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术(PCI) 围术期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中发挥的作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依据最新的抗血小板药物诊治指南,结合相关文献分析1例PCI围手术期患者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用药的合理性及出血后的处理方案进行讨论,提出相关建议,以供临床参考。结果: 为了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对于高出血风险合并高血栓事件的人群应谨慎选择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应优先选用抗缺血疗效好且出血风险低的药物。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给予医师相关建议,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在抗血小板药的合理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通过对1例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对抗凝过程中出血风险的认识。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相关检查、治疗经过,对出血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出血可能原因为:①华法林与达肝素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②治疗过程中出现白蛋白降低,可能致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③该患者为老年人,治疗过程中出现肌酐清除率的减低,可能对华法林的清除减少。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患者的抗凝治疗更需谨慎,增加相关实验室检查的频率,可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 要约1/3的房颤(AF)患者伴发慢性肾脏疾病(CKD)。AF患者存在全身性栓塞风险,因抗凝药物的使用存在出血的风险。CKD,尤其是终末期CKD,增加了AF患者血栓栓塞以及大出血的风险。许多研究已评估了华法林在AF合并CKD,尤其是终末期CKD患者(包括血液透析患者)缺血性卒中,全身栓塞和大出血风险的影响,但研究结果不一致。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已在Ⅲ期(中度)CKD患者中进行了研究,研究提示,经剂量调整后,NOACs可获得与华法林相近的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并可明显减少致命性出血的风险。本文就CKD合并非瓣膜性AF患者使用华法林和NO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凝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方案的调整。药师评估了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和抗凝的出血风险,出现华法林抗凝过度时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的不依从性并提供充分的用药教育。结果: 医生采纳治疗建议,INR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患者病情平稳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用药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从具体案例着手,结合患者病情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双联抗血小板、华法林、未系统监测INR、高龄、未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引起患者慢性消化道出血加重,通过对症止血、补血处理及停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对于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应及时加用质子泵抑制剂至少3个月预防治疗。新型胃黏膜保护剂如瑞巴匹特等对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的消化道损伤亦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可考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药学监护,对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识别,对抗感染治疗方案提出建议,评估出血倾向与栓塞风险并存时的治疗矛盾,提出合理的处置方案。结果: 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患者接受合理有效的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治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杨贤  郑萍 《药学实践杂志》2017,35(2):161-164
目的 探讨亚急性心梗合并腔梗及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抗栓策略,协助临床制订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分析血栓形成的原因,评估缺血及出血风险,查找循证医学证据,提出合理建议,并观察药物疗效、监护用药安全。结果 患者存在多个血栓危险因素,同时属于出血很高危人群。药师建议阿司匹林剂量减少为75 mg,qd,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同时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药师建议被部分采纳。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且住院期间未出现出血及血栓症状。结论 临床药师在协助医生积极抗栓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小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监护效果。方法: 从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特点及患者的自身因素出发,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药学监护。 结果: 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的有效和安全性。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用药实践可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房颤合并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及安全性。方法 在1例房颤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房间隔修补术后抗栓方案的制定中,通过查阅指南和文献,总结、分析房颤合并肝硬化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现状。结果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停用华法林,予达比加群酯110 mg,bid,联合氯吡格雷75 mg,qd抗栓6个月,之后达比加群酯110 mg,bid长期抗凝治疗。结论 房颤合并肝硬化患者抗栓治疗,应充分评估血栓及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抗栓策略。房颤合并Child-Pugh A级肝硬化,新型口服抗凝药均可使用;合并Child-Pugh C级肝硬化,口服抗凝剂均不建议使用;合并Child-Pugh B级肝硬化,出血风险高的患者长期抗凝治疗中可选用小剂量达比加群酯。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 探索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模式。方法: 从药物重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及处置、药物治疗方案的参与制定三方面分享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参与药物治疗的典型实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药物重整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及时发现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并停药避免了患者发生出血不良事件的风险,参与制定抗感染方案使得患者切口感染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控制。