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乃因吃进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动物肉而感染。其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浮肿、高热、剧烈肌痛为特征 ,如未及时诊治 ,病人死亡率可达 3%~ 30 %。至 1 999年底 ,已在我国 1 2个省市区发生旋毛虫病暴发流行 5 4 8起 ,发病 2 30 0 4例 ,死亡2 36人 ,而 35 4 0例散发病人则见于全国 1 7个省市区 ;猪旋毛虫病则分布于我国 2 6个省市区[1,2 ] 。本文就鼠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改变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感染用旋毛虫幼虫的制备将保种的感染旋毛虫大白鼠击头处死 ,取其肌肉搅碎后用…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 (trichinellosis)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或其它动物肉类而感染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急性期有发热、眼睑水肿、皮疹等过敏反应 ,继之出现肌肉剧烈疼痛等症状 ,若未及时治疗 ,病人死亡率可达 3 %~ 3 0 %。至 1999年底 ,已在我国 12个省市区发生了 5 48起本病暴发 ,发病 2 3 0 0 4例 ,死亡 2 3 6人 ,而 3 5 40例散发病人则见于全国 17个省市区 ;猪旋毛虫病则分布于我国 2 6个省市区[1,2 ] 。河南省自 80年代初发现人体旋毛虫病以来 ,已发生多起本病的散发和暴发流行 ,…  相似文献   

3.
从大白鼠体内分离旋毛虫幼虫并建立纯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 ,在哺乳动物之间广泛传播 ,自然界有l5 0余种动物感染旋毛虫病 ,野生食肉动物感染率较高 ,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根据它的生活史特点 ,能比较容易获取它的幼虫和成虫[1~ 4] ,而从幼虫发育为成虫的过程则很难观察到。为今后更进一步地研究旋毛虫幼虫成熟及产幼的机理 ,我们对旋毛虫幼虫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感染用旋毛虫幼虫的制备将保种的感染旋毛虫大白鼠击头处死 ,取其肌肉搅碎后用蛋白酶消化液 (1 %HCl,1 %胃蛋白酶 )消化 ,肌肉与消化液的比例为每一克肌肉 6~ 1 0ml消化液 ,…  相似文献   

4.
小鼠感染不同数量旋毛虫后幼虫在鼠体内的发育及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不同数量旋毛虫幼虫后 ,幼虫在体内的发育、分布以及密度上的差异。方法 :小鼠随机分组感染不同数量旋毛虫幼虫 ,2 8天、35天后解剖观察鼠体不同组织内幼虫的发育 ,分布以及密度。结果 :旋毛虫在 3组小鼠体内发育情况大体相同 ,幼虫在鼠体膈肌和咬肌中的密度最高。不同动物组感染不同数量旋毛虫后 ,鼠体幼虫密度和分布有明显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较小数量旋毛虫幼虫感染适宜于旋毛虫保种 ,较大数量旋毛虫幼虫感染适合于旋毛虫幼虫的收集及进行旋毛虫病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1.在甘肃省检查104只狐类,其中49只有旋毛虫感染(47.10%),22只狗有6只(27.2%)有感染,此外在1,376只家野鼠类,151只猪及4只鸟鸦均未查获。2.实验动物感染旋毛虫,虫体于6日后开始成熟,15日后在肌肉血管中出现幼虫,19日后出现于肌纤维中,45日后始成囊。3.幼虫开始在肌肉中出现时,先是腊肠状不具活动性的幼虫, 经24—36小时后成为卷曲状的活动性幼虫。前者经动物试验不能感染动物,后者具感染性。4.含旋毛虫幼虫的肉品经冷冻72小时以内不能致死。5.蝇类幼虫可以短时间携带旋毛虫幼虫,蛹及成蝇则不能携带。6.初步探讨甘肃省旋毛虫病自然疫源地问题。  相似文献   

6.
用旋毛虫肌肉内成囊期幼虫的盐水浸出液为抗原,用ELISA间接法检测实验家兔旋毛虫病的抗体反应动态。结果表明,1.检测21只病兔,灵敏度为95%,轻重感染组分别在感染后的第15,12天检出特异性抗体。2.检测43只健康家兔,特异度为95%;检测2只血吸虫病兔无交叉反应。3.抗旋毛虫幼虫的抗体可持续存在4个月。本法在旋毛虫病感染早期即可检出特异性抗体,故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是一种流行十分广泛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除人以外尚有150多种哺乳动物可感染(如猪、犬、猫、牛、羊、熊等)。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在20多个省市发现有旋毛虫病人或受染动物。近年来,人畜旋毛虫感染有上升趋势。旋毛虫病主要为旋毛虫幼虫在体内移行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简便的旋毛虫病Dipstick快速诊断法.方法:以旋毛虫肌幼虫ES为诊断抗原,胶体金标记的羊抗人IgG为显色剂,建立Dipstick快速诊断方法;对旋毛虫病及其它寄生虫病患者和旋毛虫感染的动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检测旋毛虫病患者与旋毛虫感染的小鼠、大鼠、兔、猪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8/28)、96.00%(48/50)、100%(10/10)、100%(10/10)及100%(30/30);其它寄生虫病(斯氏狸殖吸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及囊虫病等)患者及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试纸条和ELISA对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2.00%(46/50)和94.00%(47/50)(x2=0.15,P>0.05),两种方法对2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60/60).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Dipstick快速诊断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简便快捷,勿须特殊仪器设备,是一种检测旋毛虫病血清IgG抗体和流行病学调查较好的免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人体对旋毛虫的抵抗力极低,一个普通正常人吞食幼虫数量达到每克体重5条时即可致死.近年来,因嗜食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生猪肉或未煮熟的猪肉而引发旋毛虫病感染流行致死亡的,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 人体旋毛虫病是由于生食或半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的动物肉而感染的疾病。本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寄生虫病,分布于全世界,但以欧美尤以北美发病率高。我国自1936年首次报导人体旋毛虫病后,陆续在西藏、云南等地区发现此病流行。但在我省内尚未见报导。1990年我们在进行我区人体特殊蠕虫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了1例因食半熟肉而引起发热腹泻、肌肉痛病人,按肠炎、腹泻治疗效果不明显,后做ELISA试验、旋  相似文献   

