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建勇 《中原医刊》2011,(13):F0003-F0004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临床观察显示,许多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血糖升高,因此,脑卒中后的高血糖对脑卒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有研究确认高血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致死和致残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红细胞膜磷脂含量分析,探讨红细胞膜磷脂水平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自2015年7_10月筛选病例组人群22例,健康对照组人群24名,分离红细胞膜,用HPLC,XBP-Silica柱分离,测定两组人群红细胞膜磷脂含量,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5种磷脂中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3种磷脂病例组含量(0.3796±0.1387﹚、(0.4498±0.1786﹚、(0.3301±0.0327﹚与对照组(0.4897±0.0154﹚、(0.5523±0.0107﹚、(0.6351±0.0599﹚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脂酰肌醇(PI﹚和神经鞘磷脂(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膜磷脂水平参与影响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一个诱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与肿瘤、癌症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性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复杂,伴随多种疾病,颅内压增高(ICP),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水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相似文献   

5.
吴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657-1659
<正>脑卒中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高致残及高致死的特点。其中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占人口总数60%~80%。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可以用于指导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需要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 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及冠心病四种危险因素在缺血性卒中复发中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 P <0 0 5 )。高血糖、冠心病并不增加第二次卒中复发的危险性 (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增加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0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将患者分为有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和无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病情预后的预测指标。结果 30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9例有TIA史。与没有TIA史组的患者相比,有TIA史组的患者发生高血压(76.4%比64.4%,P=0.017),血脂异常(57.1%比41.2%,P=0.004),慢性肾脏病(28.2%比15.2%,P=0.002),颅内动脉狭窄(51.9%比36.3%,P=0.019),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44.0%比28.4%,P=0.003)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发病之前使用的抗血栓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1%和35.3%,P=0.882)。有TIA史的患者的中风预后情况显著较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IA病史是急性缺血性中风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OR:1.47;95%CI:1.03-2.11,P=0.042)。结论有TIA史的患者较无TIA史的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更大。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发生TIA后进行抗血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炎症反应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知炎症过程是导致冠心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除传统的导致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发生的高危因素外,炎症反应也参与了IS的发生和发展。以致有部分学者称:动脉硬化就是炎症过程。本文就近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缺血性卒中 (acuteischemicstroke,AIS)是常见的致死性疾病 ,其高致残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近十余年来的研究已经对AIS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可能。1 完善我国卒中急救的系统组织卒中的成功治疗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首先要确认有无卒中 ,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卒中是急症 ,需及时将患者转送到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入院后的初步检查包括测定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液生化、心电图、超声检查及建立静脉通道。加强医院的配套设置建设 ,成立急诊卒中抢救组织和组…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在脑卒中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只是针对血压水平而言,对于血压的昼夜节律,尤其是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卒中关系的研究正处于方兴未艾之势。本文主要综述血压昼夜节律的概念、血压节律紊乱分类及其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出血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后常见并发症,目前缺乏预测出血转化的生物学标志物。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与AIS出血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但SHR是否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有关尚未十分明确。 目的 探究SHR与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SHR。根据急性期内复查CT/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n=58)和无出血转化组(n=262)。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根据SHR第三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SHR组(n=236)和高SHR组(n=84),比较两组出血转化发生率;根据AIS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79)和非糖尿病组(n=241),再根据SHR第三四分位数,分别将患者分为低SHR亚组和高SHR亚组,探讨糖尿病对SHR与出血转化关系的影响。 结果 出血转化组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所占比例及SHR高于无出血转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041,95%CI(1.003,1.080)〕、SHR〔OR=3.328,95%CI(1.304,8.491)〕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P<0.05)。高SHR组的出血转化发生率〔29.76%(25/84)〕高于低SHR组〔13.98%(33/236)〕(P<0.05)。进一步调整年龄、基线NIHSS评分、心房颤动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HR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OR=2.244,95%CI(1.215,4.146),P=0.010〕。糖尿病组中,高SHR亚组出血转化发生率〔36.00%(9/25)〕高于低SHR亚组〔14.81%(8/54)〕(P<0.05);非糖尿病组中,高SHR亚组出血转化发生率〔28.81%(17/59)〕高于低SHR亚组〔13.19%(24/182)〕(P<0.05)。 