结论:临床药师深入病区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对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万红 《中国药业》2020,(6):32-3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药物与精神科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及美国Medscape网站药物相互作用查询功能,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治疗药物代谢动力学入手,分析其与精神科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 CYP3A4强效抑制剂利托那韦、克拉霉素、伊曲康唑等会抑制主要经CYP3A代谢的精神科药物清除而升高其血药浓度,从而引起严重或致命的不良反应;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特别是环丙沙星是CYP1A2的强抑制剂,可抑制氯氮平的代谢,导致氯氮平中毒致死;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同样会影响精神科药物的疗效。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与精神科药物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临床用药时应高度重视,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三种违法制劣行为的处理及按劣药论处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培明  黄泰康 《中国药事》2007,21(8):549-550
通过对法律条文的立法本意及相关法律条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析了药品监督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三种违法制劣情形法律处理的难题,寻求解决之策.结果表明,将实践中出现的三种违法制劣行为规定为按劣药论处,并补充到〈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才可以有效解决三种制劣行为法律处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李永霞  姚静玲  丁国武 《中国药房》2009,(17):1295-1297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及抗肿瘤辅助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抗肿瘤药及抗肿瘤辅助药的出库数量、销售金额、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肿瘤药及抗肿瘤辅助药应用一直位居前列,各年度销售金额占西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为25.91%、28.16%、31.16%和33.00%,呈逐年增长趋势;剂型多为注射剂,各年度分别占抗肿瘤药总品种的75.40%、79.80%、80.50%和78.12%;国产药占绝对优势。结论:我院应进一步规范抗肿瘤药及抗肿瘤辅助药应用,促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药品抽样中查获假劣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洋利  刘杨 《中国药事》2011,25(6):572-575
目的探讨如何在药品抽样中查获假劣药。方法根据长期以来收集、整理的资料,以大量实例阐述在药品抽样中查获假劣药的方法。结果与结论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药品抽样效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麻醉和精神药品信息化管理,提升临床科室麻精药品管理水平.方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端口,自动获取数据,并生成麻醉和精神药品报表.结果:麻醉和精神药品信息系统实现了麻精药品报表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麻精药品信息系统能提高临床科室麻精药品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医院麻精药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前、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实施《暂行规定》前、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数量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及用量逐年增加。麻醉药品中吗啡缓释片和芬太尼注射液的DDDs一直排在前2位,芬太尼透皮贴的用量上升最快;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DDDs呈减少趋势。精神药品中艾司唑仑片和曲马多缓释片的DDDs排序稳居第1、2位,氯硝西泮片的DDDs稳步上升。结论: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应用中,超剂量现象得到改善,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阿片类药医疗用量不足、剩余药品回收困难、不良反应防治重视不够等问题,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10月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处方7386张,采用WHO药物使用研究小组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及结论:用药频度最大的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主要用于手术镇痛;用于癌症疼痛治疗以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用药频度最大,吗啡缓、控释制剂次之。  相似文献   

18.
邵蓉  蒋正华  黄泰康 《中国药房》2010,(17):1539-1540
目的:为修订《药品管理法》中与医疗机构使用假、劣药有关的规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和第四十九条第一款涉及到的相关法理知识以及《药品管理法》其他相关条款的分析,结合立法宗旨、立法本意对医疗机构使用假、劣药行为进行解析。结果与结论:《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和第四十九条第一款存在严重立法瑕疵,禁止生产销售假、劣药,而没有禁止医疗机构"使用",尽管《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已做了补救,但还需要立法机关高度重视,在下一轮修订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王龙飞  曾友志  李林 《中国药房》2011,(18):1642-1646
目的:探索医院高风险药品的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提升临床药物安全应用和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根据高风险药品的潜在风险因素,提出高风险药品的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和管理措施。结果与结论:加强高风险药品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是医院面临的重大课题。我院通过制定高风险药品目录与高风险药品管理制度,并对其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了药物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了相关责任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了用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面对日益复杂的抗癫痫药应用状况,对传统及新型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6个传统抗癫痫药和9个新型抗癫痫药的临床适应证及其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病状态以及经济因素等方面对影响抗癫痫药合理选择的因素作一探讨。结果及结论:传统抗癫痫药仍被广泛应用,新型抗癫痫药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具有药代动力学更好、药物相互作用更少、耐受性更好等优势,但临床资料和用药经验相对缺乏,临床应用时应权衡利弊,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