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路志正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精通中医理论,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从医七十余载,形成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为核心的学术思想。针对路老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和脉络、理论基础、与古今现代医家的区别、调理脾胃的内涵、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关键学术问题采访路老,并系统整理,以了解路老学术思想面貌。  相似文献   

2.
路老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十八字诀作为学术思想的核心,是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提炼和升华,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调升降"在调理脾胃中居于重要地位。文章就"怡情志,调升降"中"调升降"的含义、理论基础、病证类型、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重点解释了调理脾胃升降的方法以及用药法度,由此窥见路老学术思想之一斑,对于领会、继承和发扬路老中医学术思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路老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十八字诀作为学术思想的核心,是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提炼和升华,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调升降”在调理脾胃中居于重要地位。文章就“怡情志,调升降”中“调升降”的含义、理论基础、病证类型、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重点解释了调理脾胃升降的方法以及用药法度,由此窥见路老学术思想之一斑,对于领会、继承和发扬路老中医学术思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路志正教授提出"治中央、运四旁、移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之调理脾胃的基本思想。试从路志正教授对脾胃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以及脾胃的相互关系理解入手,引经据典,结合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导致慢性重大或疑难病证的特点,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理论依据和学术渊源,为临床应用调理脾胃进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纳化"即受纳与运化的概括,是脾胃功能的重要部分,路志正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高度概括了其调理脾胃法的思想核心,脾为运化、升清、排泄之枢,胃主受纳以降为顺,纳、化相连,脾胃合一,纳化失常是脾胃的主要病机,纳化失常可致津液不足与津液停聚之水饮、湿证和痰浊,纳化失常亦可致气血亏虚与气滞血瘀的气血病,故调理脾胃纳化可治冠心病、糖尿病、眩晕、水肿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路志正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高度概括了其调理脾胃法的思想核心,现仅从"顾润燥"这一方面对其思想做一系统阐述。其广纳前贤经验,完善润燥理论体系,在临床应用方面不拘常法,善于变通;不拘一病,广泛应用;药性相反,同用一方;同时提出治脾宜温补升阳燥湿,治胃须清润通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路老善于应用调理脾胃治疗各种慢性、疑难病证,文章通过对路老调理脾胃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适应病证范围、基本思想、临床意义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期揭示路老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内涵,为临床采用调理脾胃治疗各种相关病证提供基本方法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文章总结了导师路志正教授治疗眩晕的特色经验,归纳为"首重脾胃,燮理升降;抑木扶土,两和柔刚;因时制宜,毋伐天和;谨察标本,攻补有方"四个方面。以脾胃为中心论治眩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广泛结合气机升降、五行生克、因时制宜、标本虚实等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主次突出、进退有序,体现了路老深湛的理论和临床功力。并从理论和临床实例论证了这四个方面的特色及其临证的思路。反映了路老"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等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邵荣世教授为孟河传人,临证有其独特的脾胃学术思想,擅长内科疾病的治疗。其调治脾胃特点如下:脾统四脏,执中央以运四旁;脾虚不壅补,重在升与运;胃乃水谷海,重在通与降;燮理肝与脾,权衡疏与柔。并举案分析。  相似文献   

