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对模拟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大鼠海马神经元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 MKⅡ)、磷酸化认知缺陷突触相关蛋白(Syn Gap)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高糖联合皮质酮构建DD模型。将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左归降糖解郁方含药血清组、阳性药(氟西汀+二甲双胍)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药物干预18 d后,采用尼氏染色检测各组神经元的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与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CA)检测Ca MKⅡ、Syn Ga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及空白血清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内尼氏小体数量显著减少,神经网络、树突棘断裂或消失,Ca MKⅡ、Syn Gap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含药血清组与左归降糖解郁方含药血清组尼氏小体明显增加,神经网络、树突数量及突触连接均明显恢复,细胞内Ca MKⅡ、Syn Gap蛋白表达增加(P0.01或P0.05)。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对DD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Ca MKⅡ、Syn Gap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细胞损伤和神经变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DD细胞模型,并采用左归降糖解郁方含药血浆进行干预,阳性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合氟西汀含药血浆。药物干预24 h,NSE鉴定神经细胞,MTT测定细胞存活率,TUNEL染色测定凋亡小体,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OD)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葡萄糖消耗情况。结果 NSE法鉴定海马神经元细胞纯度达93%以上;左归降糖解郁方组在第24、48、72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5%、78.7%、73.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其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在72 h时增加较二甲双胍合氟西汀组更明显(P〈0.05);TUNEL染色显示左归降糖解郁方含药血浆组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率为13.2%;左归降糖解郁方可明显消耗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从12 h开始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对D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iabetes mellitus with depression, DD)大鼠海马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 NVU)体外共培养体系的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mEPSC)频率及幅度的影响,探讨其对海马NVU培养体系的保护机制。方法有效构建海马NVU体外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采用高糖(150 mmol/L)联合皮质酮(200μmol/L)干预构建海马NVU细胞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NVU体外共培养体系神经元mEPSC,比较各组NVU培养体系神经元mEPSC频率和电流幅度。结果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NVU培养体系中细胞结构完整。与正常组和空白血清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NVU培养体系神经元mEPSC的频率和幅度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降糖解郁方血清组和阳性药血清组大鼠海马NVU体外培养体系神经元mEPSC的频率和幅度均显著下降(P0.01);与阳性药血清组相比,左归降糖解郁方血清组大鼠NVU细胞培养体系神经元mEPSC频率和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降低DD大鼠海马NVU体外培养体系神经元mEPSC的频率和幅度,对海马NVU培养体系的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转运体3(EAAT 3)、囊泡谷氨酸转运体2(VGLUT 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灌胃、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28天慢性应激联合的方法复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组,二甲双胍+氟西汀组,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以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4周。药物干预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免疫组化双标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EAAT 3、VGLUT 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EAAT 3表达下降,VGLUT 2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组比较,二甲双胍+氟西汀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二甲双胍+氟西汀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EAAT 3表达升高,二甲双胍+氟西汀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VGLUT 2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以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EAAT 3、VGLUT 2表达的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状态下谷氨酸(Glu)失衡对海马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中神经元GluR2、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左归降糖解郁方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建海马NVU体外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采用高糖(150 mmol/L)联合皮质酮(200μmol/L)干预构建海马NVU细胞模型;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组,未造模细胞分为正常组、空白血清对照组,造模细胞分为模型组、左归降糖解郁方(32. 82 g/kg)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氟西汀0. 18 g/kg+二甲双胍1. 8 mg/kg)含药血清组,除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培养液,其余组给予相应体积分数10%的含药血清或空白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海马NVU神经元培养液上清中Glu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与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CA)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内GluR2、Beclin-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Tunel染色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及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NVU培养液上清中Glu含量显著升高(P 0. 