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基因指导华法林治疗肺栓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搜集肺栓塞患者基因指导华法林治疗与传统疗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7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RCT,包括2 3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疗法治疗肺栓塞相比较,基因指导华法林治疗可以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在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ime within therapeutic range,TTR)增加[MD=6.22,95% CI(1.27,11.16),P=0.01],INR首次达标时间缩短[MD=-2.75,95% CI(-3.26,2.24),P<0.000 01],稳定剂量达标率增加[RR=1.33,95% CI(1.18,1.51),P<0.000 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RR=0.62,95% CI(0.50-0.77),P<0.000 1]。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与传统疗法相比,基因指导华法林治疗肺栓塞患者可以提高华法林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纳入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Risk of Bia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篇,包含8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相比,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降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HAMA评分[MD=-5.57,95%CI(-7.10,-4.03),P<0.000 01]、提高心绞痛症状改善率[RR=1.25,95%CI(1.13,1.39),P<0.000 1]。与单用精神类药物相比,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进一步降低HAMA评分[MD=-4.12,95%CI(-5.25,-3.00),P<0.000 01]、降低HAMD评分[MD=-3.92,95%CI(-5.13,-2.70),P<0.000 01]、提高心绞痛症状改善率[RR=1.36,95%CI(1.17,1.58),P<0.000 1]、提高中医证候改善率[RR=1.27,95%CI(1.04,1.55),P=0.02]。结论:无论单用或在精神类药物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可以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回顾性探讨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能否为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带来临床获益,为临床应用华法林基因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收集了昆明市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间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住院患者信息。根据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分为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组(试验组)和传统给药组(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试验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4例数、维生素K使用例数以及INR平均检测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华法林相关出血例数、出院时的INR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用药代替传统给药可以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监测INR的次数,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推荐临床上在应用华法林之前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Meta分析比较评价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用及其单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筛选纳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评价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合使用及其单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文献研究,采用Cochrane手册"对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的评估工具(Version 5.1.0)"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随机对照试验满足纳入标准,治疗患者6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黄芪注射液相比,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用在总有效率(RR=1.22,95%CI[1.11,1.33],Z=4.21,P<0.000 1)、心绞痛发作次数 (WMD=-4.32,95%CI[-4.70,-3.93],Z=21.83,P<0.000 01)和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WMD=-4.06,95%CI[-4.16,-3.96],Z=80.22,P<0.000 01)的改善作用更显著;与丹参注射液相比,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用在总有效率(RR =1.22,95%CI[1.14,1.31],Z=5.77,P<0.000 01)、心绞痛发作次数(WMD=-4.11,95%CI[-4.54,-3.68],Z=18.90,P<0.000 01)和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WMD=-3.99,95%CI[-4.12,-3.87],Z=61.34,P<0.000 01)的改善作用更显著。结论: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联合使用较其单独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文献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RCTs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基因导向的华法林给药模型(pharmacogenomics-guided warfarin dosing algorithms)在华法林应用初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评价其方法学质量,提取资料,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其方法学质量、研究人群等存在很大差异,可能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表明:华法林给药初期应用基因导向的华法林给药模型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2,95%CI(0.28,0.97),P=0.04],但由于存在异质性,故进行亚组分析;在INR治疗范围内的时间[SMD=-0.35,95%CI(-0.51,-0.18),P<0.000 01]、第一次达INR治疗范围的时间[SMD=-1.12,95%CI(-1.36,-0.89),P<0.000 01]、华法林初始剂量和稳定剂量的差值[SMD=-0.33,95%CI(-0.55,-0.11),P=0.003],PG组均要优于C组,且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给药初期,应用基因导向的华法林给药模型可以提高华法林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采用Revman 5.