10.
"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是路志正教授总结多年临证经验得出的重要学术思想。言"顾润燥"既是言气、血、津、液,亦是言阴阳。要顾及脏腑气血津液之多寡,五脏阴阳平衡,人乃安和。言"运四旁"是以中央脾土为主,以心、肝、肺、肾余四脏或肢体、皮毛、经络、关节、肌肉、血脉、筋骨、孔窍或上下二焦为辅。"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胃主受纳,燥润相得、纳化相成。顾脏腑润燥以运四旁,脏腑经络运气血达四旁以疗痹。将路老的学术思想指导实践,治疗痹病甚至是疑难杂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产后痹是妇人产后,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所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症,当属痹症范畴,病属本虚标实,然因其发于产后妇人气血正虚之时,发病特点有三:必有本虚、兼有邪实、情志为辅。治疗当应全面衡量,分清主次,重点施治。路老治疗产后痹多以补益为主,舒畅情志、调肝健脾、调和营卫,兼以祛邪通络,注重攻补兼施,体现了路老"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的思想。随附病例患者属于产后气血亏虚、肝脾不和而致产后痹,路老用方既能祛风湿止痛,又能顾护脾胃,体现了其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魏玮教授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深受路老"治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之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影响.魏玮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脾在志为思,为情志之本,二者常相互为患.故从脾胃论治情志病,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防止病情演变的作用.从脾脑相关理论出发,探讨脾胃与情志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身心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路志正教授认为便秘虽出自肠道,但根在脾胃。治疗便秘重点在于调理脾胃升降,把握运、降、润、通几个方面,坚持运中有降,降中有通,通中有润的原则。临床采用健脾和胃、健脾祛湿、健脾益气养血、温中健脾、芳化湿浊、疏肝健脾等治法,总以调理脾胃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在内科临床运用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志正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行医 6 0余年 ,善于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临床内科疾病 ,不仅用于如腹胀、腹痛、反胃、泄泻、呃逆、痞满等脾胃疾病的治疗 ,对于其他系统疾病 ,也独辟蹊径 ,采用调理脾胃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学术见解独到。兹将笔者跟随路老学医的偶得总结如下。1 调理脾胃治胸痹胸痹是指因胸中阳气不足 ,浊阴上逆 ,痰浊瘀血寒邪凝结阻滞 ,胸阳失宣 ,气机闭郁 ,甚则脉络阻塞不通 ,以胸中窒闷而痛或胸痛彻背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胸痹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等病证。据…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症患者常常因多种疾病并存,全身情况复杂,合并药物众多,加之年老体衰,常出现诸如发热、腹泻、饮食难入等伴随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路老熟谙经典,精于临床,提纲挈领,非常注重对"后天之本"的调养,遵"四季脾旺不受邪"之义,燮理阴阳,"持中央,运四旁,调升降,纳化常",使中州健,营卫和,气血充,腠理密,而疾患不生,从而君明臣安,五脏和谐,诸症向愈,在危重症患者中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路志正脾胃论治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志正教授家学渊源,精医术,勤临证,善研索,多年来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调理脾胃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深感其思路广阔,辨证详明,用药精当,现择其鳞爪以飨同道。1 调脾胃,治病必求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二者维系人体升与降、纳与化、燥与湿的平衡。“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凡病之发生、转归、预后莫不与脾胃有关,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也。故察病,必先察脾胃强弱;治病,必先顾脾胃盛衰,对于年老体弱,大病久病之人更应注意养护胃气,无论哪一…  相似文献   

17.
脾胃居中为五脏六腑之枢,脾胃与口、经脉相连,功能相属,口疮的发生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也与心、肺、肝有关。路志正教授治疗口疮以调理脾胃为主,多用健脾化浊祛湿,通腑导滞,清利湿热,温中散寒法;或与他脏同调,常用调理心脾,肃肺和胃,清肝健脾和胃法。形成以调理脾胃为中心,相关脏器兼治的特点,值得效法。  相似文献   

18.
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情志疾病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志正教授认为忧思恼怒为常见的情志变化,气机紊乱是情志异常的主要病机,肝、脾是情志变化影响最大的脏器,在情志病变中,脾为之枢。情志对五脏的影响最终均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活动,脾胃的病变也可引发情志的异常,故治疗情志病可从调理脾胃入手,调脾胃治疗情志病,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防止病情进一步演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整理和分析了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尊称邓老)运用调理脾胃方法"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邓老提出:"未病先防"重在"调",包括调饮食、调情志、防外邪、劳逸适度等,同时养生勿忘养心;"已病防变"重在"治",根据"脾旺不易受病"、"五脏相关防治脏腑传变"相关理论,在辨治各类疾病的处方中多加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之药以调理脾胃;"瘥后防复"重在"控",疾病恢复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饮食及练习传统八段锦等方式调理脾胃功能。邓老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王自立教授在"脾胃升降"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理脾胃气机之升降以促运化,提出"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的学术思想,并依据多年临床经验拟定运脾汤,治疗胃痞疗效显著。附典型病案2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