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间盘炎的MRI诊断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间盘炎的MRI表现。方法对36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椎间盘炎患者行MRI检查,矢状位及轴位FSE序列T1WI、T2WI及STIR序列,其中6例行Gd-DTPA对比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36例中44个椎间盘炎,其中43个椎间隙变窄,椎间盘不同程度破坏、碎裂,1个椎间隙变化不明显;39个椎间盘T1WI呈低信号,5个呈等信号;41个椎间盘T2WI呈高信号,3个呈低信号;42个椎间盘"髓核征"阳性;44个椎间盘相邻椎体不同程度受累破坏;22个椎间盘炎有椎旁软组织脓肿。6例行Gd-DTPA对比增强扫描显示病变椎间盘、相邻椎体及椎旁软组织明显异常强化。结论椎间盘炎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应作为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术后椎间盘炎的MRI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MRI对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5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术后椎间盘炎MRI检查,其中13例发生在腰椎,2例腰骶椎同时受累;均行矢状位及横断位SE序列T1WI、T2WI扫描,部分病例作了冠状位扫描;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5例中17个椎间盘炎,其中13个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呈不同程度破坏、碎裂;3个椎间隙变化不明显;1个椎间隙增宽,椎间盘肿胀增厚。T1WI13个椎间盘呈长T1信号,4个呈等信号;T2WI15个呈长T2信号,2个呈短T2信号;14个髓核内正常裂隙状短T2信号消失。相邻椎体受累破坏程度不一,均未见塌陷,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有8例椎旁软组织肿胀,其中2例累及硬膜外间隙。5例Cd-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间盘及邻近椎体、椎旁软组织明显异常强化。结论:MRI对诊断术后椎间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优于平片及C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脓性脊柱炎的MRI表现.方法 对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化脓性脊柱炎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中,病变发生在腰椎18例,胸椎2例,胸腰段1例,腰骶段3例.21例为相邻2个椎体破坏并累及椎间盘,3例为单节椎体破坏未累及椎间盘.骨质破坏、增生硬化、骨髓水肿并存,椎体破坏塌陷程度轻,椎间隙变窄程度轻,脊柱曲度多正常.T1WI椎体破坏及受累椎间盘分界欠清并为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骨质增生硬化为低信号(各序列);骨髓水肿为高信号(STIR).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椎旁脓肿9例,硬膜囊及蛛网膜下腔受压18例,脊髓受压7例.结论 化脓性脊柱炎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成人椎间盘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MRI对成人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临床证实的28例椎间盘炎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其MRI表现,比较各种成像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MRI检查使用1.0T超导机,T1、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T2加权像,2例进行了增强检查。结果 75%的病变椎间盘呈不均匀长T2高信号;全组病例均有相邻椎体受累,两个及两个以上受累者达89%。病变椎体均呈显著长T1低信号,25例呈不均匀长T1高信号,脂肪抑制T2加权像上高信号改变更明显。5例可见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体受累范围大于二分之一者达78.5%。5例椎体边缘骨质破坏、不完整,而82.1%的病变椎体均无明显外形改变。12例椎旁或椎管内可见局限性脓肿影。2例行Gd—DTPA增强后均可见椎间盘及病变椎体内显著异常强化。结论 MRI对成人椎间盘炎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准确鉴别本病与椎体结核与肿瘤,是临床上应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椎间盘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MRI对感染性椎间盘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感染性椎间盘炎 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有 15个椎间盘感染 ,其中单纯腰椎间盘感染 7例 ,腰骶椎椎间盘同时感染 3例。病变椎间盘MRI表现为长T1、长T2 信号 8例 ,2例表现为等T1、短T2 信号。相邻椎体及椎旁软组织不同程度受累 ( 6例 )。 