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RCTs研究进行Meta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治疗窗内时间、出血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INR大于4发生率和华法林剂量调整次数。结果共检索出97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8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2 3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YP2C9和VKORC1基因导向的华法林给药模式可以显著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RR=0.83,95%CI(0.70,0.98),P=0.03],减少华法林剂量调整次数[MD=-0.55,95%CI(-0.93,-0.16),P=0.005]。尽管在INR治疗窗内时间[MD=2.16,95%CI(-2.36,6.68),P=0.35]、INR大于4发生率[RR=0.90,95%CI(0.71,1.15),P=0.40]两个方面,CYP2C9和VKORC1基因导向的华法林给药模式与传统给药模式无显著差异,但是基因导向的华法林给药模式仍有增加INR治疗窗内时间,减少INR大于4发生率的趋势。结论 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给药可以提高华法林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并评价4种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并建立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方法:收集483名服用华法林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CYP2C9*3和VKORC1基因型,以预测百分比和平均绝对误差分析4种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将纳入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剂量预测模型。结果:CYP2C9*3/*3型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为(0.83±0.19) mg·d-1,显著低于*1/*1型和*1/*3型患者(P<0.05),VKORC1 GG型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为(4.17±1.49) mg·d-1,显著高于AA型和GA型患者(P<0.05);4种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差异均显著相关(P<0.01),IWPC模型的相关性最好,r=0.519;MAE最低的是TAN模型,为(0.70±0.53) mg·d-1,指南模型的MAE最高,为(0.86±0.60) mg·d-1;华法林稳定剂量模型建立结果D(mg·d-1)=2.826-0.018×年龄+0.544×BSA-0.322×CYP2C9+0.482×VKORC1-0.336×胺碘酮-0.801×心房颤动。结论: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定剂量存在一定影响,构建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稳定剂量,优化给药方案,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观察基因多态性指导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分别建立基因给药组和固定剂量组2个队列。基因给药组病例的华法林初始剂量根据该患者华法林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采用IWPC模型制定华法林初始给药方案;固定剂量组初始给药方案为华法林3mg·d-1。收集入组病例病理生理指标并随访3个月。比较 2 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基因给药组华法林治疗后达到目标INR的时间(5.65 ± 2.30 天)比固定剂量组(8.51 ± 3.97 天)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华法林 2 周及 4 周后基因给药组TTR 分别达到 73% 和 78%,显著高于固定剂量组(TTR 百分比值分别为58%和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4周后TTR在2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给药组小出血事件发生率比固定剂量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异常INR值(INR ≥ 4.0)以及主要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给药组华法林的临床疗效优于固定剂量组,同时小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固定剂量组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双联治疗和华法林三联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房颤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研究,11 0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剂量NOACs和低剂量NOACs双联治疗与华法林三联治疗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在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华法林三联治疗相比,常规剂量NOACs双联治疗可以降低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72,95% CI:0.64~0.82,I2=0%,P<0.01)、主要出血(OR=0.71,95% CI:0.58~0.87,I2=0%,P=0.000 9)、颅内出血(OR=0.28,95% CI:0.11~0.70,I2=0%,P=0.006)的发生。低剂量NOACs可以降低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49,95% CI:0.40~0.62,P<0.01)、主要出血(OR=0.52,95% CI:0.36~0.75,P=0.000 4)的发生。亚组分析显示:常规剂量NOACs可以降低CrCl ≥ 80 mL·min-1患者死亡或血栓栓塞事件或非计划性血运重建(OR=0.57,95% CI:0.35~0.92,P=0.02)和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61,95% CI:0.42~0.89,P=0.01)的发生。低剂量NOACs会增加≥ 75岁患者死亡或血栓栓塞事件或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的发生(OR=1.57,95% CI:1.06~2.33,P=0.02)。低剂量NOACs可以降低30 ≤ CrCl<50 mL·min-1患者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的发生(OR=0.53,95% CI:0.30~0.92,P=0.02)。结论: 常规剂量NOACs和低剂量NOACs双联治疗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与华法林三联治疗在有效性方面相当,安全性方面优于华法林三联治疗。对于年龄≥ 75岁和CrCl ≥ 80 mL·min-1患者推荐常规剂量NOACs,30 mL·min-1 ≤ CrCl<50 mL·min-1患者推荐低剂量NOAC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CYP2C19、PEAR1PON1基因多态性与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186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高反应组及低反应组,根据患者治疗1年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分析氯吡格雷代谢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反应组CYP2C19 rs681PEAR1PON1 rs108突变型检出率均高于低反应组,联合检测评估血小板聚集功能的AUC大于PEAR1和PON1基因单独检测(P<0.05);预后不良组的CYP2C19 rs681、PEAR1和PON1 rs108突变型检出率高于预后较好组(P<0.05);联合检测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PON1 rs108基因单独检测(P<0.05);CYP2C19 rs681、PEAR1基因突变型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CYP2C19 rs681、PEAR1和PON1 rs108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预后具有评估价值,且与双抗治疗相关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综合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1年2月有关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TSA 0.9.