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采用主动手运动任务模式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研究运动功能区损伤及恢复特点,以指导临床康复治疗.方法: 脑梗死患者40例,为脑梗死组.康复期行fMRI检查时间为发病后2个月.采用组块设计进行同步对指运动,所有患者均进行健侧和患侧手的主动运动实验.采用SPM 99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为右利手.结果: (1)健康志愿者单手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活增多; (2)急性期梗死灶累及皮层区组,健侧半球初级感觉运动区(SMC)激活范围明显大于患侧半球.皮层区组患侧半球SMC激活范围均小于基底节区组; (3)病例的纵向观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患侧和(或)健侧半球SMC的激活范围有不同程度增强,同时激活脑区增多,均可见小脑半球的激活.结论: (1) fMRI能准确地判定脑梗死患者脑功能区的损伤程度及有无重组的脑功能区; (2)皮层区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受损较为严重,SMC起关键作用,其受累程度直接影响运动功能损伤的等级及恢复程度; (3)脑梗死偏瘫患者在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过程中,病变周围及远隔部位可出现功能和结构变化,提示存在脑功能区重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IMRI)技术观察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运动相关皮层的激活图,探讨卒中后脑功能重组特点及其与运动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GE1.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对9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9例志愿者进行Bold—IMRI检查。IMRI应用被动对指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应用SPM2软件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相关皮层激活情况。比较正常被试与卒中病人之间IMRI结果的异同,测量脑激活区体积以及信号强度,计算单侧化指数(LI),考察卒中病人患手运动时LI与肌力的关系。结果:正常被试对指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层(SM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卒中病人患手运动时健侧半球激活增多,健手运动时fMRI结果基本同正常被试。LI也进一步确定,卒中病人患手运动时健侧激活增多。相关分析表明,卒中病人患手运动时LI与肌力呈正相关趋势。结论:本研究表明IMRI能客观地显示脑卒中后患者运动皮层激活与正常被试不同。提示存在脑功能代偿与重组。本研究探讨了病人患侧和健侧半球激活体积与肌力的关系,提示IMRI是研究脑卒中后运动康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狄桦  杜红根  汪凡  吕亚婷  丁忠祥  朱博文 《浙江医学》2019,41(24):2611-2615
目的探索推拿结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的变化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评定临床康复疗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脑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手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均P<0.01),且研究组的Fugl-Meyer手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右侧小脑山顶、左侧小脑后叶等区域低频振幅(ALFF)值减弱,右侧额上回、右侧补充运动区以及右侧中央前回等区域ALFF值运动区增高。且研究组在差异脑区中呈抑制与兴奋共存的现象。多个脑区皆呈现了连接功能增强或减弱的改变。结论推拿结合康复疗法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手功能障碍。推拿可促进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双侧小脑功能的网络连接,可能通过记忆、情绪、高级认知功能区从运动-学习模式的影响来帮助卒中后患者手功能的康复。同侧脑区的运动功能激活对手功能的恢复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RI)对累及运动通路的脑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 方法 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及DT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DTI处理后得到FA图及DEC图,测量患侧与健侧锥体束的FA值,并行纤维束成像,用fMRI Merge 1.2软件将fMRI与DTT图像叠加. 结果 每例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比健康人增强.DTI显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可分为单纯移位、移位伴破坏和单纯破坏3种类型.fMRI与DTT联合应用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锥体束的保留、移位与M1区的激活、移位具有一致性. 结论 联合应用fMRI与DTI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最大可能保留胶质瘤邻近脑运动功能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7例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并行双手对指fMRI成像.结果 27例中9例激活的功能区主要位于水肿灶内,环绕肿瘤表面;11例见激活功能区移位分散,部分位于肿瘤范围内;5例激活功能区较少,范围也较小,2例未见明显功能区激活,而对侧功能区激活明显.结论 fMRI对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术前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尽可能地保留肿瘤周围的脑运动功能区.  相似文献   

6.
钟士江  陈静  包春雨  张蒙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11):851-852,855,F0004
【目的】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正常人脑手运动皮质进行定位。【方法】健康受试者10人,男7例,女3例,均为右利手,每个健康受试者分别完成左右手运动刺激。刺激模式为手握拳运动。fMRI检查采用Philips 3.0 T超导型磁共振机,GRE-EPI序列。使用SPM5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0例正常受试者,左手或右手运动时均见对侧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区激活;同侧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后顶叶皮层(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PPC)、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及小脑存在不同比例、不同程度激活。非利手即左手运动引起右侧M1区激活体积大于利手运动引起的左侧M1区激活体积(P<0.05)。【结论】M1区是控制对侧手运动的脑皮质区,同侧M1、SMA、PPC、PFC及小脑也参与手运动,非利手与利手运动激活对侧M1区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脑运动皮质区占位性病变患者手功能区的重组状况,分析其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选择12例临床症状较轻的运动皮质区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组块设计的方法,双手分别行静止对指任务,在GEsigna1.5T磁共振成像仪下行数据采集,SPM99进行数据后处理,结果采用单样本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患侧脑激活区与健侧相比存在一种或多种差异,表现在:①患侧激活脑区移位,但无主运动区(M1)激活减弱(10例)。包括患侧M1区移位4例,患侧M1区和辅助运动区(SMA)均移位4例,SMA区移位2例;②患侧手指(病变对侧)动作任务时,SMA区激活较健侧任务时增强(4例)或减弱(2例);③患侧M1区激活减弱(1例)。结论:本组患者运动皮质的功能重组有两种表现形式:患侧脑区的移位代偿、患侧主运动区辅助运动区间代偿。fMRI可直观地观察功能区的分布,对指导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方法探索中央沟区肿瘤对运动皮层的影响。【方法】46例颅内中央沟区肿瘤完成了常规和fMRI检查,包括转移瘤10例、胶质瘤19例、脑膜瘤8例、动静脉畸形3例、血管瘤4例、蛛网膜囊肿2例。15例正常人共完成22次手运动删RI作为对照组。删RI扫描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加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手运动任务采用组块设计方法,五指对掌开合,频率为1~2Hz。【结果】肿瘤距同侧SMl1em以内对SMl的影响比距1em以上者明显。肿瘤同侧SMl激活率低,但对侧SM1及其他非主要运动区激活出现率差别不大。距同侧SM12cm内的恶性肿瘤对SM1影响比良性肿瘤明显。SM1激活率低.且对侧SMA、CMA激活率升高。与正常组的比较亦显示出距SM12em内的恶性肿瘤对SM1激活影响明显,SM1激活率明显减低。【结论】中央沟区肿瘤对运动皮层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肿瘤距同侧SM1的距离和肿瘤的良恶性,其影响以同侧SMI激活减低为主,恶性肿瘤可见对侧SMA、CMA激活代偿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指运动时的功能定位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运动皮层的功能变化。探讨其在胶质瘤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血氧依赖水平(BILD)原理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40例胶质瘤患者进行脑功能成像,原始数据采集后传入工作站,应用工作站的Functool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后处理。结果:20例正常志愿者MRI及fMRI图像清晰,脑功能激活区显示良好。40例胶质瘤患者病变侧的功能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分散,甚至消失。胶质瘤位置、形态、大小及功能改变的关系能得到清晰显示。结论:fMRI对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在肿瘤最大限度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脑功能区,并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脑运动皮层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30例脑运动皮层区或附近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及脑功能成像,功能成像方法采用复杂对指运动,并经过计算机后处理获得脑功能区的影像表现,分析肿瘤对功能区的影响.结果: 20例健康志愿者均准确显示了运动皮层中枢形态和位置.30 例脑肿瘤患者病变侧的运动功能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分散, 甚至消失.术后脑肿瘤患者运动功能皮层的位置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BOLD-fMRI 是一种有效而无创的脑功能皮层定位方法,对脑功能皮层区肿瘤术前制定手术计划、降低手术风险、选择手术进路等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1.
