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儿处在成长发育期,在X线摄影中射线的防护对其更为重要.数字化摄影CR、DR较过去的屏一片系统,曝光宽容度增大[1];数字化摄影的应用,对儿科呼吸系统摄影有明显的改善[2],既降低了辐射剂量,又提高了阳性诊断率.如何选择在图像满足临床诊断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小儿辐射剂量已成为关注热点.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摄影条件进行婴幼儿胸部CR摄影,寻找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最佳剂量,以达到减低儿童辐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小儿胸部CRX线摄影优化剂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处在成长发育期, 在X 线摄影中射线的防护对其更为重要。数字化摄影CR、DR 较过去的屏-片系统, 曝光宽容度增大; 数字化摄影的应用, 对儿科呼吸系统摄影有明显的改善, 既降低了辐射剂量, 又提高了阳性诊断率。如何选择在图像满足临床诊断前提下, 最大程度地降低小儿辐射剂量已成为关注热点。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摄影条件进行婴幼儿胸部CR 摄影, 寻找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最佳剂量, 以达到减低儿童辐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 在应用数字化摄影DR和CR摄影过程中,所得照片在不影响对疾病诊断的情况下,既能降低射线剂量、减少辐射,又能让影像诊断医师和临床医师对我们所拍的含有适度噪声的DR或CR片满意和认可,是影像技师在工作中努力研究的方向。本文主要分析研究数字化摄影过程中,根据被检者的自身条件,如何改变DR机器电离室AEC固有参数的设定,来控制射线剂量,并以成人胸部、腰椎、四肢骨骼、部分关节及小儿胸部摄影为例,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增感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数字乳腺摄影(DR)和计算机乳腺摄影(CR)3种系统的模体影像质量、辐射剂量和临床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3台临床使用中的屏-胶片、DR和CR乳腺摄影设备,进行性能测试,确保质量符合规定,具有可比性.以屏-胶片系统的辐射剂量为标准,使用DR和CR分别对Manuno-152模体和美国放射学院(ACR)模体摄影.再使用DR和CR的最优模式对模体摄影并记录辐射剂量.所获图像照片按模拟病变结构编号,由8名专业乳腺放射学医师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进行ACR评分.3种方法的评分结果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连续收集一段时期内采用3种检查方法检查,并且有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Kappa检验方法进行2种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影像检查结果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对于Mammo-152模体,无论DR、CR的辐射剂量是否超过屏一胶片乳腺X线摄影的2.25 mGy乳腺平均剂量,屏-胶片摄影的空间分辨率都最高(7.0~8.0 Lp/mm),DR次之(4.7~5.2 Lp/mm),CR最差(2.5 Lp/mm).增加辐射剂量(27.0%~30.0%),DR的空间分辨率略有改善(上升11.0%),而CR几乎没有改变(上升1.5%).对ACR模体摄影时,DR的辐射剂量没有超过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的2.22 mGy乳腺平均剂量,且模拟结构显示度最好.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的团块显示优于CR,但CR的纤维和点阵显像优于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CR检查时辐射剂量提高25.0%,纤维和点阵显像接近DR,团块显像接近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3台设备的X线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好(屏-胶片系统的一致率50/56,DR系统83/90,CR系统61/69,P值均<0.01且Kappa值均>0.75),在疾病诊断准确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屏-胶片系统的准确率为89.3%(50/56),DR系统为92.2%(83/90),CR系统为88.4%(61/69),PearsonX2值为0.722,P=0.697].结论 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分辨率最高,DR的模拟病变显像最好且辐射剂量最低.当CR的辐射剂量与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相当时,两者对模拟病变的显像各有优劣;当增加CR的摄影剂量时,其模拟结构显像质量高于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低于DR.在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面,三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X线成像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计算机X线成像 (computedradiography ,CR)把传统X线摄影技术和计算机处理相结合 ,不仅实现了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 ,而且提高了影像质量、降低了患者和放射人员的辐射剂量 ,是X线摄影技术的重要进步[1]。与传统X线胶片质量控制相比 ,CR系统的图像质量控制有其特殊性。我院 2 0 0  相似文献   

6.
