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非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Cyclin D1表达情况。结果:FHI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P<0.01)。FHIT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1)。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yclinD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FHIT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表达率逐步降低,而CyclinD1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表达率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2.
Fas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凋亡诱导基因Fas基因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0例月经周期各时限子宫内膜组织中Fas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as基因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评分明显低于分泌期子宫内膜中Fas蛋白的表达评分;Fas蛋白在增生早期子宫内膜中表达评分明显高于增生晚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评分,(P〈0.01),Fas蛋白在分泌早期子宫内膜中表达评分与分泌晚期子宫内膜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KRas癌基因表达产物P21蛋白质与子宫内膜癌产生和发展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对48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检测。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P21蛋白质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29%);2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21蛋白质表达阴性。P21蛋白质表达随癌组织病理分级和侵肌程度上升增强。KRas癌基因产物P21蛋白质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TENⅣS4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64例对照者的PTENⅣS4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及对照组PTENⅣS4基因野生型(-/-)、杂合型(-/+)、突变型(+/+)频率分别为11.6%、83.7%、4.7%及10.9%、73.5%、15.6%,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5%、46.5%及47.7%、52.3%,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PTENⅣS4基因杂合型(-/+)和野生型(-/-)与突变型(+/+)相比,携带PTENⅣS4突变型基因(+/+)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OR=3.796,95%CI=1.1328~12.7227,P0.05)。结论PTENⅣS4基因多态性中,突变型基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组织中PTE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检测内异症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PTEN基因外显子 1 9和 5 9mRNA的表达水平 ,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内异症组织中PTENmRNA外显子 1 9、5 9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t=3.12 2、2 .2 0 9,P <0 .0 1、0 .0 5 )。内异症组织中PTENmRNA表达水平与病人年龄、囊肿大小无关 (t =0 .111~ 1.4 4 7,P >0 .0 5 ) ;与临床分期有关 (t =2 .6 78、2 .2 84 ,P <0 .0 5 )。④结论PTENmRNA转录水平的异常可能是内异症恶变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 ,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具有恶性行为的良性病变 ,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疾病。目前关于EM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 ,随着对细胞凋亡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有学者注意到EM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及多基因遗体[1 ] 有密切关系。目前有关凋亡调控基因Bcl - 2和Fas与EM发病关系的研究 ,国内尚未见报道 ,为探讨二者的关系以及对EM发病的影响 ,现将我们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 本研究 4 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 ,均取自 2 0 0 1…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素(血管内皮抑素)是近年发现的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蛋白质,表现出强烈的抑瘤作用;p53是公认的抑癌基因。本文就两者的功能、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PCR-RELP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XRCC3基因Thr241Met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病理过程的关系。结果XRCC3基因多态性在内异症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Thr/Met基因表达在内异症组显著增强(P<0.05);Thr241Met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病理分期无相关性。结论具有XRCC3 Thr/Met基因型或Met等位基因的个体对内异症的发生有易感性,但与内异症的临床病理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子宫内膜不同时期基因表达研究中稳定的内参基因。方法招募月经周期规律的20~40岁育龄期妇女,分别于黄体期(11人)和增殖期(9人)抽吸入选者的子宫内膜,比较这两个阶段候选内参基因ATP5B、B2M、CYC1、RPL13A、SDHA、TOP1、YWHAZ、18SrRNA、ACTB、GAPDH的稳定性,选择最稳定的基因作为合适的内参基因。结果CYC1和RPL13A是增殖期内膜最稳定的内参基因,而YWHAZ和ACTB则是黄体期内膜最合适的内参基因。结论确定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内参基因为研究其基因表达和相关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侵袭基因、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术前三月开始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术前不进行特殊治疗。手术切除后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标本,检测侵袭基因、凋亡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米非司酮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内β-catenin、GSK3β、uPA、NF-kB p65、OPN、Ki-67、c-IAP1、Bcl-2、Livin、Id-1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EN、Smac、Bax、Fas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米非司酮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内细胞的侵袭具有抑制作用、细胞的凋亡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探讨此基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细胞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 抑癌基因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中均有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抑癌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Bcl-2和Fas基因与人月经周期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 ,抑制凋亡基因bcl- 2和促进凋亡基因Fas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以研究其对月经周期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6 0例正常月经周期不同时限子宫内膜组织bcl- 2和Fas基因产物的表达特征。