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蜜炙黄芪工业化大生产的工艺,优选主要设备工艺技术参数,缩小不同生产批次炮制品的质量差异,确保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炮制品外观性状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机械化炮制与传统手工炮制对比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技术参数。结果用XCYD-750型炒药机进行黄芪蜜炙,最佳炮制工艺技术参数为炒炙温度设定100℃,炒炙时间设定25min,投料量16kg。结论最佳炮制工艺所得的产品符合传统蜜炙黄芪炮制品的要求,且黄芪甲苷含量较生饮片有所提高;XCYD-750型炒药机适用于黄芪的蜜炙工艺,且操作简单、节省人力。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22,(1):94-98
目的优化醋延胡索醋炙工艺参数。方法以总生物碱、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和挥发油含量及外观性状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和综合评分法考察辅料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延胡索醋炙的影响,优选醋延胡索最佳炮制工艺参数;运用SPSS 22.0对各炮制工艺参数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醋炙延胡索最佳炮制工艺为辅料用量24 kg,炒制温度135℃,炒制时间7 min;各炮制工艺参数并非与所有的评价指标均成显著相关。结论该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规范醋炙延胡索的炮制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芪炮制前后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尚  陈佳  徐自升  蔡宝昌 《中国药房》2012,(15):1399-1402
目的:研究黄芪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优选黄芪的炮制工艺及阐明炮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HPLC-UV)法研究黄芪炮制前后特征图谱的变化,辅以薄层色谱(TLC)法对比炮制前后黄芪中皂苷类、糖类成分的变化,并采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法对比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结果:建立了黄芪的HPLC-UV特征图谱,并从中确定了9个特征峰;黄芪清炒或蜜炙后,未发现明显的化学成分消失或增加现象,但大部分的小分子有机物含量下降,清炒下降的更多。结论:黄芪中大部分小分子有机物会被炮制时的高温破坏而致含量下降。蜜炙对黄芪中化学成分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炒制时高温对小分子有机物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知母的最佳盐炙工艺.方法:以芒果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选择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及加盐水量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对知母的盐炙工艺优选.结果:炒制时间因素具有显著差异,其余两因素对芒果苷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知母最佳盐炙工艺为:每100 kg知母在160℃下加10 kg盐水(浓度为20%),炒制4 min.  相似文献   

5.
不同炮制品的女贞子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炮制品女贞子中微量元素的分析和水溶物溶出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女贞子的炮制方法以盐炙、醋炙为妤,常规的蒸制方法为差。  相似文献   

6.
林建华 《中国药业》2006,15(9):61-61
中药应用讲究炮制,举例说明了中药生品与蜜炙、酒炙、醋炙和盐炙品各有适应证,因而疗效各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试验观察蜜炙黄芪炮制工艺改进前后对肺气虚型哮喘临床疗效变化,阐明炮制工艺的改进对补中益气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门诊确诊的肺气虚型哮喘病患者8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同等条件下,对照组使用传统法蜜炙黄芪的中药处方治疗,治疗组使用改进工艺法蜜炙黄芪的中药处方治疗;处方中除蜜炙黄芪外,其他如治疗方法、疗程、注意事项、剂量和他药等均相同,分别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疗效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90%。结论改进后的新工艺科学合理,即避免了传统蜜炙法的不足,又提高了药品质量,也增强了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13):1845-1847
目的:比较补骨脂盐炙品和盐蒸品中2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筛选更优的炮制工艺。方法:在固定盐与药材质量比为1∶50、加水量为盐的4~5倍、盐水闷润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分别考察补骨脂在温度150、170、190℃下分别炒10、12、14 min的盐炙品和蒸制1、1.5、2、2.5 h后的盐蒸品中指标性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比较两种炮制工艺的效果。结果:在固定条件下,指标成分的含量在盐炙品中以150℃下炒制12 min者最高,在盐蒸品中以蒸制1 h者最高;盐蒸品中的含量(1.49%)高于盐炙品(1.29%)(P=0.011)。结论:根据炮制品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比较,补骨脂盐蒸法优于盐炙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姜炙虎杖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为姜炙虎杖炮制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姜汁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自变量,以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的综合评分作为指标,采用Design Expert进行二次项回归拟合,优选最佳工艺并验证。结果:效应面优化后,姜炙虎杖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姜汁用量17%,炒制温度240℃,炒制时间11 min。结论:优化姜炙虎杖炮制工艺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的模型具有较高拟合度,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甘草为益补中药,临床常见甘草饮片入药。不同炮制工艺对甘草药用价值具备一定影响。本文以甘草炮制方法入手,立足于主流的蜜炙工艺,探析炮制手段、炮制要点与不同炮制条件对甘草中的甘草苷与甘草酸的影响,从蜜炙方法、温度控制、时间控制等要素着手,讨论甘草炮制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山西道地药材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优选黄芪中黄芪甲苷的醇-氨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ELSD法,梯度洗脱,以黄芪甲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黄芪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色谱柱理论塔板数按黄芪甲苷计算为127001,分离度为2.25,拖尾因子为1.02,表明对称性良好,保留时间为35.58min;最佳提取工艺为A3B2C1D3,即甲醇∶氨水为9∶1,溶剂总量150ml,超声40min,提取3次。结论该方法适用于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炙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在甲流疫情发生时能准确判断各种中药处方中炙麻黄的质量.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处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安捷伦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9:91),检测波长207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结果:盐酸麻黄碱进样量在81.6~408.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73%(RSD=1.9%).结论: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分析出炙麻黄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在大型疫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的保证各类含炙麻黄的中成药组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秋实  张洪  翁涛  杨明丽 《中国药房》2008,(36):2820-2822
