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建  鹿红军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1):819-8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破裂病人行CTA检查,分别用后处理软件VR、MIP、MPR进行成像,并与同期进行的DSA检查8例图像及1例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2例CTA共发现动脉瘤25个,其中大脑前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7例。3例为多发动脉瘤。DSA共发现9个动脉瘤,7例与CTA相符。1例患者行动脉瘤手术夹闭。结论CTA用于脑动脉瘤诊断,快速准确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急诊入院、发病时间在72h内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64排CTA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决定是否早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8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有81例患者颅脑CT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64例,多发动脉瘤(2个及以上)17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CTA复查发现漏诊动脉瘤1例,为大脑前动脉A3段动脉瘤。有3例首次颅脑CTA检查结果阴性,再次行DSA检查,其中发现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DSA检查结果阴性2例。结论:CTA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检查方法,可根据其结果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早期治疗。在绝大多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处理中高质量的颅脑CTA可替代DSA,快捷、无创的颅脑CTA有助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邵奎志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94+96+161-94,96,F000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应用计算机自带后处理软件进行脑血管三维成像(3D—CTA)。结果CTA诊断颅内动脉瘤13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右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右后交通动脉瘤2例,左后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A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起源以及与周围脑血管的解剖关系。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是一种十分快捷、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引起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3例疑为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诊行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VR,MIP、MPR后处理图像,部分病例同DSA、3D TOF MR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发现64例动脉瘤患者共69个颅内动脉瘤(5例患者为2处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8例,大脑前动脉3例。前交通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后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11例.椎基底动脉6例:并发瘤内血栓3例:钙化2例;件脑实质血肿15例,脑室积血11例,脑血管痉挛5例。CTA表现与手术结果、DSA、3D TOF MRA基本一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颈大小、与载瘤血管及临近血管、骨结构的关系、有无瘤内血栓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术后复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7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进行CTA扫描,通过软件后处理,得到MIP、MPR、CPR及VR图像,综合分析各种图像评价颅内动脉瘤。结果:动脉瘤患者72例,单发动脉瘤57例,其中颈内动脉瘤17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前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右椎动脉瘤3例;多发动脉瘤15例。结论:CTA能快速、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诊断脑动脉瘤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例完成64层螺旋CT模板扫描和CTA增强扫描后进行数字减影,将减影和常规CTA原始图像分为2组(DSCTA组和常规CTA组),比较2组后处理时间,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DSCTA组较常规CTA组后处理时间明显缩短:2组对Willis动脉环及其远段脑动脉的重建图像质量及动脉瘤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而对Willis动脉环近段动脉的重建图像质量及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DSCTA明显优于常规CTA;常规CTA对血管外病灶显示清楚.而DSCTA与DSA均未能显示。结论 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简单、无创、去骨效果良好,综合常规CTA与数字减影CTA全面分析脑血管情况,效果优于DSA检查,是脑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理应用64层螺旋CTA优势评价急性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学。资料与方法对平扫检查的32例原发性SAH患者,急性期(1-10)天均行CTA和DSA对照检查,采用VR、MIP、SSD技术重建三维成像。结果 32例SAH患者27诊断为脑动脉瘤,CTA清楚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邻近关系,DSA发现28例,4例未见动脉瘤改变。结论 64层MSCTA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术后比对的优势,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测与DSA基本一致,可作为急性SAH患者病因诊断首选排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32例CT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6~24小时行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及滑动薄层块技术(STS-MIP)对血管进行重组、评判,并与DSA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2例中,CTA共检出动脉瘤17例,脑动静脉畸形和脑动脉硬化各1例,17例患者共19枚动脉瘤,CTA检出18枚,遗漏了1枚颈内动脉动脉瘤.CT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性为94.74%(18/19).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及明确病变的三维空间关系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脑血管成像检查,使用VR、MIP、MPR等技术重组成像,与DSA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动脉瘤检出患者28例,正常患者4例,动脉硬化、动脉狭窄患者4例。脑血管成像与DSA和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够清晰的显示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病灶位置、瘤颈,以及与载瘤动脉、邻近血管、骨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快速、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对治疗后的复诊和随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对4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并经DSA确诊为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行CTA检查,评价CT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 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为95.0%,CTA对动脉瘤细节及瘤颈的显示优于DSA.结论 CTA能快速、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与CT血管造影(CTA)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评价效果.方法 选取2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均行HR-MRI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及对斑块性质的评估效果,并评价两种方法与DSA评价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DSA显示共24支大脑中动脉发生血管狭窄.CTA与HR-MRI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检出率、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HR-MRI与DSA呈高度一致性(κ=0.770,P=0.016),CTA与DSA呈中度一致性(κ=0.528,P=0.031).HR-MRI对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总检出率及易损斑块、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CTA(P<0.05).