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112-112,125
目的观察新药盐酸法舒地尔(FSD)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治疗组:FSD30mg+5%GS40mL/次,3次/d;对照组:尼莫地平8mg/次,3次/d。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评估CVS改善及预后。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TCD流速及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盐酸法舒地尔对电解质和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没有任何影响。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加尼莫地平组(A组,n=35)和尼莫地平组(B组,n=33),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尼莫地平治疗、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A组加用依达拉奉60mg/d,静脉滴注,连用14天,B组不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病后30天内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脑缺血(DCI)、再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A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CVS、D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病死率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SAH可明显提高疗效和减轻CVS、DCI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2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应用尼莫地平4mg加入5%GS500ml静滴;常规治疗组并发CVS后再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尼莫地平组CVS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同时出现意识障碍及偏瘫者预后不良。结论:SAH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预防CVS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疗效。方法 :尼莫地平组 39例 ,对照组 2 1例。尼莫地平组静脉用尼莫地平 4~ 10 mg/ d,2~ 3周后口服尼莫地平2 0~ 4 0 mg3;1d共 4周。对照组用一般的常规治疗法治疗 4周。结果 :尼莫地平组病死率为 7.7% ,症状性 CVS发生率为 0 % ,分别低于对照组 2 8.6 %和 6 1.9% (P<0 .0 5与 P<0 .0 0 1)。结论 :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 SAH的 CVS有效  相似文献   

5.
戚英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352-353
目的 比较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尼莫地平片剂及剂量大小对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SAH病人9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各30例,均在发病后72 h内接受治疗.甲组尼莫地平注射液50 ml(含10 mg),静脉滴注,qd×14 d;乙组尼莫地平片20 mg,po,q6 h ×21 d;丙组尼莫地平片60 mg,po,q6 h×21 d;3组同时应用脱水、止血、对症治疗.结果 尼莫地平注射液组及大剂量片剂组CVS发生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片剂组(P<0.05),3组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尼莫地平注射液及大剂量尼莫地平片剂均能有效防治SAH后CVS,降低病死率,且不增加出血危险,而小剂量口服尼莫地平防治SAH后CVS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硫酸镁合氟桂利嗪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SAH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6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14天后停用,盐酸氟桂利嗪40mg,qn,po.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SAH患者脑动脉的收缩峰速度,观察各组CVS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于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合氟桂利嗪防治SAH后CVS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小动物如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模型上经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兔SAH后CVS状况的评价效度。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CVS模型。术前1天和术后3天、5天行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术前1天及术后1、2、3、4、5、6、7天行连续性的TCD检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从而判断CVS的变化及程度。结果 SAH组兔基底动脉管径平均值在术后第3天、5天与术前1天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确实有CVS存在。SAH组与对照组相应天数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SAH组术前1天与术后1、2、3、4、5、6、7天相比,P值均小于0.05,表明有CVS存在,制模成功。SAH组内比较得出:术后第1天Vm开始加快,第3天达高峰,直至第5天,以后开始下降。通过TCD与DSA结果比较得出:兔SAH后TCD测得的Vm>33 cm/s则认为出现了CVS,Vm>40 cm/s则肯定发生了CVS,按照以上参考标准运用χ2检验比较TCD与DSA检测SAH后CVS的有效性,两种方法在检测CVS方面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证实经兔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是完全可行的,TCD可连续监测兔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对兔SAH后CVS状况的评价稳定可靠,TCD与脑血管造影在检测SAH后CVS方面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脑血管痉挛的应用。方法:对6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1,3,5,7,10d进行TCD检测,对CVS组和非CVS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度颅脑损伤后,CVS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变化特点是伤后1周内收缩峰血流速度迅速达高峰,然后逐渐回落,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值;而非CVS组的血流速度伤后3d内维持正常范围,伤后5d略有升高,随后回落接近正常。结论:TCD检测能实时检测SAH后CVS的动态血流变化,对CVS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二次脑损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使用尼莫地平片30 mg,3次/d,口服,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2片/次,3次/d,疗程8周。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及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对比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尼莫地平片,且能改善脑供血,为治疗脑动脉硬化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联合应用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 A H)开颅和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 V S)的效果.方法 2006年-2009年38例脑动脉瘤破裂S A H开颅和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单独应用尼莫地平作为对照组,术后采用尼莫地平,1mg/h,静脉持续泵入,疗程14d;2009年-2011年31例联合应用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作为治疗组,治疗组术后除常规给予尼莫地平外,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q8h,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30min,疗程14d.比较两组的Glasgow评分,头部CT.结果 法舒地尔与尼莫地联合应用可迅速促进疾病的好转;对C T检查所见脑内低密度灶,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可使其改善;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扩张痉挛脑动脉的作用较好,联合应用明显强于单独应用尼莫地平.结论 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联合应用预防和治疗动脉瘤破裂SAH开颅和介入栓塞术后CVS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吴善阅 《吉林医学》2014,(12):2574-2574
