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文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35名扩张型心肌病(DCM),35名缺血性心肌病(ICM)以及35名正常人从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三个方面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①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成球形,室壁变薄及动度弥漫性减弱;ICM组以左房室腔扩大为主,多呈葫芦状,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②反映左室充盈流量状态的EPSS,DCM组显著高于ICM组;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较高且程度较重,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③DCM组以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舒张功能可表现为“正常”;ICM组则主要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收缩功能可表现为正常。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为临床鉴别DCM与ICM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惠小勤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84-1286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鉴别要点。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确诊为31例缺血性心肌病、2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ICM组心力衰竭大多先呈左心衰竭,继以右心衰竭,出现相应的症状;DCM组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②a)ICM组心脏呈"圆拱门形",室壁活动节段性减弱。DCM组心脏呈"球形",室壁活动弥散性减弱;b)ICM组多为轻度二尖瓣返流;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P<0.01);c)DCM组收缩功能降低,舒张功能正常;ICM病组舒张功能减低,收缩功能正常;二尖瓣E/A:ICM组<1,而DCM组>1(P<0.05);d)ECG RV6/Rmax≥3.0对DCM和ICM有鉴别诊断意义。结论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具有简便、无创、价格低廉及重复性好的特点,是ICM与DCM有价值的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对扩张性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2D-CDFI)观察80例DCM患者、80例ICM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三个方面的改变.结果 (1)DCM组心脏呈普遍增大,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ICM组心脏呈局限性增大,室壁活动阶段性减弱.(2)DCM组瓣膜返流发生率较ICM组高,且返流程度较ICM组重.(3)DCM组主要以收缩功能低下为主,ICM组则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结论 超声2D-CDFI是鉴别DCM与IC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康健 《广州医药》2006,37(2):55-5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扩张型心肌病和2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多呈"球形",室壁变薄及弥漫性减弱,心尖部心肌不变薄及EPSS增大,多瓣膜反流,以收缩功能降低较明显为其特点.ICM组以左房室腔扩大多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主动脉及根部钙化、主动脉增宽,单瓣膜反流,以舒张功能障碍较明显为其特点.结论彩超结合患者病史是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进行鉴别的简便无创性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缺血性心肌病(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永城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因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70例患者,经诊断分为DCM组和ICM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超声心电图指标、各瓣膜返流状况。结果 DCM组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房收缩末内径(LA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E峰)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舒张晚期峰值(E/A)均较IC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存在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返流情况,且DCM组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返流情况较ICM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心电图显示ICM与DCM在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脏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超声心电图可为临床诊断鉴别ICM与DCM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心肌病(ICM)系心肌灌注不足和冠状循环阻塞所致的心肌病综合征。近年来已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尤其是彩色Doppler超声波普及以来,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病在声像图上显示房室腔扩张,室壁运动明显减弱,瓣膜返流,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异常,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类似,属于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本文总结了50例ICM的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资料,并试对其余60例DCM资料的异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35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53例为DCM组,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82例为ICM组,两组患者均完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形态指数、心腔测值、超声频谱参数及心功能参数。结果:(1)DCM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S)分别为(49.83±3.51) mm、(64.62±3.48) mm,均高于ICM组(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为(73.34±4.05) mm,低于ICM组(P<0.05);(2)DCM组右心房内径(RAD)为(23.92±5.94) mm,高于ICM组(P<0.05);(3)DCM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速度(PVE)、主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速度(AV)、肺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速度(PV)分别为(0.87±0.2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致密化不全与老年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和临床特征。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出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国内发表且年龄≥60岁的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文献报道共9例,结合同期本院收治年龄≥60岁的NVM患者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23例的超声心动图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NVM组超声心动图可见受累心腔内异常隆突、粗大的肌小梁和其间深陷的隐窝影像,以左房室腔扩大为主,心肌致密化不全层与致密层厚度比>2;DCM组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壁变薄及动度弥漫性减弱,右房室内径扩大;(2)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较高且程度较重,NV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NVM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发生率较高(P<0.01);(3)NVM组和DCM组临床均有程度不同的左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表现,缺乏特征性。结论NVM具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改变,可区别于DCM。