11.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有的寄生虫病,人体感染的主要来源是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肉,感染后常引起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引起死亡。1963年我室得知郑州肉类联合加工厂从南阳地区调来的生猪经宰后检查不断发现旋毛虫幼虫,遂取回阳性猪肉一块,于1963年8月至1966年3月感染实验动物小白鼠和豚鼠共25只,观察旋毛虫幼虫在其体内的分布情况,目的是在此工作的基础上,拟  相似文献   

12.
旋毛虫病4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德保县人民医院内科(533700)黄娥殿,韦汝林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在临床上不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畜因进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生肉或半生肉而感染。人体旋毛虫病以胃肠道症状、发热、水肿、剧烈肌痛为主要表现,其病死率为3~9...  相似文献   

13.
旋毛虫病的危害与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的成虫和和幼虫寄生与人或动物体内而发生的疾病。是十分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对人类危害严重,死亡率甚高。旋毛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欧美流行严重。我国各地均已发现动物感染,其中东北、西北和河南的动物感染率较高;人体感染多见于西藏、云南、河南和东北三省。有资料报道,  相似文献   

14.
小白鼠作为常用的实验动物,是旋毛虫病很好的感染模型。为探讨旋毛虫幼虫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本文观察旋毛虫在小鼠体内分布和密度上的差异,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gG和IgE依赖中性粒细胞(Neu)和单核细胞(Mon)介导的细胞毒效应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免疫机理。【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病实验动物模型,在动态检测不同感染时相大鼠血清中IgE、IgG的基础上,应用体外培养法观察经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的免疫血清对大鼠血液中Neu和Mon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的影响。【结果】大鼠在感染旋毛虫后2~3周,血清中的总IgE和特异性IgE达最高值;总IgG和特异性IgG在5周达高峰。体外培养48 h后,Neus和Mons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率分别为42.1%和23.2%。【结论】大鼠感染旋毛虫后,其血清中总IgE与特异性IgE及总IgG与特异性IgG同步增加。当免疫血清存在时,感染鼠和非感染鼠的Neu和Mon均具有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但感染鼠的作用更强。Neu和Mon在发挥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时,主要依赖的是IgG。  相似文献   

16.
目前,旋毛虫病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发病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1-2]。旋毛虫抗原具有特异性,成分极其复杂,而且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因此,给旋毛虫病免疫诊断及预防带来困难[3]。有研究显示,成虫抗原和新生幼虫抗原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而成虫抗原有可能成为较理想的免疫疫苗来源[4]。若要对成虫抗原进行研究,前提就是收集大量而又纯净的旋毛虫成虫作为研究材料。因此,我们对旋毛虫的收集方法进行了研究,找到了一种大量收集旋毛虫成虫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呈世界范围分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旋毛虫流行区域不断扩大,流行程度加重,发病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1-2]。由于旋毛虫抗原具有特异性,成分复杂,防治非常困难[3]。若要对旋毛虫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影响旋毛虫感染性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用不同数量的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小鼠,研究分析旋毛虫感染滴度对旋毛虫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为旋毛虫的保种传代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PELA) 17 000组分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和转印技术分离PELA 17 000蛋白组分,用ELISA检测实验感染旋毛虫的Wistar大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并以PELA和成囊期幼虫抗原(ELA)为对照.结果对于感染旋毛虫的大鼠,17 000组分和PELA的首次血清阳性反应出现在感染后第10 d,而ELA则在感染后第14 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8份旋毛虫病患者血清,17 000抗原的阳性率为95.8%, PELA和ELA的阳性率均为100%,3种抗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7 000抗原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无反应,而PELA和ELA均与肺吸虫病、鞭虫病患者血清有反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ELA和ELA相比,PELA 17 000组分对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旋毛虫病是一种肠道和横纹肌的旋毛虫感染性疾病,流行于全世界。1965年我国首次在云南发现人体旋毛虫病,以后在陆续在西藏、云南等地区流行。1986年底~1987年初平顶山市首次发生流行。有关旋毛虫病的眼部表现未见有综合报道,本文观察眼部体征比例及复习有关文献综合报告如下。一、感染方式与临床表现人体感染的主要来源,是吃了生的或半生的感染旋毛虫的猪、狗及其它动物肉。临床上分为三期:①侵入期(约一周):旋毛虫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检测旋毛虫实验感染的家兔及大白鼠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8)和84.62%(11/13),检测旋毛虫病人血清45份,抗体阳性率为91.11%(41/45),且与丝虫、肝吸虫、囊虫及正常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只有1例肺吸虫病人呈现假阳性反应。此外,旋毛虫病人经丙硫咪唑治疗后可提高旋毛虫抗体的检出率。该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便,可在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