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A、TOF-MRA、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TA、TOF-MRI、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及在显示动脉瘤细节上的优劣性。结果利用CTA方法检出颅内动脉瘤34个,TOF-MRA方法检出颅内动脉瘤30个,3D-DSA方法检出颅内动脉瘤36个。3种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4.44%、83.33%、100%。 TOF-MRA方法对动脉瘤检出的准确率明显低于CTA方法与3D-DSA方法(P〈0.05)。在动脉瘤细节及瘤颈显示方面3D-DSA方法明显优于3D-CTA、TOF-MRA方法(P〈0.05)。结论3D-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及显示动脉瘤的几何形态、瘤颈情况和周围血管上具有优势。 TOF法MRA安全、无创、无辐射、无需造影剂,可作为动脉瘤筛查手段的首先方法,CTA扫描成像时间快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排除动脉瘤首先方法及可作动脉瘤夹闭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79例,行3D-CTA、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CTA和DSA影像特点.结果 79例患者,阴性2例,余77例患者共检出83个动脉瘤.3D-DSA与3D-CT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上,3D-CTA和3D-DSA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平板探测器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疑似颅内动脉瘤和其它脑血管病在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中发现或疑似脑动脉瘤的58例患者,均常规位造影(2D-DSA)后即行旋转采集,将旋转数据传送到3D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分析动脉瘤检出情况、瘤体及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比较3D-DSA技术与2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2D-DSA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75.00%;3D-DSA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0%,2D-DSA与3D-DSA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SA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高于2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SA显示的信息量优于2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DSA可提高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诊断率和信息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效能及治疗指导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且均接受3D-CTA检查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的208例患者临床资料,以3D-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D-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能及在治疗指导中的价值。结果 212例患者经3D-DSA检查,9例患者未检出动脉瘤,203例患者中检出动脉瘤251个;3D-CTA检查,17例未检出动脉瘤,195例患者中检出动脉瘤243个,诊断效能:灵敏度95.57%,特异度88.89%,准确率95.28%,阳性预测值99.49%,阴性预测值47.06%。3D-CTA诊断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诊断符合率为96.05%、97.01%、89.66%、80.00%,其余部位符合率均为100.0 0%。3D-CTA和3D-DSA检查动脉瘤的瘤体最大径和瘤体颈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69例术后采用3D-CTA复查,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夹位置与数目,患者术后动脉瘤完全闭塞,瘤颈无残留。结论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提供影像学信息指导临床治疗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板旋转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治效果。方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怀疑颅内动脉瘤的52例患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先行正侧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再加做3D-DSA,比较两者在动脉瘤检出率、瘤体大小测量、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以及栓塞治疗的评价效果。结果 52例患者41例确诊为动脉瘤患者,共发现44枚动脉瘤。44枚动脉瘤经2D-DSA检出36例(38枚动脉瘤),3D-DSA检出41例(44枚动脉瘤);3D-DSA较2D-DSA更清楚显示瘤颈,3D-DSA对脑动脉瘤子瘤显示较2D-DSA显示佳。在治疗中,3D-DSA较2D-DSA更准确判断动脉瘤填塞程度及残留腔隙。结论 3D-DSA能任意角度观察,有效排除血管成角、重叠等因素的干扰,提高了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在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以及瘤体形态显示更清楚,对栓塞治疗效果的评估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徐丽萍  陈绍强  陈波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2):139-140,143
目的探讨3D-DSA表面遮盖显示(SSD)诊断及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24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行2D-DSA及3D-DSA检查。3D重建方法均采用表面遮盖显示,通过SSD确定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评价SSD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SSD共发现22例患者的24个动脉瘤,根据检查结果,发现2D-DSA漏诊2例动脉瘤。结论 3D-DSA与2D-DSA比较能更充分地显示动脉瘤瘤颈形态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罗谊  鲍遇海  买买提  艾力 《中外医疗》2009,28(27):153-154
目的探讨3D-CTA与3D-DSA对比在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针对已行开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的30例病人的30个破裂的动脉瘤进行研究。所有病人术后同期行3D-CTA及3D-DSA检查。由两组观察者分别对3D-CTA与3D-DSA影像进行评判,评判动脉瘤是否完全夹闭、载瘤动脉是否通畅。结果3D-CTA影像检查出6例动脉瘤瘤颈残余和1例血管影像异常,经3D-DSA影像证实。3D-CTA漏诊1例瘤颈残余。3D-CTA评价动脉瘤瘤颈残余的灵敏度85.6%,特异度100%;评价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6%。结论当使用纯钛动脉瘤夹时,3D-CTA可以替代3D-DSA常规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3D-CTA与3D-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瘤共47个,3D-DSA检测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检出敏感度100%;3D-CTA检出动脉瘤46个(其中误诊1个),漏诊2个,检出敏感度95.7%(45/47)。