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某儿童医院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的实践与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某儿童医院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前后一年静脉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头孢皮试相关数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前后一年:静脉用抗菌药物中,门急诊头孢菌素类用药人数占比从41.53%上升至61.64%,住院占比从40.49%上升至46.74%,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消常规皮试后,因头孢皮试阳性而改选特殊级抗菌药物的情况未再出现;皮试人数显著下降,一年内减少皮试人次8 750人,减少皮试相关费用11.9万元,减少护药工作量约4 521 h;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率,取消皮试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可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儿痛苦,缩短就诊时间,提升就医体验,同时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结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推进取消头孢皮试政策落地的实践和成效。方法: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小组发挥牵头作用,制定院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通过信息系统维护,多维度、多途径地宣传和培训促进政策落地。通过回顾性分析头孢菌素取消皮试后相关数据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上报情况,分析政策实施前后相关数据的变化。结果: 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后,抗菌药物使用结构更加合理,三代头孢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用量明显增加,从28 704 DDDs上升至39 591 DDDs,同比增加40%;皮试人次显著下降,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5-11月皮试减少37 165人次;住院患者减少近60%,急诊患者减少近70%,共节省护理工作时间18 582.5 h;皮试药品单独打包环节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药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成本降低,取消皮试期间共减少皮试费用128.09万元;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可以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结构、减少护理和药学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降低医院成本,为患者造福。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AMS小组的牵头作用,信息系统的支持,多维度、多途径的宣传和培训均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的临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试验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20年7月—2021年6月与2021年7月—2022年6月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皮试情况,分析落实指导原则前后皮试的差异,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对头孢菌素皮试结果的影响,并以问卷星小程序为平台,采用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临床应用调研问卷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落实指导原则后(2021年7月—2022年6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使用数量较上一年(2020年7月—2021年6月)有所减少,头孢菌素药物皮试患者由上一年的95.93%减少至70.62%,做皮试所花费的费用较上一年减少约15.80万元,未做皮试相较上一年节约的费用约10.96万元。2021年7月—2022年6月应用头孢菌素的9 833例患者中,皮试患者6 944例,其中结果阳性497例,阳性率为7.16%,且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皮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1、49.610,P<0.001)。结论 过度依赖头孢菌素皮试规避临床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4.
闫琴琴  吴雪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2,47(11):1216-1219
摘要:目的 为医疗机构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执行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实施前)、 2019年4月—2020年3月(实施后)各病区使用过头孢菌素的病例,对两组皮试率及过敏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 施皮试管理规定后,全院头孢菌素皮试率由97.81%下降至70.7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临床药师重点参 与宣教干预的妇、产、儿科病区皮试率分别从99.91%降至6.58%、98.9%降至8.13%、100%降至17.37%。说明书明确规定需皮试 的品种用量较前下降33.28%。两组过敏反应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头孢菌素类药 物皮试亟待规范。建议取消头孢普遍筛查,做好详细询问过敏史和防范救治措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规定实施前后,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皮试和使用情况,为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实施前)和2022年(实施后)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对患者既往过敏史、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皮试和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后皮试率显著降低(98.94%vs.5.45%,P<0.05),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无显著性差异(98.02%vs.97.86%,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对于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实施后皮试率显著降低(99.51%vs.0%,P<0.05),而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显著上升(98.52%vs.99.65%,P<0.05)。对于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实施后皮试率、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92.00%vs.73.91%和92.00%vs.75.36%,P<0.05)。结论: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减少了皮试人次数,同时保证了医疗安全。但是对于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临床可能更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收集头孢菌素类药品说明书并汇总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并提出具体的修订意见,为药品说明书的修订更新以及头孢菌素类药品皮肤过敏试验(皮试)的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38种头孢菌素类药品说明书共3938份,对说明书中皮试要求、过敏警示语等内容通过Excel汇总分析。