6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 ,病变椎间盘及邻近椎体和椎旁软组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MRI对诊断感染性椎间盘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CT、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脊椎EG的CT及MRI的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7例和腰椎8例.CT表现18例椎体不同程度溶骨性破坏,边缘不规则,椎弓根等附件破坏2例,出现周围软组织肿块3例.MRI表现椎体骨质破坏T1W1呈等信号和T2WI呈稍高信号.椎间隙轻度变窄2例、周围软组织肿胀4例和椎弓根受累4例.结论CT和MRI均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结构及邻近组织改变,大多数病例能正确诊断,但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休门氏病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对27例腰椎休门氏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腰椎休门氏病MRI表现为病变腰椎椎体上、下终板不规则和Schmorl 结节形成,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为低信号.无明显椎间盘突出及膨出征象,无脊柱畸形.病变主要发位于T12以下相邻椎体缘.发生在T11~12椎间隙3例,T12~L1椎间隙9例,L1~2椎间隙14例,L2~3椎间隙13例,L3~4椎间隙22例,L4~5椎间隙12例,L5~S1椎间隙15例.病变累及1个椎体缘1例,2个椎体缘3例,3个椎体缘10例,4个椎体缘6例,5个椎体缘5例,6个椎体缘2例.结论 正确认识腰椎休门氏病的MRI表现,有利于正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加强对脊柱椎体破坏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分析1例胸椎嗜酸性肉芽肿病人的CT及MRI表现,同时就脊柱椎体破坏伴周围软组织影的影像诊断文献予以复习。结果 CT示T7椎体呈楔形,其内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T6、T8椎体前缘局部皮质不规则,可见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呈明显梭形增厚;诸椎间盘信号正常,椎间隙未见变窄。MRI平扫示T7椎体呈楔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高信号,周围可见软组织影包绕;T6、T8椎体于T2WI抑脂序列上信号略增高。MRI增强示T7椎体呈均匀强化;周围软组织影呈均匀强化,强化方式与病变椎体一致。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骨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椎体破坏多位于椎体中部,典型表现为"扁平椎"或"铜板椎",椎间盘不受累,增强扫描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信号改变及强化方式与病变椎体一致等影像特点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布氏杆菌脊柱炎的CT、MRI表现,包括病变椎体密度及信号改变,椎间盘信号,椎间隙改变,有无死骨、椎旁脓肿等。结果 CT显示6例椎体骨质破坏呈小类圆形或斑片样低密度灶,病灶见边缘硬化带,2例硬化带可见新破坏灶;MRI显示4例椎体破坏呈长T_1长T_2混杂信号影,2例椎体T_1WI、T_2WI呈低信号;3例椎间盘T_1WI、T_2WI呈低信号改变,3例椎间盘呈不均匀长T_1长T_2信号影。6例椎间隙均变窄;均未见死骨;椎小关节均未见破坏;4例见椎旁脓肿形成。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影像学表现相邻椎体破坏伴骨质增生硬化,椎间隙变窄,可有椎旁脓肿或硬膜外脓肿,两者结合能为布氏杆菌脊柱炎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MRI对脊椎骨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髓炎的MR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MR检查方法为矢状位和轴位常规SE序列T1WI及T2WI,Gd-DTPA T1WI.结果26例患者中,单纯脊椎骨髓炎3例,相邻椎体及椎间盘受累9例,相邻椎体,椎间盘及椎旁软组织受累12例,合并硬膜外脓肿2例.病变椎体和椎间盘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椎旁软组织呈等T1、长T2信号.病变椎体、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影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强化.结论MRI对脊椎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3例脊柱EG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23例X线摄片,12例CT和5例MRI扫描检查。结果23例中累及单个椎体19例,多个椎体4例,共28个椎体,包括颈椎6个,胸椎13个,腰椎9个。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发现23个病变椎体,漏诊5个,准确诊断19个,3个误诊为结核,1个误诊为缺血性坏死。主要表现为椎体变扁,前后径增大,椎间隙正常或稍增宽,其中5例椎旁有软组织肿块,3例脊柱局部后突畸形。CT扫描示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2例椎弓破坏。