01),GluR2表达明显减少(P 0. 01),Beclin-1表达明显增加(P 0. 01),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含药血清组与左归降糖解郁方含药血清组Glu含量显著降低(P 0. 01),GluR2表达上调(P 0. 01),Beclin-1表达下调(P 0. 01或P 0. 05),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对海马NVU细胞模型中神经元GluR2、Beclin-1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改善谷氨酸失衡有关,这可能是其抑制细胞自噬继而抗DD海马神经元凋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神经血管单元(NVU)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紧密和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高脂乳剂灌胃、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氟西汀组,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2只未造模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于应激造模同时灌胃给药28 d。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自主活动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NVU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和空间探索时间明显减少、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透射电镜和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紊乱,细胞排列松散,Claudin-1、Occludin、CX43和AQP4及其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自主活动次数和空间探索时间显著增加、逃避潜伏期显著减少(P0.05、P0.01);海马区域细胞水肿减轻,血管周围紧密和缝隙连接恢复,细胞排列较为整齐均一,Claudin-1、Occludin、CX43和AQP4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能明显缓解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大鼠海马紧密和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维持海马NVU整体结构与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NMDAR)通道电流在发育中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dSD大鼠海马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在培养板上进行培养。培养到1周和2周时,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神经元突触内自发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结果]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介导的mEPSC(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R2B的特异拮抗剂ifenprodil的敏感性降低。Ifenprodil对培养1周神经元mEPSCNMDA的抑制作用达到(80.47±6.12)%,却只抑制(12.27±2.02)%培养2周神经元的mEPSCNMDA。[结论]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电流有发育变化,提示培养1周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NR2亚单位主要为NR2B;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取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NMDAR)通道电流在发育中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dSD大鼠海马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在培养板上进行培养。培养到1周和2周时,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神经元突触内自发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结果]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介导的mEPSC(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R2B的特异拮抗剂ifenprodil的敏感性降低。Ifenprodil对培养1周神经元mEPSCNMDA的抑制作用达到(80.47±6.12)%,却只抑制(12.27±2.02)%培养2周神经元的mEPSCNMDA。[结论]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电流有发育变化,提示培养1周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NR2亚单位主要为NR2B;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取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间突触传导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品系24 h内的乳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和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结果对海马神经元分别用含0.67%酒精(对照组)或0.67%酒精和100μmol/L Res(给药组)的正常外液灌流或孵育,两组间海马神经元的mEPSC、mIPSC和eEPSC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100μmol/L Res对正常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功能活动无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胚胎18 d SD大鼠海马神经元,9 d后加入姜黄素(终浓度10 μmol/L),继续培养24 h,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自由记录模式,观察姜黄素对海马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和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频率和幅度的影响.结果 (1)姜黄素干预的海马神经元sEPSC频率(1.4 Hz±0.5 Hz)明显高于对照组(0.8 Hz±0.4 Hz,P<0.01);但姜黄素组海马神经元sEPSC幅度(1834 pA±244 pA)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sEPSC幅度(1721 pA±391 pA)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15).(2)姜黄素干预的海马神经元mEPSC频率(6.4 Hz±0.8 Hz)明显高于对照组(5.1 Hz±0.9 Hz,P<0.01);但姜黄素组神经元mEPSC幅度(34 pA±10 pA)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mEPSC幅度(30 pA±9pA)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SL(P=0.057).