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以及传统型复合树脂的比较,研究了自黏性流动树脂的性能,并进一步明确酸蚀预处理对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以及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对90颗牛牙进行牙体预备,暴露牙本质,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B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C组为传统型复合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根据是否行酸蚀预处理,进一步分为非酸蚀组(记为A1组、B1组、C1组)和酸蚀组(记为A2组、B2组、C2组)。测试粘接试样的剪切粘接强度,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one way ANOVA,LSD)分析。结果:A1组的粘接强度[(3.39±1.71) MPa]低于B1组的粘接强度[(21.58±4.50) MPa],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粘接强度和C1组的粘接强度[(19.31±6.79) MPa]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预处理后, A2组的粘接强度[(6.75±3.54) MPa]大于A1组,但酸蚀预处理导致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降低,即B2组[(16.56±7.39) MPa]的粘接强度低于B1组,C2组[(11.31±5.54) MPa]的粘接强度低于C1组。结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使用时,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高于单独使用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与牙本质粘接时,自黏性流动树脂与传统型复合树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酸蚀预处理会降低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并使粘接强度结果的变异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步法和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与不同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匹配使用时,光固化模式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用一步法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和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OptiBond Versa(VSA)作为研究对象,以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OptiBond All in One(AIO)和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SEB)作为对照,同时选择RelyX Ultimate(RLX)和Nexus 3 Universal(NX3)作为不同的双固化树脂水门汀。收集新鲜无龋磨牙80颗,切除冠部釉质,暴露牙本质平面。根据粘接剂种类、粘接剂是否进行光固化和水门汀种类的不同组合分为16组,每组随机5颗。按照说明使用各组粘接剂,光固化(10 s)或者不进行光固化后,在粘接剂上方放置树脂水门汀厚度为1 mm,光照20 s(650 mW/cm2),然后在水门汀上方分层填压复合树脂并固化(厚度5 mm)。水中储存24 h后,使用慢速切片机制备横截面积1 mm×1 mm的条形树脂-水门汀-牙本质样本,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 SBU光固化后与RLX和NX3联合使用,粘接强度[(35.45±7.04) MPa和(26.84±10.39) MPa]显著高于未光固化组[(17.93±8.93) MPa和(10.07±5.89) MPa, P<0.001]。SBU在相同光固化模式下,与RLX匹配使用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与NX3匹配使用的粘接强度(P<0.05)。与对照AIO相比,SBU光固化后与RLX匹配使用时的粘接强度高于AIO组[(35.45±7.04) MPa vs. (24.86±8.42) MPa, P<0.05],而未光固化下SBU的粘接强度低于AIO组[(17.93±8.93) MPa vs. (22.28±7.57) MPa, P<0.05]。两步法通用型粘接剂VSA与对照粘接剂SEB在不同的光照模式及联合使用不同的水门汀各组之间的粘接强度(25.98~32.24 MPa)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步法通用型粘接剂的固化模式以及双固化水门汀的种类对于水门汀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均有一定的程度的影响。对于两步法通用型粘接系统,固化模式以及水门汀的种类对于水门汀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微剪切方法分析不同浓度碳二亚胺[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EDC]乙醇溶液处理牙本质表面对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和断裂模式的影响。方法: 收集离体健康智齿80颗,随机分为5组,每组16颗。低速切割机暴露牙合面中层牙本质后使用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进行牙本质粘接,所有试件设计为粘接半径1 mm、高3 mm的树脂柱试件。粘接时除空白组按常规步骤完成粘接外, 其余4组在Ⅰ液(底涂剂)处理后,分别采用3种浓度(0.01 mol/L、0.3 mol/L、0.5 mol/L)的EDC乙醇溶液和乙醇溶剂对牙本质表面处理1 min 后涂布Ⅱ液(粘接剂)完成粘接。将所有试件放入含0.5%(质量分数)氯胺T生理盐水浸泡24 h后进行微剪切实验,并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试件断裂模式。结果: 0.01 mol/L、0.3 mol/L、0.5 mol/L EDC处理组、乙醇溶剂处理组的即刻微剪切粘接强度分别为(35.29±8.97) MPa、(40.24±9.68) MPa、(37.38±9.66) MPa、(37.49±7.76) MPa,高于空白组(33.81±7.98) MPa,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裂模式在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EDC乙醇溶液处理对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的即刻粘接强度、断裂模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种类的甲基丙烯酸酯复合树脂间的粘接效果以及唾液污染界面后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AP-X和P60两种不同种类的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用SE-Bond自酸蚀粘接系统进行粘接.