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CT仍是肺结节检查及诊断的主要手段。利用胸部CT图像获得高质量的后处理数据并对病变征象进行准确解读,是肺结节CT图像的重要处理方法。本文旨在分析肺结节的主要CT后处理技术及其典型征象,并解释其病理学基础。1肺结节的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简介1.1 CT扫描CT扫描过程包括数据采集、图像重建和图像显示,即采集透过人体组织衰减后的X线强度获得一组投影值。  相似文献   

2.
胸部CT,尤其HRCT作为检测和诊断肺结节的首选方法,主要通过形态学评价肺结节,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MDCT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辅助CT三维体积测量技术能较准确地评价结节倍增时间,并且动态增强CT、CT灌注成像也可提供较优良的功能性成像,为进一步准确诊断肺结节提供了更多手段。动态增强MRI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也初步应用于肺结节的检测、定性和分期。PET/CT是反映肺结节代谢水平的功能性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肿瘤分期。从形态学和功能性方面对CT、MRI、PET/CT等技术诊断肺结节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总结HRCT在PET/CT对肺内结节数量及病灶内部、周围情况检出率的补充,以探讨HRCT在补充PET/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7月~2008年7月行全身PET/CT检查的受检者中,92例(男性50例,女性42例)发现肺内结节并且高度可疑为恶性肿瘤,常规进行同机HRCT扫描,比较、分析HRCT及PET/CT肺内结节内部及周围征像。结果:全身PET/CT检查发现肺内结节92个,而HRCT发现肺内结节102个;HRCT对肺内结节的内部及病灶周围情况的检出率优于PET/CT,在6例PET阴性结节中有3例经HRCT扫描诊断为恶性并经病理证实。结论:HRCT可以补充PET/CT对肺内结节的诊断,减少漏诊及误诊,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征象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高分辨率CT、肿瘤标志物检查及病理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结节组39例,良性结节组31例,对比两组CT征象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  相似文献   

5.
随着肺癌筛查的开展,肺内结节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传统的数字X线摄影对胸部病变的筛查、诊断及随访仍有重要价值,但已无法满足对肺结节的细节观察。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开展,各种参数的CT检查、多序列的MRI检查及PET-CT检查能为肺结节的发现、鉴别诊断和处理提供更多支持。1肺结节概述1.1定义肺内结节可多发,也可单发。孤立性肺结节定义为直径<3 cm的肺内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异常密度影,边界清或不清,周围完全被含气肺组织包绕[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检出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肺结节患者78例,均经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确诊前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将获得的数据与图像导入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分别由影像医师阅片和人工智能方法阅片,分析不同阅片方法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检出中的检出率;绘制ROC曲线,分析AI技术联合影像医师阅片的效能。结果 78例肺结节患者胸部CT下共检出结节121枚,AI技术在磨玻璃结节、大小<5 mm及恶性结节中检出率高于影像医师(P<0.05);AI在恶性及非钙化结节中阳性89枚;影像医师检测出恶性及非钙化结节83枚,AI联合影像医师检出恶性及非钙化结节92枚;AI技术联合影像医师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中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AI技术及影像医师诊断(P<0.05)。结论 AI技术用于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联合影像医师诊断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61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CT靶扫描和HRCT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技术间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分别记录61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CT靶扫描和HRCT扫描的各种检查参数,通过公式计算所有受检者两种检查技术的辐射剂量。结果:CT靶扫描患者的CTDIvol值和DLP值与HRCT相当,二者间辐射剂量无明显差异(t=-0.368,P=0.714)。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CT靶扫描技术对患者的辐射损害与HRCT相当。  相似文献   

