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术后血糖水平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术后病程的影响,为临床控制术后血糖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214例,根据感染的范围分为单间隙感染组和多间隙感染组,分别研究术后血糖在4.0~6.0、6.1~7.0、7.1~9.9、10.0~15.9以及≥16.0mmol/L这5个不同范围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从而反映术后病程发展。结果通过该实验发现,颌面部单间隙感染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血糖值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血糖高于10.0mmol/L时,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而对于多间隙感染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但发生率均较高;而当血糖值高于7.1mmol/L时,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延长。结论应高度重视颌面间隙感染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积极的控制术后应激性高糖血症能有效缩短术后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26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由口腔外科医生与内分泌科医生联合诊治,均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血糖控制、全身营养和对症支持治疗,总结并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过口腔科与内分泌科医师的联合治疗,平均住院时间为(19.43±4.29)d,治愈率为100%。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重症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应由内分泌科医生与口腔外科医生联合诊治,在采取切开引流的同时还应进行血糖控制、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等全身加局部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和非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3年收治100例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设为A组,另选同期收治的100例非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设为B组。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A组患者出现多间隙感染、发热、口底蜂窝织炎事件概率相对于B组患者明显高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相对于A组患者要少很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非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情更为严重,且病情康复所需时间长,应立即采取感染和血糖指数控制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23例2型糖尿病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的护理管理。方法回顾23例通过术中安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肠内营养液输注过程中血糖监测、血糖的控制方法、EN治疗管理和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术后营养、伤口愈合、感染、并发症、病死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23例均按计划完成EN,平均输注营养液时间(7.3±3.4)d。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者9例,有5例出现过高血糖症和1例出现低血糖症;给予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者14例,有2例出现高血糖症和5例出现低血糖症。术后感染2例,伤口裂开1例,非感染并发症2例,食管吻合口瘘1例,病死率为0,平均术后住院日为(19.1±8.7)d。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食管癌手术后接受EN,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应用微量泵注射胰岛素等方法控制血糖,并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住院天数。方法回顾分析535例间隙感染患者并对其进行研究,根据是否患糖尿病将其分成2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人群在患单间隙感染和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织炎、发热情况及住院天数问的差异。结果10年间共诊治的535例患者,其中82例是糖尿病患者,453例为非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织炎及发热患者分别占36.6%,18.3%和89.0%,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分别占19.0%,6.0%和64.9%;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4.87±9.18)d,而非糖尿病患者为(10.58±7.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时感染更严重,住院时间更长,对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胸部手术围术期血糖控制及其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对21例胸部肿瘤病人合并糖尿病时围手术期的血糖调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平均(9.4±1.6)mmol/L。术后第1、2、3d平均血糖分别为(11.8±1.0)mmol/L、(11.2±1.0)mmol/L、(9.8±1.0)mmol/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其中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肺功能不全、呼吸机支持各1例,无死亡,无糖尿病酮症的中毒发生。结论糖尿病患者经正规的围术期处理,将血糖维持至基本正常水平,是可耐受复杂的胸部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管理方法及其管理效果。方法对32例2型糖尿病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术前使用胰岛素泵注,将患者血糖控制在11.1 mmol/L,术中使用胰岛素控制患者血糖在12.0 mmol/L,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实施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切皮时(G 0)、切皮后1 h(G 1)、拔管后(G 2)血糖浓度以及患者术中胰岛素使用量、患者麻醉效果(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平均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为、定向力回复时间)等。结果2组患者G0时刻血糖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G1时刻血糖浓度为(8.52±3.54)mmoL/L、G 2时刻血糖浓度为(8.41±2.54)mmoL/L、胰岛素量为(3.0±2.0)U,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平均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为、定向力回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合理调整血糖,选择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规律、治疗方案,总结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唐山协和医院2002—01-01—2011~12—31住院的535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记录患者的症状、病因、感染部位、住院时间、治疗情况、并发症和愈后,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院患者,男女比例为1.4:1,平均年龄(36.62±23.49)岁。农民在间隙感染的患者中比例最高,达35.0%(187/535)。分析发现:年龄、职业、自我治疗、入院体温是危及生命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合并上述危险因素时,为了避免危及生命并发症的出现,应及早进行规律治疗。  相似文献   

9.
