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与传统切开有限接触加压钢板(LC-DCP)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胫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MIPPO组37例采用微创经皮插入钢板治疗,LC-DCP组34例采用传统切开有限接触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按Johner-Wuhs方法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MIPPO组骨痂形成时间平均6.4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2.8周;LC-DCP组骨痂形成时间平均8.2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7.2周,MIPPO组优良率81.1%,LC-DCT组优良率73.1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符合生物接骨原理,有利于骨折愈合,治疗胫骨骨折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新型锁定钢板与骨骼接触特征及其固定下的骨折愈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新型锁定钢板(L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固定山羊新鲜胫骨时与骨骼的接触特征;对比观察LP与DCP固定对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首先分别用8孔3.5 mm LP及LC-DCP钢板固定新鲜山羊胫骨,通过压力敏感膜与应力、图像分析系统对两种钢板与骨骼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及应力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模型,左右侧胫骨分别用8孔LP和DCP固定,术后2、8周采用X线照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出胫骨进行3点弯曲实验.结果 LP与骨面接触面积较LC-DCP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与骨接触应力较LC-DCP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2周时,在X线影像学上LP和DCP组骨折线均清晰可见.固定8周时,在X线影像学上LP组骨折线消失,但DCP组骨折线仍可见.术后12周,LP固定组胫骨的弯曲强度和最大载荷均大于DCP固定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能有效减少与骨表面的接触面积,骨折愈合优于传统钢板.  相似文献   

3.
谢文标 《广东医学》2000,21(10):875-876
目的 观察内外侧钢板固定小腿双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小腿双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钢板置于胫骨内侧(68例)及钢板置于胫骨外侧(34例) 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内侧固定组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6周,无骨折延迟愈合,无骨折畸形愈合,外侧固定组骨的临床愈合平均时间11周,其中3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折畸形愈合,3例骨折不愈合。结论 胫骨钢板固定内侧较外侧骨折愈合时间较快,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钢板固定术,对两组的手术过程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组与传统切开组比较,手术时间微创组1.5 h,传统组1.2 h,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微创组212 ml,传统组415 ml,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吸收热时间微创组3.3 d,传统组5.3 d,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微创组10.1周,传统组13.2周,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组无延迟愈合病例,传统组有5例延迟愈合,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愈合病例。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不进一步加重骨膜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快、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病例,符合微创生物学内固定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2年5月,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组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各40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组中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9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中,骨不连7例,伤口感染6例,钢板外露6例。结论微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是1种较好的生物学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AO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一个更好的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方法 把具有可比性的两组胫骨骨折分别采用AO钢板螺丝钉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AO钢板组2例发生钢板断裂致骨不连而再次手术,其余骨折全部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18周,交锁髓内钉组骨折全部愈合,无任何并发症,平均愈合时间为11周。结论 AO钢板内固定组破坏了骨折端血运,存在应力遮挡和应力集中,失败率高,而交锁髓内钉固定组损伤小,其生物力学特性更适合胫骨骨折愈合的需要,成功率,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明显优于AO钢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胫骨粉碎性骨折钢板微创经皮桥接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 AO钢板微创桥接内固定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 32例 (均为 C型骨折 )。 结果  32例随访 (1 7± 5 .5 9)月 (1 2~ 36月 )。无骨不愈合和钢板断裂松动。无植骨 2 5例的临床愈合时间为 (1 1 .3± 1 .2 4 )周 (8~ 1 3周 ) ,植骨 7例为 (内固定后 ) (2 0± 1 .91 )周 (1 8~ 2 4周 )。 结论 钢板微创桥接内固定治疗胫骨复杂骨折创伤小 ,减少对骨折处血运的干扰 ,骨折愈合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对骨折局部钢板下皮质骨血供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质量2.8~3.5 kg。双侧胫骨中段横形截骨,右侧用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内固定(实验组),左侧用同等型号的AO传统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术后2、4、6周各10只处死后行墨汁灌注微血管造影术。