目前,CR、DR等摄影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骶尾椎侧位的摄影中,由于尾骨的特殊结构,在数字化摄影中,其图像效果无法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已成为CR使用中的一个难题[1].  相似文献   

7.
数字X线摄影的探测器具有很宽的动态范围,在低剂量区域,量子噪声高,信噪比低,空间分辨率低.随着摄影条件的升高,噪声降低,空间分辨率增加,图像质量提高.当辐射剂量升高到一定水平时,可以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1].此时再一味增加辐射剂量,虽然图像质量得到提高,但不会增加图像的诊断信息,对临床诊断无价值[2].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剂量阈值,即在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同时,实现剂量最低化[3-4].本研究中以空间分辨率变化为主线,根据临床需求,确定最低曝光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R(计算机X线摄影)在重症患者床旁摄影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632张CR摄片与相同数量传统X线摄片进行比较。结果:CR明显提高了重症患者床边摄影的质量,降低了重复摄影的几率、工作强度及辐射剂量、为临床诊治争取了时间。结论:CR比传统床边摄影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床边小儿胸部CR摄影中S数与L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临床诊断的需要,床边小儿胸部CR摄影已成为急症床边摄影中的一部分。床边摄影故名床头摄片,无任何防护措施,特别对小儿胸部摄影中的防护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找出适宜的曝光条件,以较小的照射剂量,获得良好的影像效果,故对床边小儿胸部CR摄影中的后处理参数:相对感度S(Sensitivity)数;照片宽度L(Latitude)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系统与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系统胸部摄影图像质量的对比分析,探讨床旁DR摄影的优势。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拍摄的DR床旁X线胸片1000份和既往CR床旁X线胸片1000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床旁DR摄影的应用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图像质量,明显减少了放射技师的工作量,同时还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论床旁DR胸部摄影比CR胸部摄影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手术患者和危重患者的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X线摄影是临床放射学检查中应用最早和最普遍的成像方式,但却是医学影像中最后实现信息数字化的检查手段。八十年代初,日本富士公司推出的存储荧光体数字化成像系统CR,率先进入了这一领域。CR系统的临床应用,突破了传统X线摄影技术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图像的密度分辨率,显示宽容度增加,另外由于采用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多种图像后处理,丰富了显示的信息,降低了辐射剂量,同时为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再现与传输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参照乳腺屏一片系统摄影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对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进行校正,从而实现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最优化.方法 应用屏-片组合,28 kV条件下,对40 mm厚的有机玻璃进行自动曝光,以此所得曝光量(mAs)为基准,分10档分别采用±10 mAs的曝光量用CR进行曝光,选取LgM=2.0的曝光量作为基准,对CR的自动曝光模式进行校正.采用经校正后的CR自动曝光模式,分别采用26、28和30 kV对Fluke NA 18-220乳腺模体进行摄影,模体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进行摄影,记录曝光量数值(mAs),对CR影像进行处理.同时CR采用相同的kV和照射野及不同的曝光量对模体进行摄影.CR影像经后处理后请4位放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按照美国放射学会(ACR)的评分标准评价打分.结果 采用稍高于传统屏-片组合的曝光量作为cR自动曝光校正基准值,可实现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模式的校正,经校正后模体测试影像的评分均高于ACR的评分标准.结论 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模式可根据CR特点进行校正,经校正后的乳腺CR摄影的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应用于临床既町明显降低病人辐射剂量,又可得到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优质乳腺影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参照乳腺屏一片系统摄影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对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进行校正,从而实现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最优化.方法 应用屏-片组合,28 kV条件下,对40 mm厚的有机玻璃进行自动曝光,以此所得曝光量(mAs)为基准,分10档分别采用±10 mAs的曝光量用CR进行曝光,选取LgM=2.0的曝光量作为基准,对CR的自动曝光模式进行校正.采用经校正后的CR自动曝光模式,分别采用26、28和30 kV对Fluke NA 18-220乳腺模体进行摄影,模体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进行摄影,记录曝光量数值(mAs),对CR影像进行处理.同时CR采用相同的kV和照射野及不同的曝光量对模体进行摄影.CR影像经后处理后请4位放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按照美国放射学会(ACR)的评分标准评价打分.结果 采用稍高于传统屏-片组合的曝光量作为cR自动曝光校正基准值,可实现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模式的校正,经校正后模体测试影像的评分均高于ACR的评分标准.结论 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模式可根据CR特点进行校正,经校正后的乳腺CR摄影的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应用于临床既町明显降低病人辐射剂量,又可得到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优质乳腺影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是单面阅读型,激光阅读器仅从成像板(IP)基板的一侧采集信息.近年来双面阅读型CR正逐步应用于临床.该型CR是激光阅读器从IP基板的两侧采集信息,从而提高了信号输出幅度和信噪比,有助于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这种新型CR应用于临床时,必然面临曝光条件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5.