结果 12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品共450份说明书要求在用药前进行皮试,不同厂家对于药品在皮试要求、过敏注意事项及禁忌描述存在差异,大部分要求皮试的说明书缺少具体的皮试液配制、皮试操作以及皮试结果判读等内容。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品说明书关于皮试与过敏的相关内容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头孢菌素类药品生产厂家在药品说明书中应普遍取消常规对皮试的要求,第3代头孢菌素变态反应相对较高,应新增补充条项以重点警示变态反应发生的可能,以及需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并随时做好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及皮试阳性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20年2月上报的624份抗菌药物ADR报告,按照患者基本情况、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 发生时间、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4例中有196例为皮试阳性,196例皮试阳性报告中女性(56.12%)多于男性 (43.88%),其中≤10岁的患者最多(38.78%);皮试阳性的症状以皮丘隆起、有伪足、红晕、瘙痒为主,皮丘的直径平均为1.88cm; 发生时间及恢复时间在16~30min多见。428例为使用药品过程发生ADR的患者,其中也是女性(58.18%)多于男性(41.82%),男女性别 比为1:1.39,以21~30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以粉针剂静脉滴注发生ADR数量最多;品种头孢菌素最常见,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 累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0~30min占绝大多数(60.18%),恢复时间多以 16~30min。结论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及详细上报工作,详细询问,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部分医疗机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实施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星调查56家医疗机构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试验(皮试)的管理情况及医务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掌握程度。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07份(问卷有效率100%)。《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颁布后取消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规皮试的医疗机构占比从17.86%提高到58.93%,仍然有32.14%的医疗机构未取消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规皮试。医务人员对患者过敏史的甄别水平较高(占97.79%)、阳性皮试记录结果正确率较高(占96.07%)、大多数医疗机构(占96.43%)开展了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培训;但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适应证、皮试的意义、阳性/阴性预测值的意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用药等掌握程度较低。结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实施情况不理想,医务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以下简称“该院”)规范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皮试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影响及其经济学价值,为头孢菌素皮试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规范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皮试前后的皮试筛查情况、药物过敏情况和换药情况等数据,同时从药品费用、耗材费用和护理劳动时间等方面对规范头孢菌素皮试进行经济性研究。结果:该院规范头孢菌素皮试前,皮试率高达95.14%(2 782/2 924),皮试阳性率约为2.19%(61/2 782),患者用药后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34%(10/2 924),其中包含0.03%(1/2 924)危及生命的严重过敏反应。规范头孢菌素皮试后,皮试率降至15.84%(384/2 424),皮试阳性率为3.91%(15/384),患者用药后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降至0.29%(7/2 424),且均表现为Ⅰ度或Ⅱ度过敏反应。经济性方面,规范头孢菌素皮试后,患者角度的人均皮试成本下降70.64%(从29.50元降至8.66元),医疗机构角度的人均成本下降76.30%(从53.16元降至12.60元)。结论:不规范的头孢菌素皮试不仅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头孢菌素使用情况及皮试状况,为合理应用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西药房处方共20 000张并进行分析讨论,对其中静脉用头孢菌素处方的皮试情况进行分类,分为头孢唑林皮试组及头孢菌素原液皮试组,对两组皮试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6.79%,符合国家规定,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科室主要有急诊科、儿科、口腔科、泌尿科及普外科,使用情况基本合理,部分处方在联合用药及溶媒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原液组较头孢唑林皮试组出现更低的误差率。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处方仍有不合理现象。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前,以药物原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To avoid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especially anaphylactic shock, a skin test to detect allergy is recommended prior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s. Japanes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provide skin test kits appropriate for each drug, specifying how to administer and interpret the skin test in a package insert for physicians. However, procedures are not consistent between products. We therefore examined package inserts accompanying skin tests for allergies to antimicrobial drugs in use at the Hiroshima University Hospital, including five penicillin, 13 cephalosporin, and four carbapenem preparations. Preparation of test solutions followed five different protocols. Positive responses were defined by four different criteria, and three different intervals between inoculation and reading times were specified. Such differences in procedures between skin test kits appear likely to confuse physicians when us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tes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andardization of skin tests would promote more rational and effective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相似文献   

12.
