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传播机率及感染方式.方法: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母婴血清及母亲乳汁、羊水、唾液的抗-HCV IgG及HCV-RNA,循环测序法测定母婴HCV-cDNA序列.结果:对1 521例孕妇筛查,其中15例抗-HCV IgG阳性(12例HCV-RNA阳性).所生15例婴儿,随访结果仅1例抗-HCV IgG持续阳性,出生时2例血清HCV-RNA阳性者中的1例抗-HCV IgG及HCV-RNA持续阳性.HCV母婴传播率为16.7%(2/12).其中一对母婴间HCV-cDNA序列同源性为100%.羊水、乳汁、唾液抗-HCV及HCV-RNA检出率分别为100%和25.0%,53.5%和16.7%,100%和0.0%.结论:HCV母婴传播可能发生于宫内或分娩时,羊水可能是引起HCV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乳汁、唾液引起传播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孕妇的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4 772例孕妇(孕10周~24周)产前4项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梅毒快速反应血浆素(RPR)进行分析。结果:此4 772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16.6%,抗-HCV阳性率为0.25%,梅毒阳性率为0.46%,抗-HIV阳性率0.021%。结论:孕妇产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产前应用拉米夫定(LAM)、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婴儿乙肝疫苗(Vaccine)阻断乙型肝炎(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慢性HBV感染孕妇76例,治疗组47例,孕28周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结果 治疗组47例孕妇所产婴儿出生时HBsAg(+)并HBV-DNA(+) 1例(2.1%),HBsAb(+)39例(83.0%),感染率为2.1%;对照组29例孕妇所生婴儿出生时HBsAg(+)3例(10.3%),HBV-DNA(+)8例(27.6%),HBsAb(+)17例(58.6%),感染率27.6%.两组妇女所生婴儿HBV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晚期LAM抗病毒治疗用于预防HBV母婴传播有确切效果和近期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146例无症状HBsAg(+)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孕妇所产婴儿,除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外,均于出生后24h内和2周肌肉注射HBIG,然后随访并测定婴儿HBsAg和抗HBs。结果两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共检出HBsAg阳性20例,其中16例为双阳性母亲所生,提示HBIG对单纯HBsAg阳性孕妇宫内感染的阻断效果优于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结论HBIG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降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6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112例和阴道顺产组148例。两组均于孕妇入院时及新生儿出生24h内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常规注射,同时检测血清HBsAg、抗-HBs及HBV-DNA水平,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结果:本组26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24h内共计出现HBV母婴垂直传播23例,占8.85%。随着HBV-DNA水平逐渐增高,母婴垂直传播率也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孕妇HBV-DNA水平≤1010copies/L时,两组婴儿垂直传播感染率、HBV-DNA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BV-DNA水平>1010copies/L时,剖宫产组婴儿垂直传播感染率、HBV-DNA阳性率较阴道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入院时HBV-DNA水平可显著影响孕妇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剖宫产可以显著降低HB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孕妇产前血液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RPR)等传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围生期孕妇1024份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通过检测HBsAg、抗-HCV、RPR、抗-HIV1+2阳性率分别为6.45%、0.68%、0.29%和0。结论加强围生期孕妇血液学传染病毒筛查,可以掌握孕妇情况,控制病情发展,有效阻止母婴传播,优生优育,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张菊梅 《甘肃医药》2013,(11):849-850
目的:对6639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相关传染病检测,探讨在医院感染控制及切断孕产妇母婴传播,保证母婴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方法:采集6639例住院患者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初筛阳性标本送上级有关实验室确诊;梅毒抗体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RPR阳性再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结果:6639例住院患者HBsAg阳性826例,抗-HCV阳性60例,抗-HIV初筛阳性,经HIV确诊实验室确诊阳性2例,梅毒RPR阳性,经TPPA确诊阳性48例.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相关传染病检测,不仅可减少避免院内感染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还有利于患者的诊治,采取有利措施,预防控制传染病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测HBsAg、抗-HIV1+2、抗-HCV,梅毒4项传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孕妇进行产前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4项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HBsAg阳性436例,阳性率8.5%;抗-HCV阳性1例,阳性率0.02%;抗-HIV1/2阳性2例阳性率0.03%;梅毒阳性14例,阳性率0.3%;总阳性率8.85%.结论孕妇产前血液肝炎病毒及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高度重视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加强围产期孕妇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采取预防保健措施从而可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垂直传播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7例肝病孕产妇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对HCV感染产妇血清进行HCV分型及半定量分析.再对HCV感染产妇的丈夫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出生后24小时内、1、6、12个月股静脉血进行抗-HCV、HCV-RNA和HCV分型的检测.结果1047例肝病孕产妇中有12例(1.15%)HCV感染,其丈夫血清抗-HCV、HCVRNA均为阴性,而12名新生儿中有3例脐血及出生后24小时内外周血均抗-HCV阳性,其中2例HCV-RNA同时阳性,仅1例婴儿在出生后1、6、12个月时检测抗-HCV与HCV-RNA均阳性,且与其母所感染的HCV基因型相同,其余2例婴儿出生后1个月均阴转.