目的:优选野菊花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超声波处理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β-CD和野菊花挥发油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物收率和挥发油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1.5h,超声波处理40min,加热提取6h,加水600mL。最佳包合条件为β-CD和野菊花挥发油投料比为8∶1,包合时间为2h,包合温度为40℃。结论:本试验方法的提取率较高,可得到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4.
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水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最佳水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结合出膏率,进行L9(34)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本工艺提取完全,且检测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5.
吴晓东 《中国药师》2011,14(9):1265-1267
目的:优化蒸制陈皮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橙皮苷、挥发油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闷润时间、蒸制温度、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9(3^4),优选蒸制陈皮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确立了蒸制陈皮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kg陈皮加200kg水,室温闷润2h,在70—80℃下蒸制30min。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复合酶法提取甘草酸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甘草酸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以酶解pH、酶解时间、酶的用量和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优选酶解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工艺中料液比、浸提次数、浸提时间、浸提液pH、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氨水体积分数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以酶解温度、酶的用量、浸提时间、浸提液pH、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氨水体积分数为考察因素优选复合酶法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40g甘草粉末加入250 ml复合酶,40℃下进行酶解,在按料液比为1∶20(m/m)加入70%乙醇,溶剂中氨水的体积分数为0.6%,调pH为8,浸提1.5 h,在45℃下浸提3次(溶剂体积比为5∶5∶4)。在该工艺条件下,甘草酸提取率可达85.02%。结论:所选工艺操作简单、节约能源,且提取率高,可用于甘草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补气通脉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考察醇沉条件。以药材的浸泡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黄芪最佳提取工艺。以丹参素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川芎、枳壳、红花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药材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水提取70%醇沉。黄芪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0 min,煎煮2次,每次90 min,按1∶10加水。丹参、川芎、枳壳、红花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90 min,共煎煮2次,按1∶8加水。结论:该生产工艺方法可行、稳定,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交设计用于干姜中6-姜酚提取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交设计对干姜提取方法优化的作用,并建立相应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82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以6-姜酚的含量为指标,对固液比例、浸泡时间和超声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分析试验结果,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通过数据处理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干姜中6-姜酚的最优提取条件为:加60倍量甲醇,浸泡40 min,超声处理45 min,平均含量为0.62%。结论正交设计可以较为简便、准确地优化选择干姜中6-姜酚的提取条件,为干姜中不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藏茴香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方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浸泡时间为因素,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因素,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率、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挥发油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挥发油4 h;最佳挥发油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8(V∶m),30℃下搅拌包合2 h。结论:优选的挥发油提取与包合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藏茴香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测定香菊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 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 / 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气流为2.8 mL / min,漂移管温度为105℃,柱温为30℃。结果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436~13.080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平均回收率为95.70%,RSD 为1.85%( n =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