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丙二醛的影响。方法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0例,年龄37~60岁,体重44~70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5):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S组)。S组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吸入1.5倍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七氟醚10 min,并在升主开放后即刻通过体外循环机输注1.5 MAC七氟醚10 min;C组不适用任何吸入麻醉药。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升主动脉开放后15 min、8 h、24 h(T_(1-4))经中心静脉采集血样,检测血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酸同工酯及丙二醛表达。记录两组患者心脏自动复跳例数、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_(2-4)血清血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酸同工酯及丙二醛均高于T1;与C组比较,S组血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酸同工酯及丙二醛在T2-4表达下调,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降低,自动复跳率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可以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酸同工酯水平,产生明显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患者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祥  马骏  李娟  康芳  柴小青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21-182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于手术开始后持续吸入1.0MAC七氟醚,至体外循环开姑时结束;C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分别于麻醉前(T0),主动脉阻断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0.5 h(T2)和1 h(T3),术后8 h(T4)和24 h(T5)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1(cTnl)的浓度、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cTnl水平、CK和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组血清中cTnl水平、CK和CK-MB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C组.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不同时点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探讨七氟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12例。分别于转流前(T0)、转流30min(T1)、停机后1h(T2)、停机后6h(T3)、停机后24h(T4)取动脉血标本,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浆S100β蛋白浓度。结果与转流前相比,两组患者进行体外循环后不同时点血浆S100β蛋白浓度明显升高,于停机后1h达到高峰,之后较快下降,至停机后24h下降到正常高值。七氟醚预处理组进行体外循环后相应各时点血浆S100β蛋白平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浓度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术后肺保护的影响。方法择期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两组用相同药物剂量诱导后,S组先给予5%∽6%七氟醚吸入维持4 MAC(最小肺泡浓度)30 min,C组静脉注射丙泊酚维持效应室浓度2∽4μg/ml 30 min,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术后1 d(T3),术后3 d(T4)分别抽取患儿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S组T2、T3的MDA、IL-6含量减少(P〈0.05),两组T4的MDA、IL-6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与T1比较,T2、T3的MDA、IL-6含量升高(P〈0.05),S组T2、T3时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通过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液MDA的产生,稳定IL-6的含量,减少肺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肺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核因子一kB(NF—kB)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20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每组各1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8—0.12mg&#183;kg^-1、芬太尼5~10ug&#183;kg^-1、维库溴铵0.1mg&#183;kg^-1施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吸纯氧机械控制通气。麻醉维持C组采用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S组采用七氟醚2MAC持续吸入,并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两组均按需追加维库溴胺维持肌肉松弛。CPB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均维持在90~120mmHg。CPB开始时停用七氟醚吸入,之后两组均采用同样方法维持麻醉。芬太尼总量C组为40~60ug&#183;kg^-1,s组为20~30ug&#183;kg^-1。于麻醉诱导插管后即刻(L)和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1h(T2)、2h(T3)、6h(T4),分别采桡动脉血3ml,共15ml,并分离提取白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测定白细胞NF—kB活性,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复跳情况、多巴胺以及硝普纳用量。结果与S组各观测点相比较,除T0外,C组各点白细胞NF—kB活性均增加(P〈0.05或0.01),且开放主动脉30min时达到高峰;而S组各点NF—kB活性无明显变化。自动复跳/电击复跳比例C组为4/6,S组为8/2,S组明显高于C组(P〈0.01);硝普纳用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用量C组明显多于S组(P〈0.01),且两组患者多巴胺用量与各自EMSA结果的最高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4(P〈0.01)。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抑制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白细胞NF—kB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测定择期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术缺血再灌注早期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产生的影响和七氟醚吸入麻醉药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20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每组各1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8~0.12mg·kg-1、芬太尼5~10μg·kg-1、维库溴铵0.1mg·kg-1施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吸纯氧机械控制通气。麻醉维持C组采用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S组采用七氟醚2MAC持续吸入,并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两组均按需追加维库溴胺维持肌肉松弛。CPB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均维持在90~120mmHg。CPB开始时停用七氟醚吸入,之后两组均采用同样方法维持麻醉。芬太尼总量C组为40~60μg·kg-1,S组为20~30μg·kg-1。于麻醉诱导插管后即刻(T0)和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1h(T2)、2h(T3)、6h(T4),分别采桡动脉血3ml,共15ml,并分离提取白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测定白细胞NF-κB活性,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复跳情况、多巴胺以及硝普纳用量。结果与S组各观测点相比较,除T0外,C组各点白细胞NF-κB活性均增加(P<0.05或0.01),且开放主动脉30min时达到高峰;而S组各点NF-κB活性无明显变化。自动复跳/电击复跳比例C组为4/6,S组为8/2,S组明显高于C组(P<0.01);硝普纳用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用量C组明显多于S组(P<0.01),且两组患者多巴胺用量与各自EMSA结果的最高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4(P<0.01)。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抑制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白细胞NF-κB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婴幼儿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气管插管后吸入空气-氧气混合体,观察组患儿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10 m洗脱,保证主动脉阻断前七氟醚吸入浓度为0。利用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CTA)水平,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检测诱导后、主动脉开放6 h后两组患儿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主动脉开放30 min后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主动脉开放30 min后SOD及CT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主动脉开放30 min后cTnI、Mb及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婴幼儿围术期应用七氟醚预处理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减轻患儿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于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后导致肺损伤所起到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9月12日~2011年9月12日手术治疗的3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比较,S组与S1组CPB时间均延长,入住ICU时间缩短。