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沈芳  邵华芹  汤路瀚  邢葆平 《浙江医学》2016,37(20):1666-1670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分裂质个体进行筛查和干预,了解该人群个体的阴性症状、情感和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干预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筛查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一级亲属分裂质个体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77例,研究组实施为期12周的认知行为干预(CBT),对照组仅做长期随访,并在CBT前、CBT后4、8、12周、6个月及1年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CBT前SANS、SDS评分及WCST各因子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SANS评分随随访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CBT后8、12周、6个月及1年时与CBT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8周起各时点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SDS评分CBT后8、12周、6个月及1年时较CBT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4周起各时点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WCST持续和非持续错误CBT后12周、6个月及1年与CBT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反应数及错误反应数CBT后8、12周、6个月及1年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因子分12周或6个月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BT能快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分裂质个体的精神病性思维,减少其阴性症状,并可持续改善患者认知神经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缺陷及其干预。方法:对收集的130例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研究组)与117例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与持续操作测验(CPT)评估与比较其认知功能,并将有认知功能缺陷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随机分为空白干预组(A1)和心理干预组(A2)进行干预前、干预12周末与1年后的评估与比较。结果:(1)研究组在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CPT中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在WCST中有认知功能缺陷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CPT中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和CPT的得分与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无显著意义(P〉0.05),且WCST的持续错误数与CPT的得分的相关性也无显著意义(P〉0.05);(2)A1、A2两组在干预前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预12周末与1年后评估,A1组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A2组在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A1、A2两组间在WCST的持续错误数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在CPT中两组干预前后及组间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有认知功能缺陷者进一步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具有预防作用,展现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与治疗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泌乳素(PRL)含量和认知功能与正常人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各80例,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运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中PRL含量。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外周血中PR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RBANS总分以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PRL含量与RBANS总分及视觉广度和言语功能因子分呈负相关(r=-0.423、-0.271、-0.352,P<0.05),PRL含量与即刻记忆、注意及延时记忆无相关性(P>0.05)。PRL含量均进入以RBANS总分、视觉广度和言语功能因子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RL含量可以分别解释RBANS总分变异的25.70%、视觉广度因子分变异的14.70%、言语功能因子分变异的19.6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PRL含量的升高和认知功的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PRL水平的异常与其认知功能损害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给予常规护理+CBT(干预组)、仅常规护理(对照组)的CFS患者各60例,采用疲劳量表-14(FS-1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S-1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2周后,干预组FS-14、SAS、SDS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CBT能促进CFS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75例,A组给予阿立哌唑口服,B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治疗4、8、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可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价疗效及认知功能。结果两组干预4、8、12周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A组干预12周阴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余各时段两组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4、8、12周RBANS量表即刻记忆、视觉空间结构、语言、注意、延迟记忆及总分均显著提高(P〈0.05),A组干预12周总分显著高于B组(P〈0.05),余各时段两组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程度轻微,A组体重增加、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余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相当的临床效果,均可显著改善症状,阿立哌唑改善认知功能的效果更优,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情感表达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130例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与117例对照组采用坎伯威尔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估,根据CFI-CV评分,将样本分为高情感表达组和低情感表达组,对样本的WCST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高情感表达组在WCST的持续错误数显著高于低情感表达组(P〈0.01),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高情感表达组在WCST的持续错误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高情感表达组(P〈0.01