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农村家庭寄养儿童与福利院儿童适应行为的差异。方法:农村家庭寄养儿童22名,福利院集中供养儿童26名,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农村家庭寄养儿童总的适应行为水平ADQ为86.77,属正常范围,福利院儿童ADQ为80.23,在边界范围。三种功能因子进行比较,认知功能因子有显著性差异,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功能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寄养方式对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可能有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245名农村家庭寄养与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的适应行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家庭寄养孤残儿童与福利院机构孤残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特征。方法: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按照统一标准分别对农村家庭寄养孤残儿童134名(以下简称农村组),福利机构孤残儿童111名(以下简称福利院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农村组无残疾儿童总的适应行为水平ADQ为88,属平常范围,福利院组ADQ为78,属边界范围。残疾儿童总的适应水平农村组与福利院组均属中度范围,ADQ为42—53。结论:无残疾儿童的适应行为水平随年龄增长,残疾儿童适应行为发展低于正常儿童。提示应重视残疾儿童的生活环境变化及残疾特征。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提高孤残儿童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舟山海岛城乡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调查舟山市城市与农村3~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1022名,并采用自拟的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能力商数(ADQ)分级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ADQ分级:强者、边界和平常者,城区与农村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城区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行为量表的各分量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经济活动和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及ADQ与农村学龄前儿童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学龄前儿童的ADQ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母孕期情况、父母婚姻关系、幼儿期疾病、亲子交流、父母教育方式、是否寄养、父母亲的职业;农村组依次为幼儿期疾病、父母离异、母亲文化程度、亲子关系。结论 海岛地区城市学龄前儿童适应能力比农村儿童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相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4.
66名孤残儿童适应行为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孤残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 ,为临床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6 6名孤残儿童进行连续两年的适应行为评定 ,对所测适应离差商 (ADQ)不同分级进行 χ2检验。对各领域因子总分组间进行比较 ,进行 t检验。对各类儿童 ADQ及因子 T分进行均值比较。结果 全组适应离差商有所下降 (P <0 .0 1)。各领域中认知因子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 ,独立因子 ,社会自制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在各类儿童中残疾儿童适应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结论 应重视孤残儿童的残疾特征 ,采取必要的康复训练措施 ,提高孤残儿童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本地区壮、汉族儿童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60例壮、汉族儿童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适应能力商数(ADQ)正常或强226例(86.9%),边界28例(10.8%),缺损6例(2.3%);壮、汉族儿童ADQ无显著差异;女孩和正常儿童的ADQ和独立因子、认知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得分分别高于男孩和行为问题儿童.相关分析显示19个变量分别与独立、认知、社会自制因子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DQ受行为问题、儿童年龄、父亲职业、刻板动作、父母期望5个因素影响.结论宽松的家庭社会环境,正确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社会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的适应行为及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对204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P<0.01),女生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女生的语言发展、劳动技能、经济活动分量表值和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适应能力商数(ADQ)显著高于男性(P<0.05或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社会适应行为量表的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和适应能力商数(ADQ)及学业成绩的正相关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或<0.01),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和适应能力商数(ADQ)及学业成绩的负相关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的适应行为及学业成绩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积极的养育方式有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胡加玺  赫琳  张翔 《中外医疗》2012,31(30):72-73
目的探讨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发展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对某特殊教育学校自闭教育部在校的81名学生分别进行儿童适应行为评定和智商测验,将适应行为因子量表T分、社会适应商(ADQ)与全智商(FIQ)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该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儿童的ADQ及FIQ普遍较低,统计表明IQ分级与ADQ之间有中度相关性(r=0.50),与独立、认知和社会自制3个因子量表分之间亦有正相关性。结论 ADQ的改变可以作为各方面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特殊教育学校可依据患儿的适应行为缺陷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育;社会适应能力评估需与智力商数评估互相补充,以全面评估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是有效的评估工具;适应行为评估能恰当的反映出儿童的适应行为缺陷,为家长制定家庭训练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宁壮汉族儿童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本地区壮、汉族儿童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一般情况调查表对 2 60例壮、汉族儿童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适应能力商数(ADQ)正常或强 2 2 6例 (86.9% ) ,边界 2 8例 (10 .8% ) ,缺损 6例 (2 .3 % ) ;壮、汉族儿童ADQ无显著差异 ;女孩和正常儿童的ADQ和独立因子、认知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得分分别高于男孩和行为问题儿童。相关分析显示 19个变量分别与独立、认知、社会自制因子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DQ受行为问题、儿童年龄、父亲职业、刻板动作、父母期望 5个因素影响。结论宽松的家庭社会环境 ,正确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社会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适应行为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的适应行为及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CABS) ,对 2 0 4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P <0 .0 5或P <0 .0 1) ,女生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 P <0 .0 1)。女生的语言发展、劳动技能、经济活动分量表值和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适应能力商数 (ADQ)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5或P <0 .0 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社会适应行为量表的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 /自制因子和适应能力商数 (ADQ)及学业成绩的正相关有统计学显著性 (P <0 .0 5或 <0 .0 1) ,而父母惩罚、严厉 ,拒绝、否认与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 /自制因子和适应能力商数 (ADQ)及学业成绩的负相关有统计学显著性 (P <0 .0 5或 <0 .0 1)。