而后获取骨标本,用手术显微镜观察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的形态,并进行钢板下全层皮质骨纵向照片,每批照片随机抽取30张,用全自动图像数字分析系统(video image digital analysis system,VIDAS)分析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面积分数。【结果】①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形态观察:术后2周,对照组钢板下皮质骨出现大面积缺血区,并持续到术后6周;术后2周,实验组钢板下出现较小范围的缺血区,但微血管走行及分布紊乱,到术后6周,缺血区基本消失,微血管走行基本恢复正常。②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面积分数分析:术后2、4、6周,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42、1.96和2.43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齿接触半环抱钢板能够保护钢板下皮质骨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普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发生率、骨折对位对线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恢复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2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符合生物接骨的原则,有利于骨性愈合,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爆裂型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采用Golf钢板、双钢板及T形钢板治疗胫骨近端爆裂型骨折48例。结果本组48例中13例行自体髂骨植骨,全部骨折一期愈合,钢板使用时间平均为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8个月。其中,优良率Golf钢板组92%,双钢板组81.8%,T形钢板组83.3%。结论Golf钢板治疗胫骨近端爆裂型骨折能达到良好的骨支撑,抗扭转,抗塌陷作用,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对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与加压接骨折(CP)固定下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SMC内固定下骨折愈合的特点。方法:25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截骨,左侧以SMC内固定,右侧以CP固定,术后1、2、4、8、12周行X线摄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X线显示SMC组内固定后4周,骨折初步愈合,CP组在8周骨折愈合,SMC组愈合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外骨痂及骨质疏松。骨折后2、4周时,SMC组骨痂内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在数量上高于CP组,功能活跃。8周时SMC组骨折端已出现板样骨替代,CP组发生骨性连接,板下已出现骨吸收腔和退变相骨细胞。12周时SMC侧骨皮质出现部分吸收腔,CP组板下骨皮质吸腔更趋明显。结论:与CP相比,SMC内固定可使骨折端稳定的同时,又可对骨折断端施加主动的、持续的轴向应力刺激、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改建。  相似文献   

12.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对犬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5条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载骨,左侧以SMC内固定(SMC组),右侧以加压接骨钢反(CP组)内固定,术后1、2、4、8、12周行X线摄片、三点折弯测试、骨组织形态测量观察。结果:X线显示在SMC组术后4周骨折愈合,CP组在8周,SMC组愈合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外骨痂及骨质疏松,骨折后4、8、12周,SMC组骨痂内骨生成量、截骨处骨皮质厚度和固定段骨力学强度均高于CP组(P<0.05)。结论:与CP比较,SMC内固定可对骨折起到有效内固定和持续加压作用,使骨愈合时间缩短,提高了固定段骨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 3A( Sema3A)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4只双侧卵巢摘除术后12周的大鼠行单侧胫骨水平切开术,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ema3A组,每组32只。骨切开术后于切开区域每周分别局部注射赋形剂或Sema3A(500μg/kg)。骨折后4、8周收集骨折标本,进行X线、iDXA、组织学、micro-CT检测和三点弯曲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ema3A组骨折后4、8周骨密度、百分比骨体积和骨痂生物学强度均明显增加( P<0.05)。骨折后8周,两组间骨痂相对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ema3A组骨痂平均断面面积较对照组减少(P<0.05)。组织学图像显示Sema3A组骨折后8周骨痂形成和骨化更好。结论 Sema3A治疗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折4周后能增加骨痂体积和密度,8周后能诱导骨痂骨化和重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实验观察坚固内固定术中不同压力对下颌骨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 成年家兔 2 5只 ,5只作正常对照 ,将 2 0只单侧下颌骨体部横行截骨后 ,随机分为A、B 2组 ,每组 10只 ,A组在下颌骨颊侧中点用 1个钛钣作内固定 ,B组在颊侧近牙槽嵴处和近下颌骨下缘用 2个钛钣行坚固内固定术 ,使 2组内固定对下颌骨骨折断端产生不同的轴向压力。术后 4周处死动物 ,取骨折愈合区的下颌骨行骨密度扫描 ,后切片作常规HE染色 ,光镜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不同压力下骨折区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B组的骨折早期愈合情况优于A组。结论 适当的压力有利于下颌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42-46+169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右归饮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方法 8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148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模型组(K组)、右归饮组(Y组)、PRP组(P组)、联合组(L组)。K组不做处理,其中P组和L组于骨折造模术前眼眶采血,制备PRP,在骨折模型建立术中将PRP凝胶注入骨折端;Y组及L组给予右归饮灌胃。观察骨折端影像学以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比较四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从Micro-CT的骨痂图可见Y组、P组及L组在骨折后同一时间点骨痂的骨量较K组高。定量分析得出,每个时间点都是L组BV及BV/TV最高。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各实验组较K组的骨痂生长有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Col2a1在L组和P组在骨折术后1周表现为中度阳性,术后2周为强阳性,术后4周与6周为弱阳性。Y组骨折术后1周、2周均表现为中度阳性,术后4周与6周为弱阳性,K组术后1周表现为中度阳性,2周和4周时表现为弱阳性,6周时表现为阴性。结论 L组治疗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较单纯的P组和Y组治疗效果更佳,能显著提高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明显缩短骨折愈合周期。  相似文献   

16.
