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李满  郭峰  徐颖 《海峡药学》2020,(3):218-220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在改善病区急救车备药管理水平中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学方法,通过调研某院96个病区在急救车备用药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实施统一管理,通过急救车备用药品管理量化积分表,评价运用PDCA循环管理学方法后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病区急救车备用药品管理考核量化积分由(85.20±3.609)(2018年10~12月)优化为(94.82±2.984)(2019年01~03月),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对于提升病区急救车备用药品管理质量水平,增强危急重症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中心药房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管理方法对我院中心药房管辖的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更新药品目录、完善各种记录、定期检查等方法实现质量控制,评价管理实施前后的改进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种数、有高危药品或抗菌药物的病区数均显著减少。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管理得到规范。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促进了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4年第二季度病区检查情况作为PDCA循环实施前组,2014年第四季度病区检查情况作为PDCA循环实施后组,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病区药品的备用药品基数、效期管理、正确放置、正确贮存合格率由91.4%、59.1%、92.5%、92.5%提高到97.9%、85.0%、98.9%、100%。结论:PDCA循环是一项重要的科学质量管理工具,能有效的提高病区药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佳  濮菊芳  蒋红  何丽琴  徐萍  朱红萍 《抗感染药学》2021,18(3):443-445,462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病区药品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间28个病区药品管理资料为PDCA实施前组,另选取2019年7月-12月间28个病区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资料为PDCA实施后组;比较管理前后28个病区全方位药品质量检查结果,分析其药品管理(高危药品、大输液、冷藏药品、抢救药品和麻醉药品)及药品质量存在缺陷的发生情况,以及对药学服务的满意率,评价其方法的可行性.结果:28个病区的各大类药品出现管理缺陷问题,经PDCA循环管理后出现缺陷频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P<0.05),病区对药学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PDCA实施前组(96.43% vs 78.57%,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病区药品质量持续改进中,有效促使质控指标及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实现病区药品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药学部在等级医院评审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病区抢救车和小药柜药品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方法:调查病区抢救车和小药柜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循环法,对病区抢救车和小药柜药品的规范化管理。结果:实行PDCA循环管理后,病区抢救车和小药柜药品过期与失效基本杜绝,药品储存完全符合标准;对药品基数不符、药品与目录不符、安瓿字迹模糊或药品标签不清、台账维护混乱的问题与之前相比明显减少,平均每个病区存在问题的数量也大幅下降。结论:实行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提高病区用药安全,此法适用于药学部药品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鱼骨分析联合PDCA循环管理法,加强病区药品质量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利用鱼骨分析法分析影响病区药品质量的因素,对其影响因素利用PDCA 循环的方法进行整改、落实及持续改进。结果病区药品质量管理引入管理工具后,护士人员对药品质量管理知晓率由及病区药品质量管理效果有显著改善。结论在药品质量管理中引入鱼骨分析、PDCA 循环等管理工具,病区药品质量管理有很大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病区备用药品通常包括急救药品、高危药品、普通备用药品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病区药品的日常管理通常由病区护理人员承担,药品管理的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药剂科注重药房的药品管理,对病区药品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病区药品管理或使用不当,造成医疗纠纷。目前病区备用药品主要存在药品种类和基数不合理,药品混放未分区,药品超过有效期,常规检查不到位,标识不清,贮存环境不符合要求,药品管理无专人负责,管理者重视不够等缺陷。为有效落实病区药品管理工作,现运用PDCA循环提高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的规范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应用于医院特殊药品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医院特殊药品的管理制度、流程及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制订、实施并根据制度实施后出现的实际问题再采用PDCA法,以医院特殊药品整体管理情况为依据分析原因、拟订对策、定期检查效果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特殊药品管理的合格率由不足40%提高到90%。结论运用PDCA循环能促进特殊药品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张小英  薛峰 《抗感染药学》2021,18(3):439-442
目的:探究与分析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成效.方法: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病区高危药品(病区备药、抢救用药目录上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以及护士根据医嘱使用高危药品、护理部与药剂科联合质控等管理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根因,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其制定提高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的措施,拟定对策、定期检查与处理,并对其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完善高危药品管理目录,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采取加强全员培训及科室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等多项措施,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率由改进前的89.88%提高到改进后的97.52%.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张小英  薛峰 《抗感染药学》2021,18(3):439-442
目的:探究与分析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成效.方法: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病区高危药品(病区备药、抢救用药目录上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以及护士根据医嘱使用高危药品、护理部与药剂科联合质控等管理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根因,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其制定提高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的措施,拟定对策、定期检查与处理,并对其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完善高危药品管理目录,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采取加强全员培训及科室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等多项措施,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率由改进前的89.88%提高到改进后的97.52%.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兰杨  冯雷 《中国药房》2012,(45):4251-4253
目的:总结医疗机构病区药房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规范。方法:结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的要求以及工作实践,针对病区药房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如贮存条件及硬件设施不完善、药品摆放不科学、药品过期失效、退药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提出了如规范药品贮存、完善硬件设施、科学设置药品货位、制作警示标签、加强药品有效期和领药计划的管理、规范退药制度等方法及对策,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以保障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使病区药房能够更好地为临床用药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药品报损率,提高药品管理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药品报损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报损率控制在0.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完善药品报损制度,明确报损范围,加强药品入库验收,完善库房管理,减少药房领药过程中的报损,减少药品调剂中的报损。每月检查药剂人员执行药品报损制度情况,计算药品报损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豉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药品报损率降至0.0697%,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降低药品报损率,提高医院药品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孟晓晖  胡建新  王健 《中国药房》2014,(37):3463-3466
