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普通高等医药院校临床药学专业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孔登  鞠辉军 《中国药房》2008,19(22):1751-1752
目的:探讨我国普通高等医药院校临床药学专业定位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分析传统药学教育与临床药学专业定位的不同,结合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的实际提出相应对策。结果与结论:我国临床药学教育须从学科定位、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实习机制等方面加以改革。临床药学的学科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患者为中心,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程友斌  刘德军  王庆林  许响 《中国药房》2011,(48):4605-4606
目的:探讨培养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职业关键能力的策略。方法:分析高职药学类人才职业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提出以此为目标构筑培养体系的方法和内容,同时探讨评价职业关键能力的有效标准。结果与结论:高职药学类人才的职业关键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抓住教育主要矛盾,可逐步提高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职业关键能力和素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健康素养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对人民整体健康状况和国家卫生系统具有重大影响,研究表明药师在鉴别和帮助低健康素养患者中发挥独特作用。目前由于我国临床药学专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培养具备合理用药能力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在临床药学教育中融入健康素养的培养课程是当前药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院药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目的:探讨医疗卫生体制的转型中医院药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方法:结合文献调研和国内外实际工作经验综合分析.结果:平价药房的出现,门诊药房托管和医药分家试点工作的开始,以及医院制剂的缩水,这使得医院药学服务的职能正在发生着转换,药师参与临床直接面向病人,已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有药学人员教育背景多不适应,另外医院重医轻药观念根深蒂固,这使得药师下临床难度大.结论:应抓住机遇,加快药学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医院药学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医院药学向临床纵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培养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社会药房工作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为例,分析传统药学教育与高职药学专业定位的不同,结合我国高职药学教育的实际提出相应对策。结果与结论:我院药学专业从专业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职业素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后,实习或就业单位对社会药房实习生或毕业生评价较高,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率和工作稳定性都有很大提高,本教学改革较适用于当前高职药学专业社会药房工作教育。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力,从与药学学科关系紧密的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经济学和医学等学科的角度探讨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具有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药学人才,为大学创新教育提供新恩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药学专业药理教学改革的步伐,为培养21世纪优秀药学人才打下基础,方法:综合各高等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来探讨我院药学专业药理教学改革的步伐。结果:进行药学专业药理教学改革是利多弊少。结论:我院药学专业药理教学改革应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  相似文献   

8.
李玉婷  王文渊  骆航  周振华 《中国药房》2014,(44):4222-4224
目的:构建更好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基层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方法:通过对基层卫生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分析我国基层药学服务现状和高职药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对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目的性的优化与构建。结果:在理论课程体系方面,我院重构了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完善了人文社会类公共课程的设置,并调整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在实践课程体系方面,优化整合了实验教学内容,以多样化、多方位的形式开展实训项目和顶岗实训。结论:我院高职药学专业重构了全新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框架与内容。通过4年的跟踪调查以及根据与我院合作的企业反映,构建的全新课程体系更适应基层药学服务的需要,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大幅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药学教育早期导入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药学教育早期导入的必要性,探讨药学本科新生的药学教育早期导入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开展药学本科生药学教育的早期导入,对于药学生了解药学发展和药学知识,培养药学本科生的药学素养、职业意识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核心技能培养的药学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药学专业为核心培养体系。高职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采取改革的形式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积极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加大对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核心技能模块化的培养模式,以就业岗位为需求,着重培养以实践技能为主的药学专业型人才。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人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药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健 《药学教育》2004,20(3):22-23,30
高等药学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结合药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药学教育在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上,正在由单一的“学院型”、“药学型”向“应用型”、“医学药学结合型”、“复合型’’转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药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面对药学学科发展的新特点和药学生就业流向新趋势,加强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从药学专业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药学生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等环节,全方位形成共识,提高药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促进药学生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琰玲  刘德军  潘卫东  陈春 《中国药房》2012,(36):3454-3456
目的:为提高药学类职业教育综合实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药学类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趋势,探讨综合实训中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性。结果:目前,我国药学类职业教育存在学生实际就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高与学校教学中同一专业各课程相对独立的矛盾;学生的就业岗位技能要求高与相应校内实训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之间的矛盾。结论:建议以综合性实训为载体,促进校内各实训资源的开放共享,形成资源良好开放共享的服务机制,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14.
尹桂华 《中国药房》2012,(4):381-382
目的:为提高药剂学教学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针对目前药剂学教学的局限性,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结果与结论:药剂学教材与教学方法均应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尽可能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采用案例教学,完善教学计划;拓宽现有实验课教学,以促进学生养成科学思维,提高科研能力,培养具有竞争力和实践技能的优秀药学专业综合人才。  相似文献   

15.
药事管理学创新性实验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昝旺  李羿  许小红 《药学教育》2011,27(1):58-60
当前的药学教育模式难以实现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开展药事管理学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与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医药市场的现状、时代对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要求以及药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状况,阐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人文教育在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探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通过人文教育这一途径培养药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当前实施药学服务、保障公众健康的需求,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应该着重拓展基础医学、临床药学特别是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强化对英语、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实践教学,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良好发展潜力,能够适应现代药学工作需要的药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实践创新是当今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药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国内很多学校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选择了SRT计划。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药学专业特点,联系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SRT计划。  相似文献   

19.
潘卫东  孙爱宝  赵琰玲  陈春 《中国药房》2012,(44):4217-4219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药学类高职学生实习及就业情况,并对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建议。方法:对连云港市药学类5年制高职学生及实习接收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学生就业意向、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对实习生满意度等内容。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用人单位提供给药学类高职毕业生的岗位数较多,对实习生总体满意度较好;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要求也较高。学生对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愿意在医院工作,且用人单位对个人的发展空间是其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也总体较好。结论:药学类高职教育应立足于基层岗位的职业观教育,注重对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