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病人超前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骨科手术病人不同时机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骨科全麻术后舒芬太尼PCIA病人6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超前镇痛Ⅰ组(P Ⅰ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舒芬太尼0.08 μg/kg,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PCIA;超前镇痛Ⅱ组(PⅡ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PCIA;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拔管后开始PCIA.记录术后1,4,24和48 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总按压次数、PCA有效按压次数、并发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 术后1 h,P Ⅰ组和PⅡ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P Ⅰ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舒芬太尼用量P Ⅰ组、PⅡ组、C组依次增多,PCA总按压次数P Ⅰ组少于PⅡ组和C组(P<0.05),P Ⅰ组腹胀和尿潴留发生率低于C组(P<0.05).术后72 h病人满意率PⅠ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舒芬太尼0.08μg/kg、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舒芬太尼PCIA的超前镇痛与术后开始的PCIA相比,镇痛效果更好,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左明霞 《中原医刊》2007,34(4):71-72
目的 探讨小儿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小儿断指再植手术20例,入室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15mg/kg,氯胺酮4~6mg/kg,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B组在氯胺酮镇静、镇痛的基础上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必要时追加异丙酚。结果 B组患儿断指再植手术异丙酚用量少,镇痛时间长,苏醒快,术中生命体征更稳定,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 浅全身麻醉复合臂丛阻滞是小儿断指再植手术中比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40例,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随机分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PCR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0例,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镇静评分,不同时段病人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PCRA组低于PCIA(P<0.05),镇静评分PCIA组明显高于PCRA组(P<0.01),术后各时段PCA按压次数PCRA组低于PCIA组(P<0.05)。结论: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明显优于传统的PCI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即B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和BK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氯胺酮200 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于术毕前1 h静注布托啡诺1mg作为负荷剂量后连接PCIA泵,背景输注速率2 ml/h,按压单次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观察和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生命体征、SpO2。VAS评分>5时静注哌替啶25 mg。记录术后48 h自控镇痛的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药液消耗量及哌替啶的用量。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5分,Ramsay镇静评分均为2,镇静满意。与B组相比,BK组VAS评分降低,并在术后4 h、8 h、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K组在术后48 h内使用自控镇痛的有效次数及镇痛泵药液消耗量更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布托啡诺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徐维昉  杨毅 《新疆医学》2012,42(5):14-16,20
目的:探讨麻醉前预先静脉给予氯胺酮对围术期血浆内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56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D)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氯胺酮组(K)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推注氯胺酮0.5mg/kg,术中氯胺酮0.25mg/kg/h持续泵入。并于麻醉前即刻(T1),手术缝皮时(T2),术毕24h(T3)分别抽取静脉血5ml测血浆血管紧张素A工工值。同时记录上述三个时间点的MAP和HRo术毕连接PCIA泵,观察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PCIA泵首次触发时间,按压有效次数和芬太尼总量。结果:K组AⅡ较D组在T1T2T3均降低,且在T2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Ⅱ在T2,T3时间点较T1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三个时间点的MAP和HR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疼痛VAS评分K组较D组降低且在T1、T2、T3三个时间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性意义。PCIA泵K组较D组首次触发时间、按压有效进药次数,芬太尼总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预静注能够抑制围术期AⅡ值升高,有效控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同时可明显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练喜  董师武 《吉林医学》2013,34(14):2664-2665
目的:研究两种自控镇痛[肌间沟法连续臂丛自控镇痛(PCNA)和连续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上肢断指再植肢体术后存活率的效果比较。方法:50例急诊断指有再植手术适应证患者,术前按单数、双数分为肌间沟法臂丛自控镇痛(PCNA)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各25例,分别于术后4 h、12 h、24 h、48 h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断指动脉的血流速度,观察断指再植肢体的皮肤颜色、皮肤温度的变化。结果:术后4 h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24 h、48 h时A组均较B组血流速度快(平均相差12.5 cm/s),指脉搏波幅高(平均相差11.40 mm),而且A组均较B组肤色红润、温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指再植肢体存活率提高23%。结论:连续臂丛肌间沟自控镇痛(PCNA)可使再植肢体血管痉挛发生率降低,能有效地维持断指的血液循环,较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断指再植手指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外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骨科手术后静脉持续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上肢骨科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手术结束前30 min P组患者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N组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手术结束时即开始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4、8、12、24 h记录可视疼疼痛评分(VAS),同时记录术后24 h自控镇痛(PCA)的有效按压次数,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N组比较,P组在术后各时点VAS和PCA有效按压次数均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肢骨科手术结束前30 min单次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以增强术后PCA的镇痛效应,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即B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和BK组(布托啡诺10 mg+氟哌利多5 mg+氯胺酮200 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于术毕前1 h静注布托啡诺1mg作为负荷剂量后连接PCIA泵,背景输注速率2 ml/h,按压单次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观察和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生命体征、SpO2。VAS评分〉5时静注哌替啶25 mg。记录术后48 h自控镇痛的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药液消耗量及哌替啶的用量。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5分,Ramsay镇静评分均为2,镇静满意。与B组相比,BK组VAS评分降低,并在术后4 h、8 h、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K组在术后48 h内使用自控镇痛的有效次数及镇痛泵药液消耗量更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上肢手术后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布托啡诺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盆腔手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盆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后PCIA芬太尼1.0mg、氟哌利多2.5mg;B组,术后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氟哌利多2.5mg;C组,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50mg、氟哌利多2.5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记录术后1,2,4,8,12,24,36,48h的镇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Ramesay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盆腔手术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效果,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吴少林 《中外医疗》2008,27(19):79-80