老年糖尿病并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健 《广州医药》2000,31(5):44-4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并发医院感染(NI)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63例老年DM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DM并NI的感染率为32%,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消化系统均为二重感染。致病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居多,住院时间长,血糖控制差,长期卧床者感染率高。结论:老年DM患者为NI高危人群,积极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及加强医院管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国鑫  邹荣海 《海南医学》2009,20(11):102-10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1例重症多间隙感染住院患者资料,评价实施局部及全身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尽管积极有效的局部治疗是治疗的关键手段,然而只有采取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其中糖尿病的早期确诊及血糖的严格控制对控制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口腔颌面部感染伴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1例诊断为间隙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28例)和非糖尿病组(33例).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性别、年龄、病因、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受累间隙数),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治疗变量(住院天数、并发症).2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对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糖尿病组(28例)与非糖尿病组(33例)相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组感染间隙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感染来源方面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感染的主要来源为牙源性,其次为腺源性.2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进行比较(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上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大,受累间隙多,入院时血糖浓度高,住院时间长,更易发生并发症,且后果严重.结论 口腔颌面部感染伴糖尿病时,患者的面部感染程度更重,相对住院天数长,并发症多,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多见危重症,而高血糖是影响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不良因素。目的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AA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7.8 mmol/L)和正常血糖组(≤7.8 mmol/L)。收集AAD患者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或术后30 d无终点事件发生为观察终点。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血糖水平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491例AAD患者中高血糖组165例(33.6%),正常血糖组326例(66.4%)。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率较正常血糖组高(19.4% vs 10.4%,χ2=4.172,P=0.006)。在未调整模型中,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43〔95%CI(1.199,3.150),P=0.007〕;调整年龄、性别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00〔95%CI(1.171,3.082),P=0.009〕;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吸烟、Stanford分型、收缩压及舒张压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840〔95%CI(1.124,3.010),P=0.015〕。入院时血糖预测AAD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0.546,0.696),入院血糖截断值为9.4 mmol/L时,灵敏度为37.9%,特异度为84.9%。经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4.277,95%CI(1.942,9.420),P<0.001〕和血糖〔HR=1.864,95%CI(1.617,2.113),P=0.007〕为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时血糖水平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且高血糖水平可能会增加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入住ICU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和略高于正常时的临床结局.方法 105例入住ICU的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血糖超过8.0 mmol/L,静脉输注胰岛素.根据控制目标血糖4.4~6.1 mmol/L和6.2~8.0 mmol/L,将患者分为A组(55例)和 B组(50例).结果 两组间终点血糖水平和日均胰岛素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5.3 mmol/L vs 7.1 mmol/L,P<0.001和66.66 u/d vs 49.57 u/d,Ρ<0.001,低血糖发生率12.7%和2.0% P=0.039,但是两组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危重高血糖患者,将血糖降至接近正常,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正常血糖组相似,但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糖化血清蛋白(GSP)和空腹、餐后2h的血糖及游离脂肪酸(FFA)浓度的测定,分析其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4例,正常对照组31例,采用葡萄糖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浓度;酮胺氧化酶法测定GSP的浓度;酶比色法测定FFA的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组空腹GSP、FFA及餐后2h的血糖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浓度与FFA呈正相关(r=0.8722、r=0.8553,P<0.01),与GSP呈正相关(r=0.9277、r=0.9091,P<0.01);餐后FFA虽较餐前略有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SP和FFA浓度的测定对2型糖尿病的监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转流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方法:62例胃癌合并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观察组行LRYGB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下BillrothⅡ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清晨、睡前及平均血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1 d(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清晨、睡前及平均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RYGB用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同时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血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科室住院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相关资料,为院内血糖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我院9个科室1 726例出院患者资料,包括入院时血糖、各项代谢指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分析血糖异常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有99.19%(1 712/1 726)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至少检测过一次血糖.依据患者既往史、入院时或住院期间血糖检查结果,血糖异常者占42.76%(738/1 726);除内分泌科(73.79%,76/103)外,老年病科(54.17%,13/24)和胰腺外科(50.54%,93/184)血糖异常患者较多.