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殷商甲骨文中,没有出现“神”字,表示人死亡之后存在的文字符号是“鬼”和“”。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示化了的商王先祖,是被祭祀的对象,而前者是被驱逐和镇压的对象。周代出现了“神”的观念,这时的神不仅指“天神”,也指周王先祖。人们用祭祀的方式应对周王先祖,用驱逐和镇压的方式应对“鬼”。春秋战国魂魄观念形成后,祖先这种人死后的神圣存在也产生了相应的演变,成为“神—鬼”二元结构。与前代一样,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区别神与鬼,祭祀祖先而驱逐鬼。这种“祭即神”的观念在秦汉时期的民间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2.
“孙思邈十三鬼穴”是指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间使、上星、会阴、曲池、舌下缝。临床用于治疗发病突然、行为怪异的精神神志病症。由于古人对病因病机认识的局限 ,多将此类病症归为“鬼怪做祟” ,并将治疗此类疾病的效穴称为“鬼穴” ,“孙思邈十三鬼穴”便是典型代表。  中医内科急症中 ,由于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持续高热、药物中毒、癫痫发作及内科疾病的突然加重 ,都会出现精神神志症状 ,表现为精神恍惚、眩晕呕吐、神昏谵语、痉挛抽搐 ,气逆气厥等。笔者在急诊工作期间 ,应用针刺“孙思邈十三鬼穴”的方…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精神神志疾病自古即有效显法捷的特色,如众所周知的“孙真人十三鬼穴”,即是一例。另外,《千金翼》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十二经穴与经外奇穴中有许多便是以“神”字命名的,如神门,神庭,神堂,神道,本神,四神聪等。这些腧穴的名称即说明了它们对于治疗精神神志疾病的特殊疗效。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开展了以针刺为主治疗精神神志疾病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初步总结出治疗精神神志疾病四法,冀与同道切磋共飨。1 神机上朝,重点取头穴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指挥中枢,也是人精神意识思维之所出。而头作为脑之所寄,通…  相似文献   

4.
自古至今,有关鬼神的传说比比皆是。迷信者认为,人死后善者为神、恶者为鬼,在中国称为鬼魅,在西方则流行幽灵说。在许多著作中,鬼神总要占相当篇幅,且不谈在民间被称作鬼狐传的《聊斋》,就连三国、红楼等名著也不乏鬼神描写。如《三国演义》中“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红楼梦》中“大观园月夜警幽魂”、“死缠绵潇湘闻鬼哭”等章节把鬼神写得活灵活现,似乎鬼神是伴随人类的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原始宗教信仰及仪式等对先秦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影响;先秦写实文学和浪漫文学思想内容和文学风格的产生与炎帝族、黄帝族两种不同原始宗教的关系。笔者认为研究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的关系,应按照历史学界“三重证法”深入辨析从而对我国的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的关系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以展示先秦文学的本来面目,把握先秦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诊断行为与诊断思维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诊断是一种基本的医疗思维活动,它包括诊察就诊对象一形成拟诊意见一通过临床实践检验与修正一形成确诊判断等环节。诊断行为是指医生在对疾病认识、判断、决策和验证等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活动。而治疗行为是指为了治疗疾病,使病人尽快康复或减轻疾病的症状、延长生命为目的而进行的科学实践活动。诊断行为和医疗行为统称为诊疗行为,它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医疗过失是指在为患者诊治疾病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它背离了医学科学实践活动的目的 ,扭曲了医疗行为的意图 ,从根本上说它是医疗行为的负性结果。本文旨在认识医疗过失的表现形式、发生的根源和特点 ,并探讨医疗过失的责任问题。1 医疗过失的表现形式医疗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但这种行为易受到环境、条件、医术、技能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按照医务人员有无责任将医疗过失分为两种形式。1 .1 有责任的医疗过失 :有相当一部分医疗过失是由医务人员的责任引起的 ,如手术误伤、用药差错等。通常所说“误诊”是指“病人就诊后 ,已具…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哈尼族为其中之一。作为生活于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哈尼族,在长期的民间医疗实践中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医药观念与治病救人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对哈尼族医药的特点探讨,既可以加深对哈尼族医药的独特性认识,又有利于加强对这一民族医药智慧结晶的保护,从而使之更好的发扬光大而为更多的患者健康恢复提供有效药方。  相似文献   

9.
形神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神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黄帝内经》对其做了系统的论述 ,并应用于医疗实践。探讨中医学的形神理论 ,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 ,都有重要意义。综观《内经》 ,“形”是指人的形体 ,包括脏腑经络、肢体官窍 ,气血津液等一切物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 ,是指一切生命活动 ,包括肢体活动、言语声音、面色眼神、应答反应等 ;狭义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 形神生理上的关系1 1 形者神之体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 :“五脏者 ,中之守也。”人体的生命活动以…  相似文献   

