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比较下腰痛非手术疗法,4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椎牵引(甲组195例),激素硬膜外注射(乙组192例)及经皮穿刺椎间盘突切吸术或胶原酶溶解术(丙组32例)进行治疗和随访,采用改良Machab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甲组49%,乙组66%,丙组84%P〈0.01;甲组疗效与病程相关,病程〈6个月疗效较好(P〈0.05),平均治疗次数有甲组〉乙组〉丙组的倾向,结论:单纯腰椎牵引对病程较短疗效较产  相似文献   

2.
经骶管注入吗啡、纳络酮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胸科手术、癌肿晚期及气管内麻醉患者手术后镇痛问题,我们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利用吗啡术后镇痛,其注药途径大都是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硬膜外腔的给药方法,而采用了吗啡、纳络酮合液经骶管注药的方法,经过临床100例观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取材:胸科(肺、食道、纵隔)手术60例;癌肿晚期止痛20例;气管内全麻腹部手术20例。100例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35~80岁。 1.2方法:术后病人清醒拔管后,取侧卧位,助手固定体位,用7号穿刺针(或头皮静脉穿刺针)穿刺,进针3~3.5cm,…  相似文献   

3.
骨髓穿刺术是儿科常用的诊断性操作,传统的骨穿术使用特制的骨髓穿刺针,一般取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棘突和胸骨作为穿刺部位,3岁以下也可取胫骨头部内侧[1]。因穿刺针粗,加上小儿骨骼细小,不易定位,往往需反复穿刺,家长及患儿难以接受,使骨穿受到一定限制。我科自1996年以来采用改良的胸骨骨髓穿刺术,现将方法及穿刺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5岁。其中26例为白血病,15例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为溶血性贫血;6例为其它疾病。1.2 方法1.2.1 穿刺针 选择国产1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及配套的8号注射针,年龄小者也可选用5ml注射器及配套的7号注射针。1.2.2 穿刺部位 取胸骨柄为穿刺部位。一般在胸骨正中线、胸骨角上方0.5~1cm处进针。1.2.3 操作步骤 患儿取平卧位,术者立于患儿右侧。常规皮肤消毒铺巾,连接好注射器及注射针后将注射针与胸骨柄成60~90度角,直接从穿刺点进针,有突破感时(一般进针1cm左右)抽取0.1~0.2ml或所需量的骨髓液既可拔针。2 结果一次穿刺成功并且获得满意的骨髓标本者45例;二次穿刺成功者4例;1例穿刺失败。所有病例中无1例...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45岁。因患L4,5椎间盘突出症行L4,5半椎板切除和髓核摘除术。选择L1~2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用18G穿刺针和直入法穿刺,穿过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测量硬膜外腔深度为5cm,向脚端置入一次性硬膜外导管。导管通过穿刺针至13cm处受阻,多次转动穿刺针,导管仍不能置入,于是退管重新穿刺。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轻拉导管,感觉阻力大,稍用力,导管被拉出来,但前端被针尖割断3cm残留硬膜外腔内。随即更换T1,2~L1重新穿刺向头端置管,置管通畅,出现麻醉平面后,不改变体位,仍在右侧位下手术。术中术…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下腰痛非手术疗效,4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椎牵引(甲组195例)、激素硬膜外注射(乙组192例)及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或胶原酶溶解术(丙组32例)进行治疗和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甲组49%,乙组66%,丙组84%,P<0.01;甲组疗效与病程相关,病程<6个月疗效较好(P<0.05);平均治疗次数有甲组>乙组>丙组的倾向。结论:单纯腰椎牵引对病程较短者疗效较好;病程较长,神经根刺激症状明显者加用激素硬膜外注射可提高疗效;经腰牵、激素硬膜外注射等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如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技术,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或胶原酶溶解术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棘突旁腰椎穿刺100例临床分析(摘要)张忠顺刘淑静行棘突旁腰椎穿刺病人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13~74岁。其中74例直接行棘突旁穿刺,26例为常规穿刺失败后改用棘突旁腰椎穿刺。穿刺方法:病人侧卧,屈膝,取腰4~5或腰3~4椎间隙,棘突旁上...  相似文献   