新发血糖异常者393例,占分析患者的22.77%,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均高于既往确诊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IGR)与血糖正常患者(P<0.01).既往确诊糖尿病及IGR患者血三酰甘油(TG)及血尿素(BUN)水平均高于血糖正常及新发血糖异常患者(P<0.05,P<0.01);既往确诊糖尿病及IGR与新发血糖异常患者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血糖正常患者(P<0.01),但既往确诊糖尿病及IGR与新发血糖异常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期间新发高血糖不容忽视,应加强对高危人群入院及住院期间的血糖监测,并规范高血糖的院内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发病初期血糖的变化,以了解此类患者血糖的变化规律。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既往无糖尿病史并发NSTEMI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即刻及入院后第2~7天清晨6点采集患者空腹血液,进行空腹血糖浓度测定,并在第7天行OGTT。结果:86例患者中,新诊断为糖尿病者28人,糖调节受损者39人,糖代谢正常者19人。糖代谢正常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2天降至正常水平。空腹高血糖与OGTT阳性一致性检验Kappa=0.260,P=0.014,在校正其它变量的情况下,第2天空腹血糖≥7.0mmol/L都是糖尿病(OGTT阳性)的预测因素(风险比=3.55,95%可信区间2.114~11.126,P=0.012。结论:既往无糖尿病史的NSTEMI患者大多合并有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67人,77.9%),需及时进行OGTT,以明确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糖代谢正常者一般血糖在入院后第2天降至正常水平。持续高血糖是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及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和54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另选取同期该院46例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Gal-3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24 h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及血清Gal-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24 h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及Gal-3的关系;随访1年,统计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及血清Gal-3预测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结果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FBG、HbA1c及血清Gal-3水平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高(P <0.05);高危组24 h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及血清Gal-3水平较中危组、低危组高(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Gensini分数)与24 h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及血清Gal-3呈正相关(r =0.404、0.437和0.526,均P <0.05);随访1年,118例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中共有36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组患者2支及以上病变支数、FBG、HbA1c、24 h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及血清Gal-3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支数[O^R=2.821(95% CI:1.053,7.557)]、24 h血糖[O^R=3.873,(95% CI:1.446,10.376)]、血糖波动幅度[O^R=3.636(95% CI:1.357,9.742)]、Gal-3[O^R=3.442(95% CI:1.285,9.221)]是影响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24 h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及血清Gal-3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72 mmol/L、2.15 mmol/L和11.90 ng/mL,敏感性分别为83.33%(95% CI:0.672,0.936)、80.56%(95% CI:0.640,0.918)和86.11%(95% CI:0.705,0.953),特异性分别为76.83%(95% CI:0.662,0.854)、65.85%(95% CI:0.546,0.760)和63.41%(95% CI:0.522,0.738),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95% CI:0.761,0.901)、0.775(95% CI:0.689,0.847)和0.813(95% CI:0.731,0.879),三者联合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为80.56%(95% CI:0.640,0.918)、97.56%(95% CI:0.915,0.997)和0.949(95% CI:0.892,0.981)。结论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及血清Gal-3影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两者均可作为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糖化血红蛋白在血糖异常和糖尿病患者中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自国 《安徽医学》2011,32(4):523-525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探讨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52例,血糖异常者28例,正常对照52例,分别测定HbAlc和FBG,并记录临床并发症。结果糖尿病组的HbAl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血糖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4,P〈0.01);糖尿病组的HbA1c和FBG均高于血糖异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183和27.932,P〈0.01);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5,P〈0.01),而两者间FBG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5,P〉0.05)。结论 HbAlc较FBG更能真实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全面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初步判断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不同血糖水平与近期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性分析国际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7446例出现症状12 h内STEMI的中国患者以入院血糖水平分成6组,分别为人院血糖水平<4.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5.6~7.0 mmol/L组,7.1~8.5 mmol/L组(血糖轻度升高组)和8.6~11.0 mmol/L组(血糖中度升高组),血糖>11.0 mmoL/L组(高血糖组).分析6组患者30 d的病死率.以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作为对照组,与其他血糖水平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糖组病死率(18.6%,P=0.01)比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10.2%,P=0.018)、血糖轻度升高和中度升高组(9.2%,P:0.01;11.6%,P<0.01)均明显升高.多因素Lngistie回归分析显示血糖轻度和中度升高组(7.1~8.5 mmol/L和8.6~11.0 mmol/L)死亡危险分别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46%(OR 1.46,95% CI 1.03~2.07,P=0.01)和58%(OR 1.58,95% CI 1.13~2.22,P=0.02),高血糖组死亡危险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126%(OR 2.26,95% CI 1.62~3.14,P<0.01).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升高和高血糖是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血糖升高和高血糖的STEMI患者近期病死率均明显升高.血糖水平是与STEMI患者近期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