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靶控输注(TC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静脉给药方式,按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以血浆或效应室药物浓度为调控目标来达到临床所需麻醉深度,简便、可控性好。本文比较氟比洛芬酯或芬太尼超前镇痛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效能,观察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探讨用于短时间手术及内镜操作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2.
靶控输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又称为目标浓度输注,它是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理论为基础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制出来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麻醉医师根据临床的各种要求来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部位)的药物浓度,达到控制和维持麻醉在适当的深度,以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3.
靶控输注技术(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一种静脉麻醉的新方法,它是按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原理,应用微机控制输液泵进行静脉给药,以血浆或效应器药物浓度为调控目的的一种现代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药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因其能够量化给药可控性强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通过介绍TCI的工作原理、评价指标、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行一综述,并对TCI技术研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杨建军 《吉林医学》2005,26(4):435-436
靶控输注(TCI)是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调节目标药物浓度控制麻醉深度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本文旨在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麻醉不良反应,并同异丙酚手控输注(MCI)用于无痛人流术作临床对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麻醉给药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保证麻醉药品在人体效应室中的理想浓度.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的靶控输注(TCI)是一种可实现的方法,基于BIS指数的实时闭环麻醉给药系统实时控制靶控输注给药可以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本文对这一麻醉给药系统的研究提出临床工程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运用输注泵,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通过调节给药速率,维持血浆药物浓度稳定,以满足手术进程中对麻醉深度的不同要求。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TCI,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苏醒时间,并与传统的分次给药方法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8.
靶控输注是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控制药物注射泵,以血浆或效应室药物靶浓度为调控目标从而控制麻醉深度。近年靶控输注开始应用于镇痛治疗,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文通过总结近年国内外的研究,对靶控镇痛的优点、特点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不同血浆浓度和不同时间的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择期下腹部开腹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年龄65~82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A组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TCI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μg/L,C组TCI瑞芬太尼血浆浓度7μg/L,D组TCI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μg/L且输注时间大于4 h.所有患者均TCI丙泊酚,血浆浓度为3 ms/L.术中记录脑电双频指数值(bispetral index,BIS)、心率(heart rate,HR)、桡动脉压等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CI丙泊酚后1、3、5、10、15、30 min及以后每30 min,停止TCI丙泊酚后即刻、2、4、6、8、10、15、30、45 min及1、2、4、6、8、12、24 h取桡动脉血,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丙泊酚的血浆浓度.应用NONMEM软件将A组分别和B、C、D组建立全量回归模型后,将瑞芬太尼作为唯一的固定效应加入最终模型,单独考察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4组患者术中均能维持合理的麻醉深度(BIS值40-60)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2)3组(A+B组,A+C组,A+D组)丙泊酚药代动力学最终模型均符合三室开放模型,目标函数值分别为-810.1,-714.4,-896.4.将瑞芬太尼合并用药分别加入3组模型,模型的目标函数未见减小.结论:靶控输注血浆浓度4μg/L、7μg/L的瑞芬太尼以及连续输注血浆浓度4μg/L的瑞芬太尼4 h以上对老年患者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麻醉过程中有效和适当地控制病人的麻醉深度是非常复杂的.针对开环靶控输注存在的操作不便和麻醉过程的个体差异,研究开发闭环麻醉给药控制软件,从BIS监护仪获取病人的麻醉深度指标,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PID控制器控制TCI泵药物输注,解决开环TCI静脉麻醉不易控制和人为因素影响多的缺点,实现更为平稳、简单的麻醉过程,对个体化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nonliear m ixed effects m odeling,NONMEM)软件分析和估算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下异丙酚 TCI药代动力学参数 ,并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个体间变异及自身变异 ,探讨血液稀释对异丙酚 TCI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36例 ASA ~ 级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n =18)和稀释组 (n =18)。稀释组按 10 ml/ kg输入林格氏液补充生理需要量后行 TCI,TCI 10 m in时开始血液稀释 (在 30 min内输入 2 0 ml/ kg6 %羟乙基淀粉 ) ,TCI以恒定靶血浆药物浓度 (3μg/ ml)变速输注 6 0 m in。对照组仅输入 10 ml/ kg林格氏液并以相同方式行 TCI,但不实施血液稀释。间断动脉采血 90 m in,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采用两种方法 :(1)在确立基本房 -室模型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 ,将血液稀释作为唯一的固定效应进行考察并与对照组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 (2 )采取有序递加方式 ,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固定效应加于模型中 ,考察固定效应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逐步建立最终回归模型 ,然后将两组的最终回归模型和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一室、二室加法模型和二室指数模型的 OBJ分别为32 2 .3、- 199.2和 - 713.3,二室指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在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可行性。