我院9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芳辰  郝杰  李颖 《中国药房》2010,(44):4191-4193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9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皮试液的选择有3种情况,分别为采用1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采用拟用品种(原数)进行皮试、不作皮试或用其它药物皮试。涉及ADR的头孢菌素类药品共18个,发生频率排在前3位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和头孢替安。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有72例(77.42%)。结论:临床应规范皮试液的选择;重视ADR监测与报告、定期分析报告数据,为临床及时提供药品安全信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布洛芬口服制剂致不良反应/事件的特点及可能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12年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的布洛芬口服制剂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数据,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与过敏史、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表现和合并用药等方面分析。结果布洛芬致不良反应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男性(57.66%)略多于女性(42.34%);临床使用时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镇痛等,无超适应证用药情况;布洛芬不良反应数据中超剂量使用估计占4.43%,长期使用估计占2.85%;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胃肠系统,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出血、过敏性休克等;视觉损害不良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1.18%。结论布洛芬疗效是确切的,但要关注布洛芬导致的严重胃肠道损害、过敏性休克和视觉损害等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师借助合理用药软件开展门急诊处方前置审核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借助合理用药软件收集2020年1-4月开展处方前置审核的门急诊处方,分析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效果;收集2019年9-12月的处方作为对照组(仅进行事后点评)、2020年1-4月的处方作为干预组(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并进行事后点评),比较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情况;进一步选取2019年11-12月被软件系统拦截的处方作为拦截对照组、2020年1-2月被拦截的处方为拦截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处方拦截情况,评价前置审核对医师开方行为的影响。此外,以2020年4月获取的108992张处方为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模式(即全人工审核)与信息化模式(即软件辅助人工审核)进行事后点评,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处方事后点评效果。结果:2020年1-4月,药师开展前置审核处方共2393张,其中合理处方1387张(占57.96%),不合理并进行干预的处方1006张(占42.04%);药师干预后医师返回修改处方数983张,干预成功率为97.7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门急诊处方总体不合理率、各类型处方不合理率均显著降低(P<0.001);与拦截对照组的拦截处方数(1402张)比较,拦截干预组的拦截处方数(721张)显著降低(P<0.001)。与传统模式比较,信息化模式下需要人工事后点评的处方数及"假阳性"处方数显著减少,且发现的不合理处方数显著增加(P<0.001)。结论:药师借助合理用药软件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可显著提高门急诊处方的合理率;在信息化模式下进行处方事后点评,可在降低药师工作强度的同时提高点评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2010年蚌埠地区上报的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的抗菌药物共107种,2791例/次,发生频次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占31.31%),其次为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0.58%;严重ADR11例。结论:临床应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减少其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为该严重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1例哌拉西林舒巴坦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同时在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检索建库起至2020年7月报道的哌拉西林单药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原发疾病及治疗情况、皮试情况、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给药方式及剂量、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及主要表现、治疗措施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建议。结果:我院1例患者为肝部分切除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预防术后感染致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检索数据库共获得哌拉西林单药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文献28篇(涉及患者28例)。在所有的2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以50~59岁居多(6例,20.69%);3例患者有过敏史(食物、乳胶手套等),患者原发疾病多为感染性疾病或围术期使用该药;22例患者(75.86%)在用药前进行了皮试且结果均为阴性。27例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患者的可能致敏药物包括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剂量根据原发疾病及严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14例患者(55.56%)在给药0~5 min内出现休克症状;主要表现为系统性过敏反应症状,主要累及循环系统。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过敏史及皮试结果对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预示作用有限;在使用该类药物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过敏性休克抢救准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伍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70-171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月《中国药学文摘》不良反应项目下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的报道,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医学库》、《万方学术期刊资料库》,检测结果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为3048份,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为73份。结果累及器官与系统的前3位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与泌尿系统损害,报告例数分别为41例、14例、8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6.16%、19.18%、10.96%;全身性损害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与双硫仑样反应,呼吸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泌尿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为血尿。结论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严格掌握禁忌证,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制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头孢噻肟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年至2019年有关文献资料,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发生时间、预后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头孢噻肟所致ADR在11岁以内的少年儿童中发生较多(20.12%);静脉滴注(91.72%)是主要给药方式;ADR累及系统/器官多为全身性反应(53.8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83%)、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8.28%);过敏性休克(42.60%)为主要表现形式;ADR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 min内(56.21%),过敏性休克多发生于用药10 min内(77.78%)。5例(2.96%,男3例、女2例)死亡,包括过敏性休克4例和急性喉头水肿1例。ADR与头孢噻肟的使用"肯定有关"10例(5.92%),"很可能有关"155例(91.72%),"可能有关"4例(2.37%)。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噻肟导致的ADR,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鼓励、推广及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