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或上腔静脉治疗房颤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大量文献表明是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术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35例长程持续性房颤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中完成环肺静脉前庭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消融和三尖瓣峡部消融,如未恢复窦性心律,采用直流同步电复律转复窦性心律,然后验证并实现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及消融线阻滞。观察即刻消融效果及随访期间房颤复发情况。结果 2例患者消融中转复窦性心律,其余患者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所有患者均实现双侧肺静脉电隔离,起搏下验证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和三尖瓣峡部线取得阻滞的比例分别为100%、88.6%和91.4%。随访期间6(17.1%)例复发。结论采用环肺静脉消融辅以线性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能够较有效地预防房颤复发,减少消融时间。  相似文献   

3.
胡烨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224-225
目的探讨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房颤患者行单Lasso电极标测指导下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结果 18例患者每人隔离3~4根、平均隔离(3.7±0.5)根肺静脉或上腔静脉。17例患者即刻手术成功(94%),随访后发现总消融成功率为56%,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率为67%。并发症发生率为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需进行除靶肺静脉之外的多根肺静脉电隔离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房颤14例和持续性房颤3例,采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进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17例均达消融终点,手术时间(226.1±36.2)min、X线曝光时间(41.3±12.8)min、放电时间(61.9±15.4)m.in.术后60 d有2例复发,1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4~30个月,14例(82.3%)无房颤发作,3例(17.7%)复发.但发作次数及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用胺碘酮(术前治疗无效)可控制.术中及随访期无任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 16例房颤患者,术中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重塑左心房和肺静脉模型,定位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出现呈现出双电位或复合电位的靶位点,在环状电极标测下,分别沿肺静脉前庭开口进行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达到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术后复发。结论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Carto系统指导下建造左心房电解剖图,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环状标测电极验证肺静脉达到电隔离效果。结果 1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98例只需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52例需要继续行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或三尖瓣峡部线的消融。随访3~24个月,10例复发房颤,6例复发房性心动过速,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89%。结论 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效果确切,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闫卫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33-534
目的探究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早期患者Lasso环形标测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术,给予后期患者Carto三维标测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结果 2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10±40)min,平均曝光时间为(45±12)min,术后未发送并发症,7d后出院,术后导管消融即可效果成功率为100%。20例患者术后无呼吸困难、咳血、心累、颈静脉怒张、心包摩擦音等不适。5例患者术后48h出现胸部不适,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随访6个月,复发1例。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普遍被部分房颤患者和临床医师所认可,这种术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郑亚西  杨辉  刘晓桥  范寿年  刘志琴 《贵州医药》2008,32(12):1085-108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房颤是近年来房颤治疗的热点.利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引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治疗房颤是目前治疗房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近期开展了此项技术,本文就应用情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合并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按照迷宫手术线路进行射频消融术。其操作包括肺静脉隔离、左心耳切除、M arshall韧带切断和右房消融。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操作时间(33.2±6.8) min ,增加主动脉阻断时间(16.1±3.0) min。33例(86.8%)患者术中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3‐18个月,30例(78.9%)患者仍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内房性心律失常与房颤远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首次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48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晚期房颤未复发)和观察组(晚期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房性心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率不断降低,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高。结论虽不能证实房颤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存在必然联系,早期复发也不能说明消融失败,但射频消融术后频繁出现早期房性心律失常,将会大大增加房颤晚期复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治疗目前仍以药物为基础,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从肺静脉口点消融、节段性消融、环肺静脉口的电隔离到心房基质改良的应用,以及外科改良迷宫术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已大大提高了心房房颤治疗的成功率并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现就心房颤动的治疗学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像融合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伴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的心房颤动(房颤)的解剖学、电生理学和治疗学特点。