结果 :正常月经周期各时期 ,子宫内膜腺体细胞有不同程度的bcl- 2和Fas基因蛋白表达 ,增生期bcl- 2表达较强 ,其表达评分为 190 .2± 10 8.0 ,而Fas表达较弱 ,其表达评分为 14 9.2± 87.8;在分泌期Fas基因蛋白呈强表达 ,其表达评分为 2 5 1.8± 6 3.7,而bcl- 2基因蛋白呈弱表达 ,其表达评分为 2 15 8± 4 3.4 ;在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bcl- 2和Fas基因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 ,其相关系数γ =- 0 .4(P =0 .0 12 <0 .0 5 )。结论 :抑制凋亡基因bcl- 2和促进凋亡基因Fas在人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的周期性变化 ,可能同子宫内膜周期性的增生、剥脱、促使正常月经周期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EM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33份,在位内膜组织32份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26份,分别测定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的表达在位内膜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异位内膜组(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Survivin在EM的发生中可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FHIT、细胞周期素 D1(Cyclin D1)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30 例正常子宫内膜、30 例非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30 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FHIT、Cyclin D1 表达情况.结果 FHIT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P<0.01).FHIT 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1).Cyclin D1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yclin D1 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FHIT 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表达率逐步降低,而 Cyclin D1 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表达率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蛋白-1(Mta1)、E-钙黏蛋白(E-cad)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及其淋巴结组织进行Mta1 mRNA及E-cad表达的检测。结果Mta1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癌、淋巴结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中Mta1 mRNA为相对低表达水平,30例子宫内膜癌中,13例Mta1mRNA过度表达,表达率为43.3%(13/30)。E-cad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P<0.01)。Mta1 mRNA在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中过度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E-cad在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中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1)。结论Mta1、E-cad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变及转移有关,Mtal的过度表达和E-cad的低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变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HIT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60例及子宫内膜腺癌60例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为91.67%,随着病变程度增高而降低(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67%,并随组织学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在子宫内膜各种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高于内膜腺癌(P<0.01)。结论:FHIT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预后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s(miRNAs)是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其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miRNAs参与多样性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代谢调节及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这些生命过程的失调将导致疾病状态,因此miRNAs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一些miRNAs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和在位)中表达水平明显不同。对某些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调节异常的miRNAs靶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同时也为其有效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增生性内膜及41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凋亡抑制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检测,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两者表达率(20.0%,90.9%,31.7%;40.0%;72.7%,97.6%)均存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16蛋白进行检测,探讨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意义。结果显示:30例宫内膜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率为50.00%,低于癌旁正常宫内膜组织的100.00%(P〈0.01)。高分化癌P16蛋白表达高于中,低分化癌(P〈0.01)。结果表明:P16蛋白表达与宫内膜癌发生及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腺病毒介导的TIMP-4基因转染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腺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方式转染人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4 (TIMP 4 )基因 ,以观察TIMP 4对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并转染含有TIMP 4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 (AdTIMP 4 ) ,采用单层培养细胞刮片法 ,观察TIMP 4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以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 ,损伤后即刻经血管外膜分别转入盐水、空载腺病毒载体和含有TIMP 4基因的腺病毒载体 ,观察细胞迁移和新生内膜形成情况。结果 :培养的VSMC转染AdTIMP 4后 ,细胞迁移明显受到抑制 ,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率为 6 3.9% (P <0 .0 1) ;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 ,转基因后 4d时生理盐水组、空载腺病毒组和转染AdTIMP 4组内弹力板内的细胞数依次为 (32 .5± 4 .8)个细胞、(33.8± 7.0 )个细胞和 (8.2± 2 .4 )个细胞 ,转染TIMP 4可以显著抑制血管损伤后细胞向内膜的迁移 ;血管损伤后 2 8d时 ,转染TIMP 4组新生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 6 6 .5 % (P <0 .0 1) ,空载腺病毒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IMP 4可以抑制培养的VSMC的迁移 ,局部干预可以明显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的迁移和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