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28例中老年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老年自身免疫性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的死因,提高其生存率。方法 结合11年来271例天疱疮和类天疱疮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其中28例天疱疮、类天疱疮的死因及相关因素,并与相应的大疱病生存者作为对照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天疱疮病死率10.4%,类天疱疮病死率10.1%,病死率随年龄递增。生存期分别17个月和4个月。直接死因为脏器衰竭、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间接死因为继发感染、老年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合并皮质激素在治疗天疱疮、类天疱疮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雷公藤合并皮质激素在治疗天疱疮和类天疱疮中的作用。方法 在皮质激素剂量不足或高剂量下病情波动时以及皮质激素减量时合用雷公藤治疗75例天疱疮和25例类天疱疮。从雷公藤起效时间、皮损控制时间、激素抽减时间三项指标观察雷公藤对不同病情和类型的天疱疮、类天疱疮的作用,并与纯皮质激素组进行比较。结果 合用雷公藤无论对轻、中症或重症、病情稳定或波动的天疱疮和类天郊疮均有相似的疗效,皮损控制时间与激素抽减时间与纯皮质激素组无显著差异,各型天疱疮的总有效率为74.7%,类天疱疮为68.0%。结论 雷公藤在合并皮质激素治疗天疱疮、类天疱疮中能部分替代 或减少皮质激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葛帮友  沈奕  刘影  李遇梅 《重庆医学》2015,(20):2815-2816
目的 探讨天疱疮及类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诱导性糖尿病(GDM)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激素治疗的天疱疮和类天疱疮住院患者,比较发生GDM和未发生GD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理类型、糖皮质激素的起始剂量、日激素最大剂量、糖尿病家族史、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所研究对象中,25例(35.7%)发生了GDM,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起始量、日激素最大剂量、激素治疗时间、BMI、地塞米松使用是发生GDM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和日激素最大剂量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GDM发生的率为35.7%,BMI和日激素最大剂量可能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天疱疮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疱疮是累及皮肤和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本病临床上较常见,治疗较为困难,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者可致死亡。做好护理工作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寻常型天疱疮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桥粒蛋白在疾病中的功能变化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男女之比1·12∶1,平均发病年龄43岁。皮损有典型的水疱、大疱。40·2%的患者有口腔黏膜损害,23%的患者以口腔水疱、糜烂为首发症状。除接受甲强龙冲击治疗的患者外,控制皮损所需的皮质类固醇剂量平均值为泼尼松64·5mg。结论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存在循环自身抗体攻击皮肤桥粒蛋白引起大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自身免疫性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的死因,提高其生存率。方法结合11年来271例天疱疮和类天疱疮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其中28例天疱疮、类天疱疮的死因及相关因素,并与相应的大疱病生存者作对照及统计学处理。结果天疱疮病死率10.4%,类天疱疮病死率10.1%,病死率随年龄递增。生存期分别17个月和4个月。直接死因为脏器衰竭、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间接死因为继发感染、老年病和其他并、伴发症。相关因素主要是高龄、黏膜累及、激素剂量、皮损严重度。结论天疱疮患者中脏器衰竭者病死率高。类天疱疮中有黏膜损害、消化道出血者预后较差。继发感染为天疱疮、类天疱疮共同的间接死因。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16例完整的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16例大疱性疾病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1989年5月~2004年7月住院患者,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01岁(37~81岁),60岁以上11例,占6875%。平均病程66个月(9天~3年)。临床类型:天疱疮13例(其中寻常型11例,红斑型1例,副肿瘤型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3例。合并糖尿病2例。16例患者均具典型临床表现,临床诊断确定。1.2 治 疗1.21 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多种类型的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3例少见的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并就该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其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12年5月来新乡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6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正规的系统皮质类固醇治疗,治疗组加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患者皮肤黏膜的糜烂面,疗程8周,观察并比较皮损控制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无新疱疮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糜烂面基本无渗出时间[(7.03±1.56)d]、糜烂溃疡面基本愈合时间[(15.16±2.13)d]均短于对照组[(10.53±2.75)、(18.67±2.53)d],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治疗8周后痊愈率[73.7%(28/38)]、总有效率[86.8%(33/38)]虽略高于对照组[61.3%(19/31)、74.2% (23/31)],但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氦氖激光确实能对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皮肤黏膜糜烂面早期愈合起到很好的作用,副作用较小,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63岁,因“口腔水疱糜烂伴疼痛1+年,再发半年,加重1+月”于2008年10月3日2pm以“天疱疮”收入我科。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口腔出现多处水疱、糜烂,伴明显疼痛,无畏寒、发热及关节疼痛,曾就诊于某医学院附院口腔科,经病理活检后诊断为“天疱疮”,予“强的松”12片/d,口服1月治疗后皮疹消退遂自行减量并停药,  相似文献   

12.
王曦  蒋献  李利 《西部医学》2005,17(3):234-234
病例 男,63岁,因头面、躯干红斑、水疱伴疼痛2个月入院。2个月前头皮无明显诱因出现绿豆大小的红斑,边界清楚,压之褪色。继之红斑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壁薄易破,疮液澄清,部分水疱破溃形成糜烂面,皮疹渐泛发至颈部及胸背部,伴轻微疼痛,取右前额活检,病理报告符合红斑型天疱疮。体检:患者一般情况好,神清合作,步入病房,内科查体无特殊,专科查体:患者头皮,额,双颞广泛分布黄色、油腻性厚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98~2003年天疱疮患者54例,探索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天疱疮护理方法。方法:分析54例天疱疮患者的年龄结构,不同类型的护理及治疗转归过程。结果:54例中51例好转,3例死亡。结论:天疱疮患者的护理应根据相应类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天疱疮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0例天疱疮患者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10例的荧光均发生在表皮棘细胞膜之间,全层弥漫,呈蜂窝状。红斑型及落叶型的荧光以表皮浅层最为明显。疱腔内脱落的棘层松解细胞也显示同样的荧光。免疫球蛋白的类型,10例都有lgG,与文献报道者相符。有1例落叶性天疱疮除lgG之外,尚有lgM的存在,其意义尚不明瞭。有3例寻常性天疱疮出现C_3的沉积,推测可能是组织损伤的继发性结果。结果表明,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大疱性疾病的诊断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单纯累及粘膜的大疱性疾病,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天泡疮为临床少见、难治性疾病,中医对其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较多,治疗上有较强的优势,但其古文献记载名称繁多,且概念不明确,加之现行教科书对其古病名所指部分参考依据不足,规范病名的称谓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防治本病的关键和起点,明确与西医天疱疮之间的关系为发扬中医优势的桥梁,故提出深入病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天泡疮为临床少见、难治性疾病,中医对其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较多,治疗上有较强的优势,但其古文献记载名称繁多,且概念不明确,加之现行教科书对其古病名所指部分参考依据不足,规范病名的称谓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防治本病的关键和起点,明确与西医天疱疮之间的关系为发扬中医优势的桥梁,故提出深入病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研究抗天疱疮抗体对天疱疮抗体棘层松解的阻断作用,探讨天疱疮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制备出小鼠抗天疱疮抗体,在体外天疱疮器官培养基础上,采用病理学及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不同浓度及时相抗天疱疮抗体对天疱疮抗体致棘层松解的阻断效果。结果 抗天疱疮抗本在体外与天疱疮抗体结合后,能有效地减少天疱疮抗体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结合,小剂量时能减轻天疱疮抗体致棘层松解的程度,大剂量时则能基本阻断棘层松解的发生。结论 抗天疱疮抗体与天疱疮抗体结合后能有效地减轻或阻断棘层松解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