MRI示破坏椎体在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2例出现软组织肿块及椎间隙稍增宽。结论 X线平片是EG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能明确诊断大部分病例,CT和MRI对于观察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附件受累情况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44岁,因无明显诱因后胸背部疼痛,进行性加重7个月,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心、腹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及血液生化检查均为阴性.胸椎正侧位片:T8椎体稍变扁,骨质密度减低,其内密度不均匀,相邻椎间隙未见明显变窄(图1A、B);CT平扫:T8椎体骨质破坏,呈虫噬状,其内可见散在砂粒状致密骨样影;椎体右侧缘骨皮质致密硬化,左侧局部骨皮质不连,边缘模糊,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图1C、D);MR平扫:T8椎体变扁,呈“双凹征”,T8椎体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相邻段软组织信号异常(图1E~G).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炎与脊椎结核的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间盘炎与脊柱结核在MRI上的不同点,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方法:20例为经手术后或椎间盘穿刺术后临床证实的椎间盘炎,20例为临床证实的脊柱结核。结果:椎间盘炎与脊柱结核在MRI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①临床表现上:椎间盘炎疼痛症状明显,而椎体结核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②椎间盘改变上:早期椎间盘炎以T2WI加权像髓核内低信号裂隙征消失为明显,椎间盘变狭为后期表现,而椎体结核中后期椎间盘才会有改变;③相邻椎体骨质改变上:椎间盘炎表现为相邻的上、下两个椎体的部分或全部对称性炎性改变,少有椎体骨折,而椎体结核椎体骨质多呈虫蚀样破坏,常侵蚀多个椎体,常合并病理性骨折;④椎旁软组织改变上:椎体结核远比椎间盘炎明显,椎体结核常侵犯到腰大肌、椎管内硬膜外间隙及一侧椎间孔,常使椎管狭窄,而椎间盘炎仅表现为椎间盘旁软组织的轻度肿胀。结论:椎间盘炎与脊柱结核各有其特点,仔细观察椎间盘、椎体以及椎旁软组织上的改变,结合临床已不难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15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或病理证实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15例共31个椎体受累,2个椎体病变11例,单个椎体受累2例,多个椎体受累2例,L4椎体受累最多见;CT示病变椎体骨质破坏,主要发生在椎体边缘,表现为小类圆形或斑片状低密度区,慢性期骨破坏区周围可见骨质增生硬化,7例增生的骨质出现部分"虫蚀样"破坏,椎体边缘呈"花边状";11例伴相邻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9例出现椎旁脓肿。MRI示椎体破坏区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WI压脂呈高信号,骨质破坏区由于肉芽组织增生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周围骨质硬化区T1WI、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布氏杆菌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差异,提高对这2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MRI检查并被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15例、脊柱结核患者20例,对这2种疾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MRI显示,15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中,12例椎间盘有异常信号,表现为条形T2WI高信号;11例椎间隙无狭窄;36个受累椎体,形态接近正常24个;无椎旁软组织内脓肿;12例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胀,其内脓肿范围小,硬脊膜受累,范围广超过病变椎体水平。2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6例椎间盘正常结构消失;10例椎间隙有狭窄,其中6例椎间隙明显变窄,4例椎间隙消失;43个受累椎体,形态异常37个,形态正常6个;15例表现为椎旁脓肿形成,5例未见脓肿形成;3例椎管内硬膜外脓肿,范围未超过病变椎体水平。结论:根据病变椎间盘内异常信号、椎间隙有无狭窄、椎体形态、椎旁有无脓肿及硬膜外脓肿侵犯范围的MRI表现,可提高对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诊断本病的MRI特点与病理学关系及最佳影像学手段,以提高本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CT和MRI表现特点。CT组16例,MRI组2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16例。结果:16例CT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囊前高密度影边缘较清,4例显示游离碎片与椎间盘呈细窄颈相连。