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初步建立树鼩生化与微卫星标记检测法.方法参考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遗传标记检测方法,对树鼩某些同工酶进行活性测定.根据树鼩特异DNA序列,合成引物,扩增树鼩基因组DNA.结果树鼩Es-1,Trf,Akp-1,Ce-2四个生化位点呈遗传多态性,而Es-3生化位点无遗传多态性;所选的11个微卫星DNA位点中,有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2个微卫星DNA多态性较差.结论初步建立了树鼩生化及微卫星标记的方法,为深入研究树鼩的遗传背景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东方田鼠生化与分子遗传学标记检测法.方法参考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遗传标记检测方法,对东方田鼠某些同功酶进行活性测定.根据东方田鼠特异DNA序列,合成引物,扩增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将PCR产物回收、序列分析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东方田鼠Trf、Es-3和Ce-2三个生化位点呈现遗传多态性,而Id1、Mod-1、Car-2、Gpd-1、Gpi-1、Hbb、Es-1七个生化位点无遗传多态性.用合成的特异引物扩增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得到了丰富的多态性资料.对其中的20只东方田鼠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进行多序列比较,发现10个等位基因以及1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论初步建立了东方田鼠生化及分子遗传学标记.分子遗传学标记与生化遗传标记相比,具有杂合率高、重复性好、易于操作等优点.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东方田鼠的遗传背景、生物进化规律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并建立一种检测树鼩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30只树鼩个体的11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 所选的11个微卫星DNA位点中,有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2个微卫星DNA位点多态性较差.结论 所研究的树鼩微卫星位点中,有9个符合遗传标记特点,可用于检测树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近3年北京地区的两个NIH封闭群小鼠群体的遗传质量进行监测分析。 方法:利用生化标记基因检测法,2011年测定A、B两单位NIH小鼠在碱性磷酸酶-1等14个遗传生化标记位点上的多态性。2014年利用相同方法原则对B单位的NIH小鼠群体进行抽样检测,比较了该小鼠群体3年来的遗传构成变化。结果:2011年,A、B两单位NIH小鼠群体均呈多态性的生化标记位点有6个(Ce2、Car2、Gpi1、Es10、Gpd1、Pgm1),且B单位在Es3位点也呈多态性;两群NIH小鼠在Car2位点有差异(P<0.05),在Es3、Gpd1、Pgm1三个位点有显著差异(P<0.01);两群体的群间分化系数为0.0406,遗传一致性指数为0.9619,遗传距离为0.0388。与2011年相比,B单位封闭群NIH小鼠在2014年出现了2个纯合位点(Ce2和Gpd1),同时Es10和Gpd1两位点差异极显著(P<0.01),Pgm1位点差异显著(P<0.05);不同代次NIH小鼠群间分化系数为0.1103,遗传一致性指数为0.8847,遗传距离为0.1266。结论:群体隔离、选种育种、种群数量和繁育代次等对NIH小鼠遗传构成差异影响显著。留种和繁育生产时应加强封闭群NIH小鼠的遗传监测,为其遗传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Zmu-1:DHP育成品系豚鼠的遗传特征,以该品系亲本DHP(暂定名Zmu-2:DHP)豚鼠作对照,采用生化电泳法测定了14个同工酶的遗传标记。结果显示了二个品系的部分生化遗传概貌。Zmu-1:DHP品系10个基因位点无多态性,而Zmu-2:DHP品系有9个。二个品系的G-3-PD,G-6-PD、ES-6和ES-8位点呈多态性,DPH品系还有GOT-1位点呈多态性。上述5个多态性位点均有a、b二个等位基因,除此之外,Zmu—2:DHP品系在Es-8位点还存在c等位基因。从结果还看出,G-6-PD位点的等位基因类型与豚鼠的性别有关,多数雄性豚鼠呈b基因,多数雌性豚鼠则呈a基因。此外,还计算了5个多态性位点各种等位基因的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近3年北京地区的两个NIH封闭群小鼠群体的遗传质量进行监测分析。方法 利用生化标记基因检测法, 2011年测定A、B两单位NIH小鼠在碱性磷酸酶-1等14个遗传生化标记位点上的多态性。2014年利用相同方法原则对B单位的NIH小鼠群体进行抽样检测, 比较了该小鼠群体3年来的遗传构成变化。结果 2011年, A、B两单位NIH小鼠群体均呈多态性的生化标记位点有6个(Ce2、Car2、Gpi1、Es10、Gpd1、Pgm1), 且B单位在Es3位点也呈多态性;两群NIH小鼠在Car2位点有差异(P < 0.05),在Es3、Gpd1、Pgm1三个位点有显著差异(P < 0.01);两群体的群间分化系数为0.0406, 遗传一致性指数为0.9619, 遗传距离为0.0388。与2011年相比, B单位封闭群NIH小鼠在2014年出现了2个纯合位点(Ce2和Gpd1), 同时Es10和Gpd1两位点差异极显著(P < 0.01),Pgm1位点差异显著(P < 0.05);不同代次NIH小鼠群间分化系数为0.1103, 遗传一致性指数为0.8847, 遗传距离为0.1266。结论 群体隔离、选种育种、种群数量和繁育代次等对NIH小鼠遗传构成差异影响显著。留种和繁育生产时应加强封闭群NIH小鼠的遗传监测, 为其遗传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鸡生化标记检测方法 ,用于SPF鸡群的遗传学检测. 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方法 >,应用乙酸纤维素板,建立SPF鸡生化标记位点的检测方法 .结果 共有7种同工酶可以用于鸡的生化检测,其中血红蛋白-β链(Hbb)的检测组织为溶血素,转铁蛋白酶(Trf)的检测组织为肺脏,碳酸酐酶-2(Car2)的检测组织为肝脏或溶血素,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苹果酸酶-1(Mod1)、碱性磷酸酶-1(Akp1)检测组织为肾脏,酯酶-1(Es1)检测组织为血清.