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脑梗死左右大脑半球病变所致偏侧空间忽视(hemispatial negle,HSN)研究进展探讨。方法对4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视空间功能检查,对左右大脑半球病变所致HSN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进行显著性检验,并描述其临床表现。结果脑梗死急性期HSN的发生率为45.7%,其中右侧大脑半球病变HSN的发生率为37.0%,左侧大脑半球病变HSN的发生率为8.7%,两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HSN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尚未发现同侧空间忽视。有忽视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慢于无空间忽视的患者(P〈0.01)。结论脑梗死后双侧大脑半球损伤均可出现HSN,且右侧占优势,可能右大脑半球在视空间上占优势。脑叶功能分区及纤维联系可能在半侧空间忽视中起重要作用。且有空间忽视的患者依据现有发病机制,经过症状干预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和功能连接(FC)算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及志愿者行RS-fMRI扫描。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进行ALFF分析,并以左侧后扣带回为种子点比较两组脑FC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ALFF明显降低的脑区有左侧小脑前叶、梭状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额内侧回;ALFF明显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后扣带回。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FC下降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颞中回、左侧丘脑、右侧额中下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中回、右侧枕中回、右侧海马旁回、两侧楔前叶、后扣带回、胼胝体压部;FC增高的脑区主要以左侧大脑半球、左侧小脑齿状核、左侧小脑、右侧眶回、直回、右侧小脑后叶、右侧脑干较为显著。结论结合ALFF和FC两种技术,能从脑局部功能与功能网络的变化两个方面对脑神经活动进行评价,有助于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病理生理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对Broca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区相关纤维结构进行研究,探讨Broca失语症脑内白质结构改变的特征。方法:使用Siemens Trio 3.0T MR扫描机对30例Broca失语症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进行常规序列及DTI扫描,在Siemens Leonado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计算Broca区、Wernicke区及弓状束的各向异性(FA)参数。结果:30例Broca失语症病变均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失语组左、右侧Broca区FA平均值分别为0.208±0.053及0.284±0.056,对照组左侧Broca区FA平均值为0.296±0.054,失语组左侧Broca区FA平均值与右侧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失语组Wernicke区FA平均值左、右两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45>0.05);失语组左侧弓状束FA平均值较右侧及对照组左侧降低(以前部及中部为著),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均<0.001)。结论:语言功能区的损伤可引起Broca失语症,其纤维通路的损伤亦可导致失语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对Broca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区相关纤维结构进行研究,探讨Broca失语症脑内白质结构改变的特征.方法:使用Siemens Trio 3.0T MR扫描机对30例Broca失语症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进行常规序列及DTI扫描,在Siemens Leonado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计算Broca区、Wernicke区及弓状束的各向异性(FA)参数.结果:30例Broca失语症病变均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失语组左、右侧Broca区FA平均值分别为0.208±0.053及0.284±0.056,对照组左侧Broca区FA平均值为0.296±0.054,失语组左侧Broca区FA平均值与右侧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失语组Wernicke区FA平均值左、右两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45>0.05);失语组左侧弓状束FA平均值较右侧及对照组左侧降低(以前部及中部为著),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均<0.001).结论:语言功能区的损伤可引起Broca失语症,其纤维通路的损伤亦可导致失语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失语症病人皮层语言活动的功能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失语症患者皮层语言功能状态,并探讨该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6位健康志愿者和3位处于恢复阶段的失语症患者完成词汇联想任务的同时,用fMRI技术测量局部神经元活动引起的脑区信号改变,分析处理成代表语言功能区的统计激活图。结果6例正常志愿者的语言加工活动激活了1个由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许多脑区组成的神经网络。而失语症患者无论左侧额叶有无病变,均无左侧额叶下部的激活。此外,2位患者显示了右侧大脑半球某些区域的激活,而这些区域没有参与正常志愿者的语言加工。结论失语症患者皮层语言功能存在脑内局部病灶的远隔效应和皮层语言功能区的重新分布或重组现象。fMRI技术是评价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各种原因的脑损伤均可导致失语.经过康复治疗后,病人的语言功能可不同程度地恢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完成了脑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完美结合,为研究人脑语言功能区的分布、失语症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机制和康复治疗疗效的评估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各种原因的脑损伤均可导致失语。