本组HCV母婴传播率为8.3%.结论支持我国存在HC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进行多因素研究并对主动免疫进行综合评价,以进一步加强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机制的认识,降低HBV母婴垂直传播率。方法:调查研究病例来自三级医院产房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86例,根据母亲孕期、新生儿是否进行被动免疫〔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分为免疫阻断组、免疫未阻断组,两组新生儿均按计划免疫要求注射乙肝疫苗,产前、产后及新生儿分别取静脉血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对出院产妇及新生儿进行随访。调查、核对、记录所有相关因素,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母亲血清的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新生儿的宫内感染明显高于阴性者。母亲孕期、新生儿出生进行被动免疫对乙肝感染率有显著降低作用。产前阻断HBsAg阳性组与HBsAg、HBeAg双阳组所生婴儿宫内感染无显著差异,产前未阻断HBsAg、HBeAg双阳组所生婴儿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HBsAg阳性组。结论:应针对HBV携带者孕妇的高危因素及时进行阻断,可以降低HBV宫内感染率,宫内感染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洪楷  丁映淑  陈林兴 《热带医学杂志》2008,8(12):1255-1256,1254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2005-2007年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孕妇合并梅毒感染的危险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RUST)对6409例产妇进行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6409例孕妇检出合并梅毒感染23例,感染率为0.35%,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0名孕晚期梅毒孕妇所娩下的新生儿中有7例梅毒阳性,梅毒胎传率高达70%以上。结论粤东地区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率逐年增长,宫内感染危害性很大,应加强产前梅毒筛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HBV与HCV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法和套式PCR法对深圳地区44例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者进行HCV-RNA检测,并同时作HBV-DNA检测,以了解HBV与HCV重叠的感染情况,同时观察其血清ALT的情况。结果发现,44例患者中HBV-DNA阳性12例(27.27%);HCV-RNA阳性22例(50.00%),抗HCV阳性21例(47.73%).表明HBV与HCV的重叠感染率较高,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核酸检测方法在献血员肝炎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核酸检测方法应用于献血员肝炎筛查,了解某地区血液安全水平和常规血液筛检中两次酶免检测方式的可靠性。方法44份Murex-abbott抗-HCV阳性标本经科华酶免试剂复检后,使用罗氏COBAS Ampliscreen单独检测HCV RNA;486份来自某地区的合格献血标本采用24份标本混合检测的方法,用罗氏COBAS AmpliScreen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44份标本用科华酶免试剂复检,结果只有13份标本呈抗-HCV阳性;3份HCVRNA阳性标本中1份为科华试剂检测抗-HCV阴性。486份合格献血标本进行罗氏COBAS AmpliScreen 24份混合形式筛检后,发现3例HBV DNA阳性标本,阳性率为0.62%,未发现其他核酸标记物阳性的标本。结论我国血液筛查的HBsAg检测存在漏检的现象,在常规血液筛检中,NAT检测只能作为酶免抗体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如果NAT能取代我国血液二次酶免筛检中的一次,则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父亲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对其新生儿是否携带HBV-DNA的影响,以明确需要阻断HBV父婴垂直的人群。方法以父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以及HBV-DNA均阴性的56对夫妻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夫妻双方血清以及新生儿的脐带血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标志物、HBV-DNA载量。以新生儿HBV-DNA载量结果作为分组依据,比较两组父亲HBV-DNA载量。结果以新生儿HBV-DNA载量结果作为分组依据,新生儿血清HBV-DNA阳性父亲HBV-DNA的载量显著高于新生儿HBV-DNA阴性者父亲HBV-DNA的载量(P0.01)。结论男性血清HBV-DNA阳性并且载量106copies/m L是HBV的父婴垂直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孕前降低男性血清中HBV-DNA的病毒载量来降低HBV垂直传播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用于妊娠中晚期HBV高载量孕妇,观察其对母婴阻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96例HBV高载量孕妇按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于妊娠24~28周给予替诺福韦口服至分娩时,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予标准免疫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比较两组孕妇HBV-DNA水平变化、婴儿7月龄时HBsAg、HBV-DNA阳性率、新生儿出生时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孕妇用药后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7.59±1.21) log10 IU/mL和 (7.57±1.23) log10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孕妇的血清HBV-DNA水平[(3.25±0.61)log10 IU/mL]显著下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7.65±1.29) log10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7个月后,观察组婴儿血清HBsAg、HBV-DNA阳性率均为0%,母婴阻断率达100%,对照组婴儿血清HBs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3.9%、11.1%,母婴阻断率为8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头围、体质量、Apgar评分及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用药后发生相关不良反应者有3例,其中2例表现出轻微头晕、乏力,1例表现轻度恶心、纳差,发生率为5.0%。结论 妊娠中晚期使用替诺福韦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血清与白带中HBV—DNA含量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血清学检测诊断为女性HBV携带者867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en)技术测定其白带中和血清HBV—DVA含量,并对所有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67例携带HBV女性中,HbsAg、HbeAg、HbcAb三大阳者的血清和白带中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HbsAg、HbeAb、HbcAb三小阳组阳性率分别为85.6%和84.3%;HB.sAg、HBsAb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6.6%和83,7%,白带HBV—DNA含量与血清HBV—DNA含量呈正相关(r=0,896),且白带HBV—DNA含量低于血清含量近10^1。蛄论白带与血清中HBV—DNA含量呈正相关。