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CD40信号的影响及黄芪甲苷的抗炎作用。[方法]100 mg/L ox-LDL刺激ECV-304细胞24 h后,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细胞CD40 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sVCAM-1)、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以拮抗性抗CD40抗体,抑制CD40的作用后,再次观察上清液TNF-α、sVCAM-1、IL-6和IL-8的含量变化。20μg/mL的黄芪甲苷预孵育4 h,再以100 mg/L ox-LDL刺激ECV-304 24 h,测定细胞CD40 mRNA、CD40蛋白的表达及上清液TNF-α、sVCAM-1、IL-6和IL-8的含量。[结果]1)ox-LDL上调细胞CD40 mRNA和CD40蛋白的表达。2)ox-LDL促进细胞分泌TNF-α、sVCAM-1、IL-6和IL-8;而抑制CD40蛋白则抑制细胞分泌TNF-α、sVCAM-1、IL-6和IL-8。3)黄芪甲苷下调CD40 mRNA、CD40蛋白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分泌TNF-α、sVCAM-1、IL-6和IL-8。[结论]黄芪甲苷通过抑制CD40信号下调ox-LDL所致内皮细胞炎症介质的表达,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谷明莉  孙懿  秦琴  黄元兰  陈孙孝  邓安梅 《广东医学》2012,33(15):2233-2236
目的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在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刺激下释放干扰素等炎性因子的能力。方法用白细胞介素(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从pS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出树突状细胞,并用50μg/mL polyI∶C进行刺激,在刺激后第6、12、24小时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α、IFN-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IL-8、IL-12和IL-23的浓度,以RT-PCR检测树突状细胞内Toll样受体3(TLR3)分子的表达。结果在polyI∶C作用下,pSS患者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释放IFN-α、IFN-β及TNF-α等因子的能力显著强于来自健康个体的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虽然pSS患者及健康个体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内TLR3的表达在polyI∶C刺激作用下均随时间逐渐降低,但pSS患者TLR3的降低相对缓慢。结论 pSS患者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对polyI∶C刺激呈现高反应性,且这种高反应性可能与TLR3信号作用异常有关。单核源性树突状细胞的这种特征可能与pSS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小鼠小胶质瘤细胞(BV2)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HCV感染后小胶质细胞的免疫分泌效应。方法体外培养BV2细胞,随机分为HCV阳性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24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收集上清液,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显示,HCV阳性血清感染后BV2细胞呈圆形,突起变粗短,部分细胞聚集成团。HCV阳性血清感染组TNF-α、IL-12、IL-6含量均高于正常人血清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人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BV2细胞后Th1类细胞因子TNF-α、IL-12、和Th2类细胞因子IL-6分泌增强,可能与HCV感染CNS引起的早期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肺上皮细胞致炎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BEAS-2B人正常肺上皮细胞,观察1?10?100?1 000 μg/L重组HMGB1蛋白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含量的影响,及10 mg/L 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抗体处理对HMGB1诱导致炎细胞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不同剂量重组HMGB1诱导肺上皮细胞12 h后,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均呈HMGB1剂量依赖性升高;100 μg/L HMGB1分别诱导肺上皮细胞3?6?12和24 h后,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均呈显著性升高(P < 0.05或P < 0.01),IL-1β?IL-6含量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升高,而TNF-α含量于诱导后6 h 达峰值;TLR4抗体处理后TNF-α?IL-1β?IL-6释放均受到部分抑制(P < 0.05或P < 0.01)?结论:HMGB1对肺上皮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IL-6具有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胞膜TLR4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缺氧复氧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及其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变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3dWistar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原代纯化培养3周。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or组),乳剂对照组(Nor-L组),缺氧6h后复氧24h组(Ano组),加异丙酚50μmol/L缺氧6h后复氧24h组(Pro1组)、加异丙酚500μmol/L缺氧6h后复氧24h组(Pro2组)。取各组培养孔上清液检测IL-1β、TNF-α、IL-6和IL-10含量,用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法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AOD)。结果:与Nor组比较,Ano组细胞被激活增生肥大,AOD升高(P<0.01),其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上升(P<0.01),IL-10无明显变化(P>0.05)。与Ano组比较,Pro1组和Pro2组细胞激活被抑制,AOD、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降低(其中Pro1组P<0.05,Pro2组P<0.01),而IL-10含量均上调(P<0.01)。Nor组和Nor-L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可抑制缺氧复氧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作用,同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分泌IL-1β、IL-6和TNF-α,增强IL-10的合成释放,其作用程度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获得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与C2C12肌管共培养的条件,在体外建立稳定的神经-肌肉共培养体系,并形成功能性的神经肌肉接头。方法 C2C12 成肌细胞株体外扩增培养至60%~70%融合时,用分化培养液诱导分化; 取孕15~16 d 的SD 大鼠,提取胚胎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种植到分化5 d的C2C12肌管细胞中,在神经元基础无血清培养液Neurobasal+2% B27中共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个阶段神经元形态及突起长度的变化、肌管形态变化及收缩特性、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特异性结合物α-银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α-BTX),并采用屏幕录像技术记录共培养体系中肌肉收缩现象。结果 在共培养体系中,原代脊髓运动神经元与C2C12肌管细胞均能存活并进一步分化成熟。3 d时,可见运动神经元伸出的轴突延伸至肌管膜表面或包绕肌管; 1周时,肌管按同一方向排列,出现广泛的节律性收缩,同时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α-BTX特异性结合突触后膜AChR; 共培养10 d 后,运动神经元开始凋亡,肌管细胞逐渐出现萎缩现象。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需特殊培养基和各种营养因子,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细胞即可共同生存、生长并进一步发育,建立突触连接,触发一系列神经肌肉接头信号转导,引发肌管节律性收缩。  相似文献   

7.
