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胆酸,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提高胆酸的鼻黏膜渗透性。方法 采用相溶解度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采用体外鼻黏膜渗透试验评价羟丙基-β-环糊精对胆酸鼻黏膜渗透性影响。结果物相鉴别证明包合物形成,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包合常数K=564.30 L/mol;采用羊鼻黏膜进行渗透试验,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渗透系数和稳态流量分别为胆酸的1.46、144倍。结论 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胆酸,形成了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能提高胆酸鼻黏膜渗透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芹菜籽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及评价。[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包合芹菜籽挥发油,以丁苯酞的包合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计算综合评分OD值。对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芹菜籽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比例进行单因素考察,并设计三因素五水平的星点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二项式及三项式拟合,采用效应面法筛选出的最佳包合工艺进行验证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包合物中丁苯酞的含量,采用紫外扫描法(UV)、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芹菜籽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芹菜籽挥发油包合物的最优制备工艺为:芹菜籽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2:25、包合温度为44.5℃、包合时间167 min。此包合工艺制备的挥发油包合物包合率为78.95%,包合物中丁苯酞质量分数为2.982 mg/g。表征结果显示芹菜籽挥发油被羟丙基-β-环糊精成功包合。[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芹菜籽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优化,此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高振珅  王兰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0):1951-1956
目的 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CUR-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性质考察。方法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制备CUR-HP-β-CD包合物,以HPLC法测定姜黄素(CUR)的量;运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综合指标,优化CUR-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熔点测定验证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体分子之间的包合物物质的量之比,并对其油水分配系数、表观溶解度和水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在温度40 ℃、CUR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质量比为1∶5(mg/g)、包合时间3 h的条件下制备CUR-HP-β-CD包合物。经验证包合率达97%、包合物得率达99%,其冻干粉经鉴别已形成包合物,工艺优化成功。25 ℃下能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表观溶解度35 μg/mL。样品溶液在室温(25~30 ℃)自然放置50 d后测得包合物质量分数为95%,而CUR原料药则全部分解。结论 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CUR-HP-β-CD包合物重现性好,工艺稳定,能显著提高CUR的溶解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用β-环糊精包合椒目CO2超临界萃取油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包合物收率和油利用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椒目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包合温度及搅拌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包合椒目油的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椒目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1∶8,包合温度50 ℃,搅拌时间3 h。结论 椒目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有效地提高了椒目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虾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寻找改善虾青素水溶性和稳定性的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水溶液中虾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采用研磨法制备虾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红外光谱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于60℃,5 000 lux条件下对包合物进行了稳定性加速实验。结果:在水溶液中虾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能够形成摩尔比1∶2的包合物,包合后虾青素的溶解度由0.21 mg/L上升到3.74 mg/L,稳定性提高了约20倍。结论:环糊精包合技术显著提高了虾青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薄荷油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薄荷油β-CDP微球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回归分析法为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分别用红外光谱、综合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法对薄荷油β-CDP微球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选定A2B2C1D3;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β-CDP微球和与水之比>β-CDP微球和薄荷挥发油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IR、XRD、TGA等方法证明了包合物的生成。结论 薄荷油的包合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选祛毒清热颗粒中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确定其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挥发油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油,以提取率为指标,对影响挥发油提取的因素(加水量、药材粉碎程度、挥发油提取时间)进行考察;以包合物的收率和油转化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应用L9(34) 正交试验进行包合条件的优化。结果 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过20目筛,加7倍量水,提取4 h。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油的质量比为8︰1,包合温度40 ℃,包合时间为2 h,无水乙醇与挥发油的体积比为1︰3。结论 该优选提取和包合工艺合理可行,可作为祛毒清热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茜草双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包合率为指标评价包合物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条件为:茜草双酯与羟丙基-β-环糊精摩尔比为1∶2,包合时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为15%,包合时间为1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糊精包合物对紫杉醇的溶解作用及环糊精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方法考察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对紫杉醇增溶作用的影响;1H-NMR探讨包合物形成时主客分子之间化学位移的相互作用。结果包合物材料对包合物形成起主导作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紫杉醇增溶作用明显优于β-环糊精,且增溶作用随其比例的增加而增大;1H-NMR分析显示羟丙基-β-环糊精与紫杉醇分子中芳香环的作用最显著。