血清HBV—DVA阳性的育龄女性应作白带HBV—DVA检测,以对其阳性者采取防治措施,降低HBV母婴播率具有重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HBV垂直传播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BV垂直传播状况、细胞分子机制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将46例HBV感染孕妇按HBeAg(+)和HBeAg(-)进行分组,以PCR法对46例HBV感染孕妇产前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进行检测,并对新生儿脐血血清及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中HBV-DNA进行检测,同时选取10例健康孕妇为正常对照。结果:HBV感染孕妇血清及P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9.57%(32/46)和41.30%(19/46),分娩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及C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6.52%(26/46)和21.74%(10/46)。其中HBeAg(+)组孕妇血清及P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5/25)和60.00%(15/25);分娩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及C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8.00%(22/25)和32.00%(8/25)。HBeAg(-)组孕妇血清及P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33.33%(7/21)和19.05%(4/21),分娩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及C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9.05%(4/21)和9.52%(2/21)。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健康孕妇血清、PBMC及其所分娩新生儿脐血血清、CBMC中均未检出HBV-DNA。结论:HBV确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其传播途径可通过直接传播,亦可通过PBMC介导,PBMC介导的HBV垂直传播较隐匿,HBeAg(+)孕妇发生HBV垂直传播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18.
吴少卿  曹文平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6):728-729,746
目的分析孕妇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关系,以便指导免疫干预,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离240名乙肝携带孕妇的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HBV-M,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测定HBV-DNA含量。结果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有差异。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种模式(P〈0.05);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HBsAg(+)、抗-HBc(+)]及[HBsAg(+)]3种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9.1%、29.5%和16.7%。HBeAg阳性的乙肝孕妇血清HBV-DNA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的乙肝孕妇(P〈0.05),HBeAg阳性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乙型肝炎孕妇HBV-M和HBV-DNA含量之间存在联系,联合检测HBV-M及HBV-DNA对阻断HBV母婴传播及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V携带产妇的血清、乳汁中HBV-DNA不同裁量与实施母乳喂养安全性的关系及对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免疫测定(EIA)技术对91例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及婴儿24月龄血标本进行HBV-DNA定量和HBVM检测.32例婴儿采用母乳喂养,59例采用人工喂养.对两种喂养方式的婴儿做3(T3)、9(T9)、12(T12)、24(T24)个月追踪检测观察.结果 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的血清、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100%、49.45%(P<0.005),HBV-DNA平均含量(拷贝数/毫升的对数,(-x)±s)为(7.43±1.81)、(4.02±1.01);初乳HBV-DNA的检出率随母血HBV-DNA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母乳和人工两种方式喂养的婴儿HBV感染率为15.63%和13.56%,统计学处理X2=0.022,P>0.05差异无显著性;母乳喂养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发生HBV-DNA感染的13例婴儿T24血标本HBV-DNA载量为(3.24±0.23).结论 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血清HBV-DNA载量大于109cps/mL的婴儿是母婴传播的高危易感人群.HBV感染的婴儿HBV-DNA水平较低,病毒载量<104cps/mL.乳汁HBV-DNA阳性率和病毒载量明显低于血清,HBV携带产妇的婴儿接受正规乙肝基因工程疫苗(Hbice)全程免疫或Hbice和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不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婴儿抗-HBs的GMT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BV垂直传播状况、细胞分子机制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将46例HBV感染孕妇按HBeAg(+)和HBeAg(-)进行分组,以PCR法对46例HBV感染孕妇产前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进行检测,并对新生儿脐血血清及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中HBV-DNA进行检测,同时选取10例健康孕妇为正常对照.结果:HBV感染孕妇血清及P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9.57%(32/46)和41.30%(19/46),分娩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及C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6.52%(26/46)和21.74%(10/46).其中HBeAg(+)组孕妇血清及P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5/25)和60.00%(15/25);分娩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及C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8.00%(22/25)和32.00%(8/25).HBeAg(-)组孕妇血清及P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33.33%(7/21)和19.05%(4/21),分娩时新生儿脐血血清及C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9.05%(4/21)和9.52%(2/21).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健康孕妇血清、PBMC及其所分娩新生儿脐血血清、CBMC中均未检出HBV-DNA.结论:HBV确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其传播途径可通过直接传播,亦可通过PBMC介导,PBMC介导的HBV垂直传播较隐匿,HBeAg(+)孕妇发生HBV垂直传播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