于薇 《中外医疗》2014,(34):183-184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液TNF-α及IL-6检测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该研究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患者各68例,作为结核组和癌性组。两组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血清和胸液TNF-α与IL-6水平,探讨其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中的鉴别诊断意义。结果结核组和癌性组的胸腔液和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比较,结核组IL-6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癌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胸腔液和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统计比较,血清中IL-6的含量大于100 ng/L和TNF-α的含量小于45ng/L,胸腔液中IL-6的含量大于150 ng/L和TNF-α的含量大于300 ng/L即"1",χ2为6.242,P值为0.013,*P〈0.05。血清中IL-6的含量小于100 ng/L和TNF-α的含量小于20 ng/L,胸腔液中IL-6的含量小于100 ng/L和TNF-α的含量小于200ng/L即"2",χ2为5.225,P值为0.036,*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组结果对比分析,血清和胸液TNF-α及IL-6检测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瓜蒌牛蒡汤治疗哺乳期乳腺炎(LA)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瓜蒌牛蒡汤和头孢曲松钠含药血清,脂多糖(LPS)诱导小鼠乳腺上皮细胞EMT6细胞模拟体外乳腺炎细胞模型后,用5%、10%、15%瓜蒌牛蒡汤血清和10%头孢曲松钠血清干预24h, CCK8实验测定细胞活性,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含量。另将LPS注入产后5~7d的ICR雌鼠乳腺进行LA造模,随后瓜蒌牛蒡汤和头孢曲松钠灌胃治疗4周,行HE染色观察雌鼠乳腺组织炎症病理变化,ELISA测定血清IL-12、IL-10、IL-1β含量。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p65)、p-NF-κB-p65、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剂量瓜蒌牛蒡汤或含药血清干预下,乳腺炎细胞活力显著上升(P<0.05或P<0.01),IL-6、TNF-α、IL-1β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乳腺炎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IL-12、IL-1β含量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组HBHA蛋白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原核表达并纯化重组HBHA,N端缺失HBHA(HBHA-ΔN)、C端缺失HBHA(HBHA-ΔC)三种蛋白,用以刺激A549细胞,并设置阴性对照,观察A549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结果 rHBHA蛋白可以显著提高A549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INF-γ的水平,而HBHA-△N和HBHA-△C蛋白对A549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INF-γ和IL-10的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 rHBHA能够促进IL-1β,IL-6,TNF-α,INF-γ分泌,N端和C端缺失后促进作用减弱.提示HBHA在诱导自然免疫以及抵抗结核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与单克隆抗体(McAb)融蛋白的抗肝癌细胞活性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效应细胞.MTT法测定SEA-McAb融合蛋白对人肝癌细胞SMMC-7221的体外抑制率;采用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术测定肿瘤细胞HLA-I和HLA-DR抗原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结果 肿瘤细胞在上清波作用后,HLA-I和HLA-DR的表达均有明显上升(P<0.01).分泌IL-2、IL-12、TNF-α和IFN-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SMMC-7221明显被抑制(P<0.01).结论 SEA-McAb通过激发PBMC的杀伤作用,对肝癌细胞株表现出较强的靶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