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按照使用药物分为rt-PA组和尿激酶组,进行溶栓治疗,其他常规治疗相同,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mRS评分,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1],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再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和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相似,两组药物安全性能也相当,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例发病在4.5 h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组、UK组、对照组,比较三组溶栓前后及常规治疗前后1 h、1 d、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9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rt-PA组、UK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时间窗内给予rt-PA或UK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后早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80例尿激酶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纳入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给予抗凝治疗,其中,研究组采取溶栓后6 h进行早期抗凝治疗,对照组于溶栓24 h后采取抗凝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相关状况,并比较两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NIHSS评分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前至治疗后48 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周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I指数评分比较,结果与NIHSS评分一致;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研究组(87.5%)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抗凝治疗,相比于晚期治疗,改善患者卒中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黄才英  刘本德  刘金平 《重庆医学》2016,(32):4502-4504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评定两组预后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MMP-9水平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82.1%、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有很好的效果,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有效促进血清MMP-9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溶栓的患者23例,应用UK溶栓的患者9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的NIHSS及溶栓后7d的mRS评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病死率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4.0±4.9,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9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9±7.7,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5.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14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mRS评分为2.4±1.6,UK组mRS评分为2.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天rt-PA组mRS≤2分的患者有13例,UK组mRS≤2分的患者有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t-PA组发生SICH的患者有2例,UK组有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周内死亡的患者rt-PA组有4例,UK组有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静脉溶栓与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治疗1 h、1 d、7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 h、1 d、7 d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尿激酶,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性与尿激酶相当。  相似文献   

7.
姚明仁  王幼萌  刘洪波 《安徽医学》2021,42(12):1388-1391
目的 分析发病4.5~6 h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发病4.5~6 h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溶栓组(34例)和对照组(46例),溶栓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NIHSS评分,出血发生率以及治疗90 d预后优良率.溶栓组根据入院时的NIHSS评分,分为低分组(≤5分)和高分组(>5分),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和90 d预后优良率.溶栓组进一步根据90 d预后分为预后优良组(mRS≤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1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溶栓组治疗1周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90 d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患者中低分组90 d预后优良率高于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和高分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患者中预后优良组溶栓前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溶栓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是尿激酶溶栓预后的危险因素(OR=3.797,95%CI:1.007~14.315,P<0.05;OR=1.087,95%CI:1.005~1.175,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应用于发病4.5~6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和死亡率,溶栓前NIHSS评分越低或发病至溶栓时间越短,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进行尿激酶(U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辅以常规诊疗,观察两组凝血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数量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D-二聚体水平均在治疗后2 h明显升高,3 d时下降至治疗前水平,其中,rt-PA组在治疗后2 h时水平明显高于UK组(P<0.05)。治疗后rt-PA组有效率为83.7%,显著高于UK组的65.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rt-PA组分数明显低于UK组(P<0.05)。rt-PA组脑血管再发、颅内出血与血管性死亡的总发生率与U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PA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较UK更好的疗效,兼具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开始时间分为:研究组,开始时间小于4h,31例;对照组,开始时间超过4h,34例。记录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第1d、7d、30d的卒中量表评分(NIHSS),随访1月观察重要器官出血、肢体肌力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溶栓前、溶栓后第1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无明显差异(P>0.05),而溶栓后第7d、30d的NIHSS明显较低(P<0.05)。随访1月后,研究组的脑出血、泌尿系出血、胃肠道出血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而肢体肌力改善情况及病死率则明显较好(P<0.05)。