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的适应行为及学业成绩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积极的养育方式有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和自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武汉市城区3所幼儿园90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 男童与女童适应能力商数( ADQ) 分级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1);男童时空定向分量表分显著高于女童(P<0.05),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分量表分及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和ADQ显著低于女童(P<0.01).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各分量表值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城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对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武汉市城区3所幼儿园体检筛查并经医学诊断的112名单纯性肥胖儿童为病例组,以肥胖度正常的儿童为对照组,进行1∶2配对,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价其适应行为.结果 单纯性肥胖组儿童适应行为商数(109.33±13.56)分、独立功能、认知功能、社会/自制因子评分[(49.51±12.02)分,(52.25±12.05)分,(67.22±12.76)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123.5±10.01)分,(59.96±11.86)分,(58.18±13.79)分,(74.96±9.96)分],感觉运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劳动技能和经济活动分量表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导致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的家庭因素。方法:在南昌市6~16岁儿童中分层抽取200名儿童,采用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家长版)进行测评。结果:1、男女儿童适应技能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家庭主要培养人的儿童适应技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就单个项目而言,父母培养均等的儿童与以母亲培养为主的儿童沟通技能和劳动技能有显著差异;3、不同家庭文化水平的儿童适应技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家庭文化水平对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无显著影响,而父母均等培养的儿童适应技能,特别是沟通技能和劳动技能,明显强于以母亲培养为主的儿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在家庭情感表达与幼儿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幼儿园1213名幼儿的家长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4~16岁)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调查后,用SPSS 24.0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家庭情感表达得分[6.0(5.0,7.0)分]、家庭亲密度得分[8.0(6.0,9.0)分]与幼儿行为得分[147.0(135.0,163.0)分]均呈负相关(r=-0.145,r=-0.187,P<0.01)。(2)家庭情感表达得分与家庭亲密度得分呈正相关(r=0.443,P<0.01)。(3)家庭情感表达对幼儿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072,95%置信区间为(-0.133,-0.010),家庭亲密度在家庭情感表达与幼儿行为间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92,95%置信区间为(-0.129,-0.05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6.4%。结论家庭情感表达在影响幼儿行为的过程中,家庭亲密度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对416名4~6岁幼儿父亲或母亲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岁幼儿家庭功能得分为[1.92(1.67,2.17)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幼儿行为问题与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的沟通(r=0.102)、角色(r=0.215)、情感反应(r=0.158)、情感介入(r=0.177)和行为控制(r=0.140)维度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情感介入可预测幼儿行为问题(B=1.024,OR=2.786,95%CI=1.354~5.733)。结论家庭功能中的情感介入功能是4~6岁幼儿的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学龄期儿童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后期肥胖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儿童家庭饮食行为调查问卷》对咸阳市随机抽样的1 000名儿童及其家长从基本信息及儿童期生活方式、饮食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结果1 000名调查对象中,共检出肥胖儿童82例,男女童肥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年龄段男女童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童肥胖率均呈升高趋势。家族肥胖史、家庭收入、母亲口味偏好与儿童肥胖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而母亲学历与锻炼时间与儿童肥胖呈负相关关系(P < 0.01和P < 0.05)。结论学龄期儿童肥胖现况较严重,应当从饮食行为、生活方式方面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6.
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儿童适应行为量互(AAMD-ABS修订版)对600名6-12岁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调查,对其中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学龄前养育类型,父母关系,住家地区的社会风气,母亲年龄及健康状况对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良好的养育类型,和睦的父母关系。健康的社会环境,母亲健康的身体将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家庭缺失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家庭缺失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舟山市某实验学校家庭缺失学生进行调查。结果238名学生中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3%,其中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2·4%,女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3%,男女生行为问题检出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A行为检出率间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行为总分及A行为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生和初中生行为总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行为分与FAD的总功能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N行为分与FAD的问题解决及总的功能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年龄和性别与行为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家庭功能与儿童的行为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缺失儿童的行为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OS儿童村儿童的自我意识及其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评定61名SOS儿童村儿童(SOS组)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单亲家庭(单亲组)和完整家庭(完整组)儿童各61名.结果 SOS组男童的行为、躯体外貌与属性、幸福与满足及自我意识总分低于完整组男童[(10.69±2.74)分,(12.57±2.36)分,P=0.013;(6.51±2.63)分,(8.29±2.75)分,P=0.011;(6.54±1.93)分,(7.97±1.60)分,P=0.004;(48.09±10.88)分,(55.86±10.11)分,P=0.007)],3组女童自我意识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S组女童的E分低于完整组女童(P=0.004).儿童自我意识状况与其人格特征、学习环境、家庭结构、家长学习期望、学习成绩、要好朋友数及亲子日常交流相关(-0.566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行为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学龄儿童200名,男童110例,女童90例,平均年龄为(7±15)a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检测所有调查对象的行为问题。由男/女童父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男、女童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在检出儿童行为问题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童在强迫性、违纪方面明显高于女童,女童在抑郁、社交退缩、体诉方面高于男童。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应根据男童和女童的不同行为特点,给予有效的干预让孩子的身心发展更趋稳定和健康,从而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