8.
CT三维体积测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断一直是胸部CT最富挑战性的难题。确定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与病人的临床处理紧密相关。CT三维体积测量(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measurement)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技术,有助于结节的定性诊断,现已初步应用于临床。本文介绍了孤立性肺结节的倍增时间、CT三维体积测量技术及该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结节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3 0例肺外恶性肿瘤肺内多发转移患者分别行低剂量螺旋CT( 5 0mA ,螺距 2 .0 )及常规螺旋CT( 2 5 0mA ,螺距 1.0 )扫描 ,采用双盲法对结节数目、大小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 0例患者采用低剂量及常规螺旋CT检出结节数分别为 872个、876个 ,二者对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 ,部分患者低剂量螺旋CT显示的结节略小。结论 :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螺旋CT对肺结节的显示相仿 ,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检查及高危人群肺癌筛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多数肺结节管理指南均基于肺结节大小或者大小改变,因此规范CT影像上肺结节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2017年Fleischner协会推出了CT影像上肺结节测量方法的专家共识,围绕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包括精准测量结节的技术要求、精准测量及报告结节大小和改变等提供了实用性建议,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技术显示头颈部血管的能力及优势。方法:对20例行头颈部CT灌注的脑梗塞或(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患者进行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常规平扫后,选取基底节区进行静脉团注对比剂CT灌注(CTPeffusionimaging,CTP)扫描;然后根据CT灌注扫描获得动脉内对比剂峰值时间,用以设定平扫后动脉期的延迟时间,进而进行增强前后的同步薄层扫描,将增强前后(动脉期)的图像相减,即可获得动脉血管的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显示动脉。结果:20例减影图像均能清晰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海绵窦段及颅内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中15例无颅底骨质干扰,动脉显示良好,余5例因患者头部轻微运动,颅底骨质未能完全减去,但动脉尚能显示完整,不影响诊断。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图像后处理简易省时,能提供类似MRA和DSA的血管图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结合CTP资料,可有效预测颅内缺血性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特异性显像剂和成像设备的出现,乳腺癌分子成像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乳腺癌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PET/CT以及正电子发射乳腺成像(PEM)。显像剂包括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正电子示踪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FDG )、用于研究肿瘤细胞增殖显像的5-18F-氟尿嘧啶(5-FU)及3-脱氧-3-氟胸腺嘧啶(FLT)、通过肿瘤氨基酸代谢显像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类,还包括受体类的靶向显像剂如雌激素受体相关的16α-[18F]-17β-雌二醇(FES)、放射性标记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目前用于乳腺显像的PEM技术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预测效果显著,就乳腺癌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CT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一种功能性影像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中。PET—CT实现了PET和CT的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使其在头颈部肿瘤放疔中的临床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了PET—CT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包括肿瘤分期,预测放射治疗敏感性及预后,制定放疗计划,评估疗效并监测肿瘤复发等。  相似文献   

14.
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udules,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CTPI既能提供结节的形态学信息又能提供结节内部血流参数及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等多种生理学信息,是一种功能成像,目前研究揭示其在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着重综述CTPI鉴别SPN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癌症,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尤为重要,对于该病诊断方法很多:普通CT、低剂量CT(LDCT)、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现就影像学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是原发于骨髓的恶性肿瘤,表现为浆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性改变。病理学及影像学上以多发性溶骨性破坏为主。本文综述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规X线、CT、MRI的影像学特点及PET/CT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葛全序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79-1081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HRCT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见双肺均匀弥漫分布的直径1~55mm薄壁囊状影,囊壁厚度从无法测量至2mm,囊腔间可见正常肺组织。2例伴小叶间隔增厚;1例伴磨玻璃影;2例伴气胸,其中1例为液气胸。结论:HRCT对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MR灌注成像主要通过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来反映组织血流灌注及微血管渗透情况。根据其成像原理不同分为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SC-MRI)、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和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就MR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45例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病变患者CTA影像,其中31例患者同期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其DSA结果,评价CTA的准确性。结果 CTA可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与DSA结果相比,总符合率为93.15%。其中髂动脉、股动脉及月国动脉符合率为100%,股深动脉为93.54%,胫前动脉96.77%,胫后动脉90.32%,腓动脉87.09%,与总符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足背动脉符合率为77.42%,与总符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具有无创、可重复性等特点,可基本替代DSA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TL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的影像特征及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难治性TLE,术前均行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常规MRI扫描.以临床定位结果做对照,观察难治性TLE的SPECT影像改变,分析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定位诊断颞叶致痫灶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难治性颞叶癫痫SPECT的影像特征为致痫灶侧前颞叶内侧和/或外侧皮质的血流灌注减低,对侧前颞叶的内侧皮质可出现轻度的灌注减低.常合并与患侧同侧的一处或以上脑区的灌注减低.SPECT致痫灶定位诊断的阳性率达77.14%00(27/35),尤其能检出52.94% (9/17) MRI阴性TLE的致痫灶.结论: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能丰富难治性TLE的定位诊断信息,提高定位MRI阴性TLE患者致痫灶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