),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情感表达与认知功能有极高的相关性,有必要对高情感表达一级亲属进行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以利于促进认知功能,进而预防和降低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NF-α-1031T/C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4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319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观察组相匹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其认知功能,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TNF-α-1031T/C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NF-α-1031T/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T基因型与TC+CC基因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RBANS的注意、言语功能及延迟记忆等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T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小于TC+CC基因型患者,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广度等分量表得分均低于TC+CC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与RBANS总分及注意、即刻记忆、延迟记忆等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0.179、0.102、0.154和0.134,均P<0.05),与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分量表得分均未见相关(r=0.149和0.138,均P>0.05)。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在认知功能损害中发挥了部分中介的作用(R2=0.13,P<0.01)。结论TNF-α-1031T/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或通过影响发病年龄而导致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少年期与成年期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 方法 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匹配的青少年期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49例、成年期发病患者一级亲属50例及健康对照50例,利用Stroop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字母划消测验及数字倒背测验,测评上述健康被试的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结果 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结果中,完成分类数及持续错误数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完成分类数两亲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测验中色-词项目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亲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字母划消及数字倒背测验中,三组遗漏数及倒背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和<0.05),遗漏数项目两亲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注意稳定性、注意灵活性及注意分配功能下降,工作记忆及执行功能均受损.且在额叶执行功能、注意分配功能及注意稳定性方面,青少年期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较成年期发病者一级亲属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损伤的特征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是否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83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8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使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2组人群的认知功能,并测定其血清TG水平。结果: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组的RBANS总分、言语功能得分、延迟记忆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血清TG水平与RBANS总分(P<0.01)、言语功能得分(P<0.05)、注意功能得分(P<0.05)、延迟记忆得分(P<0.01)均存在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血清TG水平是其RBANS总分(P<0.05)、注意功能得分(P<0.05)、延迟记忆得分(P<0.01)的影响因素。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损伤,尤其在言语和延迟记忆方面。血清TG水平升高会损害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别是在注意和延迟记忆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研究认知行为干预联合阿立哌唑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比较分析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和总分均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持续性应答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持续错误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WMS各指标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相比单纯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在改善其认知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给予认知干预,对照组仅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韦氏记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生存质量简表的调查结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认知功能以及记忆能力均有显著好转(P〈0.05)。干预后3个月随访仍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认知干预能够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乙醇具有神经毒性作用,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脑胶质细胞减少,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酪蛋白激酶活性降低,从而引起乙醇性认知功能障碍。其特点为大脑皮质功能受损,脑结构发生改变,记忆和流体认知功能障碍,一般智力、熟识的知识功能受损轻微。