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的诱因、时间,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Hunt-Hess分级与再出血发生的关系和再出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再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因,再出血的次数、间隔时间;与未发生再出血的59例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位置、大小、Hunt-Hess分级与再出血发生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再出血的诱因有高血压、情绪异常、用力排便、过早搬动、下床活动;再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期在首次出血后的第1、2周和第4周;前后循环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近似(P>0.05);动脉瘤直径<5 mm、5~10 mm、>10 mm的患者的再出血的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的再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Ⅲ级者(P<0.01);再出血组者的预后较未再出血者的预后差(P<0.05).结论 再出血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注意在第1、2、4周发生再出血的可能,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首次出血要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年度体检了解本院职工健康状况,找出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的不利因素,依情制定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对我院2300名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查体,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00名体检者中。检出疾病或异常人数为1700人,总患病率达73.91%,其中男性600人,患病率69.85%,女性1100人,患病率76.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患病率较高的前5位疾病分别是是高脂血症(14.87%,342/2300)、脂肪肝(12.30%,283/2300)、高血压(9.17%,211/2300)、子宫肌瘤(8.09%,186/2300)、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甲减、甲亢)(7.57%,174/2300)、乳腺增生(6.34%,148/2300)、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5.17%,119/2300)、冠心病(4.13%,95/2300)、肝囊肿(3.35%,77/2300)和肾脏疾病(肾囊肿、肾结石)(2.83%,65/2300)等,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年龄差异显著(P〈0.01)。结论: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堪忧,对危险因素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可有助于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1例左房黏液瘤致脑梗死及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疗能力。 方法 回顾1例诊断为左房黏液瘤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总结。 结果 患者为69岁、男性,入院前6个月因急性脑梗死检查发现左心房占位,术后病理显示左房黏液瘤;入院前3个月检查发现颅内多发占位;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心房黏液瘤转移。 结论 心房黏液瘤可引起多发急性脑梗死及脑转移,对于多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脑转移通常在诊断为心脏黏液瘤的同时或几个月后发现,因此,心房黏液瘤患者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ospasm,CVS)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弥漫性脑水肿和迟发性缺血性神经损伤,是SAH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其基础和临床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1].目前,有研究表明[2]其发生与体内磷酸二酯酶表达增高密切相关.本文将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CVS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破裂颅内动脉瘤瘤壁核因子κ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NF-k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破裂颅内动脉瘤瘤壁的表达及相关性,并观察两者与瘤壁血管重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6例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瘤壁标本的NF-kB和VEGF表达进行检测,10例因脑外伤手术切除颞极的颞叶皮层动脉血管标本作对照,光镜下观察各组染色结果并作统计学分析,同时行常规组织学检查观察瘤壁粥样硬化病变特点.结果 动脉瘤组标本NF-k>B和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23/26和21/26,10例正常对照组标本中NF-k>B和VEGF仅有微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NF-kB和VEGF在颅内动脉瘤瘤壁中的表达均以内膜、中膜较高,外膜表达较少,两者在瘤壁中的表达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40.组织学检查发现瘤壁出现程度不同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颅内动脉瘤伴随的重要病理改变.NF-kB和VEGF在颅内动脉瘤发病和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神经外科自2014年2月至2018年9月期间进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48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有效率、手术并发症率、治疗及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治愈患者分为即刻治愈组及延迟治愈组,对两组患者的病程长短、性别、年龄、严重程度、责任血管数量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无死亡患者。术后即刻治愈35例(72.92%),延迟治愈12.00例(25.00%),1例无效(2.08%),无症状加重患者,总有效率97.92%。对术后影响延迟治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疾病分级、责任血管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术后并发症:头痛17例(35.42%),头晕及恶心27例(56.25%),脑脊液漏2例(4.17%,1例乳突开放,1例刀口漏),体温高7例(14.58%,1例为颅内感染引起),术后不同程度面瘫12例(25%),听力下降7例(14.58%),面部麻木2例(4.17%),除1例(2.08%)患者面瘫及听力下降症状未完全好转外,其余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完全恢复。 结论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为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病程长短是延迟治愈的影响因素,病程越长,越容易出现延迟治愈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后释放技术结合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2月间采用Enterprise支架后释放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22例25枚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解剖形态、支架植入技术及栓塞情况。出院前及术后3~6个月进行DSA复查。结果 22例均成功置入支架,支架到位情况满意,载瘤动脉通畅。18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00%),5枚近完全栓塞(95%~99%),2枚不完全栓塞(95%以下)。出院前及术后3~6个月DSA复查,24枚动脉瘤未再显影,1枚动脉瘤瘤颈部分残留,形态规则,术后两次造影无明显变化,载瘤动脉均通畅无狭窄,所有患者未再发出血。结论 Enterprise支架后释放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可靠,动脉瘤栓塞致密,载瘤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前后基底动脉中PDEⅤ的表达变化。方法:制作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与SAH组均于制模后第3天行TCD与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检测兔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变化,检测完后,取其基底动脉,制成病理切片备用。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兔基底动脉中PDEⅤ的表达。结果:各配伍组中TCD测得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DSA测得的基底动脉管径值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产物的SUM值不等或不全相等(P〈0.05),经Student-Newman-Keuls检验对各配伍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SAH组与空白对照组、SAH组与实验对照组TCD测得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DSA测得的基底动脉管径值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产物的SUM值不等(P〈0.05),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TCD测得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DSA测得的基底动脉管径值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产物的SU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后PDEⅤ在其基底动脉中明显表达,推测PDEⅤ表达可能与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小动物如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模型上经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兔SAH后CVS状况的评价效度。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CVS模型。术前1天和术后3天、5天行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术前1天及术后1、2、3、4、5、6、7天行连续性的TCD检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从而判断CVS的变化及程度。结果 SAH组兔基底动脉管径平均值在术后第3天、5天与术前1天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确实有CVS存在。SAH组与对照组相应天数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SAH组术前1天与术后1、2、3、4、5、6、7天相比,P值均小于0.05,表明有CVS存在,制模成功。SAH组内比较得出:术后第1天Vm开始加快,第3天达高峰,直至第5天,以后开始下降。通过TCD与DSA结果比较得出:兔SAH后TCD测得的Vm>33 cm/s则认为出现了CVS,Vm>40 cm/s则肯定发生了CVS,按照以上参考标准运用χ2检验比较TCD与DSA检测SAH后CVS的有效性,两种方法在检测CVS方面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证实经兔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椎-基底动脉造影是完全可行的,TCD可连续监测兔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对兔SAH后CVS状况的评价稳定可靠,TCD与脑血管造影在检测SAH后CVS方面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正>脑血管痉挛(CVS)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脑血流量降低、灌注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脑损害,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CVS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磷酸二酯酶(PDEs)与脑血管痉挛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