将AP-X树脂固化后打磨表面,根据界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3个实验组:直接粘接组、唾液污染组和唾液污染后75%乙醇擦拭组.对照组为在固化的AP-X树脂表面即刻分层充填、光固化P60树脂后形成的整块树脂材料.将上述树脂块切成数条1 mm×1 mm×14mm的试样,每组选取15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试样侧面两种树脂的粘接界面,另取15条测定其微拉伸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对照组整块树脂材料AP-X与P60紧密地嵌合在一起;3个实验组中,直接粘接组的两种树脂AP-X与P60紧密结合无缝隙,唾液污染组中的两种树脂粘接面存在明显的缝隙和陷窝,唾液污染后经75%乙醇擦拭后两种树脂的粘接面仍有大量间隙存在.各组复合树脂试样微拉伸强度分别为:对照组(84.07±1.57) MPa;实验组中3个亚组:直接粘接组为(76.08±2.42) MPa,唾液污染组为(70.98±2.33) MPa,75%乙醇擦拭污染组为(71.08±2.33) MPa,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接粘接组的拉伸强度明显高于唾液污染组和污染后75%乙醇擦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唾液污染组和污染后75%乙醇擦拭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93).结论:不同种类的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不但可以结合,而且可获得较大的内聚强度;树脂界面打磨后仍可粘接,但微拉伸强度有所降低;唾液污染粘接界面明显降低复合树脂间的粘接强度,75%乙醇擦拭并不能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的微拉伸强度及断裂模式分析牙本质的位置对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颗新鲜拔除人无龋坏第三磨牙,去掉牙冠,Clearfil SE Bond处理粘接界面,复合树脂堆塑,将粘接好的牙齿标本在实验切片机上垂直于粘接面切成大约1.0mm×1.0mm的粘接试件,试件分成中心牙本质组和外周牙本质组,分别冷热循环0次,2 500次,5 000次,10 000次进行老化后,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进行微拉伸计算粘接强度,并对断裂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外周牙本质组的粘接强度均高于中心牙本质组(P<0.05)。结论:对于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来说,牙本质的位置对粘接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以及传统型复合树脂的比较,研究了自黏性流动树脂的性能,并进一步明确酸蚀预处理对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以及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对90颗牛牙进行牙体预备,暴露牙本质,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B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C组为传统型复合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根据是否行酸蚀预处理,进一步分为非酸蚀组(记为A1组、B1组、C1组)和酸蚀组(记为A2组、B2组、C2组)。测试粘接试样的剪切粘接强度,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LSD)分析。结果:A1组的粘接强度[(3.39±1.71)MPa]低于B1组的粘接强度[(21.58±4.50)MPa],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粘接强度和C1组的粘接强度[(19.31±6.79)MPa]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预处理后,A2组的粘接强度[(6.75±3.54)MPa]大于A1组,但酸蚀预处理导致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降低,即B2组[(16.56±7.39)MPa]的粘接强度低于B1组,C2组[(11.31±5.54)MPa]的粘接强度低于C1组。结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使用时,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高于单独使用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与牙本质粘接时,自黏性流动树脂与传统型复合树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酸蚀预处理会降低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并使粘接强度结果的变异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碳化二亚胺盐酸盐[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 carbodiimide,EDC]乙醇溶液表面处理对牙本质即刻微拉伸粘接强度、断裂模式和粘接界面微观形态的影响。方法:称取不同质量EDC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不同浓度(2、1、0.3、0.1、0.01 mol/L)的EDC乙醇溶液。将28颗人离体第三磨牙随机平分为7组:5种浓度的EDC处理组、未处理组、乙醇溶剂处理组。在低速精密切割机下去除牙合面牙釉质,暴露中层牙本质,35%(质量分数)磷酸凝胶酸蚀后根据不同分组对脱矿牙本质表面分别进行处理60 s,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粘接处理后,堆塑复合树脂并固化。室温下保存24 h后,制备标准条形试件并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在体视显微镜下对试件的断裂模式进行观察。结果:2 mol/L组[(22.17±13.31) MPa]和1 mol/L组[(45.31±17.80) MPa]的粘接强度显著下降(P<0.05),粘接断裂模式发生的比例明显提高,分别为81.2%和41.3%。