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ior rhizotomy,SPR)治疗儿童下肢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SPR手术治疗26例儿童痉挛性脑瘫患儿手术效果。结果 26例患者术后均有明显肌张力下降,痉挛解除率达100%,部分患儿同时伴有上肢痉挛、流涎、斜视、癫痫及言语障碍等症状有所改善。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是治疗脑瘫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坚持长期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李宜生,周华(山东日照市人民医院外科)关键词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脑瘫;小儿我院自1993年2月-1994年10月,对13例脑瘫患儿,采用保留椎板和棘突及椎管切开,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根本上解除肌肉痉挛,避免产...  相似文献   

3.
SPR及下肢矫形同期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计腰骶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及下肢矫形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1995年10月-1999年10月在进行腰骶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同时对下肢关节因软组织挛缩畸形者行下肢软组织松解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97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SPR及下肢矫形同期进行较单纯SPR,二期行下肢矫形,具有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经济负担及能及时康复训练,缩短康复训练时间等优点,对解除痉挛,改善步态效果明显优于单纯SPR手术。结论:SPR及下肢矫形同期进行是一值得提倡的手术。  相似文献   

4.
连续开窗式SPR手术治疗脑瘫肢体痉挛(附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开窗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肢体痉挛。方法:对35例脑瘫病人,采用L2-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将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电刺激仪测阈值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结果:经随访,本组35例病人痉挛解除率90%,功能改善率80%,结论:连续开窗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的治疗脑瘫肢体痉挛,对脊柱后柱损伤小,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作为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旨在减少神经纤维过度的兴奋信号传到,降低肢体过高肌张力,以解除肢体痉挛状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接诊1例痉挛性狼疮性脑病后遗症患者,右上肢出现痉挛状态,功能丧失,在我科予行颈段SPR手术,切断部分颈段右侧脊神经后根,术后患者右上肢痉挛症状明显缓解,证明此类手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后的痉挛性瘫痪同样有效,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地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也称Little病,是指从妊娠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1999年12月~2005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对845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采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SRP治疗挛性脑瘫的疗效、适应症、并发症。方法 1999年4月-2000年7月期间,在显微镜下利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30例痉挛性脑瘫患者,随访并比较术前、术后肌力、肌张力及肢体功能的变化。结果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后27例:术前不能独立行走的20例中,术后14例已可独立行走,4例的行走能力和步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功能改善不明显。术前能够跛行行走的7例,术后步幅增大,步态明显改善。颈神经后根切断术后3例;上肢的痉挛解除,关节功能改善,爪形手消失。本组没有发现严重的并发症,家属满意为93.3%。结论 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确切,无严重的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手术患者应为肌力在Ⅲ-Ⅴ级,肌张力在Ⅱ-Ⅳ级范围内,而且能够配合术后的功能训练者。  相似文献   

