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CD发泡试验(c-TCD)联合心脏磁共振(MRI)技术诊断右向左分流(RLS)的价值。方法收集2例典型偏头痛和1例青年隐源性卒中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3例患者先后行cTCD、心脏MRI及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3例患者c-TCD阳性,证实存在RLS。进一步行心脏MRI检查后2例患者确诊为房间隔缺损,1例确诊为卵圆孔未闭。3例患者中经胸超声检查仅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为阳性表现,另2例患者均为阴性表现。结论 c-TCD联合心脏MRI技术可以作为心脏RLS诊断组合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全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全经针刺法;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刺法,观察3个疗程。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上肢功能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良好,提示其可能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脑内巢蛋白(Nestin)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动脉夹夹闭左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SCs治疗组于缺血再灌注后1天、4天及8天经尾静脉注射MSCs(1×106)后分别在缺血再灌注3天、7天、14天的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前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Nestin和GFAP的表达情况;用SPSS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检测MSCs干预组在缺血10min后再灌注3d、7d、14d时,大鼠脑组织中Nestin和GFAP的表达增强,相同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s可激活大量的星形胶质细胞,保护神经元,促进其修复,有利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舒肝解郁胶囊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肝解郁组和氟西汀组四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抑郁大鼠模型,并用旷场、糖水消耗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的行为学改变,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凋亡,应用蛋白印记分析检测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舒肝解郁组大鼠自发活动显著增加;糖水消耗量、糖水偏爱率显著升高;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大鼠海马CA3区细胞结构破坏显著改善,凋亡细胞数及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0.01);氟西汀组与舒肝解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能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促进抑郁大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和/或新生;减少大鼠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阻止脑神经细胞的凋亡;疗效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MDA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奥扎格雷80mg静滴,1次/d,共14d;依达拉奉(EDA)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EDA3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共14d。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14d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治疗前、治疗后7、14、21d分别进行NIHSS、BI评分。结果EDA组第7天、14天血浆NO、MDA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第14、21天NIHSS、BI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结论早期使用EDA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NIHSS评分
≤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mTICI≥2b级)、围手术期并发症、90 d良好预后率
(mRS评分≤2分)等。
结果 共纳入13例患者,平均年龄58.7±14.5岁,男性11例(84.6%)。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100%;围
手术期并发症2例,假性动脉瘤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90 d良好预后率100%。
结论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对脑梗死大鼠脑内NGF、BDNF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移植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作脑梗死大鼠模型,移植组于成模后1d、4d经尾静脉移植2×10^6UCBMSCs,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移植后7d、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3d、7d、14d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计数梗死灶周边区域NGF、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移植后3d对照组、移植组脑内NGF、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移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d、14d逐渐下降,14d时两组比较元明显差别,大鼠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移植UcBMSCs促进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但神经功能修复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9.
全经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能力障碍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经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全经针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经针刺法能显著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是治疗卒中偏瘫平衡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移植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作脑梗死大鼠模型,移植组于成模后1 d、4 d经尾静脉移植2×106 UCBMSCs,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移植后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UNEL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