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因毒性杂质的限度确定是药物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有潜在基因毒性的杂质根据其结构特征和毒理学数据可分为5类:已知有致突变性及致癌性的杂质、有致突变性但致癌性未知的杂质、含有与药物活性成分结构无关的警示结构但无致突变性数据的杂质、含与药物活性成分相关警示结构的杂质以及致癌风险高的特殊杂质。本文以毒理学评价的方法,分类对基因毒性杂质的评估策略进行综述,并示例杂质限度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因毒性杂质由于对DNA的破坏作用而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危害极大。因其结构众多,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有摄入该类杂质的风险。部分国家对基因毒性杂质的限度控制已成为药品上市时必须考察的指标。本文概述了基因毒性杂质的基本概念、相关法规标准、部分杂质检测方法限度等内容,以期为控制药品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提供参考和依据,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基因毒性杂质具有在极低暴露水平下即能导致严重毒性的特点,对用药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威胁。作为一类重要的基因毒性杂质,肼是一种常见的中间体,而且是常见药物的降解产物。对基因毒性杂质进行了概述,并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肼类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方法,为需要测定此类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缬沙坦事件”之后,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药物中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和相关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中基因毒性杂质监管指南的完善历程。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作为一类高反应活性的基因毒性杂质,主要来源于药物合成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以及药物在储存或者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氧化或还原等反应。所有的动物实验表明,N-亚硝胺类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在理论上,所有药物都存在N-亚硝胺类杂质或被N-亚硝胺类杂质污染的风险,由于该类化合物在药物中常以痕量形式存在,在分析检测过程中药物基质干扰大,因此建立便捷、高效的分析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孔璇 《天津药学》2022,(1):62-67
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是公认强致癌物之一,特别是缬沙坦事件发生后,更是引起了国内外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对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化学结构、毒理作用和国内外的标准规定控制情况,同时按方法分类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药物中该类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气相色谱-...  相似文献   

6.
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介绍原料药(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中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的法规要求、评估方法和控制方法。方法通过学习欧美法规发展历史,理解国际高端市场对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的监管期望,提出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风险评估方法。结果与结论企业基于半定量评估,结合清除研究数据,建立科学的控制策略,使实际工艺中所有可能涉及的基因毒性杂质风险得到明确鉴别和控制,是达到监管期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UPLC-MS/MS快速测定庆大霉素原料及滴眼液中7种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 采用ODS-3色谱柱(100 mm×3.0 mm, 5μm),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5℃,正离子(ESI+)模式下单离子检测扫描模式检测。结果 7种基因毒性杂质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结果准确可靠,27批样品中均未检出7种基因毒性杂质。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适合快速检测基因毒性杂质。  相似文献   

8.
培南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特点,用于多重耐药菌及重症感染的治疗。为了加强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综述了培南类抗菌药质量研究方面的进展,介绍了培南类抗菌药的结构特点,以及含量、有关物质、聚合物杂质和金属杂质等的检测方法,为培南类抗菌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药品的杂质含量是衡量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药品质量研究中一项极为关键的内容。药物中的杂质含量低、来源广、结构多与主成分类似,必须选择合适的分析技术进行研究。LC-MS联用技术结合了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在食品分析、环境分析和医药研究等许多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联用技术的日趋完善,以及色谱、质谱新技术的应用,LC-MS联用技术成为杂质分析中广泛采用的方法。综述了近几年LC-MS技术在化学药杂质研究中有关杂质谱、工艺杂质和降解产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莉  仲艳 《中国药师》2022,(2):378-381
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兰索拉唑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50 mm×4.6 mm, 1.8μm),以0.005 mol·L-1乙酸铵缓冲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30℃;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MRM采集,监测离子对m/z 386.6→119.1、m/z 402.1→119.1、m/z 370.1→320.5进行测定。结果:潜在基因毒性杂质Ⅰ、杂质Ⅱ、杂质Ⅲ在6~12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7,0.998 5,0.991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94.9%,97.8%,RSD分别为6.9%,2.9%,5.8%(n=9);定量限分别为4.6,0.003,0.003 ng·ml-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兰索拉唑药物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基因毒性杂质(GTI)主要来源于原料药的合成过程或储藏运输等环节,其在痕量水平即可造成DNA损伤并诱发细胞癌变,因此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国法规对不同种类的GTI均提出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和控制策略,因此发展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原料药中GTI的筛查、定量及表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药物中GTI的警示结构及其分类、常见来源和毒理学限量标准,重点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气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液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电化学传感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新型技术应用于药物GTI的检测进行评述,并探讨基于警示结构或生物效应导向的通量筛查策略和方法,以期为药物GTI的有效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杂质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多起重大药品安全事件无不与其密切相关[1]。