为8 min,照射方式为各向同性点源体外照射,放射源活度为2.183 TBq,采用中国参考人体素体模,利用基于Geant4二次开发的程序进行蒙特卡罗计算,得到各部位的吸收剂量。结果 给出了受照者手部剂量分布图,其中手掌大部分区域受照剂量在2~10 Gy,手指部分为10~20 Gy;估算了受照者体内23个组织或器官的吸收剂量,数值范围为0.012~0.207 Gy。结论 物理剂量估算方法可以快速评估伤者重点受照部位的局部剂量分布,为医疗救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未检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河南省平顶山市1 019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对各检查项目[个人基本信息资料采集、血压、内科常规、皮肤科、眼科(色觉、视力,眼晶状体裂隙灯检查、玻璃体、眼底)、DR胸片、彩超(腹部及甲状腺)、心电图、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检验、甲状腺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或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尿常规]未检率及按照不同职业受照类别、性别、年龄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各检查项目未检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19名放射工作人员各检查项目未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580.657,P<0.05),其中DR胸片未检率最高,为46.0%,其次为尿常规(9.3%),只有血液检查未检率最低为0。就不同分类来说,放射工作人员各检查项目总体未检率,医学应用高于工业应用(χ2=93.969,P<0.05);女性高于男性(χ2=24.228,P<0.05);不同年龄组中,<30岁最高,其次≥50岁,40~岁最低(χ2=12.623,P<0.05);医疗机构单位级别越高总体未检率越高(χ2=24.725,P<0.05);医学应用不同职业受照类别中,放射诊断学>介入放射学>放射诊疗(χ2=23.263,P<0.05)。不同分类中各检查项目未检率,医学应用高于工业应用的有DR胸片、腹部彩超、甲状腺彩超、心电图、尿常规(χ2=141.776、13.801、11.228、5.465、4.825,P<0.05);女性高于男性的有DR胸片、尿常规(χ2=43.032、23.247,P<0.05);不同年龄组中,色觉及视力、DR胸片、甲状腺彩超、尿常规未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5、9.519、7.958、16.656,P<0.0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色觉及视力、DR胸片、心电图未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8、29.831、15.342,P<0.05);医学应用不同职业受照类别中,DR胸片、尿常规未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9、14.109,P<0.05)。结论 应继续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忻州事故中宫内受照者"京"进行回顾性剂量重建。方法 受照后16年取"京"及其母亲"芳"的外周静脉血,用常规方法分析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用CB法分析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用全染色体探针的FISH方法分析染色体易位,参照本实验室建立的全基因组易位率与吸收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剂量估算。参照"芳"的剂量校正系数推算"京"在宫内的受照剂量。结果 受照16年后未观察到两位受照者的外周血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率在正常范围内。参照本实验室建立的吸收剂量与全基因组易位率之间的剂量-效应曲线,"芳"在16年后用FISH方法估算的剂量为0.76(0.41~1.00)Gy,而"芳"在事故后短期内估算的生物剂量为2.30(2.07~2.50)Gy,其剂量校正系数为3.03;"京"在16年后估算的剂量为0.61(0.44~0.86)Gy,推算"京"在宫内受照的剂量为1.85(1.33~2.61)Gy。结论 16年后用FISH方法对宫内受照者进行剂量重建,参照受照母亲的剂量校正系数,可推算出胎儿宫内受照的大致剂量,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X射线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分布和细胞刚性的影响,初步探讨Cx43对受照细胞刚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 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0、6、12、24和48 h)和不同剂量X射线(0、2.5、5、10和20 Gy)照射后12 h HUVEC细胞中Cx43表达水平的改变,以及不同剂量(0、5和10 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3、6、24和48 h) Cx43 3个磷酸化位点(Ser279/282、Ser368和Tyr265)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x43蛋白在受照HUVEC细胞中的分布变化。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受照细胞在探针压入不同深度(50、100和200 nm)时杨氏模量(细胞刚性)的变化,以及Cx43过表达对受照细胞杨氏模量(细胞刚性)的影响。结果 10 Gy X射线照射后6、12、24、48 h,HUVEC细胞中Cx43表达量降低(t=3.262、3.708、3.686、6.825,P<0.05),且在2.5、5、10和20 Gy照射后24 h Cx43表达水平的降低与受照剂量呈现剂量依赖性(t=3.034、10.720、13.130、13.650,P<0.05)。5、10和20 Gy X射线照射后24 h,HUVEC细胞中Cx43分布由细胞间隙转移入核及核周,照射后24和48 h,Cx43的Ser368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并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10 Gy X射线照射HUVEC细胞后24 h,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探针压入100和200 nm时,杨氏模量均明显降低(t=3.362、5.122,P<0.05);过表达Cx43的受照组与空载体受照组相比,在探针压入100和200 nm时,杨氏模量增高(t=2.674、4.398,P<0.05)。