经过康复治疗后,病人的语言功能可不同程度地恢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完成了脑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完美结合,为研究人脑语言功能区的分布、失语症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机制和康复治疗疗效的评估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语言功能康复的脑功能性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应用非损伤性的fMRI方法,研究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员伤机制和恢复机制。材料和方法:患者女,37岁,右利手,受教育5年,工人,突发语言障碍来我院就诊,以CT、MRI检查发现右侧基底节区及左额顶叶脑梗死,收入院治疗。实验材料选用6组36例对由双字名词,患者大声朗读并行词意判断。结果:损伤时,患者语言功能,左侧半球语言功能区活动减弱,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左侧半球语言功能区活动恢复;损伤时,患者语言功能障碍,右侧半球语言功能区活动增加,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右侧半球语言功能区活动减弱或消失。结论:fMRI是一种客观、敏感、可量化的研究脑卒中后语言功能康复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海马及杏仁核体积的MRI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海马及杏仁核体积改变特点及与抑郁症关系。方法:研究11例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及13例脑梗死无抑郁症(CONT)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NORM)者,运用容积分析软件测量两侧海马及杏仁核体积。结果:各组均显示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左侧〈右侧,其中PSD组与NORM组两侧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差异有显著性;PSD组中两侧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均明显〈对照组(海马左右P=0.001,0.040;杏仁核左右P=0.000,0.000),PSD组右侧海马体积明显〈正常组(P=0.034);PSD患者双侧海马及杏仁核体积缩小与HAMD抑郁量表评分均缺乏相关性。结论: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异常可能构成梗死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说明边缘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住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后3~6个月内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n=46)和对照组(n=48),前者给予法舒地尔(Fasudil)60 mg,2次/d,合并康复治疗;后者只单独应用康复治疗.所有患者于确诊后入院当日进行S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别在治疗后2 w及1个月评估患者SSS与mRS评分.结果 法舒地尔组及对照组治疗2 w及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SSS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法舒地尔组治疗1个月后,SSS评分显著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mRS显著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法舒地尔可显著促进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期3~6个月内的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 ,2 6岁 ,反复发作性抽搐伴意识丧失 2 0余年 ,加重 1年。查体 :神清 ,心肺无异常 ,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MRI检查 :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见右侧大脑半球较对侧小。胼胝体、终板、透明隔及穹窿未见显示 ,右侧大脑半球额、顶叶脑白质内见范围约为 6.6cm× 4.4cm ,呈团块状不均匀分布的异常信号灶 ,其信号改变包括增强后的信号均等同于脑灰质 ;两侧侧脑室分离且发育异常 ,右侧侧脑室前角及体部缺如 ,两侧枕角呈囊状扩张 ;三脑室明显上抬、扩大并与右额部局限性增宽的蛛网膜下腔相通 ;中线结构左偏。MRI诊断为 :(1)胼胝体、终板…  相似文献   

12.
双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6岁,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0d,加重5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2年。入院时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志清醒,完全混合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0级、Babinski征阳性。头颅MRI检查:①左额叶大片异常信号,考虑为出血性脑梗死;②双大脑半球、桥脑多发梗死灶。血管B超:左颈内动脉(ICA)血栓形成,管腔闭塞。TCD:左ICA终末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刘建辉  冀凤云 《人民军医》2002,45(11):646-648
腔隙性脑梗死 (lacunarinfarct)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死。其原因是由于脑组织缺血、坏死和液化 ,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的腔隙性脑梗死 ,约占脑梗死的 2 0 %。为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抑郁症状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为诊治和康复提供参考 ,我们对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抑郁状态 96例进行分析。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 1 1 腔隙性脑梗死组  96例 ,其中男 6 2例 ,女34例 ,年龄 5 5~ 79岁 ,平均 6 6 5 + 6 5岁。均经CT或MRI证实 ,CT可见深穿支供血区单个或多个直…  相似文献   

14.