CR(计算机X线摄影)是20世纪70年代研发,90年代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数字X线成像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影像质量和诊断水平,以照射X线剂量低、图像质量佳、数字化X线图像为突出优点,改变了X线摄影的传统模式,使放射摄影检查进入数字化时代。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逐渐普及和应用,现在已成为很多医院放射科的主流技术,并有取代传统增感屏-胶片组合(屏/胶组合)X线摄影的趋势。我院自引进CR以来,在将近两年的使用中,与屏,胶组合相比在X线数字化摄影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CR的X线曝光量和辐射剂量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据报道CR照射量和辐射剂量比屏,胶组合低,从我们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却与之相反。为此,我们在3家医院进行了测试,了解CR的有关辐射防护问题,并探讨如何合理应用CR设备。  相似文献   

17.
CR与DR系统胸部摄影参数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CR、DR在胸部摄影中的最优化摄影参数。方法:CR、DR系统分别对胸部等效衰减模体行不同参数曝光成像,记录每次曝光的模体表面剂量,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获取CR组、DR组最佳图像的IQFinv值,并换算成摄影参数。结果:CR组、DR组摄影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DR:IQFinv=0.005D+3.359,CR:IQFinv=0.005D+1.651,D为辐射剂量。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获得DR、CR最佳图像摄影参数分别为125 kV、1.6 mAs,125 kV、16 mAs。结论:要得到满足诊断要求且一致的图像质量,CR的摄影剂量大致是DR的4倍。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摄影(CR)临床应用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计算机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开始应用以来,X线摄影进入数字化阶段。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逐渐成为主流技术,使CR的应用有所下降,但其在临床上仍占有一定的份额,所以对其设备的改进及应用的研究均仍在不断进行中[1]。本文旨在总结CR的图像质量改进的若干措施,以提高CR的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19.
CR影像的伪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凯  韩杰  刘晶  郭启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11):838-838,841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将普通X线摄影最终形成数字化,实现了普通摄影的飞跃。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普通摄影,肾盂造影,乳腺摄影,床旁摄影等。但CR影像的伪影却影响临床的诊断,对CR照片的伪影分析处理国内已有报道,由于CR使用的时间较短,对CR影像的伪影探讨及质量控制不尽成熟,随着PACS在临床的逐步应用,提高CR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对CR影像伪影进行分析控制更具实际意义。本文就CR影像伪影的特征,产生原因,处理方法及各环节控制进行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20.
CR与屏-胶系统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X线计算机成像技术在乳腺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乳腺CR片和屏-胶乳腺片各500例,由1位副教授和2位主管技师,对摄影条件、照片影像质量及照片影像显示进行对比。结果①CR系统照片影像质量明显高于屏-胶系统;②摄影条件CR数字摄影比屏-胶系统摄影电压高2~3kV,曝光量高35%左右;③照片的X线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屏-胶系统。结论CR摄影提高了照片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缺点是曝光条件比屏-胶系统高,相对增加了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