结论 X射线照射可导致HUVEC细胞内Cx43 Ser368位点磷酸化,促进Cx43降解和分布变化,降低细胞刚性。提高Cx43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受照细胞刚性的恢复,提示Cx43可能是调控X射线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SKP2表达水平对受照食管癌细胞所诱导辐射旁效应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筛选出SKP2高表达和低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微核检测法探讨SKP2对受照食管癌细胞所诱导辐射旁效应的影响。建立SKP2高表达和低表达的转染细胞系,Western blot法验证转染效率,微核检测法进一步验证SKP2对受照食管癌细胞所诱导辐射旁效应的影响。通过γ-H2AX聚集点检测法探究SKP2影响受照食管癌细胞所诱导辐射旁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微核检测结果表明,SKP2高表达的受照细胞诱导的辐射旁效应显著低于SKP2低表达的受照细胞诱导的辐射旁效应(t=8.06,P<0.01)。SKP2转染细胞系的微核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SKP2的表达对受照食管癌细胞诱导的辐射旁效应的抑制作用,SKP2表达升高,辐射旁效应减弱(t=11.12、10.16,P<0.01);SKP2表达降低,辐射旁效应增强(t=8.39、8.83,P<0.01)。γ-H2AX聚集点检测结果表明,受照细胞SKP2表达升高可提高旁效应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t=6.85、7.10,P<0.01)。反之,会抑制旁效应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t=7.66、8.47,P<0.01)。结论:SKP2的表达抑制受照食管癌细胞诱导的辐射旁效应,并且这一机制至少部分是通过SKP2对DNA损伤修复能力的调节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电离辐射诱导的长链非编码RNA LOC102606465靶基因,探索其潜在生物学功能。方法 基因芯片检测LOC102606465下游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qRT-PCR对部分DEGs进行验证。对DEGs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以筛选显著模块及关键枢纽基因。结果 siRNA-447和siRNA-541的LOC102606465表达量显著低于siRNA-N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95、13.751,P<0.01)。siRNA-447,siRNA-541共同变化的DEGs有374个(112个上调,262个下调)。qRT-PCR验证发现DEGs表达变化趋势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GO富集分析发现,下调DEGs显著富集于"氧化还原酶活性作用集群"(分子功能),"基底层" (细胞组分),"铵离子代谢过程" (生物过程);上调DEGs显著富集于"蛋白磷酸酶抑制剂活性"(分子功能),"SNARE复合体" (细胞组分),"纤维蛋白溶解负调节" (生物过程)。KEGG分析发现,DEGs显著富集在外源物质细胞色素P450代谢通路,背腹轴形成信号通路,溶酶体信号通路,甘油酯代谢通路和P53信号通路。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包括194个节点与268个边缘),筛选出1个显著功能模块和5个关键枢纽基因ACTRT3、CDKN1A、DPYD、TMP4、PRKACB。结论 LOC102606465可能是调节电离辐射敏感性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其表达下调在细胞响应辐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调节辐射敏感性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19.
河南“4.26”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人员剂量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估算河南“4.26”^60Co源辐射事故中6名受照人员的物理剂量,方法:确立各受照人员的受照模式,模拟测量辐射场的照射量率分布,使用组织等效拟人体模,对“梅”(女),“旺”(8岁男童)和“天”的主要受照,进行剂量模拟测量,对“勇”,“民”“义”的受照和“天”的部分受照,采用组织-空气比的方法做牙他们的剂量,结果:给出“梅”和“旺”的19个主要器官和组织剂量,“梅”,“旺”和“天”的全身平均剂量分别为6.1Gy,3.4Gy和2.4Gy,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剂量分别为5.0Gy,2.6Cy和2.3Gy,“勇”,“民”和“义”全身平均剂量分别为1.1GY,0.9Gy和0.7Gy,造血干细胞存活计权等效剂量分别为1.0Gy,0.9Gy和0.8Gy,结论:给出的物理量估算结果与用生物学方法估算的剂量结果,以及受照者的临床检验和员伤症状程率相一致,为临床诊治和剂量与效应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剂量学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在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南京"5.7"放射事故受照者"王"的右大腿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救治。受照后62 d切除坏死组织;受照后171 d扩创,取联合皮瓣(右侧背阔肌肌皮瓣加肩胛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受照后180 d,皮瓣部分坏死;受照后263 d再次扩创,取左侧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残余创面。结果 右大腿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完全愈合,外形理想,并恢复大部分功能。结论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或其衍生的联合肌皮瓣,可以修复较大面积的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并可达到功能和外形同时修复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