超声心动图是诊断NVM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对 2 2例缺血性心肌病与 2 6例扩张型心肌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同表现进行鉴别诊断探讨 ,其结果表明 ,5 0岁以上 ,伴有主动脉瓣区退行性病变 ,局限性室壁变薄并出现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则有利于缺血性心肌病 (ICM )的诊断 ;而年龄较轻 ,心脏呈普大型 ,伴多瓣膜返流 ,室壁弥漫性变薄 ,活动弥漫性减弱 ,则有利于扩张型心肌病 (DCM )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在扩张型心肌病(DMC)和缺血型心肌病(IC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32例DMC和43例ICM的UCG检查,比较二者在心脏形态、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心脏增大,左室容量增加,心功能减低,二、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等发生率及严重程度DCM组明显重于ICM组。DCM左室增大短径超过长径的1/2,呈"球形"改变,心尖部不变薄,室壁厚度均匀,运动弥漫性减弱。ICM左室心尖圆钝变薄且运动明显减弱,呈"圆拱门形"改变,室壁厚度不均并呈节段性运动异常为主要声像图特征。结论:CUG具有形态学诊断和血流动力判断意义,对DCM和ICM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晓莉  孙红霞 《医学综述》2009,15(21):3222-3224
蛋白激酶C作为第二信使在多条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心肌肥大、心室重塑等有着密切联系。其激活将导致多种心肌病,如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蛋白激酶C与上述几种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Areversible cardiomyopathy triggered by psychologically stressful events occurs in older women and may mimic evolv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coronary syndrome. This condi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distinctive form of systolic dysfunction that predominantly affects the distal left ventricle chamber and a favourable outcome with appropriate medical therapy.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二维超声对40名正常人、32名缺血性心脏病(ICM)患者和46名高血压性心脏病(HCM)患者进行心脏形态学和心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均扩大,ICM组左心室内径大于正常,HCM组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增厚;两组患者舒张功能均见减退,但HCM组比ICM组更为明显;HCM组还伴有收缩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4.
付莹 《当代医学》2021,27(2):65-67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因射血分数低、心功能不全,且超声检查提示心脏扩张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后,结合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缺血性心肌病者35例,扩张型心肌病者40例,酒精性心肌病16例,克山病9例。结果经分析,两组患者右室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主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速度、左室舒末容积、左室缩末容积、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鉴别缺血性心肌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可以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 CO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 DCM)与缺血性心肌病( ICM)中的鉴别价值及其与心衰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65例,结合临床表现、心脏超声、BNP和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随机分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 A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5例( B组)、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 C组)。测定各组的COP及SAA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B两组的血清COP和SAA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A组血清SAA水平高于B组(P<0.05),A,B组COP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452,P>0.05)。 A,B两组中按NYHA分级分成的各亚组的血清COP水平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F值分别为13.7,9.9,P<0.05),而血清SAA水平却没有这种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递增趋势。结论血清SAA水平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血清COP水平可以用于评估心衰的程度,成为评价心衰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夏丽萍  张书宁 《上海医学》2012,35(3):224-227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4例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心室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HCM的患者分为梗阻型HCM组(HOCM组,44例)及非梗阻型HCM组(HNCM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测量并比较冠状动脉各分支的内径。结果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中,两组间仅年龄及糖尿病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两组间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的构成比、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室间隔厚度、左心房直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两组间冠状动脉狭窄、左前降支肌桥的发生率及左侧冠状动脉优势型患者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间隔支肌桥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OCM组的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左间隔支内径均显著大于HNCM组(P值均<0.01)。结论 HOCM患者的左间隔支肌桥发生率较HNCM患者高,且冠状动脉内径较粗大,尤其是左间隔支粗大,对临床上经皮导管化学消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力群  赵平 《贵阳医学院学报》1998,23(2):152-153,156
本文旨在研究鉴别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70例ICM及70例DCM的心脏形态学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优选7项指标建立鉴别ICM与DCM的Fisher判别式。结果两组RVOT,AO,LA,RV,IVSd,LVPWd放LVDd差别极为显著,以Fisher判别式4.6+26.1LA/AO+28.8LVDd/(IVSd+LVPWd)-375.8〈0为ICM,≥0与D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15例缺血性心肌病和4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壁局限性变薄及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瓣区退行性变是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特征。扩张型心肌病则表现为室壁弥漫性变薄,运动弥漫性减弱,右房室扩大,多瓣膜反流,与前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超结合患者病史是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进行鉴别的简便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我院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85例。平均年龄47.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左心衰竭与各种心律不齐;约85%的病例可闻及心尖部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近62.4%的病例有心律不齐。X线表现为肺淤血(88.2%),心脏增大,约74.1%为重度增大;心搏动减弱以左室为明显。还论述了本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X线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