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资料男性潜水员,33岁,潜水工龄15年。参加某次轻装潜水作业,潜水深度30 m,水下工作时间10 min,离开水底后直接上升出水。当天连续3次,第3次潜水结束后即主诉右耳听力丧失,右侧前额及颞部胀痛,疲劳感明显。经检查,未见外耳道及鼓膜有异常改变。
  约1h后利用加压舱对该患者进行加压治疗。当加压至70 kPa时患者反映听力大部分恢复,加压到150 kPa处完全恢复。遂于150 kPa处吸氧停留1 h。此后吸氧并以1 h匀速减压至0 m,高压暴露总时间2 h。患者出舱后有轻度耳鸣,其余症状消除,并反映耳鸣在治疗后期减压至3m时出现。次日(约24 h后)再次加压治疗。加压至70 kPa处耳鸣完全消失,继续加压到150 kPa,吸氧0.5 h。然后吸氧减压,以5 min减至9 m,此后减压速率:9~6 m为13 min/m;6~3 m为20 min/m,在3 m处停止吸氧,高压暴露总时间4 h。患者出舱后两耳感觉无不适。观察2 d,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猪模型验证新型氦氧潜水减压表的安全性,初步探索用动物实验结果评估潜水减压方案安全性的方法。方法 模拟潜水在专门建造的大动物加压舱内进行,按系统分层抽样法对常规作业深度每隔6 m、训练深度和例外暴露深度每隔9 m从新型氦氧潜水减压表中选取潜水方案进行验证,每个方案验证4~6次,观察模拟潜水期间动物的表现及减压后减压病症状、流经心脏的气泡,通过检测血液相关指标评估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全部14个验证方案无氧中毒和减压病症状,出舱后未见循环气泡。比较模拟潜水前和减压后即刻、6 h、24 h的炎症反应指标(IL-1β、TNF-α)、内皮损伤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1)]和氧化应激指标(H2O2),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就猪潜水模型而言,新型氦氧潜水减压表具有优良的安全性,初步建立的实验评估潜水减压方案安全性方法需要更多的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3.
SCNR是半闭式氮氧循环呼吸器(semi-closed circuit nitrogen-oxygen rebreather)的缩写,SCNR型潜水装具主要用于40m以浅的浅滩潜水,使用的呼吸气体为氮氧混合气。该装具可以极大地改善潜水作业的实际条件,有效保障水下作业的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潜水作业的效率,为军队提供了—套新型装具,对提高我军防险救生、解决部队潜水实际问题将起到良好的技术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23岁,职业潜水员,因工作需要每周进行模拟潜水加压锻炼1次,暴露压力均为3kgf/cm^2(表压),加压锻炼采用我国60米水下空气潜水减压表,以1kgf/cm^2·min速率加压至3kgf/cm^2,在此深度停留40min,然后分别于0.9kgf/cm^2、0.6kgf/cm^2、0.3kgf/cm^2深各停留4min、10min、12min;减压总时间为32min,整个过程历时75min。该次加压潜水员感觉良好,无任何不适,历时1h 15min,顺利完成加压出舱。8min后该潜水员因内急如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潜水减压病新西兰白兔模型及其评估体系。方法 选取25只新西兰白兔建立潜水减压病模型,采用DWC150型动物实验加压舱模拟潜水,压缩空气加压至500 kPa暴露60 min后,以200 kPa/min匀速减至常压。选取6只正常新西兰白兔置于加压舱内给予常压通气,作为正常对照组。减压出舱后,采用超声检查观察流经右心室的气泡量,对气泡量、后肢功能状态、呼吸功能、肺和脊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评分,并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结果 采用本减压方案,新西兰白兔减压病的发病率为76%(19/25),死亡率为28%(7/25)。造模后,超声检查发现动物静脉系统内存在大量气泡,且气泡量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Z=-3.702,P=0.002);新西兰白兔减压病模型的后肢运动功能和呼吸功能发生改变,其Tarlov评分、呼吸功能评分均差于正常对照组(Z=-2.172、-3.702,P均<0.05);肺湿干质量比较正常对照组增加(t=4.52,P<0.01)。H-E染色结果示,减压后24 h新西兰白兔肺组织可见肺泡腔出血、肺泡间隔增厚,脊髓组织可见空泡样改变。与高气压暴露前比较,减压出舱后6 h、12 h减压病新西兰白兔的白细胞计数均增加(t=3.933、2.838,P=0.003、0.019),减压后1 h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均减少(t=-2.606、-2.481,P=0.031、0.038);血小板计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F=3.024,P=0.039),减压后12 h时与高气压暴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5,P=0.031)。结论 成功建立了新西兰白兔减压病模型,以及包括行为学、肺和脊髓组织病理学、炎性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在内的减压病模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ALADIN-TEC腕式潜水电脑表与中、美、苏减压方案的异同。方法:把潜水电脑表固定在加压舱内,用压缩空气加压,记录其减压方案,并与对应深度-时程的中、美、苏减压方案作比较。结果:在浅深度(≤15m)情况下使用时,潜水电脑表减压总时间过长;在较大深度(〉15m)情况下使用时,潜水电脑表第一停留站过浅。结论:潜水电脑表的减压方案需经修正后才能用于潜水作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氦氮氧三元气潜水对心电图和心脏功能的作用。 方法 8只家兔在高压动物舱中模拟潜水,逐渐加压至100m深度再减压返回海平面过程中,分别在加压前(0m),最大深度100m,减压过程中的30、20、10m和出舱后(0m)测试家兔的心电图。 结果 各阶段的心率与0m加压前的心率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在潜水过程中,有4只家兔分别出现过窦性心律不齐,但回到常压后恢复正常。另外,在减压到20m和10m深度时,PR间期较潜水前有明显延长,且 20m时的R波波幅和10m时的P波波幅均减小,但回到常压后各指标均恢复正常。 结论 在高压动物舱内的氦氮氧三元气潜水对心电图有可逆性影响,但并没有严重影响心脏活动。本研究表明了氦氮氧三元气潜水是相对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4名海军潜水员在DDC内1.0MPa氦氧饱和条件下暴露72h,此间他们分批经SDC到海底巡潜,最大深度到达112m。饱和潜水期间,DDC内氧分压控制在40kPa,氮分压低于136kPa,氦分压为925kPa,二氧化碳分压小于10kPa。SDC内氧分压为45kPa,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lkPa以内。巡潜时,潜水员呼吸氧分压为110kPa的氦氧混合气。减压采用适当修正后的英国饱和潜水减压表中有关方案完成。在潜水现场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未发生高压神经综合征、减压病、氧中毒及其他潜水疾病;除晕船外,潜水员生理状况和主观感觉良好,顺利完成了各项水下操作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快速减压大鼠肺组织SOD活性的变化以及维生素C和高压氧对SOD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在600kPa空气中暴露60min,于减压后第90min和180min分别测定快速减压组、缓慢减压组、常压纯氧组、高压氧组、维生素C处理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动物肺组织的SDO活性。结果:缓慢减压的动物肺内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快速减压后90min和180min时SOD活性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C处理组织和HBO组90min时的SOD活性都恢复到对照水平,180min时,只有维生素C处理组的维生素C结合HBO组的SOD恢复至对照水平。结论:维生素C和高压氧都能防止快速减压引起的SOD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1987年,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成两批,任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物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定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海军在海上实潜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积累的经验将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向深海进军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