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廖清池  胡艳丽  周胜华 《重庆医学》2018,(23):3043-3046
目的 探讨microRNA-21 (miR-21)在预测冠心病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侧支循环是否良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95例冠脉造影提示CTO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冠脉侧支循环情况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3例)及侧支循环不良组(42例),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水平,ELISA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iR-21对CTO病变患者冠脉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组相比,冠脉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浆miR-21及HI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CTO病变组较正常冠脉组miR-21及HI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5);miR-21水平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804,P<0.05);miR-21 (OR=4.762,95%CI为2.395~6.164,P<0.05)及HIF-1α(OR=12.906,95%CI为11.774~15.048,P<0.05)水平均为CTO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的预测因子;miR-21可有效区分CTO病变侧支循环是否良好(AUC为0.93,P<0.05).结论 循环miR-21水平在CTO侧支循环良好组明显升高,可作为区分冠心病CTO病变患者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8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CCC分级:0级26例,1级22例,2级18例,3级14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MCP-1浓度,并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 ①0级、1级冠状动脉侧支组患者的MCP-1血清水平(73.92±7.17)和(79.09±7.51)pg/mL,明显低于2、3级冠状动脉侧支组患者(114.44±8.35)和(123.68±9.75)pg/mL(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CC分级与MCP-1血清水平呈正相关(P<0.01).③相关分析发现MCP-1血清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CCC形成良好患者MCP-1血清浓度比CCC形成不良患者高;并且MCP-1血清浓度与CCC分级呈正相关;MCP-1血清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一1)的水平与侧支形成的关系探讨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入选2010年6月-2011年8月间于太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53例,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前抽动脉血标本。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按Rentrop’s分级法分为有侧枝组和无侧枝组,以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浓度。结果MCP-1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高(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血清MCP-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中有侧支组的MCP-1浓度较无侧支组高,且MCP-1浓度与Rentrop’s分级存在正相关(r=0.591,P〈O.01)。结论MCP-1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MCP-1对冠脉侧支形成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72例CTO患者,按Rentrop标准对患者CCC形成情况进行分级,分为CCC良好组(92例)和CCC不良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O患者CCC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CCC不良组吸烟史比例、空腹血糖、血尿酸、FIB、FAR均高于CCC良好组,CCC不良组白蛋白水平、LVEF、右冠状动脉闭塞比例均低于CCC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升高、FAR升高、右冠状动脉闭塞是影响CC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FAR升高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可通过FAR值快速筛选出CCC形成不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入院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且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CTO的冠心病患者126例。依据Cohen-Rentrop法将CTO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72例)和良好组(54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评价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FAR预测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价值,以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率评价患者预后。  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FAR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不良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R、高敏C反应蛋白与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良好呈独立负相关。ROC曲线显示,入院FAR水平预测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95% CI:0.755~0.893,P<0.001),诊断临界值为9.62,敏感度为85.19%, 特异度为77.78%。  结论  入院FAR水平对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良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较低FAR患者侧支循环形成更好,MACE事件发生率低,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运用冠脉造影和非介入性方法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影响侧支循环开放和形成的因素。方法:共有50例AMI患者均在AMI发作3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CAG判断侧支循环的分级情况,将患者分为侧支良好组(A组:侧支循环2、3级)和侧支不良组(B组:侧支循环0、1级),将两组AMI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梗死相关动脉(IRA)、左冠脉优势、病变部位及病变支数等方面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揭示了心绞痛病程〉3个月是急性心肌梗死时侧支循环形成与否的唯一影响因素。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是否出现良好侧支循环方面,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部位、IRA及冠脉优势类型均无明显的影响作用。心绞痛病程(〉3个月)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良好侧支循环是否及时出现的唯一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游咏  莫靓  桂庆军  尹凯  李熠  沈元琼 《吉林医学》2012,33(16):3367-3368
目的:检测冠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CAM-1浓度,探讨ICAM-1浓度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冠脉造影检查,收集主要冠脉至少一支狭窄程度在95%以上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ICAM-1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为侧支循环未形成组(n=47),1~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组(n=61)。结果:与侧支循环形成组(243.08±70.90 ng/ml)相比,侧支循环未形成组血清ICAM-1浓度(286.38±56.27 ng/m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冠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血清ICAM-1浓度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特征与冠脉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12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A、B两组。A组包括53例患者,侧支循环Rentmp分级2级或3级;B组包括72例患者,侧支循环Rentmp分级0级或l级。对术前术后临床变化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侧支循环分级与冠脉病变部位数量无关。结论:异常Q波出现,ST段抬高及心肌酶水平升高常提示侧支循环不良;心绞痛病程大于3个月是影响侧支循环分级的独立因素;良好的侧支循环对梗塞后心室肌有保护作用,有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排斥性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与软脑膜侧支状态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33例。根据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将患者分为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 status,LMCs)不良组和LMCs良好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RGM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LMCs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RGMa预测LMCs的准确性。结果:LMCs不良的患者血清RGMa水平[5 588.8 (4 247.9,10 311.5) pg/mL]较LMCs良好组[3 103.9 (2 096.5,3 970.2) pg/mL]及健康对照组[3 528.6 (2801.2,5 328.5) pg/mL]明显升高(均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压力源性冠脉侧支血流分数(PDCF),评价PDCF与传统的Rentrop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 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术,术中应用冠脉内压力导丝根据Pw/Pa计算PDCF,以0.24为PDCF截值将29例分为2组:A组(19例)PDCF〉0.24,B组(10例)PDCF≤0.24。术后根据冠脉造影行Rentrop分级。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讨论PDCF与Rentrop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 Rentrop分级同PDCF呈正相关(γ=0.75,P〈0.01),但Rentrop≤1级的PDCF分布范围较为离散。结论 冠脉内压力源性PDCF测量可对AMI时侧支循环血流作出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