7.
将胎儿窘迫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30例,甲组给予氨茶碱0.25g加入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椎注,乙组用维生纱C,维生素K1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推注,用药前后观察胎心情况,羊水情况,新生儿出生后行脐血血气分析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显示,用药后甲组胎心改善率为79%乙组为48%(P〈0.05);血pH〈7.2者,甲组为25%,乙组为42%,平均PCO2甲组为5.98%kPa,乙组为7.57kPa(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导管嵌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35岁。于1998年8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术前患者一般状况属ASAI,脊柱也未见异常。患者入手术室后取左侧屈膝卧位,常规消毒并以18号穿刺针于L1~2椎间隙行直入硬膜外穿刺。穿刺时进针顺利,确认进入硬膜外腔后开始置管,置管至10cm处时有阻力,稍用力后即顺利进入。置管至16~17cm处时退出穿刺针并开始退管,当导管退出1cm时即感到拔管困难,又退出1cm后便完全嵌顿,也无法通过导管注入生理盐水。经局部按摩及椎旁阻滞后,导管仍不能退出。又令病人变换体位(右侧屈膝卧位、侧卧位…  相似文献   

9.
在硬膜外麻醉的腹部择期手术中,选择600例,分甲乙两组观察。甲组(n=300)在硬膜外麻醉首次量10分钟时输入平衡液500ml;乙组(n=300)在硬膜外阻滞首次量10分钟时输入海脉素500ml;两组输液速度相同,观察血压(MAP)的变化。结果,甲组MAP下降率达18%;乙组MAP下降率达7%。甲级MAP下降比乙组下降的幅度,速度显著(P<0.05)。提示海脉素对硬膜外麻醉所致低血压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穿刺深度与麻醉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手术400例,A组(160例)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B组(240例)常规麻醉操作,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外腔指征确切时,再进入2—4mm后置麻醉导管。结果:A组麻醉满意率37.5%,B组80%以上。结论:硬外腔穿刺针进入硬外腔的深度直接影响麻醉效果,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及技巧,可使硬膜外麻醉达到良好的镇痛及肌肉松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ESA)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我们对300例剖宫产患者比较了CS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EA)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300例剖宫产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CESA组采用BD公司的针内针型联合穿刺针,穿刺间隙采用L2~3,通过硬脊膜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0.75%布比卡因1ml加0.8ml10%葡萄糖混合液,退出腰穿刺针后,再向硬膜外腔头侧插管,并置管3cm。EA组选L2~3间隙作硬膜外麻醉穿刺点,插管及留置导管与ESA相同,麻…  相似文献   

12.
我院开展尿道下裂手术已多年。过去麻醉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自1994年以来,改为骶管阻滞,实施手术60例,术中病儿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现作一小结。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年龄3—8岁,其中学龄前期40例,学龄期20例。手术时间60—165分钟,平均106分钟。2.麻醉方法患儿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2—3mg.kg-1,阿托品0.01~0.05mg.kg-1,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输入2:1糖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合作的病儿,直接行骶管穿刺并注入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混合液,其中利多卡因5~…  相似文献   

