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一直为医学界翻译人员最为关注的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译者严格按照翻译原则和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去翻译中医方荆名称,中医方荆名称翻译将会日趋标准化,译者时于方荆名称的翻译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中医翻译史研究对中医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总结中医翻译史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明晰中医西译的历史分野及各个阶段的特征,介绍西方译者及译著的引介与评介,可以对中医典籍西译作历史性研究,可以梳理中外译者翻译思想及嬗变,且可以尝试指出中医翻译史研究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中医走向世界的步伐也在加快 ,中医翻译也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在中医翻译大多由学者凭经验加以通过分析现有的文献资料 (翻译教材、外语中医材料、汉英中医辞典 )推断而出 ,这些译者大部分是不懂专业的翻译家或是懂英语但缺乏翻译技巧和外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中医医生。他们不管其译语是否合情 (中医的实际情况 ) ,是否合理 (翻译的理论 )。有的译者只是按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去释义和翻译 ,而不是按照翻译学的基本原则和实际要求来再现原文信息。中医翻译界目前存在种种混乱现象 ,莫不缘于重实践经验轻理论研究的译…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医药疗效在世界范围的认可,中医翻译在21世纪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有效地传达中医药的理念与精髓便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以美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可布松的翻译类别理论为切入点,探讨语内翻译在中医英译中的作用。认为译者应掌握传统中医理论,熟习中国古代哲学,具备扎实的医古文知识等,以提高译者的语内翻译水平。语内翻译是进行中医英译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医英译有很多译者采用西医词汇来表达中医概念,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中医概念,造成中医知识翻译过程中的信息流失,因此翻译过程中中医概念应该最大限度的予以保留.在翻译中医病名时应该直译(加注),而不能一味比照西医使用西医词汇.  相似文献   

6.
中医典籍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的文化传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典籍记载着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的诊疗及养生文化,中医典籍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译者既要忠于原作,灵活地运用以"直译"异化"为主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再现中医文化,又要注意译文的"通顺",从而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 .  相似文献   

7.
中医语言具有显著的模糊性特征。中医典籍中的语义模糊现象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兴趣,但目前研究尚不充分。文章根据代表性、权威性和译者的文化背景三个原则,将李照国英译本(以下称李本)和文树德英译本(以下称文本)《黄帝内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他们持不同译观对数词"百"字及其所在句子的英译策略。研究发现文本和李本在处理"百"字及其所在句子时存在巨大差异。就"百"字英译而言,文本常采用"字面含义+脚注模式"而李本直接将其解读并英译,这些不同的翻译策略与译者的翻译文化观密不可分。文树德注重从历史文化背景角度看待中医翻译,尊重源语的历史和文化,并尽力展现文本后的历史和文化解读,这是文树德对中医典籍翻译一贯秉持的态度和原则;文树德认为翻译中医典籍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文化背景,因而,对于"百"字存在争议的地方,文树德常常采用脚注等深度翻译策略为读者展现可能的解读,由读者来选择和重构信息。然而,李照国教授认为,译者在翻译典籍的首要难题是难解古文之意;鉴于此,在翻译《黄帝内经》时,他会参考一些白话译本以确定某句话或某个概念的确切含义,因而"百"字的英译处理时,他直接采用了历代医家的结论,或实指、或泛指、或有意漏译,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中医典籍成书年代早,所以历代医家对某些章节的真正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解释,译者在处理此类信息时,若直接揉入自己的理解,有时效果适得其反。"百"字虽小,却折射出中医典籍的英译的艰难,译者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译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功能加忠诚"原则的翻译观,对中医民间养生谚语的英译进行分析,提出在翻译实践中,究竟该直译还是该意译可以遵循两大原则:一是译者可否理解译文;二是原文的形式有没有价值。如果谚语中的术语是中医特有的或是带有民族特色的,那就采取音译加注释的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9.
诠释学理论下的中医英语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诠释学认为翻译是视域融合的过程,翻译即解释,理解具有历史性,因此,翻译是动态的。诠释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英语教学把翻译看成是跨文化解释,使翻译活动置于文化背景中,体现翻译的动态性和译者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更活跃,更为开放,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实践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翻译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Nigel Wiseman(魏迺杰)作为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资深译者对中医西传做出不懈努力.现通过简要介绍Wiseman翻译思想,借助目的论理论来阐述观点,力求能使人们对Wiseman的翻译思想有进一步的了解,以期对中医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翻译方法、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及其标准化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得到中医药专业人才和中医翻译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1].但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从跨文化交际、文化推广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中医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要素问题,并没有解决中医名词术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英译文中的体现和传达问题[2].在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过程中,译者在做到把原语包含的语义信息忠实地传达到目的语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忠实传达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即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过程中要做到文化传真.为此,本文初步分析了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与文化传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是起源于生物进化论进而用以阐述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通过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中医文化专有项的英译策略,指出译者应该根据文化传播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诉求相应地采取基因型译文取向翻译策略和表现型译文取向翻译策略,以期在确保中医文化真实面貌的同时使中医文化得到英语世界读者的喜爱并发挥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药日常翻译工作中,发现许多译者对文摘的翻译缺乏认识。因而译出的文章离要求较远.本文拟就中医文摘翻译中规律性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是中医学术的渊薮。虽其成书年代久远,语言艰涩难懂,但英译本已达11种之多。本文以阐释学为视角,运用阐释翻译理论的4个翻译步骤,分析《内经》两个译本中省略辞格的典型英译实例,总结译者翻译的策略与规律,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对语言、文化、风格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补偿,不应“译古如古”,亦不能完全脱离原语的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医走向世界已经不是一句口号,中医对外翻译工作也已广泛开展起来了.但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困难是非个人能力所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16.
中医四字格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是中医用语中非常重要的语言形式。在中医翻译实践中,如何达到信息概念转换与文化意义传达的准确性对译者而言颇具挑战。本研究从《中医药学名词》《新编汉英中医药分类词典》及《WHO传统医学国际标准术语》中选取阴阳五行、藏象及症状学的中医四字格作为语料,构建一对多的中医四字格语料库,对四字格术语进行对比分析。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三美”原则与接受美学,探讨翻译美学对中医四字格翻译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翻译单位是指源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从语言形式来讲,翻译单位可以分为音位、词素、词、短语、句子、段落、语篇等。在中医翻译中,译者常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突破单一层面翻译单位的限制,灵活变通地选择适当的翻译单位来获得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翻译理论研究中两个基本研究途径即语言学途径和文学途径。但这两种研究途径都鲜少涉及译者思维忽然译者翻译活动中心理因素的研究,在翻译过程中,翻译活动属于个人行为,译者的思想、认知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处理极为关键。而且翻译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研究也未形成学科系统。有人主张从学科建设上对译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即建立翻译心理学,他认为翻译心理学是研究译者的认知心理活动、审美心理活动和文化心理活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现将有关认识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通过寻找关联进行双重明示一推理的交际过程。是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3个交际主体的动态关系。中医英译属于跨文化交际。我们探讨了关联理论在中医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某些中医术语和中医典籍《伤寒论》英译片段的分析,说明关联理论在传递中医文化内涵的翻译实践中所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对原文的绝对"忠实",在这种翻译理论下,译者的文学地位类似于"仆人",译者只能"附属、从属、寄生"于原文。"文化转向"后,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强调彰显译者的文化地位,突出译者的主体性,认为译者是整个翻译活动的主导,从而使译者的文学地位从"仆人"转变为"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