目的 观察丁丙诺啡对碳酸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断指再植志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便携式超声定位仪,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96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8),观察组为碳酸利多卡因(6mg·kg-1)加丁丙诺啡0.15mgl对照组为碳酸利多卡因(6mg·kg-1)加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志者固术期生命体征变化和固术期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麻醉起效和、痛觉消失时间、维持时间,评价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和痛觉消失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麻醉维持时、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丙诺啡能够增强碳酸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Ⅰ或Ⅱ级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20 min观察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 mL),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注射完毕开始进行PCIA。分别于术后1、4、8、12、24 h评估疼痛程度,记录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 h后各时点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CA按压次数观察组(2例共5次)明显少于对照组(5例共13次)(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子宫切除术结束前2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能提供更好的镇痛作用,减少术后PCA镇痛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围术期静注恩再适对腰椎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100例,术后采用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恩再适组(A组),术前晚、麻醉前、术毕各经静脉注射恩再适7.2U,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共100ml镇痛;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共100ml镇痛。术后24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及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F组术后2h时的VAS评分显著高于A(P〈0.05),而4h后的VAS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内的PCA按压次数F组显著多于A组(P〈0.05)。A、F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静注恩再适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腰椎手术后静脉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食管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术后PCIA芬太尼1.0mg、氟哌利多2.5mg;B组,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50mg、氟哌利多2.5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记录术后1、2、4、8、12、24、36、48h的镇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Ramesay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臂丛阻滞不同药物术后镇痛对断指再植病人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84例断指再植病人,按术后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芬太尼组和曲马多组,对比术后镇痛效果并测定麻醉前、术后4、12、24、48小时血糖、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肾上腺素的血浆浓度。结果 镇痛组组间内分泌激素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组内与麻醉前相比显著降低。呼吸功能各组无显著性差异。镇痛3组VAS评分均较低,与麻醉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吗啡组和芬太尼组病人镇痛效果较佳,但吗啡组病人恶心、呕吐和皮肤搔痒等不良反应明显。结论 连续臂丛阻滞术后镇痛能有效地抑制断指再植病人的应激反应。低浓度布比卡因与芬太尼混合液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而更适用于此类病人。  相似文献   

15.
杨媛  马明华  刘茹  刘丽君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78-779
目的比较用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与曲马多单独用于老年病人骨科手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65~90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术后PCIA氟比洛芬酯100 mg,曲马多500 mg,氟哌利多3.0 mg(A组);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曲马多100 mg,术后PCIA曲马多800 mg,氟哌利多3.0 mg(B组)。镇痛药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纪录术后12 h,24 h,36 h,48 h的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患者有效按压次数、VAS和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用于老年病人骨科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在减少曲马多用量的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与单独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小儿断指再植手术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基础麻醉下肌间沟臂丛阻滞组,B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苏醒期反应。结果B组MAP、HR与A组比显著增高(P<0.01),B组SPO2、RR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谢红春 《西部医学》2004,16(3):235-236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负荷吗啡加静脉PCIA注入小剂量瑞芬太尼(REM)在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行镇痛治疗,随机分为四组(n=10)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硬膜外腔给予吗啡2 mg,A组术后静脉给予REM 0.16μg·kg-1·h-1;B组静脉给予REM0.24μg·kg-1·h-1;C组静脉给予REM0.32μg·kg-1·h-1;D组静脉给予REM0.4μg·kg-1·h-1;各组均加氟哌利多10 mg、胃复安20 mg、地塞米松20mg,然后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术后镇痛效果、按压PCA泵的自控键次数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C、D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PCA按压次数与B、A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D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略多于C组.结论硬膜外负荷吗啡加静脉PCIA注入REM0.32μg·kg-1·h-1行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将66例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断指再植术,术后研究组予以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1%罗哌卡因20 m L+舒芬太尼100μg+地左辛10 mg+多拉司琼25 mg+生理盐水100 m L),对照组予以静脉镇痛(芬太尼150μg+地佐辛15 mg+多拉司琼25 mg+生理盐水100 m L)。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血运情况、健侧/患侧皮温差、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以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研究组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及健侧/患侧皮温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Sp O2水平则高于对照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24.24%),断指再植成活率(100%)高于对照组(84.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臂丛神经镇痛用于断指再植术效果优于静脉镇痛,有利于血液循环通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再植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复合连续臂丛阻滞术后镇痛对断指再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将断指再植手术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A组0.20%罗哌卡200ml+芬太尼0.4mg B组0.2%罗哌卡200ml+芬太尼0.2mg+高乌甲素16mg.两组病人均采用PCA术后镇痛.记录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再植指的血运状况及再植指存活率.结果 A组术后镇痛VAS评分1.9±1.2优良率91%;B组术后镇痛VAS评分1.2±0.7,优良率100%.A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9±0.33s B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0±0.27s两组比较P<0.01.A组再植指存活率77%,B组再植指存活率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B组连续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A组,不良反应少,能提高断指再植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4例行断指再植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静脉镇痛,观察组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健侧和患侧皮肤温差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5.53%),断指再植成活率和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对断指再植术患者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可有效维持血运水平稳定,提高镇痛效果,降低健侧和患侧温差,降低术后血管危象发生风险,提升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