而基因毒性杂质的危害更严重。基因毒性杂质(genotoxic impurity, GTI),也称遗传毒性杂质,可引起DNA突变和重组,从而导致基因癌症。由于种类繁多、毒性较大,严重性越来越受重视,风险评估和分析检测为重要手段。抗生素类药物临床用量较大,其中含有基因毒性杂质。本文对抗生素类药物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与分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C18(4.6 mm×250 mm,5μm),以0.1%甲酸溶液-乙腈(20∶80)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1,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模式下选择m/z252离子进行检测。结果:基因毒性杂质4-(3-氟苯甲氧基)-3-氯苯胺质量浓度在0.08~8 ng·m 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检测限为0.003 6 ng,定量限为0.010 7 ng;样品中基因毒性杂质测定结果的重复性良好,RSD(n=6)为7.5%;基因毒性杂质平均回收率(n=9)为96.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以用于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中基因毒性杂质4-(3-氟苯甲氧基)-3-氯苯胺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从多方面对83 批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抽验样品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法定检验结果显示83批注射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均符合 规定。探索性研究中对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的有关物质、对映异构体杂质和葡萄糖含量测定等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能同 时分离15个已知杂质的HPLC方法,并发现各企业样品的杂质谱基本一致;采用LC-MS分析发现样品中均存在潜在基因毒性杂 质3-氟-4-(4-吗啉基)苯胺,且在加速稳定性试验中,3-氟-4-(4-吗啉基)苯胺的含量略有增加。结论 国内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 的产品质量较为理想;但各生产企业应对产品中的潜在基因毒性杂质3-氟-4-(4-吗啉基)苯胺予以关注。现行质量标准亟待统一 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高分子杂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高分子杂质是引发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过敏原,是药物分析研究的重点.高分子杂质分为外源性杂质和内源性杂质,目前内源性聚合物是药物质量控制的重点.本文对近年来头孢菌素中高分子杂质的聚合特性、结构特点和分离分析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药物杂质的毒理学评价要求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4):2271
 药物原料或制剂中的杂质可能引起临床不良反应。杂质毒理学评价是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ICH关于药物及制剂杂质方面指导原则规定了杂质的报告、鉴定和质控限度,含量超过质控限度的杂质应进行毒理学评价。但指导原则对于研发阶段的药物杂质和遗传毒性杂质的限度未作明确要求。EMEA对于遗传毒性杂质制定了专门的指导原则,引入了毒理学担忧阈值(TTC)的概念对遗传毒性杂质限度进行控制,遗传毒性杂质每日接触量应小于1.5 μg。FDA也推荐采用TTC原则控制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杂质。本文结合ICH,EMEA及美国FDA等指导原则,对药物杂质毒理学评价的要求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一测多评法(QAMS法)是通过采用一种对照品同时测定多种成分含量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高选择性、经济、准确等特点,目前在化学药物、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中已得到推广应用。简述了QAMS法建立流程,综述了近年来QAMS法在化学药物定量分析、中药的化学药物成分、中药违法添加化学药物及药物杂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HPLC色谱杂质谱对头孢西酮钠中杂质进行定量分析和利用液质联用法初步推断主要杂质结构。方法采用18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50 mmol·L~(-1)磷酸水溶液,用三乙胺调p H4.0)-乙腈(体积比为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8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35℃,进样量10μL,检测头孢西酮钠杂质谱;通过HPLC-MS初步鉴定杂质。分别用自身对照法和系统指纹定量法对统一化杂质谱的杂质数目和分布情况以及杂质总含量进行评价。结果根据头孢西酮钠合成路线和HPLC-MS测定结果初步推断5个杂质的可能结构,并测定11个杂质含量。用系统指纹定量法对杂质谱的杂质数目和分布情况及杂质总含量的评价结果基本反应了杂质总量情况。结论系统指纹定量法对杂质数目和含量分布情况及杂质总量评价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药物杂质谱数字化定量评价系统》5.0软件能快速计算杂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合成盐酸西那卡塞原料药和制剂中的潜在基因毒性杂质间三氟甲基苯丙醛二聚体,完成结构确证,建立检测方法,并对盐酸西那卡塞原料药和制剂样品进行检测,提高对盐酸西那卡塞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以间三氟甲基苯丙醛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制备间三氟甲基苯丙醛二聚体,通过高分辨质谱、氢谱进行结构确证,以气相色谱法对盐酸西那卡塞原料药和制剂中该杂质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合成并确证了盐酸西那卡塞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间三氟甲基苯丙醛二聚体,采用自行建立并验证的气相色谱法对盐酸西那卡塞原料药和制剂进行了该杂质的检测,结果表明原料药中未检出,制剂中有检出,但低于标准限度15×10-6,安全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20.
对药品中杂质的控制是保证药品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β-内酰胺抗生素由于自身结构的不稳定,使得产品中杂质种类复杂、含量较低且结构不稳定,通常难以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在已有的杂质研究相关指导原则的基础上,针对β-内酰胺抗生素中微量不稳定杂质的特点及研究中涉及的特殊问题,结合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杂质研究的实践经验,对研究中共性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