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能够有效地提高难溶性药物紫杉醇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及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考察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工艺,以包合物含油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作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采用HPLC法考察包合物稳定性。结果石菖蒲挥发油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均为:以1∶10的比例在30℃下搅拌1.5h包合,挥发油包合后稳定性显著增加。结论所得的最佳包合工艺稳定、可行,综合考虑包合工艺、包合物稳定性以及包合物的溶解性确定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包合辅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光甘草定(GLA)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HP-β-CD)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对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考察物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GLA包合率的影响。包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制备工艺。用Franz扩散池进行透皮吸收实验,研究HP-β-CD对GLA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HP-β-CD包合GLA的优化工艺是质量倍数为15倍的HP-β-CD,40℃下包合1.5 h。光甘草定HP-β-CD包合物累积透过量高于光甘草定单体组。[结论] HP-β-CD能促进光甘草定的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对黄酮类结构的包合规律。方法以β-环糊精的晶体结构为受体,以各种不同的羟基和甲氧基取代的黄酮为配体,在OPLAS2001分子力场下经过优化后,以对接方法研究包合作用。结果黄酮母核的R1和R4基团较小的氢有利于形成包合,主要以苯并吡喃双环进入β-环糊精空腔;R5或R9为羟基取代有利于形成包合,主要以苯并吡喃双环进入β-环糊精空腔。R6或R8取代越大越不利于形成包合物。结论黄酮母核上不同的羟基和甲氧基取代可以明显影响β-环糊精包合的形成和包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寻找改善盐酸哌唑嗪制剂性能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相溶解度法研究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磨法制备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差示热分析验证包合物,紫外光谱法测定包合物的含量,并考察了包合物的稳定性.结果:盐酸哌唑嗪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比为1∶1,包合常数为773 M-1.5%和10% 羟丙基-β-环糊精可使盐酸哌唑嗪的溶解度分别增加16.9倍和23.6倍.3批包合物的平均含量为8.65%,盐酸哌唑嗪被包合后光稳定性增加.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可提高盐酸哌唑嗪的溶解度和光稳定性,该技术可用于改进盐酸哌唑嗪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聚β-环糊精(β-CDP)微球包合丁香油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丁香油β-CDP微球包合物,通过均匀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条件是丁香油(mL)∶β-CDP微球(g)为1∶1,包合温度为35 ℃,包合时间为1 h,乙醇可忽略。结果显示丁香油能成功地被β-CDP微球包合。结论 丁香油聚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得率更高,包合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和鉴定穿心莲内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穿心莲内酯和羟丙基-β-环糊精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穿心莲内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表观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分子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结果 25、35、45 C下穿心莲内酯和羟丙基-β-环糊精能形成1:1摩尔比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结论 穿心莲内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和鉴定九里香叶总黄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九里香叶总黄酮和羟丙基-β-环糊精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方法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九里香叶总黄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表观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分子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结果 25,35,45 ℃时九里香叶总黄酮和羟丙基-β-环糊精能形成1∶1 摩尔比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结论 九里香叶总黄酮与羟丙基-β-环糊精能自发地形成1∶1 摩尔比包合物,从而显著提高九里香叶总黄酮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降香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包合物的验证.方法采用水溶液搅拌法制备降香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HPLC法测定降香挥发油和包合物的水溶液中反式-橙花叔醇,并经薄层色谱、差示热分析、相溶解度法、核磁共振、扫描电镜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降香挥发油已和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包合降香挥发油,使降香挥发油溶解度提高41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制安全、低毒的水溶性薄荷脑长效镇痛注射液.方法 选择羟丙基β-环糊精对薄荷脑进行包合,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红外光谱法等方法鉴定包合后的产物;通过不同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对薄荷脑的增溶实验来测定增溶效果,采用豚鼠皮内丘疹法检验药效.结果 薄倚脑-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已形成,随着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从5%增加到30%,薄荷脑在水中溶解度增加172~2631倍.动物实验证明20%以上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镇痛时间为7~8 d,并且刺激性小,无水肿现象.结论 水溶性薄荷脑-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注射液解决了薄荷脑挥发性强,难溶于水的问题,是安全低毒的长效局部镇痛注射液,同时也为薄荷脑其他剂型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银杏酮酯(GBE50)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GBE50-β-CD包合物,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β-CD与GBE50的投料质量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自变量,包合率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并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二项式方程拟合度较高,预测性好,r=0.966;效应面法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与GBE50的投料质量比3∶1,包合时间6 h,包合温度60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值偏差为1.07%。结论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精确有效地优化GBE50-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叶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期提高叶酸的溶解性.方法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叶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和差示量热扫描对包合物进行表征,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建立标准曲线方程对包合物中的叶酸进行定量.结果 物理混合物图谱与包合物图谱存在显著差别.结论 通过与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形成包合物,叶酸的溶解性得到显著提高;叶酸被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理化特征,表明形成叶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