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钦  胡玮  张学农  张玮 《中草药》2009,40(1):40-45
目的 合成N-乳糖酰壳聚糖作为肝靶向载体,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粒.方法 通过碳二亚胺缩合法制备N-乳糖酰壳聚糖,并以之为载体,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以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为综合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合成的N-乳糖酰壳聚糖的取代度为8.92%,优化工艺制备的N-乳糖酰壳聚糖载药纳米外观圆整,平均粒径(118.7±8.84)niB,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其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 半乳糖修饰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2.
胸外科开胸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术中常挤压肺叶以扩大手术视野,游离食管时常损伤或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且术后膈肌损伤,胸部胃膨胀,胸腔内积存液体或气体限制了肺膨胀,使有效的呼吸面积减少,另外剖胸术造成的胸壁创口、肺组织缺失、疼痛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肺功能下降,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改善术后呼吸功能的方法之一是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2003年10月~2004年4月我们对4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呼吸功能锻炼,效果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又称尿抑制素(UIinastafin),是从人尿中提取的一种单链多肽糖蛋白,能同时抑制多种蛋白质、糖和脂肪水解酶,还具有抗炎和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的作用,尤其是对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磷酯酶A2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我们用以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钦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0):549-549
鼻腔、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是以鼻出血伴鼻塞、头痛及流脓涕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 ,常为单侧发病 ,伴有骨质破坏 ,易与鼻腔及鼻窦的良、恶性肿瘤、真菌性炎症相混淆。现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月住院 ,并资料完整的 2 5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5例中男 17例 ,女 8例 ,年龄 15~ 72岁 ,平均 47.5岁 ,病程0 .5~ 8年 ,平均约 1.5年。鼻出血或涕中带血、鼻塞、头痛为首发症状者 2 3例 ,2例因眼球突出就诊。检查见鼻腔或鼻道有坏死性息肉样组织 ,触之易出血 ,其中 7例病人鼻腔内有粘稠脓性分泌物。 2 5例…  相似文献   
5.
病人女,16岁。因上腹持续性疼痛并发热15天于1991年12月18日入院。查体:T 38.6℃,左上腹部饱满,可扪及一约15cm×12cm大小包块,压痛,上界不清,不活动,叩呈浊音,腹部移动性浊音(-)。B超探及左上腹部-12cm×7.5cm及左肾外上方-7cm×5cm液性暗区。入院诊断:左肝脓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显像在癫灶定位诊断 ,指导癫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88例难治性癫患者进行了脑电图(EEG) ,磁共振成像(MRI)和SPECT脑血流显像检查 ,其中42例患者进行了外科(开颅手术或γ刀放射)治疗。结果 :SPECT脑血流显像的阳性率最高 ,为90.9 % ,EEG和MRI的阳性率分别为76.1 %和40.9 %。外科治疗患者SPECT与EEG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83.3 % ,SPECT与MRI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81.3 %。3者定位结果的一致及相对一致率为75.0 %。外科治疗的有效率为83.3 %。结论 :SPECT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 ,对正确选择癫手术或γ刀治疗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稀释法(ultrasound dilution,UD)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TCC作为血管通路规律维持性透析6个月以上,并利用HD02血液透析监测仪行UD评估血管通路的HD患者。记录所有TCC患者循环率(access recirculation,AR)及实际血流量。评估UD方法在TCC再循环率危险因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别,同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基于HD02监测的TCC患者再循环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TCC患者78例,UD监测分析显示:(1)组间比较结果提示,相比导管反接,导管正接的A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4%)vs. 34%(14%~42%),P0.01]。(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CC患者导管反接与AR独立相关[OR=14.754,95%CI(3.689~59.013)],而透析龄、TCC建立时间、糖尿病因素与AR的关联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反接是引起TCC患者AR的危险因素。基于UD的血管通路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血管通路障碍,在HD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下一步拟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义乌市城乡的两所幼儿园中选择917名3~6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用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PAS)中文修订版评估学龄前儿童的焦虑情绪,用第2次修订版家庭环境量表(FES-CV)作为评定家庭环境的指标。结果根据PAS量表,焦虑儿童127例,非焦虑儿童790例。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儿童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得分,关系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分离焦虑外,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与其他4个维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情感表达与儿童焦虑各维度之间均呈负相关(均P<0.05),知识性与分离焦虑呈正相关(P<0.05),道德宗教观与躯体伤害恐惧呈负相关(P<0.05)。强迫障碍、社交焦虑、分离焦虑、广泛焦虑均与关系维度呈负相关(均P<0.05);社交焦虑、躯体伤害恐惧与个人成长维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家庭中良好的亲密度和适当的情感表达,积极促进关系维度的培养是学龄前儿童产生焦虑情绪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钦 《中外医疗》2012,31(12):155-155
目的 总结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6例UC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配合细致护理.结果 26例患者经过精心灌肠治疗与护理,总有效率92.31%.显效14例,占53.85%;有效10例,占38.46%;无效2例,占7.69%.结论 中西药保留灌肠及良好的护理能促进UC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辐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31I治疗的42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30例,年龄14~68(38.7±11.9)岁。测量131I治疗后2、4周距离患者颈部正前方0、0.3、1.0、2.0、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患者的性别、年龄、甲状腺摄碘率、131I的有效半衰期及服药剂量与周围剂量当量率的相关性。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周围剂量当量率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所有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2、4周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测量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131I治疗后2周,距离患者≥2.0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25 μSv/h;131I治疗后4周,距离患者≥0.3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25 μSv/h。不同性别患者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7~1.766,均P>0.05)。131I治疗后2周,测量距离为0、0.3、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与131I的有效半衰期呈正相关(r=0.318~0.487,均P<0.05);测量距离为2.0、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与服药剂量呈正相关(r=0.546、0.491,均P<0.01);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患者的年龄和甲状腺摄碘率均无相关性(r=?1.158~0.162,均P>0.05)。131I治疗后4周,测量距离为0、0.3、1.0、2.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与131I的有效半衰期呈正相关(r=0.319~0.380,均P<0.05);测量距离为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r=0.429,P<0.01);测量距离为2.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甲状腺摄碘率呈正相关(r=0.353,P<0.05);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服药剂量均无相关性(r=0.020~0.157,均P>0.05)。 结论 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4周内应尽量避免与家属亲密接触,临床医师应根据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测量结果及131I在患者体内的有效半衰期对甲亢患者的居家隔离进行辐射防护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