结论 姜黄素可以增强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这可以为最近研究发现姜黄素具有缓解脑缺血、改善AD大鼠认知功能提供神经电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培元解郁方对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抑郁模型的抗抑郁作用,对色氨酸-犬尿氨酸(TRP-KYN)代谢的影响以及对海马和皮层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天丝饮组、四逆散组和培元解郁方中、高剂量组,糖皮质激素注射28 d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结束后进行敞箱测试和糖水消耗测试;采用HPLC-MS/MS技术检测血清色氨酸(TRP)、犬尿氨酸(KYN)、犬尿烯酸(KA)、喹啉酸(Q)含量,RT-PCR检测海马和皮层神经元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结果糖皮质激素注射28 d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敞箱活动的总得分显著降低(P0.05),KYN/TRP、KYN/KA比值显著升高(P0.05),海马BDNF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皮层NR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培元解郁方可显著提高大鼠糖水消耗量(P0.05),敞箱活动总得分(P0.05),降低KYN/TRP、KYN/KA比值(P0.05),升高KYN/Q比值(P0.05),升高海马BDNF mRNA表达水平(P0.05),降低皮层NR mRNA表达(P0.05)。结论培元解郁方可以通过下调TRP-KYN代谢,抑制神经毒性,提高神经保护;通过促进皮层和海马尤其是皮层的神经元可塑性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锦标  周红  郑秀琴 《现代医学》2007,35(4):272-27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氟西汀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方法进行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采用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鉴定海马神经元。在培养3 d的海马神经元中加入不同浓度(1、10、20、40μmol.L-1)的氟西汀,并设正常对照组,48 h后观察细胞有突起的神经元数目、突起长度和胞体长径。研究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结果1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突起的神经元数目增加、最长突起长度增长(P<0.05);4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突起神经元数目减少(P<0.05),最长突起长度及胞体长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1μmol.L-1、2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突起神经元数目、最长突起长度及胞体长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氟西汀能促进海马神经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舒肝解郁胶囊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肝解郁组和氟西汀组四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抑郁大鼠模型,并用旷场、糖水消耗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的行为学改变,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凋亡,应用蛋白印记分析检测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舒肝解郁组大鼠自发活动显著增加;糖水消耗量、糖水偏爱率显著升高;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大鼠海马CA3区细胞结构破坏显著改善,凋亡细胞数及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0.01);氟西汀组与舒肝解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能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促进抑郁大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和/或新生;减少大鼠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阻止脑神经细胞的凋亡;疗效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督调气法"麦粒灸对抑郁症大鼠炎症小体NLRP3含量及海马神经元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麦粒灸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采用不可预见温和刺激模型构建抑郁症大鼠模型(空白组除外);模型组造模后不予处理;氟西汀组造模后每天给予药物灌胃治疗(1.8 mg/kg)1次,连续给予10 d;麦粒灸组造模后灸百会、大椎、至阳、合谷双、太冲双,每穴3壮,每日1次。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WB法检测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变化及海马组织炎症小体NLRP3的蛋白含量。结果 (1)造模后,空白组大鼠体质量、敞箱试验得分及糖水偏爱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干预后,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体质量、敞箱试验得分及糖水偏爱度均显著下降;相较于模型组,氟西汀组和麦粒灸组大鼠体质量、敞箱试验得分及糖水偏爱度均上升(P0.05)。(2)干预后,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显著升高,相较于模型组,麦粒灸组及氟西汀组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显著降低。(3)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核发生明显改变(P0.05);相较于模型组,麦粒灸组及氟西汀组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核存在细微改变(P0.05);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在细胞核、核仁、核膜、线粒体发生显著改变(P0.05)。结论"通督调气法"麦粒灸对抑郁模型大鼠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小体NLRP3含量,减少对海马神经元结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督调气法"麦粒灸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和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孤养,并予以21 d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空白组除外);模型组造模后不予其他处理;氟西汀组每日氟西汀灌胃(按照1.8 mg/kg)1次;麦粒灸组灸百会、大椎、至阳、合谷(双)、太冲(双),每穴3壮,每日1次;治疗10 d后各组大鼠禁食12 h过夜,次晨以脱臼法处死大鼠,快速取出大鼠海马组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海马BDNF的蛋白表达量。结果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Open-Field得分、糖水偏爱率及BDNF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核固缩、溶解,线粒体水肿、空泡样变性;②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麦粒灸组均可明显增加大鼠体质量、Open-Field得分、糖水偏爱率及BDNF蛋白表达量(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核结构改善,细胞核溶解程度减轻,无细胞核固缩、线粒体水肿和空泡样变性;③氟西汀组与麦粒灸组比较,大鼠体质量、Open-Field得分、糖水偏爱率及BDNF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核结构轻度异常,核仁完全溶解。结论 "通督调气法"麦粒灸可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上调BDNF蛋白表达量和改善海马神经元结构可能是改善抑郁症状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氟西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片段(c-Fos)和突触素(SYP)表达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和电针+氟西汀组。