方法1381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在消融前接受磁共振血管造影或多排CT扫描,影像融合技术(CartoMerge^TM software)重建左心房和肺静脉。阵发性房颤者进行了触发灶的电生理标测。基本消融策略是在影像融合系统指导下“三环法”肺静脉隔离:两个环分别围绕两个上肺静脉,另一个环围绕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结果影像融合系统成功重建1381例左心房和肺静脉并发现有12例(0.8%)为左、右下肺静脉共同开口,这种变异可分为两种形态:没有短共干的Ⅰ型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和有短共干的Ⅱ型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多数阵发性房颤在共同开口内有触发灶。“三环法”肺静脉隔离术成功率83%。结论双下肺静脉共同开口可按有无短共干分为两型。共同开口内可能是阵发性房颤的重要病灶。在影像融合技术指导下进行“三环法”肺静脉隔离的消融策略可能是伴该种肺静脉变异的房颤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女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618例房颤患者(男432例,女186例)进行至少6个月的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房颤有无发作、生活质量有无改善等.结果 随访发现,女性和男性房颤患者术后房颤未复发者所占比例[65.6% (122/186)比68.3% (295/432),P>0.05]、很少发作者所占比例[21.5%(40/186)比21.1% (91/4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者比例[71.5%(133/186)比71.3%(308/432),P>0.05]与有所改善者比例[15.1% (28/186)比15.7%(68/432),P>0.0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后与男性房颤患者一样,也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双极干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手术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联合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接受双极千式射频消融手术,对射频消融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进行总结,重点对术中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进行探讨.结果 平均射频消融时间19 min,体外循环时间14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2 min;1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配合满意,心脏复跳后18例患者心电图均呈非房颤心率.结论 双极干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效果确切,熟悉机器性能,操作准确,掌握双极于式射频消融的路线是手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琼  王静 《江西医药》2010,45(1):86-86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心脏电生理技术的重大突破.此术可以明显减少PAf患者病死率.降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RFCA原理是把一种特殊导管经股静脉运送到左心房.然后通过导管尖端发放一定功率的射频能量或其他能源.对房颤病灶的所在部位.即肺静脉的开口周围组织进行消融.破坏左心房与肺静脉之间所有的电学联系来治疗房颤。现将我科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4例房颤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近年来,尽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不断发展,但手术后肺静脉狭窄仍是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严重的并发症,后者会引起肺循环高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前了解肺静脉正常径线,对保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手术成功,及术后评价肺静脉有无狭窄至关重要,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便捷、高效的特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本研究采用256层螺旋CT肺静脉成像定量测量诸肺静脉径线,并探讨与性别、年龄之间相关性,进一步提出临床正常值范围,对肺静脉狭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10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结果和体会。方法 8例阵发性和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Carto标测构建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行肺静脉造影了解其形态,围绕左侧和右侧肺静脉口线性消融,对肺静脉进行隔离。结果 10例患者均完成预定的环肺静脉前庭隔离线性消融(CPVA)。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l~2 d有心房颤动复发并自行转复。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10例患者未发生有症状的心房颤动。结论环肺静脉线性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复发可能性,仍需积累更多病例和做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根据其持续的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3大类[1],即3P分类法.不同的类型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术、起搏器植入等,特别是射频消融治疗为房颤的根治带来希望[2].但由于非药物治疗对医院技术条件的要求,所以目前对于基层医院而言药物治疗是临床最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73例拟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按照术中镇痛和镇静方案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7),对照组术中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试验组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均为先予负荷量、继予维持量静脉泵入。消融方法2组相同,均为在双侧肺静脉隔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肺静脉外的干预。记录手术时间、消融参数、芬太尼用量等,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在术后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对患者进行访视,统计房颤复发率。结果房颤类型和病程、合并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和消融参数亦无显著差异(P>0.05),且2组术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组术后3个月内房颤复发率为3%(1/37),较对照组(17%,6/36)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6)。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4/37 vs.4/36)和1年(5/37 vs.7/36)的房颤复发例数比较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的镇痛、镇静策略有减少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趋势,但对术后晚期复发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沈启明  刘伏元 《安徽医药》2013,17(9):1597-1600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新术式被用于临床.尽管存在着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但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现已逐渐成为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该文对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机制、消融技术、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