观察运动对骨软骨骨折(OCF)转归影响的MRI表现及MMP-13在膝骨折片覆盖软骨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用30只月龄及体质量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实验组20只建立兔膝股骨髁OCF模型;假手术对照组10只。所有模型均不进行内固定及外固定。术后即进行术侧膝关节间歇主动活动(IAM)与间歇被动活动(IPM);术后1、2周分别从实验组中随机抽取10只实验兔行MRI检查、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假手术对照组10只于术后2周行上述检查。MRI扫描序列包括:TSE-T1WI、TSE-T2WI、T2WI/SPAIR、3D/WATSc/FFE/T1WI。结果术后1、2周,骨折线均清晰,OCF片移位14(14/20);骨片覆盖软骨术后2周较术后1周损伤重(P<0.05);骨折区成纤维细胞数术后2周较术后1周多(P<0.05)。术后第2周,股骨髁骨折处骨质增生,MRI示薄层低信号,骨片内部分骨小梁坏死;骨片覆盖软骨MMP-13表达,术后2周较术后1周表达程度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仅2(2/10)只轻度表达。结论运动可使兔股骨髁关节表面OCF愈合不佳,术后2周变化类似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特点;OCF后骨片覆盖软骨MMP-13表达升高,对临床治疗OCF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一期应用在治疗胫骨平台上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胫骨平台上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PRP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的同时给与异体骨植骨,PRP组患者在常规切开复位异体植骨的基础上加用制备的自体PRP在粉碎性骨折缺损处植入复位并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后发现,两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尚可,PRP组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约(17.4±2.1)周,未见骨不连、骨不愈合以及自体输血等并发症。对照组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23.5±3.7)周。PRP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RP治疗胫骨平台上端粉碎性骨折时可加速骨折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间歇性充气加压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间歇性充气加压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右侧胫骨中段造成3mm缺损,术后长腿管型石膏外固定,随机分成A、B2组。术后1周拆除管型石膏后予长腿石膏夹板外固定,对A组截骨部位进行间歇性充气加压,每次30min,每天2次,持续8周;B组带不予充气的气囊作为对照组。术后每2周X线摄片和骨密度(BMD)测试。第10周A、B2组各随机取3只兔子处死,行组织学检查骨痂面积、成骨细胞数。其余兔处死后取双侧胫骨作机械力学测试。结果A组的骨痂面积、成骨细胞含量同期均高于B组。治疗后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组BMD和BMD比率在术后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A组8周时BMD含量已达健侧胫骨同一部位的水平,4、6、8、10周时A组BMD和BMD比率高于B组(P<0.05,P<0.01)。A组力学测试的4项参数平均化为对侧完整胫骨参数值的百分比后比B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软组织水肿,防止骨缺失,增加骨折愈合后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19.
王斌峰  崔海峰  苗旭漫 《吉林医学》2007,28(15):1655-1657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73例骨折患者应用ELISA方法对其骨折后l、2、4、8、12、24、36、48、60周进行外周血的BMP-2检测,检测结果按照骨折延期愈合与正常愈合,延期愈合组中又按照骨折部位、对常规治疗的反应效果进一步分组,统计这些组别外周血中BMP-2的不同表达水平。结果: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在创伤后第一周内迅速升高,第2周内迅速回落,而后维持在比正常人群还低的水平;骨正常愈合患者中第1~2周缓慢升高,至第8周才开始回落。将骨延迟愈合患者细分化后发现四肢骨近端部位外周血BMP-2表达规律接近于总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随时间表达规律。而四肢骨远端包括掌指骨外周血BMP-2在骨折后一直未见增高。常规治疗48周后临床愈合的患者其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与正常对照组相似,而有效和无效组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则与总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结论:骨折后外周血中BMP-2表达水平与骨折愈合情况及骨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用20只兔股骨干中段开放骨折模型,Φ4.0mm钻头扩髓,Φ4.0mm斯氏钉固定;对照组不扩髓,用Φ3.5mm斯氏钉内固定。术后2、4、8周取骨痂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扩髓组骨折愈合过程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