MRI组中,7例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与脊髓相比)边缘清;13例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或稍高信号,稍高信号位于周围,低信号位于中心部分,边缘欠清;3例T1WI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12例增强扫描中,7例于周边见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3例无明显对比强化,2例呈均匀轻度强化。结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以MRI为最佳,MRI信号特征能充分反映其病理的改变,仔细分析平扫信号特点即可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体淋巴瘤MRI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的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椎体淋巴瘤患者的MRI和PET表现,原发性骨淋巴瘤6例,继发性9例。结果MRI:原发性6例均为单一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局部硬膜外和/或椎体旁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范围超过病变椎体;继发性9例均为多椎体压缩性改变,7例伴硬膜外和/或椎体旁软组织肿块。椎体病变T1WI呈等或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明显均匀强化5例,轻度均匀强化8例。PET:原发性6例均为术后PET检查,1例术后2个月显示局部复发,5例无异常;继发性9例(术前6例、术后3例)PET显示多椎体、淋巴结及脾葡萄糖代谢异常增高。结论椎体原发性淋巴瘤多为单椎体病变;继发性常为多椎体受累,两者均可伴硬膜外和/或椎体旁软组织肿块。椎体淋巴瘤MRI、PET表现无特异性,MRI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病灶与脊髓的关系,PET对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淋巴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结核性(TBS)与化脓性脊椎炎(P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例感染性脊椎炎(9例TBS,8例PS),均作了常规MRI及DWI,分析两组病变椎体、椎间盘、周围软组织肿块Mm、DWI表现,定量比较两组相对ADC(RADC)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9例TBS,累及椎体达2个或2个以上节段,病变椎体DWI上均呈高信号;6例椎间盘累及,8例周围脓肿形成,脓肿壁呈薄壁规则环状强化;8例PS,2例单个节段,6例2个节段,DWI上5例呈高信号,2例稍高信号,1例等信号;4例椎间盘累及;5例伴周围软组织肿块,5例PS软组织肿块均匀强化。两组RAD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BS与PS具有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DWI及RADC对鉴别两者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间型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12例经手术证实、6例经临床确诊的椎间型化脓性脊椎炎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均常规平扫,其中11例同时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 18例患者中16例单发、2例多发.MRI表现:(1)椎间盘改变:17例T2WI号增高,呈核裂消失征,15例椎间盘积液,4例椎间盘穿孔,7例椎间隙狭窄.(2)相邻终板及椎体改变:18例均有终板下骨质破坏及椎体非破坏区骨髓水肿,17例终板破坏,16例示终板掩盖征.(3)椎旁软组织改变:18例均有椎旁软组织肿胀,4例形成厚壁小脓肿.(4)椎管与附件改变:12例椎管受累,表现为硬脊膜囊前间隙增宽,信号混杂,5例形成脓肿,未见附件受累.(5)增强扫描:11例中破坏区旱条块状强化4例,结节样强化和环状强化各2例,不强化3例;椎体非破坏区及椎周软组织不均匀强化;6例硬脊膜囊旱线样强化,10例硬脊膜囊前间隙呈斑片状强化.结论 椎间型化脓性脊椎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密切结合临床和MRI表现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5岁.反复发作腰痛10年,近3年加重,且伴左下肢麻木无力.体检:L3~S1棘突处叩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10°( ),右侧45°( ).CT显示L4椎体变扁,局部骨质虫蚀样破坏,且病变累及椎旁软组织;MRI示L4椎体明显压缩变扁,外形似呈"蝴蝶结"状,而相邻椎间盘未见受累,病椎信号强度异常,T1WI呈低信号(图1),T2WI呈低于骨质信号而高于肌肉信号(图2),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呈稍高信号(图3),病椎两侧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其后方椎管内亦见受累(图4),MR诊断纤维肉瘤可能性大.腹主动脉DSA:示双侧第4腰动脉明显增粗,左侧更明显,病变区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ECT示L4椎体呈团块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