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敗血症(以下簡称金葡敗血症)是一种較常見的全身感染性較严重的疾患,其发病率远較腸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其他細菌所引起者为高,常由于发生不能回逆的休克而致死亡。目前腸道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血性休克(以下簡称阴性杆菌菌血性休克)的本質及临床表現等特点已被闡明,但金葡敗血症所致休克的特点尚未能認識清楚,加强这一方  相似文献   

2.
栖冷克吕沃氏菌(K.cryocreScens)于1981年由Farmor报告,为纪念丹麦微生物学家Kluyvera A J对微生物代谢和生理学的贡献而命名.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临床意义迄今末阐明.国内有分离自胆汁、尿液、腹腔渗出液的报道.2008年7月我们自1例发热及休克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该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急症危重病 ,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引起微循环血流障碍和功能不全 ,每年美国约有 2万人、全球多达 1 0 0万人因此死亡 ,也是医院 ICU中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临床虽能治疗革兰氏阴性 ( G-)菌感染 ,但却难于处理由其感染引起的休克。现将新近国内外有关感染性休克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一综述。1 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1 .1 细胞因子与免疫应答 综合研究表明 ,内毒素(脂多糖 ,LPS)休克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 MOF)非由细菌感染直接作用 ,而是宿主受 LPS刺激后体内释放多种内源性细胞因子 (介质 )引起的过…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确凿证据表明,细菌产物能引起“败血病休克”综合征的各种血液动力学临床表现。虽然,正是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复合脂多糖的脂蛋白A被认为是败血病休克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但是败血病休克不仅限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确,抗生素的应用(或滥用)有助于无病因的菌血症感染由以前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占优势转变为目前更为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据说,这些药物的使用增加了内毒素休克的发病率。抗生素促进内毒素释放的直接证据是在用大肠杆菌实验感染兔的研究中获得的。给动物用庆大霉素或安慰剂,通过鲎(Limalus)试验定期测定血浆游离内毒素水平。鲎试验基于  相似文献   

5.
11年间血液细菌培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改进血液培养瓶前后11年间细菌检出率及污染情况。方法:采用传统的手工培养法。在血液增菌培养其中加入酚红溶液,用100ml的高温瓶替代三角烧瓶。结果:在8229份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1373株细菌,检出率16.68%。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45.7%,以金葡萄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0.9%,以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及不动杆菌为主。近年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占主要地位。改进培养瓶后污染率从12.5%减少到0.9%。结论:手工法血液培养基加入少量酚红溶液后,细菌生长分解糖类后产酸或产碱导致培养液颜色改变,极易观察细菌生长。改进培养瓶后污染机率显著下降,培养阳性率与文献报道接近。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1991年7—9月间,分别自血液、尿液、氮咽拭、分泌物、腹水、脓液、脑脊液、胆汁、宫颈分泌物、乳汁、大便等十种临床标本中培养分离出16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采用“医学革兰氏阴性杆菌数值鉴定法”予以鉴定,其结果,16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属于32个种类,其中发酵葡萄糖革兰氏阴性杆菌有18种115株,非发酵菌有13种51株。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感染性休克病理生理的若干进展进行讨论,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一、感染性休克概况重笃感染性休克的病因多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引起。常见于肺、肠道、胆道、泌尿生殖道严重感染的患者;也可见于广泛创伤,输入污染的血液以及长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8例难治性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并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难治性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特征为:患者休克症状及G-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症状明显,并伴有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此病的治疗特点是:在此病发生的早期只对患者进行抗G-菌治疗会使其肺部的感染情况加重,只有对其进行抗G-菌和抗G+菌(革兰氏阳性杆菌)联合治疗才能有效地缓解其休克的症状。此外,对此病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地缩短其休克的间隔期。经过我们的治疗,这18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康复出院,有4例患者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难治性脓毒症休克患者会受到G-菌和G+菌的交叉感染。因此,临床上要对此病患者进行抗G-菌和抗G+菌的联合治疗,同时要加强对其进行细菌学监测,注意保护其重要器官的功能,以便促进其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死亡的报告,最早见于1950年日本大坂沙丁鱼食物中毒事件。之后,各国对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诸方面研究不断深入,屡见报告。但,未曾见过本菌之菌血症死亡的报告。我站于1977年8月从一患者的血液及皮下水泡内的血性渗出物中同时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该患于入院15小时死于休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败血症感染的病原菌检验与耐药检验,对临床中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疑似败血症患者的600例血液标本采取血培养,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所有血液标本分析后显示病原菌的构成,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最多,革兰氏阳性球菌次之,培养真菌大约占16.50%,喹诺酮类耐药菌占76%以上,其中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类及万古霉素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阳性球菌耐药性相对较低的抗生素。结论:我院2年来败血症主要的病原菌是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主要的,真菌也有一定数量,其对临床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休克     
<正>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感染因素引起微循环(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灌注不足所致的全身反应性综合征。休克的发生主要与病原体及其毒素有关。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等;但革兰氏阳性细菌(如金葡菌)以及某些立克次体、病毒、原虫感染亦可引起。感染时并发中毒性心肌炎、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紊乱,也是引起感染性休克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脓毒性休克或败血症休克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它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症。在外科领域中,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道感染是引起脓毒性休克的常见病因。这些外科感染的致病菌都为需氧或厌氧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导致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致病菌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656份血培养标本进行分析。结果656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104株8种,总阳性率为15.85%,其中革兰氏阳性菌60株,占57.69%,革兰氏阴性菌41株,占39.42%,真菌3株,占2.88%。革兰氏阳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克林霉素、亚胺培南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及阿米卡星有较高敏感率。结论血液感染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同样以金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抗生素的经验应用中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仍然可以作为经济、有效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休克的诊治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余云,戴朝六感染性休克主要由细菌及其毒素所引起,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多数由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所致,但亦可继发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霉菌的感染。在普外科疾病中,其病因以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  相似文献   