结论 建立了鸡生化标记检测方法 ,并对BWEL-SPF鸡群和Line-22鸡群进行了分析,发现都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标记方法对长爪沙鼠群体遗传分析的可靠性。方法应用27个生化位点和13个微卫星DNA位点,采用已建立的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方法对国内2个长爪沙鼠群体进行遗传分析,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各群体遗传参数。结果生化基因位点中有13个位点在整体中呈现遗传多态性,多态率为48.1%;微卫星位点中有11个位点在整体中表现出多态性,多态率均为84.6%。两种方法测得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趋于一致,微卫星DNA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和平均杂合度均明显高于生化标记方法。但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检测对两个长爪沙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反映一致,所反映的群体平衡状况也基本一致。结论生化标记分析和微卫星DNA方法均可较好地反映长爪沙鼠群体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远交繁殖的I~IV代次的滇西亚种树鼩群体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为培育封闭群树鼩种群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提取I~IV四个代次共49只滇西亚种树鼩的全血基因组DNA,选取树鼩的18个微卫星位点,结合荧光标记(FAM)PCR扩增技术,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扩增产物,并利用POPGENE、FSTAT等软件比较各代次树鼩的遗传相关指标。结果四个代次的树鼩群体共检测到等位基因(Na)8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779,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2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1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5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1.277,平均等位基因丰富度(AR)为2.938,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值为0.046;其遗传距离及无偏遗传距离分别为0.049~0.159和0.022~0.109。结论培育的树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不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MIJ和HFJ大鼠的基因纯合度和遗传稳定性.方法 MIJ大鼠7只,取自F22代基础群中3对种鼠和F22代雄性生殖缺陷鼠1只.HFJ大鼠6只,取自HFJ大鼠F25代基础群中的3对种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927.1-2001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方法测定.结果 MIJ和HFJ近交系大鼠的11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均为完全纯合,且两个品系大鼠的生化遗传概貌完全一致,生化位点基因型分别为,Akpl为a,Csl为a,Esl为b,Es3为d,Es4为b,Es6为a,Es8为b,Es9为a,Es10为a,Hbb为a,Alp1为b.两个品系大鼠生化标记基因遗传概貌与目前常用的近交系大鼠比较,未发现与其生化遗传概貌完全相同的品系.结论 MIJ和HFJ近交系大鼠符合近交系动物标准,且具有独特的生化遗传概貌.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资源是国家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科技资源。实验动物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是生物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有效的共享机制和合理的共享方式是实现实验动物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的重要保障,是规范实验动物资源共享行为和确保共享安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YYHL)与HLC小鼠近交系的遗传纯合程度.方法:依据GB/T14927.1-2001检测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Car-2、Hbb、Es-1、Trf、Mod-1、Idh-1、Es-2、Es-3、Mup、Pgm-1、Gpd-1、Ce-2、Gpi-1;每个品系抽样4只,并用标准近交系C57BL/6、DBA/2、615、BALB/c作对照,对YYHL小鼠近交系和HLC小鼠近交系进行遗传检测.结果:YYHL与HLC小鼠近交系在所检测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上达到100%纯合.但2个近交系在Hbb、Idh-1、Ce-2生化标记基因位点上不同.结论:YYHL小鼠近交系与HLC小鼠近交系在遗传纯度方面均已达到近交系要求,可作为新的近交系应用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常用的近交系小鼠核心群和生产群进行遗传质量监测,观察2者之间的遗传质量差异,为近交系小鼠保种繁殖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化标记法和微量细胞毒实验对3个近交系小鼠BALB/c、C57BL/6、DBA/2的核心群(n=6)和生产群(n=30)进行遗传质量监测.生化标记法检查的位点有Idh-1、Car-2、Gpd-1、Hbb、Es-1、Es-2、Mod-1、Es-3和Akp-1;微量细胞毒实验检查的位点有Thy-1、H-2K和H-2D.