杜鹃  董超 《西南军医》2012,14(3):516-518
脑卒中在世界死亡病因中排第二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脑卒中后有14%(大脑半球)~71%(脑干)患者伴发吞咽困难。目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神经内科以及康复科已经得到一定程度重视,笔者结合近年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相关机制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1%~73%[1]。吞咽障碍可造成营养不良、脱水、误吸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营养摄取、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2]。脑卒中吞咽障碍可以分为假性球麻痹和真性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疾病造成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和照料者带来极大不方便。高压氧(HBO)作为治疗及康复手段,为脑梗死患者又提供了一个治疗选择。本综述主要简述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及在脑梗死方面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CT、MRI诊断产褥期并发上矢状窦血栓或脑梗死的水平。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治疗性诊断证实3例产褥期并发上矢状窦血栓或脑梗死的CT、MRI、DSA表现。结果:上矢状窦血栓1例,CT平扫示两侧大脑半球多发片状低密度灶;MRI平扫示两侧大脑半球多发脑回样T1WI低、T2WI高、T2FLAIR高信号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增强;DSA示左侧上矢状窦充盈差,皮层静脉减少稀疏。脑梗死2例,CT平扫示两侧大脑半球多发片状低密度灶;MRI平扫示两侧大脑半球多发脑回样T1WI低、T2WI高、DWI高信号灶,增强扫描局部呈轻度斑片状增强,MRS示病灶区乳酸峰值明显增高。结论:产褥期并发上矢状窦血栓或脑梗死CT、MRI表现无特异性,其诊断要紧密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残愈后常遗留严重后遗症 ,如偏瘫、视觉障碍、感觉缺失和语言障碍等。 1999年 10月~2 0 0 1年 10月 ,我们对脑卒中后失语症 12例以舒尔(Schuell)刺激法为主进行系统言语训练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均为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后语言障碍住院病人 ,男 8例 ,女 4例 ,均为右利手 ,发病前无视、听觉障碍。1 2 评测方法及语言特征 采用根据Goodglass(1986年 )法修改而成的改良波士顿诊断失语症检查法 (BDAE)检查。 12例均由指定医生进行评测 ,其中轻度运动性失语症 2例 ,其听觉理…  相似文献   

18.
郭×,女,16岁。出生时即有左侧颜面皮肤血管痣,1岁时右侧肢体发作性抽搐、弛缓性不全瘫痪,智力发育较同龄人明显低下。查体:左侧颜面皮肤大片紫红色扁平状血管瘤,部分隆起呈结节状,累及同侧软腭及口唇左半侧(图1),右侧上下肢肌力Ⅱ—Ⅲ级,肌萎缩明显。头颅平片见整个左侧大脑半球呈典型的双层波浪状钙化(图2)。 CT平扫:左侧颅腔较小,颅板增厚,幕上整个左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区广泛脑回状钙化,部分已累及脑髓质,左侧大脑半球及大脑脚明显萎缩,左侧侧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此外右侧枕叶局部皮层及皮层下区亦可见到片状钙化(图3)。 讨论:Sturge—Weber氏综合症临床主要特征为癫痫发作、颜面皮肤血管瘤及脑部异常钙化。颅内主要病变为软脑膜上血管瘤,常为小静脉型或毛细血管型,大都位于大脑半球后部枕叶或顶枕叶,也可以累及整个半球、异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7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于2008年3月24日入院就诊.CT检查示:右侧颞叶、顶叶梗死.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椎动脉开口处及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开口狭窄(图1),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双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外动脉参与右侧大脑半球供血.首先行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栓塞及右侧椎动脉开口处支架植入,分期全身麻醉下行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球囊扩张,扩张术后左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消失(图2).术后患者左侧肢体无力症状缓解.22个月后造影复查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管径正常,无再狭窄(图3).  相似文献   

20.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Barthel指数对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对照观察针灸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和针灸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针灸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灸有助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