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改良Nagata法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改良Nagata法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者20例。一期手术切取自体肋软骨、雕刻肋软骨耳支架,并将支架埋置于耳后乳突区皮瓣下;二期手术掀起再造耳,重建颅耳沟。结果 20例患者随访3个月~1年,均顺利完成分期手术,术后效果良好。结论改良Nagata法耳再造术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应用MEDPOR耳支架行全耳廓再造。方法 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对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后乳突区皮肤进行扩张 ,然后植入MEDPOR耳支架 ,行耳再造。结果 对 6例 7只先天性小耳畸形行全耳再造 ,术后效果良好 ,术中去除纤维包膜时 ,应避免影响皮瓣血运。术后随访 6个月 ,形态稳定、不臃肿 ,初步效果满意。结论 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后 ,应用MEDPOR耳支架行全耳再造安全可靠 ;手术简化 ,儿童更适于选用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9例采用自体肋软骨做耳廓支架的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手术的护理配合.术后患儿的再造耳与健耳无明显差别,再造耳廓解剖轮廓显现较好.护理工作注重对家长和患儿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配合抗炎、抗感染的治疗,使手术如期成功.  相似文献   

4.
扩张皮瓣法外耳再造术矫正先天性小耳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皮瓣法联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扩张皮瓣法联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治疗25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6~30岁,平均12岁。术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小耳畸形。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25例患者均获随访6月~1年。平均随访8月。患者术后再造耳解剖结构清晰,位置、大小、形态与健侧基本一致。结论扩张皮瓣法联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矫正先天性小耳畸形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易于操作,是修复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Medpor人工耳支架全耳再造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及支架外露的处理方法。方法:2011 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整形美容科应用Medpor人工耳支架全耳再造术治疗1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 (包括2例双侧小耳畸形,共19只患耳)。采用颞浅筋膜瓣一次性全耳再造2例、皮囊下支架植入法一次性全耳再造2例 和分期法全耳再造13例。结果:17例患者随访1~3年,其中14例(共16只患耳)全耳再造患者获得理想外形。3例发生支 架外露,其中1例经扩创、外露支架表层削除及局部皮瓣转移得到修复,未明显影响外形;2例多次修复支架仍外露 遂最终摘除支架。1例患者全耳再造术后因诱发右侧肩周炎加重,患者强烈要求而摘除支架。结论:Medpor耳支架具 有组装较容易、组织相容性好、血管易长入、操作简便、手术省时、创伤较小、再造耳外形理想等优点;可作为不 愿切取自体肋软骨或肋软骨严重钙化的小耳畸形患者的替代选择,但支架外露的发生率较高及有手术失败的风险,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皮肤坏死、支架外露,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Medpor耳支架在全耳再造中的应用。方法 小耳畸形耳后乳突区皮肤软组织进行扩张,植入Medpor耳支架,行耳再造。结果 对7例7只小耳畸形行外耳再造,术后随访6mo-la,效果均满意。结论请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再造后,除假体支架质硬,需要长期保护外,未见明显毒副反应,耳外型较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我院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36例(36耳),术前给予皮肤准备、心理评估和护理以及体位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负压引流及肋软骨供区护理,并做好再造耳局部护理。结果 36例再造耳均成功存活,形态逼真、结构清晰美观,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结论对于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严密护理干预有助于保障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自体肋软骨支架, 采用分期法全耳再造术观察和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41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行"Tanzer- Brent"分期法全耳再造术。一期取肋软骨支架成型埋于患侧乳突皮下;同时行耳垂转移。二期立耳、耳颅角再造。三期耳甲腔及其他修整。结果 41例中3例耳后移植皮片小面积水泡,两周后自行愈合。1例耳颅角因瘢痕增生变小,后期做瘢痕松解局部皮瓣转移修复。2例再造耳小于对侧正常耳,半年后在上臂内侧作管型皮瓣,将皮管转移至外耳轮,扩大耳廓。其余病例效果均满意。术后随访1-3年。再造耳廓细微结构逐渐清晰,外型较为满意。