其余各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0.1和0.01 mol/L的EDC乙醇溶液表面处理对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2 mol/L和1 mol/L的EDC乙醇溶液表面处理会显著降低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过程中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OCl)冲洗溶液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的人第三磨牙15颗,牙冠完整无龋坏,未经牙体或牙髓治疗,去除釉质,暴露中层牙本质,600目砂纸打磨牙本质表面1 min,去离子水冲洗1 min,制备牙本质平面试件。试件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后制作粘接试件:A组(阴性对照组),去离子水处理牙本质平面试件20 min;B组(2.50% NaOCl实验组),2.50% NaOCl溶液处理牙本质平面试件20 min,每5分钟更换1次新鲜溶液;C组(5.25% NaOCl实验组), 5.25% NaOCl溶液处理牙本质平面试件20 min,每5分钟更换1次新鲜溶液。处理后所有试件表面均使用自酸蚀粘接剂SE bond进行粘接处理,上方堆塑5 mm高的AP-X复合树脂,分层固化后,粘接试件置于37 ℃去离子水中储存24 h后,使用金刚石切割机垂直于粘接界面切割,制作1.0 mm×1.0 mm条状试样(n=45)。用微拉伸测试仪测试条状试样微拉伸粘接强度(MPa),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样断裂类型(界面破坏、内聚破坏及混合破坏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并用Post-hoc test(LSD)法进行两两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之间断裂类型分布的差异,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2.50%NaOCl实验组[(26.04±5.74 )MPa]和5.25%NaOCl实验组[(24.46±3.77) MPa]的粘接强度明显低于未经NaOCl溶液处理的阴性对照组[(48.71±7.77 )MPa],P=0.00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0%和5.25%NaOCl实验组粘接强度分别下降了46.5%和50.2%,2.50%和5.25%NaOCl实验组间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不同实验组之间断裂类型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4,P=0.000), 阴性对照组试样断裂类型以混合破坏类型(68.9%)为主,界面破坏类型(24.4%)次之,内聚破坏类型(6.7%)最少,2.50%NaOCl实验组与5.25%NaOCl实验组发生界面破坏类型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0),2.50%NaOCl实验组和5.25%NaOCl实验组间的断裂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且均未发现内聚破坏。结论: NaOCl处理过的牙本质与复合树脂的粘接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树脂托槽与瓷修复材料粘接抗剪切强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瓷表面处理方法对树脂托槽与瓷修复体粘接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找到适合瓷面与树脂托槽粘接的粘接剂和瓷表面处理方法。方法90颗制作好瓷贴面的离体牙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使用京津釉质粘合剂,B组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C组使用BISCO正畸单组分粘接剂粘接树脂托槽。每组再按照瓷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在粘接前分别用酒精擦拭、打磨去釉氢氟酸酸蚀和打磨去釉氢氟酸酸蚀后涂硅烷偶联剂处理瓷贴面表面。所有样本在37℃恒温水浴中储存24小时后测定抗剪切粘接强度并记录去粘接后瓷贴面的破裂情况。结果BISCO正畸单组分粘接剂组的粘接强度明显高于京津釉质粘合剂组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组(P<0.05),瓷贴面经打磨去釉氢氟酸酸蚀或再涂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使用BISCO正畸单组分粘接剂粘接取得了正畸临床有效的粘接强度。各组去粘接后瓷破裂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京津釉质粘合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不适于正畸树脂托槽的粘接,BISCO正畸单组分粘接剂经打磨去釉、氢氟酸酸蚀后才能取得正畸临床有效的粘接强度,瓷面涂布硅烷偶联剂可增加其粘接强度且对去粘接后的瓷面破裂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过程中残留在牙本质表面的环氧树脂类根管封闭剂对牙本质-复合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对比不同有机溶剂对其清除的效果。方法:选取新鲜无龋人第三磨牙离体牙25颗,切除冠部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试件。试件随机分为5组,每组5颗离体牙。阴性对照组牙本质表面不做处理,不涂根管封闭剂,其他4个实验组试件牙本质表面涂布环氧树脂根管封闭剂AH Plus 5 min后,采用不同的清除措施:阳性对照组使用干棉球擦拭;乙酸戊酯、丙酮及乙醇有机溶剂实验组,分别用蘸有99%(体积分数)乙酸戊酯、99.5%(体积分数)丙酮及95%(体积分数)乙醇的棉球擦拭牙本质表面,直至体视显微镜(×10)下观察无残留 AH-Plus,去离子水冲洗3 s。制备1.0 mm × 1.0 mm 条状粘接树脂试样(n=45)用于测定微拉伸强度,体视镜下观察断裂类型。制备1.0 mm厚片状试样(n=4)用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之间断裂类型的差异。结果:五组间粘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棉球组[(38.69±8.60)MPa ]、乙醇组[(37.14±12.01)MPa ]与阴性对照组[(43.86±7.99)MPa ]相比,粘接强度明显降低(P<0.05)。干棉球组与乙醇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丙酮组、乙酸戊酯组、阴性对照组三者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酮、乙酸戊酯清洁牙本质表面后粘接强度分别达到 (45.94±10.37) MPa、(43.99±7.01) MPa。乙醇组粘接强度明显低于丙酮组和乙酸戊酯组(P<0.05)。