10.
诊断是一种基本的医疗思维活动,它包括诊察就诊对象-形成拟诊意见-通过临床实践检验与修正-形成确诊判断等环节.诊断行为是指医生在对疾病认识、判断、决策和验证等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活动.而治疗行为是指为了治疗疾病,使病人尽快康复或减轻疾病的症状、延长生命为目的而进行的科学实践活动.诊断行为和医疗行为统称为诊疗行为,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为过程.本文主要讨论诊断学发展、诊断思维与诊断行为有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治神”一词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说明在针刺治疗过程中“治神”的重要性。“治”和“神”二字各有广泛的含义,由于在语言环境出现的场合不同,所代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治”与“乱”相对,可引申为集中、专一,另有调节、治疗等义;“神”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而狭义则指思维意识活动。“治神”可概括为:调治神志,使精神专一,治神的要求包括医患两个方面,特别是针灸治疗,患者能否密切合作,显然是取得医疗成败的关键。但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的作用则是主导方面。因此,治神是临床医生必须  相似文献   

12.
傣族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民族文化遗产,“神药两解”指傣族民间医生治疗疾病时心中默念口诀并且用口吹、手摸患处辅以傣药内服外敷(适用于骨伤及皮肤烧烫伤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产生与原始宗教、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密切联系;通过梳理“神药两解”的起源,探讨“神药两解”的合理性及其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朱俊卿  曲宏达 《中外医疗》2009,28(16):114-114
中医学所特有的“神学说”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医疗活动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心主神明”让我们在不解中带着几份好奇,而养生思想中的“养神”更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毕竟生命的质与量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那么何者谓神?它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又是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呢?笔者通过对古今部分文献的初步研究探讨,从“神”的起源、重要作用、与中医五脏的关系以及养生等几个方面来浅谈中医学的“神”学说。  相似文献   

14.
神经衰弱为西医的常见病,中医多按不寐论治。对不寐病机的认识,中医多归属为邪火亢盛,内扰心神,治疗多以清热泻火,重镇安神为主。笔者认为神经衰弱亦常由肝胆郁热及肾虚所引起,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能显效,现浅探如下。1 郁火内扰心神,治当清热泻火,安神神经衰弱属神专疾病,本症在《内经》谓“不得眠”,《杂病广要》称“不睡”,通常称为失眠。西医认为精神刺激,思虑过度,神经错乱而导致失眠。临床上多表现为心悸失眠,烦躁惊狂。痰热扰心失眠,则睡卧不宁,多梦易醒,心烦不安,胸闷多痰,口苦而粘。郁火与痰热皆为实邪,前者是肝胆气郁化火,后为…  相似文献   

15.
疾病诊治过程的探索性是指疾病诊治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之、由知之不多到知之更多的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医疗管理者、医疗从业者、司法执法者、医疗需求者对待医疗活动和医疗过错都应当尊重这一客观规律。医疗管理者从立法立规开始用科学的规定来约束管理医疗行业,医疗从业人员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进行疾病的诊治,执法人员根据疾病诊治过程探索性的基本规律看待和处理医疗案件。医疗需求者对医疗活动的要求不能超越这一基本规律支配作用的结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绝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单方行为所能做到的,需要全社会不同角色的人员共同尊重并遵循疾病诊治过程探索性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6.
脑是人体保护最严密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前人对脑的认识,多散载于历代各种史料。现就医学者作中有关这一内容作初整步理,挂一漏万,谬误必多,请指正。一、脑的功能脑形似腑而功似脏,无表里配属关系,被称为“奇恒之府”。因“诸髓者皆属于脑”,故又称脑为“髓海”。且“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说明脑髓与脊髓息息相通。从孙思邈“头者人之元首,人神之所注”,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东  相似文献   

17.
藏医学随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之前,在哲里木地域民间医疗与萨满巫医并存,蒙古族古代医学是由原生性宗教医疗与民间医疗组成.萨满医术对蒙古族传统疗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萨满巫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的医疗方法和经验,充实了民间医疗的内容,为蒙古族传统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神”与“精”、“气”,合称人身之“三宝”,《内经》认为这三者也是一切生命存在的要素。“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神”是“精”、“气”存在和活动的外在表现,而且“神”又统帅着“精”、“气”的正常活动。中医对人体认识的方法和西医不同,是从外在表现——“象”,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而这种“象”,中医则以“神”来体现,因此“神”便成了人体生命存在的象  相似文献   

19.
中医“五神”辨证体系四诊要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进步,在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人们的身心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身心医学的概念以及"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应运而生,也促成了区别于传统脏腑辨证的中医"五神"辨证体系的形成。中医"五神"辨证体系是对个体的精神心理活动及部分行为活动的一种认识,充分体现了中医"形神一体"观,强调心理因素对个体疾病发生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中医"五神"辨证体系四诊要点的解析,为临床诊断躯体心理行为性疾病的提供一个新的诊疗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针灸临床上,患者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其对针刺的认识、信心、情绪以及其痛觉的心理生理特点等。针刺对机体虽是一个特异性的刺激,但其效应则受心理因素的影响。1患者心理因素与针刺疗效的关系1-1传统观点:祖国医学历来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对养生、疾病和医疗的作用,也有过诸多论述。早在《内经》中就有“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之说,并指出针刺时“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标幽赋》也提出:“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灵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