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TSA)、GRADE 3.6软件评估证据质量。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能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临床有效率[RR=1.25,95% CI(1.18,1.33),P<0.000 01]、左室射血分数[MD=6.58,95% CI(4.81,8.35),P<0.000 01];降低B型利钠肽[SMD=-3.87,95% CI(-5.11,-2.64),P<0.000 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D=-4.98,95% CI(-5.68,-4.29),P<0.000 01]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RR=0.33,95% CI(0.22,0.49),P<0.000 01],且试验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TSA结果肯定了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的心功能临床有效率;结局指标的GRADE证据质量评级为中级或低级。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远期预后,且安全性良好,但纳入研究质量一般,未来需要更严谨、更规范的临床试验以证实此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从建库到2022年2月27日发表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上的关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5.3软件对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851例剖宫产产妇。meta分析显示,相比于常规护理或假TEAS,TEAS能缩短剖宫产产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MD=-6.97,95%CI -9.92~-4.02,P<0.000 01)、首次排便时间(MD=-12.61,95%CI -20.69~-4.53,P=0.002)及肠鸣音恢复时间(MD=-3.32,95%CI -4.76~-1.88,P<0.000 01),同时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RR=0.44,95%CI 0.27~0.69,P=0.000 4)与恶心呕吐发生率(RR=0.39,95%CI 0.26~0.58,P<0.000 01),并且缩短了住院时间(SMD=-0.65,95%CI -0.83~-0.46,P<0.000 01)。结论 TEAS在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偏少,后续仍需要进行相关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数据库万方、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文献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统计结果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异质性检验当P≥0.1且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0.1和/或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1 728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303例,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1.26%。meta分析显示,性别(女性)(OR=3.73,95%CI 2.04~6.82,P<0.000 01)、年龄<12岁(OR=4.71,95%CI 3.41~6.50,P<0.000 01)、吸烟史(OR=4.06,95%CI 3.08~5.35,P<0.000 01)、缺血时间>10 h(OR=3.04,95%CI 1.52~6.07,P=0.002)、伤因(挤压撕脱伤)(OR=4.09,95%CI 2.89~5.78,P<0.000 01)、离断平面(末节离断)(OR=4.10,95%CI 3.03~5.54,P<0.000 01)是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女性、低龄、有吸烟史、缺血时间长、挤压撕脱伤、末节离断等再植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贝利木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 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SinoMed、CNKI、VIP、WanFang data及ClinicalTrials.gov网站,搜集有关贝利木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均自建库到2019年8月。针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 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纳入4项RCTs,共计2 2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SRI反应率[RR=1.29,95%CI(1.17,1.42),P<0.01]、治疗第40~52周的糖皮质激素剂量减少的患者百分率[RR=1.40,95%CI(1.07,1.83),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严重耀斑发生率[RR=0.57,95%CI(0.44,0.73),P<0.01]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RR=1.01,95%CI(0.97,1.05),P=0.58],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当前证据表明,贝利木单抗能够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SRI反应率,减少患者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降低严重耀斑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司美格鲁肽周制剂治疗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The 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查找关于司美格鲁肽周制剂治疗成人超重和肥胖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RCTs,共计4 71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司美格鲁肽可有效降低受试者体质量[MD=-10.75,95% CI (-13.22,-8.28),P<0.001];提高减重>5%、10%和15%的患者分别占总体的比例[RR=2.29,95% CI (1.73,3.04),P<0.001]、[RR=4.54,95% CI (2.94,7.02),P<0.001]、[RR=6.91,95% CI (4.32,11.05),P<0.001];降低身体质量指数[MD=-3.85,95% CI (-5.51,-2.19),P<0.001];减小腰围[MD=-8.01,95% CI (-10.05,-5.97),P<0.001];降低收缩压[MD=-3.88,95% CI (-4.93,-2.82),P<0.001]和舒张压[MD=-1.79,95% CI (-2.95,-0.62),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司美格鲁肽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接近[RR=1.05,95% CI (1.00,1.10),P=0.040];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9,95% CI (0.87,2.56),P=0.150];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8,95% CI (1.41,1.78),P<0.001]。结论:司美格鲁肽周制剂在成人超重和肥胖患者中的减重效果较好,但应警惕其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