8.
陈刚  石文剑  伍湘伊 《新疆医学》2007,37(5):147-14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可以明确而永久地缓解小儿,脑瘫的痉挛状态,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我院从2003年3月-2007年5月共施行腰骶部SPR手术126例,现将SPR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治疗脑瘫双下肢痉挛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神经显微外科技术,首先是意大利学者Fasano(1978年)报导109例,采用胸;。腰:棘突椎板全部切除在圆推水平电刺激进行选择性脊N后根部分切断。国内学者徐林(1993年)报导108例,采用腰优段电刺激进行选择性切断脊N后根,术中将L。Ls棘突椎板全部切除,手术对病人损伤较大,并且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我院于1993年改革了上述术式,采用腰椎椎板开窗行脊N后报选择性部分切断治疗双下肢痉挛25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25例,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术中电生理监测下于脊髓圆锥段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全麻下行(T12-L2)椎板完整切除,在脊髓圆锥段进行(L1-S1)SPR,共治疗12例痉挛性脑瘫病人,随访2~8个月,观察病人术后相应肌群痉挛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病人下肢多组肌群痉挛改善明显,多项运动功能得到提高,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术中电生理监测下于脊髓圆锥段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手术效果良好,且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1.
SPR对痉挛性脑瘫眼部斜视的疗效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松涛  王波  徐林  吴夕 《河北医学》2001,7(2):101-104
目的:观察脑瘫痉挛与斜视的关系及SPR术后改善情况。方法:对82例儿童脑瘫术前行张力检查,同时行眼部常规检查,并对其中20例斜视病儿术前、术后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斜视角与肌张力对比观察。随访10个月。结果:(1)脑瘫病儿中斜视发病率较高,本组为24.4%,术后斜视改善率为25%,恢复率10%。(2)术前斜视类型及斜视角与肌张力无明显线性关系。但术后肌张力改善明显者斜视改善亦明显。结论:(1)脑瘫伴斜视为中枢性损害。(2)眼位的改变支持外周一皮层-外周的大环路学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针对352例脑梗死病例中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共30例,发生率为8.5%。癫痫发作的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见,共21例(占70%)。继发癫痫的梗死部位,脑叶梗死26例,基底节区3例,丘脑1例。早发性癫痫11例,迟发性癫痫19例。系统抗癫痫治疗24例癫痫发作停止。[结论]脑叶梗死较易合并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治疗大多有效。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治疗痉挛性脑瘫所致双下肢痉挛 ,降低肌张力 ,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方法 :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方法 (即SPR手术 )。结果 :应用SPR手术治疗 40例近期优良率 95 %。结论 :证实SPR手术有解除肌肉痉挛 ,降低肌张力作用 ,能为术后康复训练创造条件。强调应严格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尉禹  关丽珍 《海南医学》2001,12(4):12-13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惊挛性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复习、整理1996年以来我院22例小儿惊挛性脑瘫行SPR的病例及随访记录.结果本组22例中有21例(占95.45%)惊挛明显解除;步态、肌张力、关节活动及运动功能改善19例(占86.36%);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SPR到目前仍是治疗小儿惊挛性脑瘫的一种较新且有效的方法.国内应用此方法近10年,更深入的研究有待于今后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后下肢功能,同时分析术前爬行能力与术后行走能力的关键。方法:将下肢功能(包括肌张力)分别量化,观察手术前,后的变化,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功能差异。结果:(1)术后肌张力明显降低,下肢各项功能显著改善;(2)术后2年下肢功能进一步改善;(3)术前爬行能力良好的患儿术后下肢各项功能及独立行走与爬行能力差的患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够有效地解除痉挛,改善下肢功能,术前爬行能力对判断手术预后能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3例脑性瘫痪患儿中合并癫痫的25例从临床发作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3例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26.8%,癫痫在1岁之前发病17例(68%),癫痫发作类型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11例(44%),肌阵挛发作6例(24%),部分性发作5例(20%),合并用药治疗20例(80%),13例(52%)癫痫发作控制,痉挛型脑瘫19例(76%)。结论癫痫是脑性瘫痪常见的合并症,发病年龄低,主要发作类型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癫痫发作不易控制,治疗大多需要多药联用。痉挛型脑性瘫痪较易合并癫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剌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脑瘫斜视20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基本治愈4例(20%),好转11例(55%),无效5例(2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针刺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矫正脑瘫患儿的斜视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郭光  阙利双  李瑞花 《海南医学》2010,21(23):99-100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9例处于癫痫发作间歇期的脑瘫患儿采用视频脑电图仪(Nation7128)进行监测。结果 249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中138例(55.42%)为部分性发作,其次为婴儿痉挛症85例(34.14%)、强直–阵挛性发作15例(6.02%)、肌阵挛发作4例(1.61%)、Lannox-Gastaut综合征5例(2.01%)、失神发作2例(0.80%);痉挛型脑瘫198例,所占比例最高(79.52%),共济失调型脑瘫5例,所占比例最低(2.01%)。脑瘫合并癫痫患儿发作间歇期的视频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局灶或多灶痫样放电。结论在对脑瘫合并癫痫患儿进行抗癫痫治疗的同时,对其发作间歇期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是非常必要的。视频脑电图对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痉挛型构音障碍的脑瘫患儿辅音发音的特点,为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构音障碍检测法对存在痉挛型构音障碍的28例脑瘫患儿进行检测,同时使用Cool edit pro录音软件进行录音,由听音小组进行辨音,Praat语音分析软件分析患儿的发音情况,计算21个辅音的各类错误发音的错误率,分析错误发音方式的构成比,总结错误发音特点.结果 按照发音方法 分类,痉挛型构音障碍的脑瘫患儿辅音错误发音的类型及其错误率分别为:边音64.29%,塞擦音63.70%,擦音58.33%,塞音36.91%,鼻音21.42%,送气音57.47%,不迭气音42.85%.结论 按照发音方法 分类,痉挛型构音障碍的脑瘫患儿辅音错误率以边音、送气音两个类型最高.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了解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后的反应和并发症。方法:通过对209例以下肢痉挛为主的脑瘫患行L2-S1SPR后的观察和随访,对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作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出现9例(4.3%)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支气管痉挛,骨盆倾斜并发症,癫痫发作和脊柱前突增加。其他并发症有高热,血尿、脑脊液漏、腹胀痛和腿乏力等。结论:SPR能有效地解除痉挛,但会带来许多并发症,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