陈静  钟士江  张蒙  云晨  沈静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10):876-879,F0003
【目的】探讨fMRI指导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期右侧放射冠区脑梗死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lO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同样的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rTMS治疗前、后及90d时接受Fugl—Meyerscale(FMA)评定手运动功能,同时各组患者还分别进行NIHss(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和BI(barthelindex)评分来评价其整体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对照组在入院时、14d时及90d时也进行FMA、NIHSS、BI评分。【结果】各组于治疗14d及90d时FMA,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IHSS评分在90d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MRI指导下的低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的M1区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手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对患者的整体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远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中枢神经损伤程度。结果:康复组上肢运动功能(12.4±9.4)改善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6.9±3.7)恢复均明显好于对照组(7.0±7.4,3.5±3.0)(P〈0.05)。结论:康复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能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筋疗法联合神经功能重建系统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60 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经筋疗法及神经功能重建系统,以Ashworth、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巴氏指数(Barthel)以及美国国产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标准(CSS)为评价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均获得一定疗效,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或P<0.01)。[结论] 经筋疗法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的综合方案,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预后情况。方法对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雷贝拉唑和阿司匹林两种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对比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分(SF)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Vugl—Meyer评分和SF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对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测得的各异系数(FA)值、表现弥散系数(ADC)值与肢体肌力评分的相关性,旨在分析DTI评价肢体肌力降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接受治疗的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在发病3d内测定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并行DTI检查神经纤维束的分布情况,FA值、ADC值的变化.结果 梗死侧FA值、ADC值与健侧对应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18.70,P<0.05);梗死侧内囊后肢FA值、ADC值与健侧对应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5.08,P<0.05);梗死侧内囊后肢FA值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863,P=0.013).结论 急性梗死灶与内囊后肢的FA值、ADC值均比健侧正常白质的FA值、ADC值低,内囊后肢的FA值与简化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关性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加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阳性表达率的影响。方法 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加早期康复和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早期康复及药物等常规治疗。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0d、20dCD62P的阳性表达率。用简化FuglMeyer法及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10d、20d后CD62P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差异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0d后FuglMeyer下肢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0d后FuglMeyer下肢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早期康复能促进ACI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对血小板活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介入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介入,通过良姿位摆放、早期肢体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及ADL的恢复,并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进行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的比较。结果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缩短康复疗程,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以任务为导向点按不同的经穴对脑卒中患者分离运动期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方面的研究。[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40 例,分为常规康复模式治疗组20 例、以任务为导向点按经穴康复组20 例,两组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对治疗前后功能评分的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脑卒中患者分离运动期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方面都是有效的,但以任务为导向点按经穴康复组的评分明显高于现代技术康复组。[结论] 以任务为导向点按经穴对脑卒中分离运动期肢体运动功能的治疗更有针对性,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要市人民医院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收治4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270例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良肢位摆放,下肢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桥式运动等。对照组180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3周后以踝关节功能情况及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252例(93.3%),对照组有效153例(85%),治疗组踝关节功能无障碍243例(90%),有障碍27例,对照组无障碍54例(30%),有障碍1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踝关节康复治疗,越早实施效果越好,在临床上可减少后遗症,恢复步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瘫痪病人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功能影响。方法将21例脑卒中瘫痪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0),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运动想像训练。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BARTHEL指数(BI)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ADL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后均明显改善(t=2.629~5.445,P<0.05);BI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2.803~3.977,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FMA评分和BI评分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111~2.657,P<0.05)。结论常规康复联合运动想像训练可提高脑卒中上肢瘫痪病人ADL和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