对大鼠进行21 d的应激刺激建立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按分组给予电针刺激百会、神庭穴30 min,氟西汀灌胃,每天1次,持续21 d,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额叶皮质nNOS、c-Fos和SY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额叶皮质nNOS和c-Fos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加(P<0.05),SYP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P<0.05),大鼠行为学指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氟西汀组和电针+氟西汀组大鼠额叶皮质nNOS和c-Fos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P<0.05),SYP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加(P<0.05),大鼠行为学指标提高;与电针组、氟西汀组比较,电针+氟西汀组大鼠额叶皮质nNOS和c-Fos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P<0.05),SYP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加(P<0.05),大鼠行为学指标提高。结论:电针联合氟西汀可发挥协同作用,可能通过抑制慢性应激抑郁对额叶皮质nNOS、c-Fos的上调和SYP的下调,更好地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在突触内和突触外发育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和外面向外模式分别记录突触内和突触外NMDA受体通道电流.结果 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介导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特异拮抗剂ifnprodil的敏感性远低于培养1周神经元;培养2周神经元突触外NMDA受体的单通道电流幅度和开放概率比培养1周神经元增大,但两者的电导和翻转电位无显著差异.ifenprodil降低培养1周和2周神经元突触外NNDA受体单通道电流的电导和开放概率,且对培养2周神经元开放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 NMDA受体通道电流在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有发育变化,提示NMDA受体NR2亚单位在培养1周的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均主要为NR2B亚单位;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亚单位取代,突触外仍主要为NR2B亚单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Glu对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孕15 d SD大鼠皮质NSCs,将传至第4代的NSCs行NR1细胞流式分析并以1×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置有包被多聚赖氨酸盖玻片的24孔培养板各孔内分化培养,分为control、Glu、Glu+MK-801(0 h)(0 h加MK-801)、Glu+MK-801(24 h)(24 h加MK-801)组培养1、3、7、14 d后行DCX/Hoechst、TUNEL/Hoechst、MAP-2/Hoechst免疫荧光双标检测。 【结果】 43%的NSCs NMDA受体主要功能亚基NR1阳性;1 d时Glu组、Glu+MK-801(24 h)组DCX神经元前体细胞明显多于control、Glu+MK-801(0 h)组,3 d时MK-801(24 h)组DCX神经元前体细胞最多,Glu组DCX神经元前体细胞数量有所下降,但多于其余两组,至7 d时MK-801(24 h)组DCX神经元前体细胞仍较多,Glu组DCX神经元前体细胞与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 d时4组几乎未见DCX神经元前体细胞,MAP-2/Hoechst免疫荧光双标检测,MK-801(24 h)组MAP-2阳性神经元明显多于其它3组;TUNEL/Hoechst免疫荧光双标显示:3、7、14 d时Glu组TUNEL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其它3组。 【结论】 Glu可通过NMDA受体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并在神经元成熟过程中促进其凋亡,此作用可被MK-801阻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阻断下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模型+二甲基亚砜(DMSO)组、模型+JNK通路阻断剂SP600125(以下简称SP)组、针刺+SP组、氟西汀+SP组,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电针干预选取"内关""三阴交"穴,每次20 min,每天1次,治疗21 d;阳性对照药物给予氟西汀5 mg/kg灌胃,治疗21 d。通过旷场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和血清中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实验前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21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能提高模型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DMSO组、氟西汀组、氟西汀+SP组、模型+SP组、针刺组、针刺+SP组大鼠海马caspase-12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模型+DMSO组、模型+SP组、氟西汀组、针刺+SP组大鼠血清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而氟西汀+SP组、针刺组大鼠caspase-12表达升高,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能是通过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活性,从而降低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caspase-12蛋白表达,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地黄饮子加减方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地黄饮子加减方保护海马神经元及改善海马突触可塑性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APP/PS1痴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西药组(盐酸多奈哌齐片)、模型中药组(地黄饮子加减方),每组各10只,另将10只C57BL6小鼠设为空白组。Morris水迷宫、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HE染色、尼氏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数量差异,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GAP43、SYN、PSD-95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中药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中药组小鼠进入中央区次数及中央区活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中药组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中药组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GAP43、SYN、PSD-95荧光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地黄饮子加减方可改善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痴呆小鼠神经元损伤,增强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从而起到防治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