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开始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好,患者获益越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TCD辅助溶栓组和对照组,TCD辅助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同时开始低强度TCD监测并且持续2 h,对照组单用尿激酶,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溶栓前、后24 h TIBI分级变化,临床随访评定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完全再通者为15例(50%),部分再通为12例(40%),对照组完全再通者为9例(30%),部分再通为9例(30%),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后2组间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辅助尿激酶溶栓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反复多次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急性起病(6-24h)脑梗死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7d,并与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50例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未发生再梗塞病例,对照组发生再梗塞4例,(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皮肤黏膜出血1例(2.0%)对照组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在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是安全有效的,并能降低再梗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仁芬 《吉林医学》2010,31(18):2818-2818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Pro-UK)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IRA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期间均末发生死亡和再次心肌梗死事件;两组各发生了1例(3.3%)心力衰竭;治疗组发生梗死后心绞痛5例(16.7%),心力衰竭1例(3.3%),分别低于对照组(20.0%,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UK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切实可行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反复多次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20例急性起病(6-24 h)脑梗死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7d,并与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生再梗塞病例,对照组发生再梗塞10例,(8.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 0.05),治疗组皮肤黏膜出血2例(1.67% )对照组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在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是安全有效的,并能降低再梗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反复多次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急性起病(6~24h)脑梗死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7d,并与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50例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未发生再梗塞病例,对照组发生再梗塞4例,(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皮肤黏膜出血1例(2.0%)对照组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在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是安全有效的,并能降低再梗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4.5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2例。溶栓组给予rt-PA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14d、28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4h、7d、14d、28d后两组N1HSS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不同时间溶栓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NIHSS分值差异具有高度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致死性的颅内血肿出现,溶栓组发生颅内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但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孙永奇 《黑龙江医学》2010,34(8):575-57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扩大时间窗至6 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试验组选择发病3 h内的患者(A组)16例,3~6 h的患者(B组)10例做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rt-PA(0.7 mg/kg)静脉溶栓治疗;另选择发病在0~6 h内未选择溶栓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16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1次/d,静点;舒雪宁20 mL,1次/d,静点;阿司匹林0.1 g,1次/d,口服治疗。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7 d、30 d的NIHSS评分及治疗后90 d的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 d查头部CT,判定是否出血(根据影像学判定是梗死后还是实质出血)并记录各组出血和死亡例数。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自NIHSS评分治疗前无差别(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与B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B I指数治疗前与治疗后9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出血2例,1例为梗死后出血,1例为脑实质出血,死亡1例;B组出血1例,为梗死后出血,死亡0例;对照组出血1例,1例为梗死后出血,死亡1例。结论用rt-PA溶栓治疗,扩大时间窗至6 h,疗效确切,未增加出血几率。因此,将溶栓时间窗扩大至6 h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溶栓和年龄分为高龄溶栓治疗组(观察组),非高龄溶栓治疗组(对照组1)以及高龄未溶栓治疗组(对照组2)。观察组和对照组1患者均采用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则采用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后24小时NIHSS评分、1周后NIHSS评分,以及90d后的生活质量评定进行比较。并比较三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短期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2患者,而与对照组1患者相似,治疗90 d后观察组患者的功能完全独立率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是安全和有效的,但临床推广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发病≤6 h)患者7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尿激酶(UK)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凝血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均有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 h,观察组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且存在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尿酸水平变化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9例,按梗死体积分为小体积梗死组(≤5 cm~3),大体积梗死组(>5 cm~3);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中度损伤组(0~12分),重度损伤组(≥13分),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和损伤程度患者溶栓前后尿酸水平变化。结果重度损伤组尿激酶溶栓患者较轻中度损伤组溶栓第2天尿酸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积梗死组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较小体积梗死组溶栓第2天尿酸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栓后第7天、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梗死体积越大者尿酸水平下降越显著;同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者尿酸水平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其中联合溶栓组(A组)44例、单用rt-PA组(B组)37例、单用尿激酶组(C组)32例、对照组(D组)48例。评价4组治疗后28d的疗效,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3个溶栓组与D组在28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之间28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病死率及非症状性脑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0%、27.0%、28.1%、4.2%,A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与B、A与C、B与D、C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单用rt-PA组、单用尿激酶相当,但脑出血发生率低于两组,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