结果:在所监测的9个生化标记位点上,核心群和生产群都符合品系标准.在免疫学位点上,3个品系的核心群和DBA/2品系的生产群符合品系标准,C57BL/6和BALB/c的生产群中分别发现2个(Thy-1a/b和H-2Db/d)和4个(H-2Kd/b)变异的个体;H-2Kb抗血清对BALB/c的细胞毒指数明显升高.结论:近交系小鼠核心群和生产群在遗传质量上可能出现差异,生产群的遗传质量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转染两个补体调节蛋白(CRP)基因与转染单一CRP基因对异种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基因混合注射的方法,将人MCP(膜辅因子蛋白)和CD59(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两种基因导入521枚KM小鼠的受精卵原核。结果得到原代转hCD59基因小鼠14只,转hMCP基因小鼠12只,hCD59/hMCP双基因共整合的小鼠7只,转基因效率5%。通过5只G0代转双基因小鼠和非转基因小鼠的繁殖,得到F1转hMCP小鼠14只,转hCD59小鼠16只,转双基因小鼠10只,F1双基因占33.3%。用10%新鲜人血浆体外灌注小鼠离体心脏,转双基因组心脏搏动时间(138±25min)明显长于单基因组(hCD59组78±27min,hMCP组43±21min)和非转基因对照组(20±12min)。结论转染两个CRP基因比转染单一CRP基因对异种细胞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泳技术对大鼠Amy-1,Cat,Es-1,Es-2,Es-3,Es-4,Es-6,Es-7,Es-8,Es-9,Es-10,Es-12,Gc,Hbb,Svp-1 15个基因标志进行检查,建立了F344/N,F344/Ola,LOU/cN,SHR/Ola,WKY/Ola5个近交品系大鼠的电泳遗传概貌,为上述品系提供了遗传学基本数据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树鼩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树鼩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遗传标记分析方法,了解中缅树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对40条随机引物进行优化,筛选出能有效用于树鼩群体遗传分析的RAPD位点,对48只树鼩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应用Popgene 1.32与RAPDistance Package Version 1.04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树鼩的群体遗传特性。结果20个RAPD引物共检测到113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5.6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69个(占61.1%)。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307,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9~0.27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693。雄性群体的遗传多态度(H0)(0.1864)略高于雌性群体(0.1470),平均遗传多态度(Hpop)为0.1667;树鼩遗传多态度所占的比例在群体内为48.29%,而雌、雄群体间为51.71%。NJ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T15、T33和T47号树鼩个体聚类成一大类,其余45只树鼩个体聚成另一大类,雌、雄个体呈相互交叉现象。结论实验所筛选的随机引物可有效用于中缅树鼩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本树鼩群体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中缅树鼩微卫星分子标记,逐步填补中缅树鼩特异性遗传标记的空白。方法建立中缅树鼩基因小片段插入文库,利用5’端地高辛标记的(CA)15探针从约1500个菌落中选出36个阳性克隆。对这些克隆进行测序,发现其中15个含有重复序列,其中1个为重复克隆,1个因两端序列太短而不能设计引物。结果用Primer3软件设计13对引物。PCR结果,13对均有条带。退火温度分布在44~52℃之间。阳性克隆率为2.4%,微卫星克隆率为1%。结论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筛选树鼩微卫星分子标记所得的微卫星克隆率,可达到传统放射性核素标记探针同等的效果,并可避免放射性危害。树鼩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将为下一步进行基因组结构的分析、树鼩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分子进化和标记辅助选择等提供大量的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DC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10例中国四川地区汉族DCM患者(DCM组)和11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TNFR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等位基因以及基因型频率,分析两位点多态性与DC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110例DCM患者中,TNFR2(+676)位点G/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0.9%)和G等位基因频率(43.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R1(-329)位点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地区汉族人群中未发现TNFR1(-329)基因多态性与DCM易感性有关;TNFR2(+676)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与DCM的遗传易感性有关,TNFR2(+676)位点T/G多态由野生型的T转变为G,则其患DCM的风险可能会增加,G/G纯合子基因型个体较易患D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