结论3D-CTA与3D-DSA检查对诊断颅内动脉肿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均可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36例。其中,行3D-CTA检查107例,行DSA检查53例,同时行DSA及3D-CTA检查24例。对比3D-CTA和DS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其图像。结果136例中,确诊动脉瘤103例。3D-CTA的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100%;DSA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100%,两者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瘤颈形态、宽度、载瘤动脉及瘤周骨性解剖标志等方面,3D-CTA明显优于DSA。结论3D-CTA能独立诊断颅内动脉瘤,对动脉瘤的形态可提供比DSA更为详尽的资料,给手术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维C 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纳入研究,均行3D-CTA与3D-DSA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3D-CTA与3D-DSA检查准确性。结果 3D-CTA诊断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灵敏度为91.46%(75/82),特异度87.50%(7/8),准确性91.11%(82/90);3 D-D S A诊断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灵敏度为9 8. 7 8%(8 1/8 2),特异度100.00%(8/8),准确性98.89%(89/90),Kappa值均0.4;3D-DSA检查方式灵敏度与准确性均明显高于3D-CTA检查方式(P0.05)。结论相较于3D-CTA,3D-DSA诊断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3D-CTA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3D- CTA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 10 3例患者成功地进行 CT检查 ,用 3D- CTA的 5种成像技术分别进行成像 ,并与手术和 DSA做对照。结果 :95例患者共发现10 6个动脉瘤 ,3个动脉瘤 CT漏诊 ,8例 3D- CTA及 3D- DSA均为阴性。经分析统计 ,在动脉瘤的检出方面 ,以 VR技术最优 ;在动脉瘤钙化和血栓的诊断上 ,以 VE技术最优。结论 :3D- CTA的 MIP、VE及 VR技术各有其优势并可相互补充 ,从而清楚地显示动脉瘤及周围相邻空间结构并可发现血管壁及瘤颈的钙化 ,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Yan SX  Yang TH  Fan YM  Tiao C  Jin S  Yin 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8):559-561
目的比较3D-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就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86例,行3D—CTA、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CTA和DSA影像特点。结果86例患者,阴性12例,余74例患者共检出94个动脉瘤。3D—DSA与3D—CT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在3D影像指导下可提高动脉瘤的致密填塞率。但是在3D影像的测量值要大于2D影像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在3D-DSA容积图像上(volume rendering,VR)和常规2D-DSA平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诊断差异.方法 在三维和两维图像上分别测量了45个颅内动脉瘤的最长径、横径和瘤颈宽度,并按照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比较两种成像技术的各项测量结果.结果 3D-DSA容积图像上所测量的颅内动脉瘤大小比2D-DSA平面图像要大,特别是位于大脑前动脉和直径小于10 mm的颅内动脉瘤.结论 3D-DSA图像上所测得的各项数据平均值都较2D-DSA为大.45例动脉瘤中,3D-DSA图像上有38例(84%)最长径大于2D-DSA,37例(82%)最大横径大于2D-DSA,41例(91%)瘤颈宽度大于2D-DSA.直径<5 mm的动脉瘤最大横径(P=0.014)和瘤颈宽度(P=0.015)存在明显差别;直径>10 mm的动脉瘤各项测量结果不存在差异;直径介于5~10 mm之间的动脉瘤各项测量差别均存在显著性.位于大脑前动脉的动脉瘤最大横径(P=0.011)和瘤颈宽度(P=0.006)差别存在显著性;分布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循环区域的动脉瘤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Conventionalintra arterial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 (DSA)usedtoberegardedasthegoldstandardfordiagnosisofintracrani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s) Recently ,newtechniquesofneuroimagingandcomputerassistedthree 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makeitpossible…  相似文献   

15.
数字血管造影三维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确诊或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DSA检查,利用3D工作软件行三维重建后做出诊断,并根据处理后的图像拟定栓塞治疗方案。结果:34例患者行2D—DSA确诊动脉瘤31例,共检查出32个动脉瘤;3D—DSA确诊34例,共检查出36个动脉瘤。34例动脉瘤患者,28例行GDC栓塞治疗,20例完全致密栓塞,占71.4%。栓塞90%以上8例,占总数的28.5%。结论:3D—DSA可清楚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三维形态和空间结构,对诊断和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在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24例可疑动脉瘤患行常规脑血管造影、3D-CTA、MRA和DSA检查。结果:本组共发现28个动脉瘤。21例病人仅有一个,2例有两个,1例有三个动脉瘤。3D-CTA发现瘤体呈球形为20个、椭圆形5个、分叶形3个。手术暴露的24个动脉瘤,其瘤体形态与3D-CTA发现完全吻合。动脉瘤颈平均直径为5.9mm,最小为1.6mm,最大为13.7mm。根据3D-CTA计算的动脉瘤颈结果与手术发现非常接近。3D-CTA对载瘤动脉和分枝动脉的形态描述明显优于常规脑血管造影 、MRA和DSA。结论:3D-CTA在了解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和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3D-DSA、TCD及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TIA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颈动脉系统患者进行3D-DSA、TCD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颈动脉3D-DSA异常18例(28.6%),脑3D-DSA异常48例(76.2%),二者均异常12例,大多为颈动脉轻-重度狭窄;TCD异常45例(71.4%,此45例脑3D-DSA也异常);颈动脉超声异常24例(38.1%,其中颈动脉3D-DSA异常18例).结论 3D-DSA、TCD和颈动脉超声3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对颈动脉系统的TIA病因及诊断作出客观评价.DSA是评价头颈部血管狭窄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动球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确诊为脑动脉瘤的患者.术前、栓塞术中行3D-DSA检查,其中40例行3D-DSA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结果在术中312-DSA指导下致密栓塞48例,术后无一例再破裂,40例经3D-DSA随访者被证实完全闭塞。结论3D-DSA可提高颅内动脉瘸血管内栓塞的致密程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