方法3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按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间断给药组(Ⅰ组)15例和靶控输注组(Ⅱ组)15例。整个研究过程中记录下列指标:诱导开始后30min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意识消失时间;每次取样时的靶控异丙酚浓度及精确的采血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血浆中异丙酚浓度。结果2组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变化不显著。Ⅱ组异丙酚开始注入至意识消失的时间明显快于Ⅰ组(P<0.05)。TCI系统的预测血浆异丙酚浓度较实际浓度低。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在静吸复合全麻的应用中是确实可行的。在开始靶控输注和改变靶浓度后的早期,TCI系统可产生较大的超射,但能够维持相对恒定的血浆异丙酚浓度。  相似文献   

13.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系统采用的模型是基于大量样本、特定药代动力学变量和输注控制算法,获得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1].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削弱了TCI药代动力学模型在某些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最合适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模型,仍存在着实践和学术争议[2].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中,通过麻醉深度作为反馈信号,可以克服TCI模型应用的个体差异.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是TCI与麻醉深度监测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麻醉技术,由麻醉医师设定理想麻醉深度,当靶控输注丙泊酚达到预设的靶浓度时,开启闭环模式,系统可根据麻醉深度的测量值与设置的目标值进行实时比对,自动调整靶浓度,改变麻醉药输注速度,个体化给予患者最佳药量,从而达到维持合适麻醉深度的目的[3].基于以上情况,现对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华  杨桐伟 《吉林医学》2006,27(8):875-877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利用药室模型计算制定出的个体给药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静脉用药个体化.近年来有许多关于TCI研究及应用的报道,本文对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副作用少等优点,广泛用于临床手术麻醉、镇静及辅助镇痛治疗.TCI系统以指定的靶浓度持续输注,更能准确地调节静脉药物血浆浓度及维持其稳定性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预测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与观察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差(AUCPE-OE)是否可用于选择合适的丙泊酚药代学模型.方法 17例 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分别采用Marsh(M组)和Shuttler(S组)报道的药代学参数靶控血浆浓度3 μg/mL,10 min后停止输注.每10 s记录双频指数.预测效应-时间曲线,根据药代-药效关系换算.计算每种参数的AUCPE-OE.结果 两种参数的药代学靶控输注(TCI)系统预测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大于观察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P<0.01).但S组TCI系统AUCPE-OE显著小于M组(P<0.01).结论 AUC分析法可用于老年患者丙泊酚药代动力学模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靶控输注技术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德民  王彩霞  姚立农 《医学争鸣》2005,26(13):1193-1193
0引言 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的靶控输注技术,具有给药迅速、精确和方便的特点,能使药物浓度和临床效应个体化,血药浓度可随时调整,提高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和安全性,目前已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 妇科腹腔镜手术因操作简便、创伤小、需时短、周转快,要求麻醉能够诱导快、维持期平稳、术毕苏醒迅速. 因此,我们将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时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注镇静系统的性能。方法:12例中、低位硬膜外腔阻滞择期手术病人,选用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注镇静。目标血药浓度设定范围1.5-3.0mg.L^-1,由麻醉医师根据镇静需要调整目标浓度,笨一病例的目标浓度可调整1-2次,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异丙酚血药浓度。计算偏离不性、不准确度等性能评价指标,分析系统性能。结果:多数实测血药浓度低于预计浓度,偏离性(MDPE)为-16.14%。偏离性和不准确确度与硬膜外阻滞范围无相关。结论:采用Marsh参数作目标控制镇静,血浆异丙酚目标浓度与实测浓度的偏离性较大,应用时需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8.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输注模式,目前主要用于异丙酚输注。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药物输入以迅速达到并维持靶浓度,从而增加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TCI代表了静脉麻醉给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以血浆靶浓度为基础,具有可控性强、给药精确等优点,在无痛肠镜检查术麻醉中已得到广泛应用。TCI中通过有关指标监测作为调整麻醉用药的依据,来实现理想麻醉状态是麻醉管理中的重要内容[1]。目前有关TCI麻醉深度的理想监测指标仍在探索中,其中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 C)[2]用于麻醉深度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神经外科老年患者颅骨钻孔术镇静的可行性及血浆靶浓度。方法:随机选择颅骨钻孔术老年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ASAⅠ-Ⅱ级,年龄65~75岁。术前将患者性别、年龄和体重输入TCI泵,采用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0.5μg/ml为初始靶浓度(血浆靶浓度)开始输注丙泊酚,根据OAA/S镇静评分适当调整靶浓度(靶浓度每隔5min增加0.1μg/ml),直至患者镇静深度稳定于OAA/S镇静评分为3分,记录OAA/S镇静稳定时的靶浓度。观察指标以靶控输注给药前MAP、HR、RR、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ICP为各自基础值,观察基础、切皮前、切皮和钻孔时的MAP、HR、SPO2、BIS、ICP值变化和镇静满意程度及术后恢复时间(从停药至OAA/S评分为4分)。结果:OAA/S镇静稳定时的血浆靶浓度为(1.22±0.13)μg/ml,术中各时点MAP(P>0.01)和ICP较基础值有显著下降(P>0.05),但MAP下降幅度在10% ̄17%,BIS值介于67 ̄72(平均为69.9±1.4),HR和RR无显著变化,患者镇静效果满意。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可用于神经外科老年患者,在颅骨钻孔术中血浆靶浓度以(1.22±0.13)μg/ml为参考指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