目的:对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SAH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应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发率为14.28%;对照组病发率为45.71%。研究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预防患者SAH CVS有显著疗效,应多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床旁经颅多普勒(TCD)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对脑血管痉挛(CVS)的预警和治疗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对其实施TCD实时监测包括患者的MCA(大脑中枢脉)的Vm(动脉平均峰值流速)、PI(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及血流频谱,与自身健侧作为对照,给予符合CVS诊断标准的患者尼莫地平进治疗,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TCD监测后,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健侧相比其Vd、Vm减小、PI、RI增大(P0.05),Vs比较(P0.05);经尼莫地平治疗后血管痉挛均得到缓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结论:对SAH患者采取TCD实时监测脑血流变化,为临床治疗和诊断SAH后CVS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通过TCD的预警干预显著提高了SAH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发病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动脉瘤,并予吸氧、镇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纤溶及防治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30 mg/d,2~4 ml/h,微量泵静脉泵入)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发病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动脉瘤,予吸氧、镇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纤溶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尼莫地平30 mg/d)。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有效地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先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持续不同时间对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切开置管法制备HTEB模型的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6组(n=10):正常1 d组(N1组)、正常7 d组(N7组)、SAH ld组(S1组)、SAH 7 d组(S7组)、HTEB SAH l d组(HSl组)、HTEB SAH 7 d组(HS7组).硬膜外持续泵注1 g/L罗哌卡因1 ml/h至实验毕.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血法(O.5 ml/kg)制成兔SAH模型.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兔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H-E染色后光镜观察BA痉挛及病变情况.结果:Vm:与N1组比较,s1组(P0.05);S1组快于S7组(P<0.05),HS1组快于HS7组(P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加口服药物治疗,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明显降低SAH后CVS发生率,提高CVS治愈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不能降低SAH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任晓萍  刘强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315-31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预防SAH后CVS的疗效。方法42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甘露醇、止血剂、镇静止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24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mg/h连续滴注,连用2周。同时每周2~3次脑脊液置换,至脑脊液淡黄或清亮。结果治疗组2周内发生CVS2例,发生率9%,对照组发生7例,发生率3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预防SAH后CVS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随机将76例SAH患者分为醒脑静组(40例)和对照组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包括尼莫地平,醒脑静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行经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醒脑静组的脑血管痉挛(CV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第7 d及第10 d时醒脑静组平均血流速度(VMCA)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脉动指数(P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醒脑静可显著降低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降低CVS发生的频率,缩短CVS持续时间,减弱CVS的强度,认为醒脑静治疗对防治CVS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乳酸(Csf-Lac)、脑脊液糖(Csf-Glu)和血乳酸(Blood-Lac)、血糖(Blood-Glu)水平及乳酸/糖比值之比(L/G.R)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以12例在神经内科或骨科住院的腰腿痛患者为对照组;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SAH患者47例,根据SAH患者是否出现CVS分为CVS组(19例)和nCVS组(28例)。分析CVS组及nCVS组SAH患者第1、3、7、10、14天Csf-Lac、Csf-Glu和Blood-Lac、Blood-Glu水平动态变化及TCD(经颅多普勒)结果,计算每组患者L/G.R值。结果 47例SAH患者发生CVS 19例,其中SAH后1~2 d 4例,3~7 d 13例,8~10 d 2例。SAH组患者不同时间及对照组的Csf-Lac、Blood-Glu、L/G.R和动脉平均流速(VmMC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Csf-Lac、Blood-Glu、L/G.R和VmMC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VS组与nCV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泵注尼莫地平用于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加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加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治疗.结果:观察组CV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泵注尼莫地平用于防治SAH后CVS取得积极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其对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B组单独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所有患者均观察其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d、3d、7d、14d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S100蛋白的水平。结果治疗14d后两组间疗效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及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100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d、3d、7d、14d两组患者血浆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预后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SAH不仅有明显的疗效,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有效降低氧自由基的水平,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