结论 应用自体肋软骨支架全耳再造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外形逼真,承受压力好,是先天性小耳畸形理想的再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后筋膜瓣在耳再造二期颅耳角成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一期埋植自体肋软骨支架后6~12个月行二期颅耳角成形术。术中耳后支撑支架9例应用硅橡胶,30例应用自体肋软骨。术中1例采用同侧颞浅筋膜瓣,38例使用同侧耳后筋膜瓣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39例植皮全部成活,术后患者颅耳角角度与健侧接近。结论在耳再造二期手术中,由于耳后筋膜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效果好,是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耳道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耳道闭锁患者11例(13耳)。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及鼓室畸形。同期行耳廓、外耳道及鼓室成形术,随访1~8年后,耳廓外观满意,外耳道宽敞,并发症少。结论对严格选择的病例同步行耳廓再造及听力重建,可荻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报道31例全耳廓再造情况,并介绍一次成形耳后皮瓣,筋膜瓣全耳廓再造和皮肤扩张后再耳廓再造两种术式,术中操作要点及优缺点,讨论了如何对残耳组织的利用和强调对一些条件适合的患者如要改善听力,应在做耳廓再造时,同时行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廓部分缺损更好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耳后邻近旋转皮瓣修复耳廓部分缺损。结果:16例痊愈。结论:这是修复耳廓部分缺损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全耳再造中皮肤扩张器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如何减少和治疗全耳再造中扩张器并发症。方法回顾12例耳后扩张器并发症处理,分析并发症出现的原因,阐述防治措施。结果12例中,11例经处理后获得满意的扩张效果。1例效果不理想而改用其它的方法进行耳再造。结论预防和治疗扩张器并发症,获得良好的扩张皮瓣是耳再造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报告耳郭蔓状血管瘤8例,此瘤的治疗比较困难,术前结扎供瘤主要动脉,瘤区注射硬化剂(10%明矾)可以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采用扩张法行耳廓再造二期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方法: 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进行耳廓再造,先后有4例出现再造耳廓皮瓣全部或部分坏死,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皮瓣呈干性坏死是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手术中皮瓣设计方法和操作不当是造成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结论: 针对皮瓣坏死的原因,改进手术方法,重新制定手术计划,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Medpor支架植入一期行儿童全耳再造术,以期获得更好耳廓的形态手术方式.方法:内含颞浅动脉的颞浅筋膜覆盖Medpor耳支架材料,耳背用残耳皮瓣覆盖,耳正面用全厚皮片覆盖,残耳下1/3修整为耳垂一期再造全耳.结果:2002年~2004年以该方法共完成11例全耳再造术,11例再造耳全部存活,与前期手术相比,再造耳廓结构清晰,形态更加逼真,耳颅角及耳轴线良好.结论:本改良手术能够一期完成全耳再造,再造耳形态逼真,易于存活,是一种理想的儿童全耳再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耳廓再造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涛  王卉  韩忠宇 《医学综述》2013,19(12):2180-2182
先天性小耳畸形、烧伤、创伤都会造成耳廓缺失。耳廓独特的立体造型和复杂的解剖结构,使耳廓再造成为整形外科最棘手、最具挑战性的工作。符合美学设计和耳廓精细结构的支架材料和覆盖支架的筋膜皮瓣是传统的耳廓再造术的发展瓶颈,软骨组织工程的兴起为耳廓再造带来了新的希望。该文就耳廓再造术的手术方式、支架材料、覆盖组织、手术时机和软骨组织工程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后沟皮瓣用于耳再造术的效果。方法:利用残耳或多余皮肤设计带蒂的耳后沟皮瓣修复耳后沟。结果:36例耳后沟皮瓣均成活,再造耳有明显的颅耳角度,增强了与健耳的对称性。结论:耳后沟皮瓣设计法能维持再造耳在头部的颅耳角度,避免了因游离皮片挛缩致耳郭贴附变形,增强了再造耳的形态美,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Facial defects caused by injury and operationsseverely affect the external appearance of face.The traditional reconstruction for such defects in-cluded the use of split- or full- thickness skingrafts.But the thickness,color and elasticity ofthe donor skin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recipientarea and it looks just like a“stamp”on face afterthe skin graft survived.Moreover,the skin tendsto suffer from necrosis when a wound has bone ex-posure to the atmosphere.Some scholars used ad-jacent fla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