15.
志贺菌食物中毒是因摄食污染有志贺菌属细菌的食品而引起.志贺菌引起食物中毒较为罕见.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革兰氏染色阴性,有菌毛,无鞭毛.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相似文献   

16.
医院内感染耐药菌质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耐药性菌质粒的分布情况。方法:运用质粒图谱,限制性内切酶谱,质粒消除,接合传递等系列补充实验对医院内感染细菌的R-质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医院内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9.6%,其中71%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含R-质粒,DNA分子在2.3-23.1KB间,75.2%的铜绿假单胞菌经质粒消除后,对先锋V,庆大霉素,氨卞青霉素和羟卞青霉素由原来的耐药变为敏感,说明这部分细菌的抗药性是由质粒介导的。另外24.8%的菌株虽然质粒被消除了,但抗药性并未发生改变,铜绿假单胞菌20KB的质粒可转化到受体菌中,使受体菌带有铜绿假单胞菌相同的抗药性,表明这一质粒可在不同种属间传递,有成为“流行质粒”的倾向。结论:医院内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质粒在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 方法 对2006年1~12月EICU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所分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菌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69.7%);从痰液中分离革兰氏阴性菌株占74.0%;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杆菌(23.2%)、鲍曼不动杆菌(21.7%)、肺炎克雷伯菌(17.4%)为前三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最高,其他药物抗菌活性较好的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导致的医院感染和耐药在EICU广泛存在,需要积极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休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休克的病因感染性休克是由多种病原及其毒素引起的,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螺旋体及立克次体等,其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见(如脑膜炎球菌、大肠、变形、绿脓、克雷白、痢疾杆菌等)。亦可见于革兰氏阳性菌(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产气荚膜杆菌等)。随着临床检查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包括化疗、放疗、各种导管、内窥镜的应用以及老年人和有原发病的住院百分数增加,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肺部感染病原菌群的变迁情况。方法:对1996-1999年肺部感染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61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阳性球菌分别占59.4%和19.9%,各病原菌排列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凝固酶阴性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调查的4年中、铜绿假单胞菌均占首位且构成比由1996年的24.2%上升为1999年的36.4%。结论:肺部感染病原菌发生了变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以往致病性较弱的革兰氏阳性菌有上升趋势,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0.
内毒素可引起体内许多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损伤。本文仅就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加以介绍和讨论。自从1831年 Lannec 最初记载伴有感染的循环机能不全的病例以后,许多报告才把重症感染性休克与菌血症直接联系起来。1951年 Waesbren 报告,29例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败血症中15例有典型的休克症征,系最早提出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导致细菌性休克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