结论 HR-MRI在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方面比CTA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多层螺旋CT机检查了25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SVR、Fly-through、CPR等技术进行三维图像处理,并与脑动脉DSA的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DSA证实25例病人的27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7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后交通动脉瘤4个。CTA检查检出共25个动脉瘤,1个前交通动脉瘤和1个后交通动脉瘤未能检出,检出率为92.6%(25/27)。结论 多层螺旋CTA技术是无创性诊断脑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多种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190例脑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并均进行脑动脉DSA,对两种方法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同时对CTA漏诊脑动脉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DSA诊断为脑动脉瘤190例,共228个病灶;行CTA检查,诊断脑动脉瘤172例,共210个病灶,CTA与DSA比较,检出率为92%;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两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漏诊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是去骨同时去掉近颅底的动脉瘤、主观上重建和观察欠缺、动脉瘤本身因素。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脑动脉瘤有价值的方法。了解CTA脑动脉漏诊原因,加以改进,能提高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A评价颅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DSA结果为对照标准,评价64层螺旋头颈血管CTA判断不同程度狭窄的准确性。方法搜集临床怀疑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27例,均行头颈血管CTA检查,并在一周内行DSA检查,将CTA与DSA结果对照,评价64层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以双侧颈、椎动脉为观察对象,共观察108支血管。CT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115段;DS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108段。64层CTA对颈、椎动脉狭窄总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7.70%、93.75%,特异度分别为99.51%、99.57%。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CTA无创,快捷,简单易行,能够清晰显示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Moyamoya病CT、MRI和DSA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CT、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53例Moyamoya患者的CT、MRI及DSA进行回顾性分析.153例患者中,83例有CT平扫,30例有CT增强,25例有CT血管造影(CTA);135例有MRI SE序列平扫,3D-TOF MR血管成像(MRA)130例;113例有DSA.结果:83例CT平扫发现脑梗死38例,脑出血33例,仅3例隐约可见丘脑、基底节区和鞍上池的略高密度烟雾血管影;135例MRI平扫患者中发现脑梗死108例,脑出血38例.CT平扫、CTA、CT增强诊断阳性率分别为3.6%(3/83)、92%(23/25)和93.3%(28/30).MRI平扫和3D-TOF MRA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5.6%(129/135)和100%(135/135).DSA诊断阳性率100%(113/113).CTA、MRA和DSA显示颈外动脉侧支循环的阳性率分别为24%(6/25)、27.7%(36/130)和35.4%(40/113).与DSA比较,CTA和MRA显示烟雾血管少,常高估脑动脉狭窄.结论:DSA是诊断烟雾病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但具有创伤性.CT增强、CTA、MRI平扫和MRA均是诊断烟雾病的重要方法,CT平扫难以诊断烟雾病.  相似文献   

16.
阮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75-76
目的探讨CT脑血管成像(CTA)检查在脑动脉瘤初步筛选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疑似动脉瘤患者进行CTA检查,所得数据结果进行图像处理工作站重建,得到MIP、MPR和VR等重组图像进行分析诊断,并对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术后结果比较。结果 CTA检查诊断32例患者患有动脉瘤37个,20例经DSA或手术证实,术中发现1例较小动脉瘤术前CTA检查漏诊,诊断符合率95.65%;对20例DSA或手术证实的动脉瘤大小与CTA检查比较,瘤体长轴、瘤体短轴、瘤颈宽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检查安全、无创,显影清晰,能明确诊断脑动脉瘤,临床可作为脑动脉瘤疑似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维CT血管造影结合DSA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颅脑三维CT血管造影(CTA)结合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经验。方法 描述16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的诊疗过程。全部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应用64排螺旋CT行CTA,用DSA分析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液动力学,用CTA分析瘘口的解剖学特性。16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有6例患者为介入栓塞不成功后改手术治疗,1例患者为介入栓塞后复发行手术切除。手术入路根据瘘口位置不同而选用经额、经翼点或经枕下经小脑幕入路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两周DSA复查显示,瘘口未再显影,DAVF消失,治疗效果满意。半年后仍无复发。结论 硬脑膜动静脉瘘可在CTA结合DSA下成功地进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A检查,包括颅内动脉瘤31例、脑血管畸形15例、脑缺血性疾病4例和自发性颅内出血10例。除7例外其余患者同期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CTA结果对照。结果52例CTA的结果与DSA相符。1例多发性动脉瘤,CTA漏检1个动脉瘤。7例本行DSA的患者,其CTA结果被手术或临床证实。CTA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结去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的方法。它特别适合于手术计划制定,术中定位以及长期系列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我科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44例,由诊断医师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进行图像综合评价.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图像显示成功,脑动脉狭窄38例(伴脑梗死12例),脑动脉瘤14例(脑动脉 狭窄伴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8例.与DSA相比,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100%.结论 CTA与DSA的敏感性与特 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普查、筛查上可以选用CTA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颅脑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后24h内均接受颅脑CT平扫、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在诊断患者脑动脉狭窄、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并根据患者出院后90d随访情况,评价CTA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5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1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19例,闭塞12例。CTA检查显示6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0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13例,CTA诊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总体符合率为82.14%(46/56),一致性评价Kappa=0.768(t=10.922,P<0.001)。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诊断侧支循环的灵敏度90.32%,特异度88.00%,准确率89.29%,阳性预测值90,32%,阴性预测值84.62%;预后良好患者CTA检查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情况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A检查脑血管狹窄/闭塞程度、脑血管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454,0.337,P<0.05)。结论颅脑CT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诊断的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