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新瑶 《吉林医学》2013,(8):1403-1404
目的:探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9例,测定静脉空腹血糖、HbA1c水平,比较不同神经功能损坏程度、病灶大小、预后情况与空腹血糖、HbA1c的相关性。结果:脑神经功能受损重度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病灶面积轻度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0.05),预后不同效果各组间的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病灶不同大小、预后不同效果各组间的HbA1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HbA1c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血糖、HbA1c水平不利于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脑梗死患者和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患者。结果: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糖化血红蛋白与一般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激性组与一般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区分血糖增高脑梗死和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这二种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损害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析其糖代谢异常情况,探讨脑梗死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入住本院脑病科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范围将其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27例,通过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患者的糖代谢情况。结果:糖调节受损、糖尿病与正常血糖患者比较,中度及重度组脑梗死比率明显升高;糖尿病患者脑梗死中度组、重度组比率较糖调节受损患者明显升高;脑梗死中度组、重度组的HbA1c、FPG、2 h PG水平均明显高于脑梗死轻度组,重度组的HbA1c、FPG、2 h PG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及损害程度明显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监测血糖并控制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糖代谢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次日及7 d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升高组和血糖正常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升高组病情重,预后差,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尿病组梗死灶大,与应激性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监测血糖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89例,分为既往有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另选100例无糖尿病及其它主要器官病变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空腹静脉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之间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正常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无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早期鉴别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可靠方法,可以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进行早期干预,对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均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就诊的239例冠心病患者,依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DM)组、血糖调节受损(IGR)组、正常血糖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病变程度,并与其血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与左回旋支(LCX)病变在3组患者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IGR组和DM组较血糖正常组发生LAD与LCX病变显著增加(P<0.05)。而右冠状动脉(RCA)与左冠状动脉主干(LM)病变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单支病变者在血糖正常组中占比高(47.37%),与另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三支病变者在DM组中占比最高(51.47%),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随冠脉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受累范围广。高血糖冠心病患者冠脉损伤程度重,常合并多支病变。随着血糖增加,冠脉病变程度加重,三支病变比例在IGR患者和DM患者中明显增加。对血糖受损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心血管风险评估,积极干预,对诊断治疗冠心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应用于诊断、治疗及控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80例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利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相关配套试剂检测HbAlc,对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可以作为反映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药学服务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药学服务.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评分、药物作用机制认知评分;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监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药学服务组血糖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学服务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评分、药物作用机制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监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药学服务组血糖监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度和药物作用机制认知水平,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的影响。方法:对9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三组,观察每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分泌、血脂、凝血功能等指标。分析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组血脂、凝血功能的组间差异。并对HbAlc与各项血脂、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用行简单线性相关法进行分析。结果随HbAlc的升高,TC、TC和LDL也逐渐升高,HDL呈下降趋势。与HbAlc≤7%时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均值则随HbAlc增高而降低(P<0.05),FIB均值则随HbAlc增高而增高(P<0.05)。对HbAlc与各项血脂、凝血功能做简单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C和LDL与HbA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38和0.212,P<0.05);APTT则随HbAlc增高而降低,呈负相关(r=-0.173,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凝血功能,控制血糖浓度的同时应注意其对血脂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中检测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以82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分为重度颅脑损伤,中度颅脑损伤,轻度颅脑损伤3组,并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种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差异。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并且死亡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糖可以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对预后进行评估,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覃德巨 《当代医学》2016,(11):23-24
目的 分析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验在糖尿病(DM)诊治中的作用,评价其价值.方法 选取80例D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比色法检测HbAlc,采用已糖激酶(HK)法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给予观察组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分析DM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患者治疗后第1周的HbA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4、6、10周的HbA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10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6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评价测定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以及HbAlc水平,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与HbAlc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值以及HbA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患者血糖和HbAlc水平呈正相关性。观察组患者出现高血压(67.5%)、视网膜病变(35%)、脂肪肝(37.5%)、脑血管病(45%)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56.7%、28.3%、26.7%、31.7%、18.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测定糖尿病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对于临床诊断、治疗糖尿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刘开渊 《重庆医学》2011,40(23):2357-2359,2394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程度与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观察组)及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0例(对照组),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bAlc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检测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lc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经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较轻者HbAlc含量较低,多位于4.0%~6.5%之间,约占92.31%(36/39);中等病情患者HbA1c含量多位于>6.5%~10.0%之间,约占56.10%(23/41);重症患者HbAlc含量多大于10.0%,约占70.00%(28/40)。结论 HbAlc的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即病情越重血浆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骨密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HbAlc、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计算体重指数,骨密度;根据血糖水平、HbAlc分为2组:Ⅰ组(血糖控制良好组):空腹血糖(FBG)≤7.0mmol/l,HbAlc≤7%,Ⅱ组(血糖控制不佳组):空腹血糖(FBG)≥7.0mmol/l,HbAlc≥7%.结果 糖尿病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两组中,血糖控制不佳组的骨密度低干血糖控制良好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比正常人低,血糖控制不佳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FPG、HbAlc之间的差异性,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糖尿病的病情程度与HbAlc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不同血糖水平组之间HbAlc含量相关性较为显著(P0.05),提示糖尿病的病情程度与HbAlc水平存在联系;分析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FPG、HbAlc水平,发现观察组FPG、HbAlc分别为(5.87±4.21)mmol/L、(8.12±5.46)%,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FPG、HbAl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发现HbAl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FPG诊断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进行HbAlc测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朱翠颜 《当代医学》2008,(13):46-4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骨密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HbAlc、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计算体重指数,骨密度;根据血糖水平、HbAlc分为2组:Ⅰ组(血糖控制良好组):空腹血糖(FBG)≤7.0mmol/l,HbAlc≤7%,Ⅱ组(血糖控制不佳组):空腹血糖(FBG)≥7.0mmol/l,HbAlc≥7%.结果 糖尿病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两组中,血糖控制不佳组的骨密度低干血糖控制良好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比正常人低,血糖控制不佳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刘春红  孙侃  王宏  徐上知  叶婷  高旭 《广东医学》2012,33(12):1797-1800
目的 探讨S100β蛋白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60例(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20例(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不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血清S100β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在相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血清S100β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S100β蛋白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脑梗死早期脑损伤生化指标,尤其血糖≥7.0 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6.5%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对判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 对53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测定.结果 糖尿病患者治疗4周后,血糖明显下降(P<0.01),而HbA1c无显著变化(P>0.05);12周后,血糖明显下降(P<0.01),且HbA1c显著下降(P<0.01).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反映检测时患者前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能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水平与病情控制程度,为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与梗死程度及急性期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因急性脑梗死入院并经磁共振或CT检查证实梗死灶的住院患者并检查入院后空腹血糖值(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根据FPG和HbA1c分为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Ⅰ~Ⅲ组,统计四组患者的大面积脑梗死和死亡情况。结果高血糖Ⅰ组和高血糖Ⅲ组与血糖正常组相比较,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和急性期病死率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Ⅱ组与血糖正常组、高血糖Ⅲ组与高血糖Ⅰ组以及高血糖Ⅲ组与高血糖Ⅱ组相比较,虽然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前者均比后者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和急性期病死率高。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值可以反映急性期血糖水平,从而预测患者脑梗死程度和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SIRS患者74例,按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A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B组);将A组分为糖化血红蛋白>6.5%组(A1组)和糖化血红蛋白≤6.5%组(A2组);将B组分为血糖≥11.1 mmol/L组(B1组)和血糖<11.1 mmol/L组(B2组).比较入院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8 d病死率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入院时血糖水平、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A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B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S患者入院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对于SIRS患者应动态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适当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