结论应用七氟醚进行预处理能够改善患者肺换气功能,并提高其肺顺应性,同时减轻其体外循环所引起的肺损伤;主要机制则可能同炎症因子抑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红  杨晓斌  陆文汉 《安徽医药》2008,12(6):541-542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方法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Ⅰ组),每组21例。快速诱导后麻醉维持两组分别吸入1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必要时追加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T0)、插管后5min(T1)、切皮(T2)、气腹开始(L)、缝皮(T4)、睁眼(T5)和拔管前(T6),患者的HR、SP、DP和SpO2。计算从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和拔管的时间。结果1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对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均较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I组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程度相似,但七氟醚全麻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异氟醚全麻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中不同氧分压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红细胞内Ca(2+)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高氧分压组(Ⅰ组)和常氧分压组(Ⅱ组),每组各10例.CPB中通过调节吸入氧浓度(FiO2)调节PaO2,Ⅰ组:全程PaO2在350~500mmHg.Ⅱ组:控制PaO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联合预处理是否能减轻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是否较单一作用更强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大鼠冠脉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大鼠造模,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七氟烷预处理组(sevopre组):缺血前30 min,吸入2.5%的七氟烷15 min,洗脱15 min,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再灌注120 min;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po组):大鼠再灌注前1 min吸入2.5%的七氟烷5 min,再灌注120 min;七氟烷后处理+七氟烷预处理组(pre+po组):缺血前30 min,吸入2.5%的七氟烷15 min,洗脱15 min,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再灌注前1 min吸入2.5%的七氟烷5 min,再灌注120 min。实验结束时取颈动脉血及心肌组织分别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120 min后,pre+po组与sevopre组、sevopo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显著升高了SOD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联合预处理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再灌注后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荠苧黄酮对低压低氧小鼠心肌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芦丁组和荠苧黄酮组,连续灌胃(ig)给药5 d,最后1次给药后,在模拟海拔8000 m环境停留12 h,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活性,测定心肌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ATPase的含量和活性。蛋白印迹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模型组小鼠血清中CK,LDH,AST和cTnⅠ的水平显著增加,心肌组织中ROS和MDA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酶、GSH和ATPase水平显著下降,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的表达和Bc1-2/Bax比值降低。经荠苧黄酮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缺氧小鼠血清中损伤因子的水平,显著降低小鼠心肌组织中ROS和MDA的含量,提高GSH的水平,维持抗氧化酶和ATPase的活力,降低Bax蛋白表达,提高Bc1-2/Bax比值。结论:荠苧黄酮通过降低心肌氧化应激、改善能量代谢、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对低压低氧诱导的心肌组织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腺苷与双嘧达莫预适应在心肺转流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腺苷与核苷转运抑制剂双嘧达莫药理性预适应在心脏直视术心肺转流(CPB)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5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腺苷组转流前微量泵入腺苷;联合组术前口服双嘧达莫,余同腺苷组;双嘧达莫组仅口服双嘧达莫;对照组泵入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2、6、16 h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 I)、丙二醛(MDA);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结果 腺苷组术后多巴胺用量少,开放后2 h CK-MB、6 h MDA,开放后cTn 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联合组开放后CK-MB、cTn I、MDA均降低.结论 外源性腺苷预适应有显著心肌保护作用,核苷转运抑制可增强这一作用,内源性腺苷对心肌保护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手术两组患者的血浆肌钙蛋白 ( c Tn- )值 ,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实验组 ,同期随机选择 2 0例施行常规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对照组 ,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时相的血浆 c Tn- 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术前 c Tn- 值差异无显著性 ,转机后两组 c Tn - 值均升高 ,对照组比实验组增高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小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缺血后处理组给予3个周期的缺血后处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分别于手术前、主动脉开放后6h和20h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结果开放主动脉后6h和20h后处理组的cTnⅠ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对行室缺修补手术小儿患者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拟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40~60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乌司他丁联合Ala-GLn组(UA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UA组泵注丙氨酰谷氨酰胺0.4 g/(kg·d),U组泵注等量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两组持续输注24 h,并均在转流液内加入乌司他丁2万U/kg。分别在麻醉后(T_0)、CPB前(T_1)、开放主动脉30 min(T_2)、闭合胸骨(T_3)及术后5 h(T_4)、24 h(T_5),经颈内静脉采血3 mL,用于测定血浆TNF-α、IL-6和SP-A的含量;经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2~T5时的血清TNF-α、IL-6含量均升高(P<0.05);UA组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低于U组(P<0.05)。与T_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_2~T_5时SP-A水平显著升高(P<0.05),UA组患者血浆SP-A含量低于U组(P<0.05);与T_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_2~T_5时A-aDO_2、RI值显著升高(P<0.05),UA组患者A-aDO_2、RI值低于U组(P<0.05);UA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U组缩短(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能抑制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肺泡毛细血管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钟毅  高鸿  欧炜  李红 《贵州医药》2010,34(2):99-102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BP)后肺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CBP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七氟炕组(S组).每组8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S组分别在CPB开始前吸入七氟烷呼出气浓度这1.3MAC后维持时间大于30min,洗脱15min,而C组只吸入纯氧.主动脉开放后不再使用七氟烷。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min(T1),上下腔静脉开放30min(T2),开放180min(T3)采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氧合指数(O1)、呼吸指数(RI),测定血清中的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关胸前每组随机取2例病人少量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T1时点比较,两组T2~3时点MDA、SOD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两组MPO水平T2时点较T1明显增高(P〈0.05),C组R1值T3时点较T1明显增高(P〈0.01);与C组比较.S组T2,T3时点MDA升高幅度较C组低(P〈0.01),T3时点RI值S纽低于C组(P〈0.05)。肺组织病理检查两组均可见肺泡间隔增宽水肿及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PMNs及红细胞浸润.但C组比S组严重。结论七氟烷预处理抑制CBP后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功能,对CBP后早期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