13.
临床实践中 ,单侧腿部手术、腰间盘突出的推拿治疗 ,腰部椎旁神经阻滞等都需要单侧椎间孔麻醉 ,我们从 1992年开展 310例 ,男 2 5 0例 ,女 6 0例 ,麻醉有效率 90 % ,其中腰间盘突出推拿前麻醉 2 10例 ,神经阻滞 90例 ,手术 10例 ,效果令人满意。1 操作方法俯卧或侧卧位均可进行 ,穿刺分斜刺和直刺两种 ,其中 ,斜刺法以L4 ~L5椎间孔为例 ,从L4 棘突下缘的外侧 4cm外 ,作穿刺点 ,常规消毒后 ,0 .5 %利多卡因作一皮丘 ,用腰麻2 2号针或硬膜外针进行穿刺 ,穿刺方向与棘突呈 5 0°角 ,一般进针 4cm左右即可触至后关节突 ,沿关节突外缘推…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选择经手术证实的28例腰椎结核患者均是住院病人。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在20~68岁,平均44岁。体检时发现腰椎旁肿大、低热、腰痛、不能直立行走而入院。病程最长达5年,最短半个月。2 方法使用日本东芝EUB-24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2。探测时取俯卧位,腹下垫一枕头,在体表涂耦合剂后,采用棘突旁1.5cm处纵切面扫查和上下棘突间横切面扫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腰1—骶1逐个多切面扫查,观察病变大小、范围,病变形状与周围皮肤、肌肉以及其它组织的关系。3 结 果3.1 腰椎结核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体病变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方法、路径和步骤。方法:25例中颈椎7例,经颈动静脉与椎动脉后进针6例,颈后肌间进针1例;胸椎8例,经皮经胸肋关节2例,平行与棘突4例,经椎弓根1例,经横突旁1例;腰椎10例,经皮经椎弓根5例,经皮经椎旁3例,经皮经横突旁2例;根据不同部位的病变,选择不同的穿刺针和穿刺路径。结果:本组病例穿刺成功率为100%。诊断正确率为92%(23/25),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7%(18/19)。1例穿刺部位少量积气,1例沿针道少量出血。结论: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应根据病变部位及其解剖特征选择最佳的穿刺途径,是一种确诊率高、损伤小、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叶军明  魏俊  曹建军  刘宇明 《广东医学》2006,27(8):1194-1195
目的对比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与针刀、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组取腰椎L3~4或L4~5间隙作为穿刺点,按硬膜外穿刺规程穿刺置管成功后,取头低(15°)脚高仰卧位滴注加压镇痛混合液300ml,与针刀、椎旁注射治疗组作对照。结果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组痊愈48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疗效优于针刀组(P<0.05)及椎旁注射治疗(P<0.01)。结论3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但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治疗优于针刀治疗,更优于椎旁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导管椎关节嵌顿1例孙运波,王学智,于素桂,闵国英(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3)患者无脊柱畸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在左前倾屈曲位,于L1~2旁正中穿刺,置导管8cm,但管腔完全梗塞,回退困难,改在局麻下完成手术,带管回病房。术后第1...  相似文献   

18.
高原硬膜外阻滞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显刚 《四川医学》1999,20(3):320-321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择期胆道手术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7~41岁,肝肾肺功能正常,心功能Ⅰ~Ⅱ级,术前30分钟肌注安定10mg和阿托品0.5mg。1.2麻醉方法:选择T8~9作硬膜外穿刺点,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cm,病人仰卧位用K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临床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头皮针在静脉输液中穿刺换针总频次及并发症。方法 240例患考,随机分甲组和乙组,甲组用头皮钢针,乙组用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结果 甲组120例病人共穿刺688次,平均每人穿刺5次;乙组120例共穿刺128次,多数病人穿刺一针。静脉炎:甲组有67例(55.8%),乙组有11例(0.9%),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外周静脉炎,甲组静脉炎明显高于乙组(P=0.001)。结论 甲组病人穿刺换针频次明显多于乙组,静脉炎发生率也高于乙组(多与针头和药物刺激有关)。乙组病人输液时活动方便,导管保留时间长,明显优于甲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椎旁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在病变的棘突间隙与上一棘突间隙连线的中上1/3处,向患侧旁开2~2,5cm进行穿刺,使穿刺针经横突间韧带达椎旁间隙,注入消炎镇痛液。治疗2~3个月后进行随访,按照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60例中优172例,良55例,可15例,差18例,有效率93.1%,优良率87.3%。结论椎旁注射,体表标志清楚,穿刺成功率高,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