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干棉球组及乙醇组树脂突短小而稀疏,且在乙醇组的粘接界面可以看到残留的根管封闭剂;阴性对照组、乙酸戊酯组及丙酮组树脂突均匀致密。不同组之间断裂类型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6)。结论:环氧树脂类根管封闭剂残留使牙本质树脂粘接强度下降。丙酮与乙酸戊酯对牙本质表面残留的AH Plus的清除效果较好,优于乙醇及干棉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使用3种不同牙本质黏结剂时,2种复合树脂核材料与精细粒度车针预备的牙本质之间的微拉伸黏结强度。方法本实验使用的2种复合树脂核材料为Bisfil-core和Luxacore,3种黏结剂为ONE-STEPRPLUS、Contax和ibond,各对应的组别为BO组、LO组、BC组、LC组、Bi组和Li组。18颗人类磨牙用于本实验,每组3颗牙齿。所有牙齿均去除冠部釉质,暴露出完整的表浅牙本质,并用精细粒度金钢砂车针预备牙本质。然后按照各厂家的说明完成黏结剂的应用并用2种核材料分别修复牙冠。牙齿在37℃的自来水中保存24 h后,沿与黏结面垂直的方向片切成厚约0.7 mm的薄片,然后修整黏结面,使其面积大约在1.0 mm2。样本在MTS Synergie100材料测试机上进行黏结强度测试,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和LSD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的黏结强度分别为BO组(27.34±6.52)MPa、LO组(36.49±11.74)MPa、BC组(23.78±9.03)MPa、LC组(34.35±13.35)MPa、Bi组(29.12±7.99)MPa、Li组(32.63±8.17)MPa。统计学分析显示,黏结强度的差异在不同黏结剂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的核材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黏结剂均可以满足临床需要,流动性复合树脂核材料可以显著提高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12.
卢晓林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06-1308
目的:观察可乐丽菲露SE-BOND黏接剂及AP-X复合树脂充填龋病1年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中龋或深龋的患者,自身半口对照,共240颗患牙,随机分成两组,1组患牙用可乐丽菲露SE-BOND粘接剂及AP-X复合树脂充填,2组患牙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观察患者充填后1、3、6个月、1年的疗效。结果:随访1年内的结果显示,1组充填的成功率为95.8%(116/120),2组成功率86.6%(104/120),两组成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9)。结论:可乐丽菲露SE-BOND粘接剂及AP-X复合树脂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的材料,但其远期疗效还应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复合树脂对牙体的固化深度和黏结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树脂修复牙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离体磨牙90颗,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Esthet-X、Charisma和Z3503种复合树脂修补,每组再次随机分2组分别用卤素灯、LED光固化灯固化,使用Single Bond黏结剂黏结,测量固化深度及黏结强度.结果:3种复合树脂的固化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thet-X复合树脂和Charisma复合树脂的卤素光固化灯及LED光固化灯固化深度均高于Z350(P<0.01).3种复合树脂LED光固化灯固化深度好于卤素灯(P<0.01).3种复合树脂的黏结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结强度依次为Esthet-X>Charisma>Z350(P<0.05).结论:3种复合树脂对牙体的固化深度不同,Esthet-X、Charisma复合树脂固化深度好于传统的Z350树脂,LED光固化灯固化深度好于卤素灯.使用同种黏结剂,Esthet-X复合树脂黏结强度最好,Charisma复合树脂次之,Z350最差.  相似文献   

16.
比较和评价Gluma One-Bond(OB)、Single Bond(SB)和Clearfil SE Bond(SE)3种黏结剂从涂布到光固化挥发暴露时间对其微拉伸强度的影响,得出时间量化指标,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拉伸强度测试法比较3种牙本质黏结剂(OB,SB和SE)分别涂布10,20,30,40和50s后的微拉伸强度,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断面微观形态。结果 OB、SB和SE 10s组的微拉伸强度值明显低于20s组、30s组、40s组与50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s后微拉伸强度达峰值,之后结果保持稳定,后4组的微拉伸强度均值间无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3种黏结剂的20s组、30s组、40s组和50s组牙本质小管口的封闭情况都比10s组好;SE中20s组、30s组、40s组和50s组均比OB和SB中相应秒组的牙本质小管口封闭情况要好。结论 3种黏结剂从涂布到光固化暴露挥发时间从20s后即可获得理想的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正畸黏结剂在黏结强度、残留情况及预防釉质脱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7月于本院进行正畸治疗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树脂型黏结剂组)和B组(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黏结剂组),每组各14例,将其拔除牙干预处理后不同时间段牙齿黏结强度、黏结剂残留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的釉质脱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时间两组材料的黏结强度、黏结剂残留情况及釉质脱矿的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黏结强度高于A组,黏结剂残留情况及釉质脱矿程度低于A组。结论: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黏结剂在增强黏结强度及减少黏接剂残留的效果更佳,且可更能有效地预防釉质脱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