目的:构建临床药师制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介绍我院运用PDCA循环理论,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工作组织及制度体系、工作模式和效果评价的实施情况;并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价我院2009-2013年开展临床药师制工作的效果。结果:通过建立实施机构和完善工作制度、确立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并实施、进行质量检查和持续改进、进行效果评价的PDCA循环,我院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临床药师制模式。经对其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服务质量4项一级指标(分解为18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床药师参与医学/药学查房和处方点评由574次、712例次增加到1 080次、1 200例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6.11%下降至45.45%;住院药品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比例由49.69%下降至43.86%;医师/护士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由13.70%/17.52%上升至61.51%/64.44%;住院患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的变化幅度最大由1.43%上升至56.97%。另经TOPSIS法分析发现,2009年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值为0.048,2010年至2012年的Ci值逐步增高,至2013年Ci值为0.945,以2013年综合评价效果为最佳。结论:通过构建临床药师制模式,有利于全面提升临床药师工作的整体水平,从而促进临床药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医院病区输液药品的合理配置及安全使用情况。方法:采用项目监测与巡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病区输液药品及配置情况调查表》,对所纳入医院病区的输液药品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纳入调查的10家医院196个病区,在输液配置过程中加入1种和2种药品的占加药输液总数的65.94%和19.19%;配液过程中,异常现象发生率为0.06‰;输液过程中,换液后及加药过程中异常现象主要为出现沉淀或混浊;使用斜开口注射器占总注射器使用量的30.98%。结论:该地区医院病区输液药品配置情况仍存在一些问题,需提高药物配伍的合理性,以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PDCA循环在医院处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医院处方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Epidata软件录入不合理处方并进行汇总分析评价,然后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并观察效果。结果 PDCA循环后,我院不合理处方数和百分率显著下降(P<0.01)。①调剂药师组:不合理处方百分率从0.44%下降到0.31%(P<0.01),下降幅度31.01%,其中不规范处方从0.23%下降到0.16%(P<0.01),下降幅度32.98%;用药不适宜处方从0.17%下降到0.12%(P<0.01),下降幅度31.75%;超常处方从0.04%下降到0.03%(P<0.05),下降幅度17.42%。②临床药师组:不合理处方百分率从4.96%下降到3.16%(P<0.01),下降幅度36.38%,其中不规范处方从2.63%下降到1.61%(P<0.01),下降幅度38.23%;用药不适宜处方从1.94%下降到1.19%(P<0.01),下降幅度37.66%;超常处方从2.63%下降到1.61%(P<0.01),下降幅度23.40%。临床诊断不全、剂量和单位不一致处方数和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0.01),中药注射剂、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处方质量持续改进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PDCA循环用于医院处方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可在医院处方质量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促进急诊病房合理用药,降低医嘱的不合理率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依据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将病历医嘱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医嘱的不合理率,并对不合理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后,急诊病房病历医嘱的不合理率从10.42%降至3.56%.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了急诊病房病历医嘱的不合理率,是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章凤君  孙皎  陈晓燕 《中国药房》2013,(17):1576-1578
目的:了解医院病区多余药品产生原因,提出可行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对某院12个病区开展持续的多余药品专项检查,分析了解多余药品产生类型、原因及可能导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进行干预,通过比较干预前后6次检查中多余药品的数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结论:多余药品在各病区普遍存在,主要包括片剂和胶囊、小容量注射剂和大容量输液;其产生原因涉及"拼药使用"、预先医嘱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等;其可导致药品资源的浪费、药品变质后使用及环境污染等。经制订并实施相关管理文件、完善收费方式及及时处理退药医嘱等,收到了较好的干预效果,第6次检查中多余药品数比第2次检查下降77.0%。因此,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管理对策可有效减少多余药品。  相似文献   

18.
金奕  郑晓娴  吴登科 《中国药房》2012,(33):3099-3101
目的:减少我院病区药房缺药品种数,保证临床药品供应。方法:以"降低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为主题,在我院病区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活动前(2010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和活动后(2010年7月1日-2011年3月31日)每月的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计算改善幅度。结果: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由活动前的238种/月减少到活动后的115种/月,改善幅度为51.68%。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计划外请领药品品种数明显减少,保证了临床药品供应,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世林  杨晓蓉  黄亮  张伶俐 《中国药房》2012,(29):2724-2725
目的:加强病区药品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下简称JCI标准)药品管理原则,从普通药品基数管理、药品贮存与养护、高危药品管理、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以及急救药品管理进行行政和技术干预,制订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流程。12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12个月后,普通药品未按要求贮存(8vs.19)、未规范放置(11vs.78)和药品基数不符(0vs.1)等均较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区高危药品、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急救药品管理合格率达到100%。结论:结合JCI标准后,加强了我院病区药品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及多部门协作,促进了药品管理和用药安全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20.
谈超  吴开智  李燚  江小四  叶翀  马慧敏  夏泉 《中国药事》2014,(10):1153-1157
目的讨论"6S管理"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以规范病区药品管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将"6S"理论及管理模式应用在药品管理中,即从整理、整顿、清扫、规范、素养、安全六个项目,实行全员参与和专人负责制,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定期检查,不断改进。结果病区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药品储存与养护方面得分率由19%增加到98%,效期药品管理得分率由20%提高至100%。药品定位摆放、账物相符、无1例过期、失效药品。结论6S管理可更有效地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是病区用药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