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尿NGAL和血ANA、抗ds-DNA及抗Sm抗体在LN患者诊断中意义.方法:依据SLEDAI-2K的肾病活动指数将47例LN患者分成肾病活动组35例和非肾病活动组12例,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尿NGAL、免疫蒙光法检测血ANA、胶体金标记免疫渗透法检测抗ds-DNA抗体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结果:ANA、抗ds-DNA.、抗S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6% 、74.4%、34%;与非肾病活动组比较肾病活动组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P=0.000),尿NGAL含量稍高(P =0.0:45).结论:LN患者的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和特异性不同,临床意义也各异.ANA用来作筛查、抗ds-DNA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有关而抗Sm抗体则无关.尿NGAL可作为反映LN肾损害活动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HBV DNA及HBeAg的相关性,并评价它们在诊断HBV复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荧光定量PCR法(FQ-PCR)对198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HBV DNA及HBV血清标志物五项(两对半)检测.结果 19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阳性107例(54.0%),HBV DNA阳性111例(56.1%),HBeAg阳性90例(45.5%),三者同时阳性72例(36.4%),Pre-S1与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0例HBeAg阳性样本中,Pre-S1阳性72例(80.0%),HBVDNA阳性74例(82.2%),三者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在108例HBeAg阴性样本中,Pre-S1阳性35例(32.4%),HBV DNA阳性37例(34.2%),Pre-S1与HBV DNA检出率比较,两者高度一致(χ2=0.08,P>0.05).结论 Pre-S1与HBV DNA能敏感反映HBV复制的情况,尤其可以协助诊断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HBV复制,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体外培养雪旺氏细胞三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找到一种适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要求的雪旺氏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雪旺氏细胞培养,并比较各种方法培养的雪旺氏细胞的生长情况及纯度。结果先用酶消化后组织块贴壁培养的的方法,雪旺氏细胞“爬出”速度较直接组织贴壁培养方法快,但较直接酶消化法慢,而纯度均较其他二种方法高。结论先用酶消化组织块,后再将组织块贴壁培养的方法是一种适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要求的雪旺氏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病人血液暴露前的健康状况,探讨设置血液传染病指标相关项目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集病人及一般人群的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ALT速率法进行HBV标志物五项、抗- HCV、抗-HIV及ALT检测。结果:2614名手术前和预输血住院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感染率为HBsAg15.2% (397/2614),抗HBc-IgG72.5%(1895/2614),抗-HCV3.91%(102/2614),抗-HIV0.08%(2/2614)ALT> 40U8.7%(227/2614)。与一般人群感染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拟血液暴露的病人血液传染病感染 严重,把上述相关指标纳入常规检测项目,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医护人员加强自身防护及减少医疗纠纷均具有 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粤东地区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粤东地区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情况 ,探讨HCV感染途径。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 -PCR)检测不同人群血清中抗 -HCV及HCV -RNA。结果 :抗 -HCV阳性率在一般人群中为 0 89% (5 8/ 6 4 6 8) ;医护人员 2 93% (5 / 171) ;乙型肝炎病人11 5 % (47/ 4 10 ) ;普通孕妇 0 93% (17/ 1836 ) ,其中 12例HCV -RNA阳性 ,所生 12名婴儿 2名阳性 ,母婴传播率 16 7% ;血液透析病人 5 1 4 % (5 4 / 10 5 ) ,其中有输血史的 5 8% (5 1/ 88) ,无输血史的 17 7% (3/ 17) ,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 (χ2 =7.72 ,P <0 .0 1)。结论 :血途径是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及医务人员的被感染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粤东地区孕妇乙型、丙型、庚型肝炎病毒(HBV、HCV、HGV)及梅毒(RPR)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HBV标志物六项、抗 HCV、抗 HG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 PCR)检测 HCV RNA、HGV RNA;RPR做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1 836 例孕妇检测 HBsAg 阳性 268 例( 14. 6%); RPR 阳性 2 例( 0. 11%);抗 HCV 阳性 17 例(0.93%),其中12例HCV RNA阳性,所生12例婴儿2例阳性;240例孕妇检测抗 HGV阳性 6 例(2.5%),其中4例HGV RNA阳性,所生4例婴儿1例阳性。【结论】粤东地区孕妇以HBV感染为主。产道分娩或产后母乳喂养可能是HCV及HGV母婴传播危险因素。提倡采取预防保健措施达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及早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胎膜早破及早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95例妊娠合并BV的孕妇及400例非BV的孕妇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合并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15.8%,早产的发生率18.9%,绒毛膜羊膜炎的检出率11.6%;非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5.8%,早产的发生率3.3%,绒毛膜羊膜炎的检出率1.3%。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可引起绒毛膜羊膜炎,并使妊娠产妇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洪楷  丁映淑  陈林兴 《热带医学杂志》2008,8(12):1255-1256,1254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2005-2007年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孕妇合并梅毒感染的危险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RUST)对6409例产妇进行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6409例孕妇检出合并梅毒感染23例,感染率为0.35%,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0名孕晚期梅毒孕妇所娩下的新生儿中有7例梅毒阳性,梅毒胎传率高达70%以上。结论粤东地区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率逐年增长,宫内感染危害性很大,应加强产前梅毒筛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不同人群感染丙型及庚型肝炎病毒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不同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HGV)的危险性并探讨其传播途径。方法 采集不同人群的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抗-HCV、抗-HGV及HCV—RNA、HGV—RNA。结果 一般人群、医护人员、普通孕妇、乙型肝炎病人、血液透析(HD)病人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0.89%(58/6468),2.93%(5/171),0.93%(17/1836),11.5%(47/410)和51.4%(54/105)。抗-HGV的阳性率为0.6%(3/500),0(0/171),2.5%(6/240),9.3%(13/140)和14.3%(5/105);母婴传播率HCV为16.7%;HGV为25%。血液透析(HD))病人有无输血史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2,P〈0.01)。结论 有血液暴露史者是HCV及HGV感染的高危人群;血液及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是近期发展起来的针对蛋白质组学检测和研究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效率等特点,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发展迅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自身抗体检测来作为SLE的辅助诊断,但尚无一种自身抗体检测同时具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SELDI-TOF-MS的出现弥补了SLE早期辅助诊断的不足。本文就其原理和目前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