目前对乙醇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确,部分机制研究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缺乏大样本的临床实验,有待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十预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12周后简易智能状态(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结果经12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MMSE、Rpe、ADL评分低于常规组,Ra、Cc、Rc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认知康复护理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罕见疾病的认知特征,建立了罕见疾病的诊断策略,提出了提高罕见疾病诊断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奥拉西坦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48例老年M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采用奥拉西坦治疗方案,联合组25例在奥拉西坦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分析2组治疗前后综合认知功能及计算能力、空间功能、单纯语言功能、单纯注意或执行功能等的变化,并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综合认知功能及计算能力、空间功能、单纯语言功能等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联合组发生AD 1例(4.0%),对照组发生AD 3例(1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通心络及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认知障碍,可改善MCI患者的认知障碍,并能降低MCI向AD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伪装甄别测验在智力残疾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接受智力残疾评定者中选择具有伪装倾向者57例,以同期接受智残评定的非伪装者55例作对照,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及认知伪装甄别测验。结果伪装组在韦氏智力测验的语言智商数、操作智商数、总智商数均低于非伪装组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t值分别为0.162,0.931,0.603,均P〉0.05。伪装组在认知甄别测验的各条目上的均分均接近或低于机遇水平,与非伪装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其中数字迫选总分、容易条目分、中等难度条目分、困难条目分t值分别为4.587,4.440,3.069,2.603,均P〈0.01。图符迫选总分、容易条目分、中等难度条目及困难条目分t值分别为4.690,3.226,4.215,3.216,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伪装组的韦氏智力测验与认知甄别测验的相关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认知伪装甄别测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被试者韦氏智测成绩的真实程度,在智力残疾等级的评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国神经症病人认知曲解的特点及其与揭示潜在心理机制、疗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利用功能失调性自动思考记录表对32例神经症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反映出的曲解认知进行了分析。结果“过度引申”、“选择性归纳”、“任意推断”和“极端思考”是病人认知浅表层次中最常见的功能失调性思考。激发性社会生活事件与功能失调性信念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揭示潜在心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结论在认知治疗中注意病人常见功能失调性思考,挖掘出功能失调性信念,潜在假设和不合理图式,是病人的认知转变,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和相关性;评价认知电位P300在PSD认知功能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发病第2周时给予HAMD量表评分;对53例PSD及64例NPSD (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分别进行MMSE评分及P300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后2周PSD的发生率为45.29%(53/117),其中轻度抑郁35例(29.91%);中度抑郁11例(9.40%);重度抑郁7例(5.98%).PSD组与NPSD组相比,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0.01),且波幅显著降低(<0.01);两者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SD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较NPSD明显,P300测定可作为PSD患者认知功能诊断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是否存在认知控制容量(capacity of cognitive control,CCC)的改变,以及CSVD患者认知控制容量与其他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评估CCC预测CSVD发生的价值。方法共纳入21例符合条件的CSVD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采用多数刺激掩蔽任务(the majority function task-masked,MFT-M)测量认知控制容量,同时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言语流畅性测试(verbal fluency test,VFT)、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试(Chinese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CAVLT)、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数字广度(digital span,DS)、Stroop色词测验(Stroop color word test,SCWT)、彩色数字连线测验(color trail test,CTT)和修订版波士顿命名测验(modified Boston naming test,Modified BNT)。比较CSVD组和对照组各项认知功能,在CSVD患者中分析CCC与其他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CC对CSVD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CSVD组CCC低于正常对照组[(2.97±0.72)bps,(3.53±0.62)bps,t=-2.704,P=0.01]。CSVD组和正常对照组在MoCA[(22.24±4.58)分,(24.86±2.42)分,t=-2.334,P=0.026]、VFT-动物[12(6)分,15(6)分,Z=-2.965,P=0.003]、VFT-蔬菜水果[(13.79±3.81)分,(18.27±4.13)分,t=-3.592,P=0.001]、CAVLT-瞬时回忆[(7.45±2.18)分,(9.11±2.08)分,t=-2.502,P=0.017]、CAVLT-短时延迟[(7.20±3.32)分,(10.76±3.08)分,t=-3.564,P=0.001]、CAVLT-长时延迟[(7.30±3.16)分,(10.29±3.18)分,t=-3.012,P=0.005]、SDMT[(15.95±5.49)分,(23.41±12.73)分,t=-2.513,P=0.018]、CTT-A[85.17(42.60)分,55.50(52.65)分,Z=-2.965,P=0.003]、CTT-B[(200.69±71.35)分,(132.44±53.66)分,t=3.556,P=0.001]、CTT干扰指数[(104.13±53.31)分,(65.20±35.98)分,t=2.819,P=0.007]评分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VFT-水开头词语[(3.68±2.63)分,(5.44±2.71)分,t=-1.940,P=0.061]、CAVLT-再认[14(3)分,14(4)分,Z=-0.524,P=0.601]、DS-正序[7.0(3.0)分,5.5(2.0)分,Z=-0.152,P=0.880]、DS-倒序[4(1)分,4(2)分,Z=-1.044,P=0.297]、SCWT干扰指数[(9.50±9.28)分,(5.94±10.47)分,t=1.123,P=0.268]、Modified BNT[14(3)分,13.5(3)分,Z=-0.727,P=0.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VD患者CCC与MoCA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51,P=0.010)。CSVD患者CCC与DS-正序(r=0.532,P=0.013)、SCWT干扰指数(r=-0.487,P=0.040)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认知控制容量可以预测CSVD的发生[B=-1.318,P=0.019,OR=0.268,95%CI(0.089~0.808)]。结论CSVD患者的认知控制容量较正常人显著下降,CSVD患者的认知控制容量与整体认知显著相关。CCC与CSV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CCC可以预测CS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