结论 高SHR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是否患有糖尿病无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效评估脑卒中发生风险及尽早启动一级预防对于降低脑卒中发病率至关重要,而氧化三甲胺(TMAO)是一种近年被发现的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其与脑卒中发生风险关系的研究尚少。目的探究血清TMAO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10—12月,基于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社区脑卒中筛查人群中随机抽取5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标准最终纳入399例。依据"中风"危险评分卡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121)、中危组(即AIS发生风险中危人群,n=141)、高危组(即AIS发生风险高危人群,n=137)。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TMAO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TMAO与AIS发生风险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IS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绘制TMAO预测AIS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高危组TMA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MAO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目前吸烟、目前饮酒呈负相关关系(r=-0.182,rs值分别为-0.130、-0.262、-0.147、-0.178、-0.140,P<0.05),与缺乏运动、BMI呈正相关关系(rs=0.153,r=0.210,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MAO(B=3.084,SE=0.426,P<0.001)是AIS发生风险评估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当TMAO预测AIS发生风险的最佳截断值为3.28 μmol/L时,灵敏度为62.0%,特异度为91.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95%CI(0.737,0.837)〕。结论血清TMAO水平与AIS发生风险独立相关,可作为预测AIS发生风险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72h内早期溶栓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起病3h内给尿激酶50万u静滴,20min滴完,起病3-6h用尿激酶100-150万u静滴,30min滴完。对照组用低分子量肝素钙针剂5000u皮下注射,第1天2次,以后每天1次,共用7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基本痊愈62.5%,与对照组基本痊愈23%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起病6h内给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复发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77例首次卒中发作时HP阳性患者分为抗HP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复发情况。同时观察139例首次卒中HP阴性患者复发时HP感染情况。结果 39例HP阳性患者经抗HP治疗后复发率为15.4%,38例HP阳性虱未抗感染治疗复发率为39.4%,139例首次卒中时HP阴性患者卒中复发率为24.5%(P<0.05);在33例首次卒中发作HP阴性者在复发时,其HP检测阳性者21例,阳性率为63.4%(P<0.05)。结论 HP感染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防治HP感染可以减少卒中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Adams分型及LSR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分型诊断,第一为OCSP分型:分别为TACI、PACI、POCI、LACI;第二为Adams分型;分别为腔梗组、小梗塞组、大梗塞组、阴性组;第三为LSR分型:分别为IAA、CE、SAD及其他病因、病因不明或混合性病因:结果OCSP各亚型构成:TACI 10.7%,PACI 28.0%,POCI 17.9%,LACI 43.4%~OCSP分型与影像学结果有良好的对应关系,88.9%的TACI为大面积梗死;PACI中36.2%为大梗塞及57.4%为小梗塞:POCI中53.3%为腔梗,36.7%为小梗塞;LACI多数为腔梗(83.6%)。大多数TACI是由CE造成的,在PACI中,CE和LAA的数量相近,POCI的病因多样,60.3%的LACI被划分为SAD,而23.3%被划为LAA。结论急性脑梗死的OCSP亚型构成中轻型患者多,重症少。OCSP分型与影像学结果有良好对应关系。用OCSP分类可预测TACI和PACI惠者病因分类,但难以预测POCI患者的病因,不少的LACI是由LAA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张勇  曲方 《医学综述》2012,18(14):2258-2259
米诺环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脑缺血、脑创伤、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动物模型中显示了抗炎、抗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由于它对血-脑脊液有较高的通透性,安全性高,并可以延长治疗时间窗,成为了理想的治疗脑卒中的候选药物。现就米诺环素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硫腺苷磷酸化酶( Methylthioadenonine Phosphorylase,MTAP)基因多态性rs3802392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 )方法对27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44例健康人的 rs3802392进行基因分型,并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其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结果:MTAP 基因rs380239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AP基因rs3802392位点GA+GG基因型是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TAP基因rs3802392可能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入选的1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降压治疗,使其24 h内收缩压(SBP)降低10%~20%[但SBP≥12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DBP)≥80 mm Hg],入院第7天时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14 d内血压维持在这一水平,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入院14 d内的血压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4 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并进行死亡登记.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但干预组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在14 d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 P <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既往史等因素后,降压治疗独立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近期预后,血压干预可使14 d死亡/致残的风险降低[OR=0.300,95%CI(0.123,0.730),P <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给予合理降压干预,有利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可降低14 d死亡/致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单独应用经颅超声具有溶栓作用。多数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经颅多普勒(TCD)具有辅助溶栓作用,微泡可增强TCD的辅助溶栓效果。其他类型的经颅超声的辅助溶栓作用以及其联用微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各家研究结果不一,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起病48h内血糖水平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300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起病48h内的血糖水平。结果本组300例中,脑出血108例中发现应激性高血糖45例,占41.7%;脑梗死192例中出现应激性高血糖39例,占20.3%,脑出血应激性高血糖出现率显著高于脑梗死(P<0.01)。300例中,正常血糖组216例,死亡5例,占2.3%;高血糖组84例,死亡19例,占22.6%。高血糖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216例血糖正常组中,重症8例,占3.7%;血糖升高组84例中,重症32例,占38.1%,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无糖尿病史发生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作为判断其症状、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